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以卢植、刘备、郑玄为首的古文学派革新派,和以郑泰、贾喜为代表的古文学派保守派。
这场战争如果真的开启了,那将是古文学派内部的第二次分裂,第二次针锋相对,也必然会引起一列的连锁反应,战败方的下场一定很惨。
而就目前的实力对比来看……
好像获胜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啊……
所以郑泰和贾喜连忙掐断了耳边响起的号角声,两人离开了郑玄的府上,开始合计这件事情的利益得失。
首先,对抗刘备,能获胜吗?
软实力和硬实力,能胜过刘备吗?
软实力上,如果能争取足够多的阀阅家族配合,或许能获得一定的优势,能在舆论上和刘备分庭抗礼,但是要注意尺度,千万不能把事情弄到和之前今文学派的那个地步。
不能不给刘备留余地,如果不给他余地,他一怒之下放弃游戏规则,直接用暴力获取一切,又该怎么办呢?
软实力上,郑泰和贾喜不认为他们会输给刘备,但是在硬实力上,他们觉得想要和刘备对抗还是有点小难度的。
毕竟全大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军队都在刘备的掌控之下,而且还都非常能打,非常的精锐,要是和刘备搞军事斗争,必败无疑。
就算舆论战争赢了,刘备被逼急了,会不会直接采用军事手段呢?
于是郑泰和贾喜根据缜密的分析,确定了一个事实——如果军事上不能压过刘备或者至少与他分庭抗礼,政治上就无法获得成功,政治上绝对会被刘备压一头。
或者干脆点说,刘备拥有对这件事情的最终解释权。
如果有他不满意的结果,他随时可以动用军事力量介入,一样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
所以,要怎么获得足够的军事力量呢?
两人盘点了一下目前不在刘备掌控之中的武装集团。
属于董重控制的城门校尉系统和宫城卫士系统,加起来能够有个五六千人?
还有蹇硕统领下的西园军,那可是足足三万人,是一大批军队。
加在一起,能凑个三万五六千人,数目的确不算少,但是……刘备控制的军队数量只会更多。
貌似刘备控制的军队数量往少了说也有十三四万,留在雒阳周边的也有八九万,将近十万的样子,可不是个小数目。
数目远远不足,这仗打不起来。
或者说能够策反刘备麾下的军队?
贾喜又提出了这样的看法,想要尝试一下挖墙脚的可能,但是很快就被郑泰否决——刘备手底下的将领基本上都是他发掘、他提拔的,想要挖墙脚,难度太大。
而且除了那个后将军吕布的军队不是刘备直属之外,其他的军队都是刘备直属。
且不说能否策反成功,就算真的策反成功了,吕布手下也只有五千人,和董重、蹇硕加在一起,也就四万人,还不到刘备控制的军队的三分之一。
这怎么打?
嗯,难度太大,可能性太低,还是不要贸然尝试,以免消息泄露,走上今文学派的老路。
所以,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在刘备强大的政治军事威慑下保全他们自身的利益呢?
郑泰和贾喜非常忧虑,久久想不出一个好办法。
他们的水平还是太差了,对于刘备的动向、准备和策略完全不了解,还以为一切都和两三年前一样,可实际上,局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西园军除了上军校尉所部四千多人还在蹇硕的指挥下作为蹇硕的亲卫部队而存在,其余整体已经在刘备的指挥之下了。
甚至刘备已经往西园军中派遣教官开始帮忙训练、按照麾下正规野战军的方式对西园军开始改造了。
城门校尉系统和宫城卫士系统这两个系统熟识刘备的人比熟识董重的人还要多,董重认不出来的人,刘备都能认出来。
如果局势发生变动,这个系统内到底还有多少人会为董重拼死奋战,还真是一个不好说的未知数。
所以,加在一起来算的话,就算蹇硕和董重都被说动了,准备帮助他们对抗刘备,西园军、城门校尉和宫廷卫士三个系统加在一起能被他们调动的力量,大概也就不到六千。
更极限一点,把吕布也算进去,加在一起,也就一万多。
而这个数字在郑泰和贾喜看来,是四万多。
两人的无知暴露无遗,还没行动,就把自身的力量放大了四倍,可谓是勇中之勇。
刘备可不会那么勇。
除了政治之外,军事方面也是刘备非常注重的事情,他为了政务上的事情花了很多钱,为了地方恢复建设也花了很多钱,但是花钱最多的地方,依然是军队。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刘备控制的中央汉军编制下的人数已经不再是建安元年的十二万了,而是约二十五万。
第七百一十章 驻防军区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四年,刘备花了四年左右的时间,把正规军的人数扩充了十多万。
其中正规军的数目从十二军,扩充到了二十三个军。
除了天威军、虎骑军、豹骑军、骁骑军、虎贲军、鹰扬军、千牛军、神策军、玄甲军、羽林军、骁果军、天兴军这十二个早期的军之外,四年时间里,刘备又陆陆续续用多方来源的兵源,编组了十一个军。
这十一个军的兵员来自于全国各地,有益州凉州出身的民户,还有豫州和兖州出身的难民,主体是三河之地与三辅之地的传统兵源地,还有一些奴隶出身的兵源和南匈奴、并州山匪出身的兵源。
比如张燕所部并州山匪就被刘备收编改组,编组了一万人的新军。
在番号方面,刘备没有给新设立的十一个军授予什么番号,一方面他想不到什么好听威武的番号,一方面他觉得番号这个东西还是用数字来编制比较容易,而文字番号更适合用于荣誉称谓。
一支军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战果,或者取得了很大的军事胜利,那么授予文字番号以示荣耀,这样不仅能激励士气,也方便荣誉的深入人心。
而在基础的编制上,还是采取数字编制比较简单,方便统计和管理。
所以就在建安四年年初,刘备对中原四州展开一系列行动的时候,也同步展开了对军队的新一轮改组。
已有番号的十二个军保留原有文字番号的同时,按照成军先后时间授予第一军到第十二军的正式番号,剩下的十一个新军也按照编组成立的顺序授予第十三军到第二十三军的正式番号。
当然,因为成军至今他们都没有经历过什么正儿八经的作战的原因,所以就没有象征荣誉的文字番号了。
这十一个新军因为是彻头彻尾的新兵的原因,训练时间基本上都被设定为两年,还有很多技术兵种都是在建安三年年底才完成正式的军训,比如弓弩手和骑兵之类的。
除了这二十三个正式编制的军之外,在某些特殊的郡国之中,还有刘备安排成立于当地驻防于当地的独立营兵。
比如由高顺统领的汝南营兵,还有甘宁统领的南阳营兵、史涣统领的九江营兵和阎行统领的庐江营兵,以及沛国、济阴国和琅琊国的三国营兵。
到第二次军队改组之前,天下一共有七支独立营兵,加在一起两万一千人。
其中汝南郡、沛国、济阴郡和琅琊国四个郡国的四支营兵的成立是为了第一波限奴令做了准备,在当地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且利用当地资源和人口扩充军队。
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限奴令的展开。
现在,中原四州第一波限奴令行动基本上完成了,该解决的都解决了,所以刘备思考了一阵,决定将这四个郡国的营兵联合改组,编制为第二十四军,由高顺担任中郎将,统领这支军队。
驻防地依然是汝南。
剩下的南阳营兵、九江营兵和庐江营兵因为地处广义上的南方,有着震慑江南二州的重要意义,所以没有被联合改组,还是维持着原先的营兵制度。
于是到第二波军队改组走到末尾的时候,刘备便一共掌握了二十四支正规军和三个独立营兵的编制,都属于正规军,总兵力在已经超过了二十五万。
到建安四年年中,在这些新军陆续成立的时候,刘备也终于觉得自己手上之前有些捉襟见肘的兵力有了充足的安排空间。
他最终的建军计划是三十万,现在距离三十万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大体上的使用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了,所以在军队组建的同时,刘备也放心的对四方军事进行了一些安排。
当前,并州有关羽统领的天威军和牵招统领的千牛军在镇守,益州方面,是刘晟统领的神策军和曹仁统领的鹰扬军在镇守,凉州方面,是程普统领的玄甲军在镇守,豫州方面,有高顺统领的第二十四军在镇守。
除此之外,地方上都是一些旧时代保留下来的郡国杂役兵在撑场面,正规军主要都在雒阳周边地区的军事大营内驻扎、训练、学习。
主要刘备认为没有完成新兵训练和学习的军队安排出去驻扎他不放心,所以一直都在花大价钱养兵、训练,是他们得到充分的技战术锻炼和基础的文化学习。
新兵们也需要和老兵们生活在一起,跟老兵同台竞技,时不时地举行各种模拟作战演练,以增强新兵的战斗能力。
从建安元年到建安四年,这些新兵和老兵们一起生活,一起学习,刘备每年都支出庞大的军费练兵、养兵,痛并快乐着。
对军队来说,舍得花钱,那是真的能够带来非常重大且直观的改变的。
到了建安四年的眼下,新兵终于练成,军事改组终于接近完成,刘备也就放心的对目前自己所掌控的地区进行了一次大范围的军事驻防区域调整。
配合着当前朝堂上愈演愈烈的政务大会与淘汰制度的争端,刘备意识到一场新的政治风波和社会危机已经出现了苗头,更别说不久之后将要缓缓展开的度田了。
于是,他决定为下一阶段的危险斗争做准备。
政治上失败的虫豸们绝对不会放弃继续搞事情的想法,他们绝不会就那么简简单单的接受战败的事实,他们一定会想方设法和刘备作对,明知不敌,也一定会采取最终的军事手段。
所以刘备决定安排可靠可信任的部将,将军队提前布置到地方,对天下形成强有力的军事威慑,以备不时之需。
地方上如果出现什么需要战斗的情况,那么刘备就可以方便的调动军队了,一个区域一个区域的调动兵马总比全部从雒阳出动要来得快。
除非地方驻军解决不了,那才需要雒阳派遣机动部队驰援。
不过按照现在这个军队的训练模式来看,刘备并不认为地方上那些反对分子临时拉起来的乌合之众能和正规军抗衡,如果这都能被他们打赢,刘备会很崩溃的。
根据目前的态势,刘备在大将军府军部召开了全军军官干部商讨大会,正式宣布要对汉帝国的国土进行驻防军区意义上的划分,对今后各部队的驻防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
毕竟老是让几十万军队呆在雒阳地区,对这一地区的经济压力和农业生产压力也是很大的,把压力分出去,不仅能震慑宵小,也有利于各地区周平衡发展。
在具体的会议上,刘备参考了高参、将军们的意见,决定将大汉分作六个驻防军区。
以凉州和西域作为主要作战驻防区域的西北军区。
以并州和幽州以及大草原为主要作战驻防区域的东北军区。
以冀州、青州、兖州、徐州为主要作战和驻防区域的中原军区。
以益州为主要驻防和作战区域的西蜀军区。
以荆州和扬州、交趾为主要作战和驻防区域的江南军区。
还有以司隶地区和豫州为主要作战和驻防区域的中央军区。
在具体的兵力分配上,刘备也参考了大家的意见,讨论一阵之后,得出结论。
西北军区设置三个军,东北军区也设置三个军,中原军区设置四个军,西南军区设置三个军,江南军区设置三个军,最后八个军都设置在中央军区。
第七百一十一章 五大将
在具体的各大军区军事负责人的问题上,会议上产生了不少分歧。
有人毛遂自荐,有人力主推荐,有人质疑某些人选,有人看谁都不爽,就看自己比较合适。
而最后,综合了军事能力、战绩、为人品德、和刘备的亲近关系等等诸多层面上的考量,刘备对除了中央军区之外的五个军区的领导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西北军区的军事负责人应该由张飞担当。
理由是张飞跟随刘备很早,有充分的军事、行政经验和基础,也有文化基础,对刘备忠心耿耿,战功彪炳,是刘备之下大汉最优秀的军事将领之一。
且张飞非常善于使用骑兵作战,西北军区面临着羌人、西域和鲜卑人等众多已知、未知的挑战,一个强硬的军事负责人对当地会有很好的震慑效果。
张飞曾担任过陇西郡太守,和羌人鲜卑人都打过仗,对西北地方的一些军事威胁和政治生态也非常了解。
这个意见在刘备之前就有不少人提出,而在刘备最终提出自己的意见之后,也就没有了什么争议,于是西北军区的负责人基本上就确定为张飞了。
随后是东北军区的负责人,这个负责人,刘备的建议是牵招。
理由也很简单,牵招也是最早跟随刘备的亲信之一,与刘备关系非常亲近,忠诚度很高,而且他出身边地,在幽州生活过,还在并州征战过,有丰富的边地从军经验,也有很优秀的战功,同时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
这一地区虽然经过刘备的精耕细作而使得鲜卑人和乌桓人的威胁基本消失,但是在辽泽以东地区,还存在着高句丽、扶余、沃沮、东穢等等国家和族群,这些国家和族群与辽东汉人存在着各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此前,刘备无暇顾及这里,遂为委任公孙度统领辽泽以东地区,全权负责这一地区的发展和军事战争。
这几年公孙度统领这一地区,募兵组建军队,拉扯起一支两万人左右的军队,战斗力相当不错,对高句丽、扶余等政权展开了进攻,稳固了辽东汉人的生存地位。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从此万事大吉。
刘备并不信任公孙度,也不信任公孙家族,当前公孙氏对辽东地区的统领更像是一种半独立的统领,这种半独立的倾向还远远超过中原州郡的分离倾向。
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当时的刘备是鞭长莫及,而现在,他有足够的实力能够把统治延伸到辽东了,他认为这一块地区必须要纳入汉帝国中央的统治之中,并且多少进行一些前期建设。
交给公孙家族,很容易就发展成未来的“燕政权”,所以刘备打算把这里交给牵招去解决,由牵招来负责对这一地区建立起中央的统治。
他相信以牵招的能力,搞定公孙度并且为稳定辽东,应该不是问题,而担任幽州刺史的夏侯惇也能为牵招提供足够的后勤支持。
如果公孙度对这一安排有什么不满,或者有什么反对的意图的话,刘备认为他们联手,一定能够解决掉公孙度,并不需要自己的介入。
至于在未来,将高句丽、扶余、沃沮、东穢等等国家和族群都消灭掉,完成这一地区的彻底肃清,也是刘备的目标,牵招绝不是没有任务的治安官,他过去,是要干仗的。
接着是中原军区。
除了中央军区之外,这算是人口最多、经济最繁华的地区了,同时也是刘备预测之中度田行动中反抗较为激烈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日常治安还是不错的,也是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所以被刘备安排了四个军的正规军驻防。
这一地区基本上都是平原地带,少丘陵山地,很适合大兵团联合作战,大家争论来争论去,意见难以统一,也有人毛遂自荐,想要争取这个岗位。
最后,大家的意见逐渐倾斜到了徐晃身上。
徐晃不是最早跟随刘备的将领,但是徐晃的战功不错,善于统领很多军队执行较为艰难的任务,能打硬仗,心理素质强。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