作者:御炎
卢植挑了挑眉毛,饶有兴趣地看向了刘备。
“怎么说?”
“光武皇帝起势太快,称帝太快,定鼎天下的速度也有点太快了,所以光武皇帝甚至来不及拉出一支真正属于他自己的队伍。”
刘备缓缓道:“光武皇帝定鼎天下所仰赖的力量都是著名豪族,著名豪族出身的人物看准了光武皇帝的才能和他的身份以及未来,带着兵马、粮食、军资投靠他,帮助他征战。
光武皇帝于是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很快登基称帝,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光武皇帝的部下几乎都是豪强大族出身,本身就很有实力,跟随光武皇帝更像是合作,而非追随。
这样一群人帮助光武皇帝立下大功,成为大汉中兴的主要功臣,光武皇帝又该如何才能触碰他们的利益,去完成度田呢?最终只能是互相妥协,能互相妥协,都是因为光武皇帝英明神武,拥有天下大义。”
卢植沉默了一阵,想了想,觉得刘备说的有道理。
“你要是这样说,倒也的确如此,本朝中兴之初,功臣的确都是出自南阳、河北的豪族,光武皇帝能定鼎天下,主要也是因为他们的帮助,所以能很快拉起军队。”
“慢有慢的好处,快有快的坏处。”
刘备缓缓道:“没有完全听命的军队,就没有一锤定音的底气,也就没有真正坐断天下的威势,所得到的一切,不过是了维持一个相对安稳的环境罢了,但是再怎么安稳,也是有极限的。
当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之时,勉强维持的安稳也会走向崩溃,只能说光武皇帝还是天纵之才,在没有完全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又给大汉续了一百多年的安稳日子,不容易啊。”
“这话说给为师听也就罢了,要是让别有用心的人听到了,对你可没好处。”
卢植摇头叹息道:“玄德,你现在虽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但是盯着你的人一样不少,还是要小心慎言的,就算这些事情都是事实,你也不能说的太多、太透。”
“那是自然,不过是在老师面前,有感而发罢了。”
刘备感叹道:“只是有些事情一旦被看穿了,会发现不过如此,真正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大汉眼下的平稳不过是暂时的,只不过是没有人比我更能打。
等我死了,没有足够能打得人,但是天下还是这个天下,虫豸还是那群虫豸,那么大汉该崩溃,还是要崩溃。
该解决的问题拖了一百多年都没有解决,现在已经不能再拖了,再拖,所有人都要死,无辜者的血会染红赤县神州,这是我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当我拥有一支完全听命于我的军队的时候,我会先让肉食者流血,只有肉食者流血,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第六百三十章 刀子总不能对着自己人砍下来吧?
让肉食者流血,这种事情卢植也想过。
当初他在冀州意识到土地兼并的问题的时候,便有那么一瞬间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把占据土地的人给问罪、杀掉,把他们的土地重新收归朝廷公有,然后分配给失地者,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
很简单的一套操作,当年汉朝立国之初也是这么干的。
但是他随后就想到了这一做法的困难之所在。
如果这么做那么容易,以刘秀的才能,又怎么会半道而阻呢?
“让肉食者流血……”
卢植十分感叹,缓缓道:“让肉食者流血谈何容易呢?他们可都是权力很大的人,就算暂时不度田,只是对奴隶出手,也会有很多人反抗的。”
“会为此而反抗我的人,等度田的时候,也一定会反抗我,所以现在先把他们杀掉,等度田的时候,反对我的力量就小很多了。”
刘备笑道:“届时,老师和我的压力也会小一些,不是吗?”
“玄德啊玄德,你走一步算两步,我这老师在你面前,都完全不是对手。”
卢植苦笑道:“我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说万事小心了,就算你拉起来的这支军队真的很强悍,但是,也务必要小心谨慎,世上不能被军事决定的事情,还是有很多的。”
“这条路不好走,但是老师,我也不想走其他的路。”
刘备深知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但是既然他已经走到了天下一人的地步,又怎么能够固步自封安然躺平呢?
如果他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躺平也就躺平了,天下不是他的天下,也轮不到他指手画脚,他躺平躺的一点底气十足。
可他现在是大将军,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将军,是要对整个汉帝国负责的大将军,如果他躺平了,整个汉帝国就差不多完蛋了。
所以他不能躺平,他必须要折腾起来,想尽办法做点什么。
与卢植通气过后,刘备便派人召集了大将军府的属吏们,和他们公开谈了一下奴隶问题的严重性。
他决定着手开始解决汉帝国社会的奴隶问题,以此为支点,撬动汉帝国的基本盘,开始自己的深入改革之路。
“根据最新的测算,可以确定的是,整个大汉国的官奴、私奴加在一起,总人数已经超过了八百万,占据大汉国全部总人口的一成还多,而这里面的绝大部分都是私奴。
可以想象的是,那么多的人沦为奴隶,而不是在土地上耕作生产,这会对国家税收带来多么大的损伤,更重要的是,这些奴隶有相当多的一部分都是不符合法规的。
根据朝廷规定,诸侯王奴婢二百人,列侯、公主百人,关内侯、吏民三十人,但是此前查处河间王一案中,一个宗王就有超过一千二百人的奴隶在服侍他,超过朝廷规定上限的六倍。
我可以认定这并不是个例,这一定是广泛存在于整个大汉国的上上下下,几乎所有稍微有点权势的人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或多或少而已,而这样的情况如果不能予以遏制,只会更加糟糕。”
刘备说完这段话,大将军府内的属吏们面色各异,互相之间交头接耳,显然对这件事情的反应还是比较大的。
程昱很明显的察觉到了刘备这一番讲话的目的所在。
“大将军所言,是对当前蓄奴之风有所不满吗?”
“不是不满,是很不满。”
刘备缓缓道:“庶人一旦成为奴隶,就不再是大汉的民籍了,所出产也不再需要为大汉缴税,直接给奴主就行了,则奴隶越多,奴主越富,朝廷赋税则每况愈下。
这不就是此前百多年的实际情况吗?当然,若是说这些奴隶都是战俘、罪犯,倒也罢了,那是他们罪有应得,但是实际上,奴隶中人数最多的,还是失地破产的民户。
天灾人祸之下,他们失去了土地财产,卖身为奴,连着他们的土地一起,成为奴主所有,奴主再用各种方式隐瞒土地收入,巧取豪夺,本该属于朝廷的赋税就这样一点一点被攫取了。
没有赋税,大汉朝廷还怎么运转?诸位的俸禄从哪里来?军队的军费从哪里来?修整城墙河道的钱从哪里来?如果有朝一日朝廷付不起诸位的俸禄了,那岂不是荒天下之大谬?”
大将军掾毛玠举手发言。
“既如此,大将军打算怎么做呢?”
“当然是上表天子,效法光武皇帝,下诏,令释出因破产而自愿卖身为奴之人。”
刘备这样说倒也不显得奇怪,光武帝刘秀曾七次下诏让因为破产而卖身为奴的人恢复民籍,想尽办法限制奴隶的数量。
但是奴隶多的根本原因不是一纸限奴令就能解决掉的,这一点,大家都清楚。
所以毛玠就大胆的发言了。
“将军,奴隶数量高企,原因并不在于朝廷是否发布限奴令,而是大量庶人没有生计,只能被迫卖身为奴,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掉,释出来的奴隶没饭吃,就算一时恢复民籍,最后还是会回去继续做奴隶的。”
刘备点头,指着毛玠表扬。
“孝先说得很好,奴隶人数多的原因不是朝廷是否发布限奴令,而是没饭吃,没饭吃的人卖身为奴是没办法去阻止的,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是要让这些奴隶有饭吃,他们就不会去做奴隶了。
所以这一次,配合并州收复的事情,我们要恢复并州的生产建设,而并州本土民户数量极其稀少,无法承担恢复建设的工作,因此,我决定在并州本地、三河、三辅和弘农郡展开一次释奴行动,用这些地区释出的奴隶填补并州民户的缺失。
这些释放出来的奴隶都会被重新编户,编入并州民户之中,授予他们土地,让他们在并州重新生活,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移民实边之策,一举多得,诸位以为如何啊?”
刘备说出了自己的真实目的,让大家帮他评估一下这件事情的可行性。
要说可行性,其实还是有的,以刘备现在的军事威望和政治威望,想搞一批奴隶还不是小事吗?
而且放到并州去重新生活,等于是废物利用,有助于重新让并州焕发生机,这当然是好事。
可问题在于,如果真的要按照朝廷规定的数目来搞的话,是不是会对社会各阶层人士乃至于他们自己都造成一些利益上的损失呢?
大家都清楚,在奴隶问题上就没几个人是干净的。
就算他们自己的家庭没什么问题,放大到整个家族,还能没点问题吗?
真要查,就算大将军府内这些属吏们的家中和族中都有能查出问题来的,那到时候刘备要求他们做出选择,他们又该怎么办?
刀子总不能对着自己人砍下来吧?
所以就算是大将军府内的官吏们,都对刘备的这一政令有所担忧。
第六百三十一章 说一不二的军事强人
对自己人下刀子在这个时代多少是有点人憎狗嫌的行为,不是什么人都有为了公理而向自己人下刀子的胆气的。
大将军府内的属吏们有人考虑到了这一点,担心引起内部纷争,让局势变得不平稳,所以就提出了用官奴替代私奴前往并州填补民户缺失的方案。
大将军从事中郎张昭站起来,向刘备进言。
“释奴确实是好事,但是若操作的过于急切,没有稳妥的方案,恐怕会引起地方动乱,眼下天下刚刚平稳不久,正是大将军广播仁德于四海的重要时刻。
因此,是否先用官奴作为替代前往并州开荒要好一些呢?此前对今文学派的清算与打击,使朝廷收获了一大批官奴,这些官奴大部分都在雒阳无所事事,是不是派到并州会好一些呢?”
平心而论,张昭说的话也是大道理,没错。
天下刚刚平定没多久,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停止折腾,休整几年,也是理所当然。
而且此前古文学派对今文学派的清算使得雒阳朝廷获得了二十多万身份各异的罪人,全被按照惯例打为朝廷官奴用来承担诸多工作事项。
不过因为人数太多,所以安置上还有些麻烦,朝廷到底没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用到那么多的人去做,很多官奴都闲着没事儿干,都在那儿吃干饭,这一点多少有点不合适。
张昭提出这个看法,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
刘备也缓缓点头。
“这是一个方向,这些官奴确实留在雒阳没什么大用,能去并州开荒也算是赎罪,不过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无辜,是真正的罪人,他们成为官奴是为了赎罪。
他们不配为民户,不配在并州繁衍生息,他们只能做粗重的活计,真正的农业生产还是要民户去做,所以,释奴令还是要发布下去,对并州、三辅和三河之地,以及弘农郡的释奴令还是要执行的。”
张昭略有些犹豫,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开口了。
“大将军,这样一来,地方上恐多有议论,而且并州刚刚光复,就要进行限奴政策,那些拥兵自重之人又会如何看待此事呢?若是操作不好,恐在三河三辅之地引起动乱,那对大将军的威望损伤很大啊。”
刘备笑了笑。
“子布,你的考量我清楚,但正因为如此,我才要在三河三辅之地和并州执行限奴政策,要是在这些地方都能推动下去,最终解决奴隶太多的问题也就不是问题了。
大汉的奴隶还是太多了,拥有奴隶的人也太多了,这不合适,这会严重损害朝廷的税收,这是弊政,怎么能熟视无睹呢?子布,你看不明白吗?”
张昭无言以对。
刘备的威望使得他虽然有所犹豫,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很多人都意识到了,现在很多政策能否成功,主要就是看这个政策是不是刘备推行下去的。
刘备推动的政策,基本上都能成为朝廷的政策,地方上怎么执行不说,至少在朝廷决策的时候,没人能否决他的提议。
这是正儿八经用战功说话的猛人,任何人和他对上,都要掂量一下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东汉帝国很久很久没有出现过一个能够说一不二的军事强人了,或者说,东汉帝国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那么能说一不二的军事强人。
就算是开国皇帝刘秀,那也是天时地利人和一起推上皇位的,他本身并不算强有力的军事强人,大家感慨他的气运,却没有谁真正的服他。
刘秀自己估计也是如此看待自己的,很清楚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建国以后大力推动谶纬之术,以此确立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东汉帝国的后续历代皇帝和外戚之中也没有出现过强有力的军事强人。
所以说,东汉帝国从未经历过军事强人主导一切的时代。
他们习惯了互相协商妥协来解决问题,遇事主打一个中庸平和,能不动手就不动手。
而刘备这个军事强人的出现给他们带来的感官是新颖而刺激的。
之前是他自己打遍天下无敌手,现在随便放出去几个部下,也能把曾经袭扰边境的鲜卑人乌桓人摁在地上摩擦摩擦再摩擦。
当年河东危机整的雒阳朝廷如此狼狈,今文学派为此丧失了影响朝廷的影响力,还付出了多少大将、士兵的生命。
但是现在刘备出手,只是两道命令,张燕和于扶罗就乖乖配合他把内部不听话的势力干掉了,然后乖乖跟着一起北伐。
多少人无能为力的并州,他一出手,几个月的功夫就解决掉了。
天下人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了【国内国外已经没有哪一支军事集团能够在军事上胜过刘备】这个事实。
所以在相当多的问题上,他们将不得不按照刘备的意愿去办理,哪怕这个事情本身并没有对他们有太多的好处。
这很新奇,非常新奇,所以有些不习惯的人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在刘备看来,这是他们早晚要习惯的事情,晚习惯不如早习惯,早点让他们知道今后该怎么办事,是好事。
在这个没有权威的帝国里,一颗军政双全的权威之星正冉冉升起。
所以刘备要发布限奴令,要对三辅之地三河之地还有弘农郡乃至于并州一起下手,这是没人能阻挡的事情。
随着并州大作战的初步胜利的消息传来,刘备的声望再一次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明面上的四辅臣体制现在已经基本上成为刘备的一言堂了。
张让蹇硕唯唯诺诺,董重十天里有九天称病不出。
太皇太后董氏就知道过舒服日子,天天沉迷于享乐之中,最近还迷上了刘备献给她的炒菜锅和火锅,吃得不亦乐乎。
小天子刘协还在刘备安排的老师的带领之下学习数学、农学、天文学等基础学科,奋笔疾书,天天奋战于书山题海之中。
东汉帝国的实际权柄已经转移到了刘备手中,各项权力现在只是名义上还被四辅臣体制掌控着,但是实际上如果刘备想动用,是可以毫无顾忌的拿过来就用的。
比如他任命官员,把官员的任命消息送到尚书台的选部内要求通过,选部尚书二话不说,直接通过,连张让这个尚书令的面都不需要见到,直接通过就好。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备这个常务副皇帝,现在已经完全是一个常务代理皇帝的模样了。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