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刘备的门生早就已经超过了三千人,凉州州学七年以来培养的学生都已经超过了五千人,现在司隶学府又在大规模招生,朝着四千人的数字一路疾驰猛进。
他的门生故吏集团迟早会突破一万人的规模。
这些门生还当都不是无用的,是很有用的。
他们都能做官,都能做行政工作,这一点让很多人觉得吃惊。
原来刘备不仅仅教他们左氏春秋的奥秘,还教他们行政的本领,让他们学会了治理。
据说这些人在毕业之前都有一个实习的过程,在各地官府充当实习生,跟在熟练的官吏们身后学习行政,等实习结束之后就会被刘备安排到各地基层充当基层官员。
一些担当地方主官的官员们发现这些刘备派来的年轻吏员们不单单有一定的学识,还有很强的办事能力和学习能力,虽然谈不上经验丰富,但也绝不是两眼一抹黑的政治小白。
一些官场内部人士才会明白的政治潜规则,他们居然也都明白,一些官场内部才有的小手段,他们虽然不会,但是也知道。
这在以往,是只有高级士族的子弟才有可能学习到的正儿八经的统治知识,但是刘备却在官方学府内公开传授,还传授给那么多人,教他们如何当官。
如果是今文学派掌权期间,刘备这样做一定会受到打压。
但是当时,刘备待在凉州,这片他的自留地上,他想教什么就教什么,今文学派的手伸不过来。
等刘备来到他们的地盘上,他们的执政生命也进入了倒计时,根本无暇管顾刘备的“出格举动”,反而在刘备的军事铁拳下行将就木。
在掌握了人事权力的同时,刘备也光明正大的“任人唯亲”,在照顾其他家族和势力的人事需求的同时,刘备大批量大批量的将刚毕业不久的门生们安插到地方上出任基层官吏。
有心人也意识到了,正是因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基层官吏,刘备的政策推动到最底层的时候,都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执行。
面对授业恩师和大将军的刘备,他们的态度非常直接,那就是遵守命令办事,将命令贯彻执行,做得好不好他们不敢说,但是在做不做这个问题上,没得商量。
因为他们的强力办理,就算上官中有些人想要和稀泥,刘备都能通过自己的影响力直接影响到基层。
有了门生这一层关系在其中,这些小官小吏们面对他们的上官,居然也有那么几分底气。
雒阳以西地区,并州和幽州,乃至于冀州和豫州的很多地方,刘备的影响力都能渗透到基层县域,哪里都是他的门生、故吏。
刘宏统治时期,整个东汉在籍的权贵官僚等正式官员达七千五百余人,其余属于吏这一层次的统治阶级的中下层则有十四万余,加在一起,整个东汉帝国的统治阶级约有十五万多,不到十六万。
刘宏死后,经过刘备这么多年的折腾、杀戮、更新换代,建安三年年末的统计数字显示,正式官员人数有了减少,只有约七千人。
有相当一部分官员死于多年来的数次政治行动之中,随后刘备派自己人将他们的职位取代,同时又取消了一些没什么意义的官员岗位。
与此同时,登记在册的吏员人数则达到了十五万,吏员人数增多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刘备为了强化基层治理,在淘汰、杀戮不合格、敌对吏员的前提之下,制定了一些新的岗位,安排了一些自己的部下出任这些职位,加强了自己麾下的行政体系对人口的控制,增强动员能力和税收能力。
别的不说,在贯彻了集体农庄为基层单位的地区,县级官府的动员能力和税收能力都是相当不错的,历次战争所带来的一些后勤方面的难题都在这些县级官府的努力下被解决了。
而刘备不单单是安排自己的门生故吏们出任这些职位,遇到一些人手不够的情况,他就直接从军队里挑选文化水平高的军官、士兵转职。
他麾下的军官、士兵一旦拥有比较高的文化水准,且在军队这个大熔炉内千锤百炼之后,听命令、办事精干那就是最起码的指标,这样一群人,是基层吏员的最佳选项。
因此在总人数接近十六万的统治阶层当中,出身自刘氏门生、故吏、军队士兵当中的人,时至今日,已经超过六千人了,他们和刘备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他们之间没什么隔阂。
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不够的,甚至是远远不够,但是对于一个个人来说,只能用权势滔天来形容。
啥叫门生故吏遍天下?
以前的阀阅家族需要用好几代人来实现,但是刘备只用了十年时间。
十年时间,刘备就让自己一个人的门生故吏在一个帝国的统治阶层中占据了相当一个水平的数量。
这当然还不算什么,真正重要的在于受到刘备直接、间接影响的官吏们。
吏员没有影响部下的能力,但是官员可以,整个汉帝国目前七千余名官员中,和刘备有直接关系或者被他直接任命的,已经超过了两千人,主要以地方县令、县丞等县级区域的权力主官组成。
而这个数字并未停止增长,在刘备执政的如今,这个数字正朝着三千大关一路疾驰猛进。
除了他所直接任命的官员们,还有这部分官员们的部下。
在上官的影响下,这些部下就算和刘备没有直接的关系,也会在某种意义上受到刘备的影响。
还有他所任命的官员们自行辟召的属吏们,还有那些他们的下级官员、吏员。
一个实权官员所能影响到和任用的吏员是不确定的,少的几个人,多的几百人都有可能。
这些主要存在于凉州、益州、司隶、并州、幽州、冀州和豫州、徐州等部分地区的郡国级别以下的实权官员和受他们影响的吏员,他们的人数加在一起也超过了汉帝国统治阶层的三分之一。
正在向二分之一的数字狂飙突进。
若非中原四州作为大汉重要的人口密集区域受到士族势力和地方势力的影响太大,而刘备执政时日尚短,这个数字恐怕已经要超越二分之一了。
刘备通过一系列的军事、政治手段,通过十分强硬的军事强人的作风,让自己的权势在大汉“狂飙”,飙的那叫一个痛快。
这是刘备正式执政还不满三年的成果。
随着凉州州学和司隶学府乃至于太学逐步被刘备掌控,从这些地方出身的学生们将成为刘备逐步替代汉帝国原有官吏们的主要力量。
时间一长,不需要三五年,刘备的政治势力影响范围将超过整个汉帝国统治阶层的二分之一。
达到这个规模之后,很多事情的底层逻辑就完全不同了。
权力从来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的,自下而上的权力才是真正的权力,稳固,坚韧,强悍。
一如刘备的执政风格。
原有的虫豸们太多了,随着限奴运动、度田行动的开启,刘备会在整个汉帝国内部进行一波统治阶级的换血,进行一场实质上的革命行动,给汉帝国进行一次精细的全身手术。
这场手术固然困难重重,也会流很多血,但是大体上还是在控制之中的,可以狂飙,但不会失控,具体的权力把持,刘备可是一刻都没有放松过。
通过大将军府内新设立的六部,刘备对朝廷展开了一轮权力调整,这一轮权力调整之后,便是整个雒阳朝廷以大将军府为核心而运转,很多部门的政务属性也由此产生了一些变化。
不夸张地说,他们都像是大将军府内六部的下设部门,而不是一个独立运转的部门,这种情况的特殊性在当前这个时间节点上,却没有被大多数人所注意到,因为大家都太忙了。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要去做,有太多太多的政务要去忙碌,刘备不仅把现在的事情交给他们做,过去没有完成的事情也全都拿了出来要去做,历年来堆积下来的事情,只要还能找到事主,那就必须要去做。
于是整个雒阳朝廷荒唐了几十年所累积下来的事情是巨量的多,在大将军府六部的督促下,雒阳朝廷的官吏们疯狂的行动了起来。
而当雒阳朝廷的人开始行动起来之后,天下州府、郡国也就不要想着能安稳下来了。
第六百五十七章 为什么没有遭到投诉?
限奴令以及之后的人口安置工作已经成为各州各郡各县的首要工作。
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配套事务之多,让人难以想象,地方官吏们需要做的事情多如牛毛,而朝廷御史台的监察人员又三天两头过来监督工作进展。
刘备为了确保地方郡国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不至于发生民变,便给他们定下了KPI。
做的好有奖金,做不好就要惩罚,就要丢掉官吏的身份,滚回老家种地去。
于是整个汉帝国顿时充斥着一种“能者上劣者下”的氛围,而御史台就成为了这一任务的监督者。
本身御史台就有监察官员的使命,而在刘备上位之后,马日磾所主管的御史台就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要成为全国范围内官吏们所憎恶、恐惧的存在。
为此,刘备给御史台增加了很多人手,从凉州州学和太学内挑选了足足六百名年轻的、热血沸腾的学子补充到御史台内,并且给他们配备了大量马匹、车辆。
御史台的年轻御史们没有多么重大的艰难的职责,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抵达目的地,监督当地官员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用双脚走遍辖区,用自己的眼睛看到当地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然后传回雒阳。
有什么成果,他们需要传递到位。
有什么问题,他们也要传递到位。
他们要凭借满腔热血到处奔跑,成为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联络使者,并且用辛勤的汗水换来帝国的真正改变。
这种事情,当然只有刚毕业的年轻人才能做到。
刘备也为他们定下了KPI,定下了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定下了出差补助、出差奖金和升迁体系等等。
不仅如此,刘备也发挥自己的特长,一有时间就到御史台内发表演讲,鼓励年轻人们,给他们打鸡血。
“大汉的政策颁布,能否落到实处,不单单是要我来督促,最重要的,还是你们,你们能够抵达当地,看到当地的进展,将朝廷的压力给到他们,这是至关重要的任务。”
“不夸张地说,我所颁布的政令能否成功落实,就要看待你们的努力,你们如果足够努力,我的心血就没有白费,你们的监督不到位,我绞尽脑汁制定的政策,就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我是要感谢你们的,你们的存在,你们的努力,你们的勤奋,会让大汉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大汉如果有一点点的进步,都是你们的功劳,你们居功至伟。”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你们虽然年轻,官职也不高,但是你们的使命对于大汉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你们每一次的检查、督促,都是大汉变得更加强盛的重要因素!”
“所以,跑起来!动起来!前往大汉各地!让地方上的官吏们看到你们!如果发现虫豸,那就把他们拿下!如果发现优秀的官员,就要不吝夸奖和赏赐!”
“要让虫豸看到你们就怕得发抖!不敢干任何的坏事!要让能吏干吏看到你们就兴高采烈泪流满面,要让他们知道朝廷一直都在关注他们!”
“你们!就是我的双手!是我的双腿!是我的眼睛!是我的耳朵!是我的一切!大汉的明天,会因为你们,而更加辉煌!”
刘备激情洋溢的演说每每都让这些年轻的御史们激动不已,面红耳赤,乃至于泪流满面,他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切会让这个国家更加辉煌。
而他们也将在其中实现他们自己的人生理想。
为此,危险的长途跋涉将不再是一件难以完成的事情,他们将不再畏惧千山万水。
自然,御史的出差不是单单只有御史,刘备也会安排足够数量的骑兵陪同他们一起前进,保护他们的安全,也能为他们撑腰打气,成为他们震慑地方上那些不服从的势力的重要依仗。
年轻人需要认可,年轻人也需要撑腰,所以刘备派遣的骑兵都是骁骑军、虎骑军和豹骑军的精锐骑兵,杀气四溢,往御史们身后一站,那就是朝廷的代表。
是他刘玄德的代表。
所以从建安二年年底开始,御史台的年轻御史们就成为了地方官吏们最为紧张的存在。
朝廷交给地方的任务是需要限定时间完成的,超过时间完成不了是罪责,超前完成但是不能确保完成的质量也是罪责,评判的权力掌握在朝廷手上,掌握在御史台手上。
年轻的御史们死板、认死理,别的什么都不认,地方官吏们无论怎么操作,都很难让他们妥协,或者说他们也不会妥协。
来了就板着一张脸到处视察,看到不符合规范的地方就找来地方长官一顿问责,嘴里没有其他的话,全都是刘备交代的朝廷法规、准则,不懂得通融。
地方长官的官职、官阶往往都远在这些年轻御史之上,权力也大得很,在地方上那都是作威作福的存在。
但是面对他们御史的身份,还有他们身后那些全副武装的凶残骑兵,地方长官根本抬不起头来。
想和御史们搞搞怀柔,结果御史们根本不理睬,就问他们为什么事情没有按照朝廷的规定办完。
一些脾气好的御史还比较好说话,不是那么的强势,一些脾气不好的御史根本不给地方长官面子,态度非常强势,指着他们一顿怒斥,怒斥他们辜负了朝廷的期待,要狠狠的参奏他们。
地方长官害怕,但是也生气,于是尝试反抗。
从建安三年三月到建安三年六月,三个月的时间,刘备这边一共接到了各方势力对三百多名御史的投诉,指责他们不尊重长官、不给上官面子、胡搅蛮缠、肆意为难地方官员等等。
对此,刘备是不满意的。
他前往御史台,当着马日磾的面前把这些投诉的消息都展示出来,然后责问他们——
整个御史台一共有八百名外出行动的御史,为什么只有三百多人受到了投诉?
剩下的四百多是不是和地方势力同流合污了?为什么没有受到投诉?为什么没有人要收拾他们、要给他们使绊子上眼药?
这不正常!
第六百五十八章 那我不白做这个大将军了吗?
对于只有不到一半的御史遭到投诉这件事情,刘备是不满意的。
准确的说,他很不满意。
所以他对御史台的年轻御史们表达了自己的不满。
“你们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督促地方长官,让他们办事,并且发现他们的错漏乃至于犯罪,让他们感到不快是理所当然的,被他们投诉、报复是理所当然的!
我是担任过地方长官的,我是深深明白什么叫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就算是我的亲信部下,是我的门生出身的官员,除非从郡里面到县里面再到县之下的集体农庄里全是我的人,才有可能老实办事。
否则地方上那些官员一定会想方设法吃拿卡要,一定想方设法中饱私囊,搞得朝廷政策人不人鬼不鬼,从上到下只有他们受益,其他人全是输家!
所以我才需要你们,我才需要你们走遍大汉的每一寸国土!你们就是朝廷的鞭子,是要去抽打他们的,他们能对你们满意?能给你们说多少好话?
现在,居然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收到投诉!这不正常!我有理由怀疑你们御史台办事没有办到位!否则怎么会有四百多人没有被投诉?地方上那些混帐东西的手段我比你们清楚得多!”
刘备瞪着眼睛怒斥御史台上下大大小小的官吏们,怒道:“这个月御史台的绩效赏金别想要了!全都给我反省,为什么还有超过一半的人没有受到投诉!”
而他们在一阵惊诧之后,内心的情感就更加复杂了。
刘备也没有多说什么,把那些投诉的、拉关系讲情面的信件全都拿出来,告诉他们这背后都是哪些官员,牵扯到了朝廷内的哪些权贵,是谁在背后捣鬼。
然后就把这些信件放在御史台大院里,一把火给烧了。
熊熊燃烧的火光倒映在每一个人的瞳孔之中。
大火之畔,刘备再次发表了演说。
“我是你们的后台,我给你们撑腰,你们怕什么?那些人有后台,是朝中的谁谁谁,你们就没有后台?你们的后台是大汉的大将军!是首席辅政大臣!是我刘备!你们所有人的名单都在我那里!我知道你们!
该说什么就说,该骂就骂,该抓就抓!不要瞻前顾后!有人想害你们,就来找我!你们遇到危险,我派去的骑兵会保护你们,你们遇害,妻子父母我养,杀害你们的混蛋,我诛他三族!这是刘备对你们的承诺!”
刘备重承诺讲信誉的名声是大家所熟知的,没有人会怀疑的,既然他这样说了,御史台的御史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就是干!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