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于是他直接下令给徐晃,让徐晃一定要抓活的,一定不能让刘忠死的太痛快,一定要让刘忠感受一下什么叫生不如死,什么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让他受尽世间苦楚之后,带着下辈子也不要做人的悔恨情绪,离开这个人世。
刘备的怒火随着命令传递到了徐晃手上,刚刚打了一场胜仗的徐晃看了刘备的诏令之后,连连叹息。
部下询问徐晃为什么叹息,徐晃摇了摇头。
“刘忠原本什么都不做的话,还能继续做汉室宗亲,说不定还能继续做宗王,然而,他也不知道是吃错了什么药,居然要造反,他难道真的以为靠一个甘陵国的叛军就能让他造反成功吗?他太小看陛下了。”
部下想了想刚刚结束的那场胜利的战斗,点了点头,觉得徐晃说得很对。
两军战斗力相差如此悬殊,刘忠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才会那么果断的成为甘陵国叛军的首脑呢?
不可否认的是,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那么多人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会觉得他就是特别牛逼,特别厉害,哪怕他其实什么本事都没有。
刘忠就是这种人。
最开始徐晃只是感觉这个人多少有点狂妄自大的毛病,或者有点看不清自己的本事,但是徐晃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而且错的有点离谱。
原因很简单。
徐晃在界桥附近打了一场胜仗之后没多久,就在大军前进的时候,听说了刘忠在甘陵国叛军的撺掇下,喊出了新的口号,开始质疑刘备的皇位正统性了。
刘忠认为刘备的皇位来路不正,是非常可耻的欺凌弱小,是从弱小的孩子手里抢来的,完全没有任何法理依据,尤其在刘宏还有儿子活在世上的情况之下,哪怕长子刘辩因为罪行被废为庶人,刘协不还在吗?
所以刘备应该归还皇位给刘宏一系,停止自己的篡位之举。
为此,刘忠公开喊出口号,要刘备归还皇位,还号召天下人联合起来,先去河间国那边迎回刘协,然后拥立刘协成为天子,再一起讨伐雒阳,让刘备交出皇位。
刘备如果交出皇位,那么他还能活命,可要是拒不交出皇位,就会被处以最严厉的惩罚,乃至于直接斩首。
老实说,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徐晃是呆滞的,他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自己好像吃错了药,所以产生了幻听。
什么?有人质疑刘备的皇位,所以要胁迫刘备退位?
谁那么有胆量?
哦,刘忠啊。
徐晃沉默了一会儿,对刘忠生命不止、作死不止的行为表示真切的“佩服”。
你要是单纯的反对度田令也就算了,刘备要想把造反的帽子扣上去,多少有点自讨苦吃的嫌疑,但是现在刘忠正儿八经的向刘备的皇位开炮,向天下人都认可的事情开炮,公开挑战现有的政治秩序,公开和现在的既得利益者们作战。
好家伙,你是嫌自己活得太舒服了,寿命太长了,所以已经等不及要轮回转世了是不是?
第八百零二章 优势在我,怎么输?
对于迫不及待想要享受轮回转世服务的家伙,徐晃无话可说,只能尽快把消息送回朝廷让刘备知晓,让刘备尽早想出对策。
然后他自己继续带兵向着甘陵的方向一路狂奔,打算在刘忠做出更加丧心病狂的发言之前,把他的嘴给封住,否则这一波冀州可能真的要“大换血”了。
徐晃率军疾驰猛进的时候,刘忠那边正在畅想着未来的“战略规划”。
赶跑了师宜官的战斗胜利让刘忠非常得意,他自己一手操作的阴谋获得成功,也让他成为获取甘陵之战胜利的最大功臣,为所有参战的叛军首脑们所尊崇,并且大家一致同意拥立刘忠成为他们的首脑,向刘忠效忠。
他们表示,大家伙儿都是为了反对度田令聚在一起的,虽然这样做很有正义性,但是到底缺少一个大义名分,现在能以刘忠这位甘陵王成为首脑,也算是补齐了大家的大义名分,可以就此向天下展开号召,号召大家一起反抗刘备的暴政了。
他们向刘忠哭诉刘备给他们带来的诸多凌辱、痛苦,认为刘备推动度田令就是想要他们的命,本身居然还要给这个要命的政策粉饰一下,实在是无耻到了极点,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
还有人说上一次的限奴令大家也就忍了,这一次刘备更过分了,要是继续忍耐下去,谁知道刘备会不会得寸进尺,去做当年孝武皇帝才会做的事情?
大家必须要齐心协力,让刘备知道刘彻不是那么好当的,强行去做刘彻,做一些天怒人怨的事情,小心连刘秀都做不成!
对此,刘忠是赞同的,刘忠也认为刘备的操作太过于肆意妄为,完全是在损害天下人的利益,根本没有考虑到大家的心里有多难过,根本就是他觉得自己太强了,所以可以做刘彻了,那么大家就要给他迎头痛击,让他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场甘陵会盟之中,面对一大群人的俯首帖耳与“效忠”,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尊荣与权力的刘忠迅速膨胀了起来。
他感觉自己似乎很牛逼,一下子就拥有了千军万马,那么多人听自己的命令,自己能命令那么多人冲锋陷阵的打仗,那自己岂不是非常牛逼吗?
或许,是时候做一些之前就很想做但是一直没做的事情了。
如果做成了,别说王位得以保全,其他的什么位置得到保全也不是不能想象的事情!
于是刘忠就开始动了歪心思——他别有用心的提出了他对刘备皇位的质疑。
他说,这是他作为东汉宗王的一个本能的怀疑,也是他反对刘备的一个很深层次的担忧,就算没有度田令,他觉得他到底也是要和刘备有分歧的,很可能会站在刘备的对立面上,因为他们本质不是一个家族的成员。
东汉皇位的传承虽然不是很重视一个家庭内部的传承,有些时候也会扩大到宗族内部选择继承人,但是如果距离太远,就肯定不可以了。
而他一边拥有宗王的身份,一边又在血缘关系上和刘备相去甚远,他认为刘备终究不会容忍他继续做宗王,所以与其等刘备的刀子砍过来,不如直接砍过去,让他看看到底谁的刀子更锋利。
所以在会议上,刘忠提出,刘备的皇位有问题,而且很有问题,他不愿意承认刘备的皇位。
他想要做点特别的事情,比如把原先的小皇帝刘协给重新换回来之类的。
“就算先帝没有儿子,皇帝的继承者也应该从皇室近支中挑选,这样才能服众,更别说先帝的两个儿子眼下都还活着,长子有罪,不能继承皇位,但是次子明明就是天子,却被刘备废黜了帝位,这是纯粹的篡位。
其实之前,很多人都在怀疑刘备有篡位的嫌疑,行王莽故事,从太皇太后手里夺取皇位,威逼利诱,强迫太皇太后和天子就范,做叛逆才会做的事情,辜负先帝对他的信任和期待,如此作为,实在是让我痛心不已!
大家都是大汉子民,都是深受先帝恩德的人,现在先帝的儿子被刘备夺取了皇位,被刘备凌辱欺负,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眼前,吾辈忠臣义士难道可以熟视无睹吗?若然如此,吾等死后,又有什么颜面面对先帝呢?”
刘忠当时的这段表态让不少人都被吓到了。
因为他们并没有想过要质疑刘备的皇位。
他们只是反对度田令,刘备的统治根本上来说问题不大,还能维持稳定,他们喜欢稳定,只是不喜欢缴税而已,只要刘备放弃度田令,别妨碍他们赚钱,他们不介意在其他方面配合刘备。
至于刘备的皇位问题,该怀疑的人也都怀疑的差不多了,但是人家的手续齐全,图章合法,雒阳承认,天下咸服,就算之前有问题,现在也没有问题了。
人皇太子都立了,国本稳固,传承体面,明明白白的昭告天下,还有什么好做的呢?
大家只想从经济问题上让刘备服软,让他妥协,然后继续过好日子,从没想过要从根本性质上否决刘备的政治身份。
这样搞的话,刘备肯定放弃其他的一切幻想与担忧,直接化身那个无敌战将和他们不死不休,而他们并不觉得自己有必要和刘备不死不休。
能回到光武帝时期的状态,不就可以了吗?
但是刘忠不这么想,他很清楚这帮家伙想要拉大旗做虎皮,推举他做首脑是为了利用他的身份和地位来顶锅,而他正好也需要这样一群人来充当他的打手,增强他的实力。
刘忠自己也知道刘备很有能力,是个能稳定天下的牛逼人物,对于天下人来说,刘备上位维持了天下的稳定,那么他就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没什么人想要换掉他。
正常情况下来说,刘忠想要号召天下人保卫自己的王爵,是师出无名的。
但是偏偏在这个情况下,有那么多人想要借助他的名头反对刘备的度田令。
既然你们要利用我,那么为什么我不能反过来利用你们呢?
刘忠就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家。
“刘备为人奸诈狡猾,就算一时服软,长久来看,也必然是巨大的隐患,现在一时退让,谁敢保证他之后不会卷土重来?而吾等一旦失去了眼下的这个机会,可能就会被他各个击破,找理由将吾等全部消灭,然后再推行度田令。
所以这一次,无论如何都要获得成功,绝不能让刘备有确立度田令的机会,而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将刘备推下皇位,让先帝之子复位,重新做皇帝,如此,才能真正的确保吾等再也没有度田的忧患。”
平心而论,刘忠所说的是有道理的,因为就算刘备一时服软,放弃度田令,也不能说他就真的一定会彻底放弃度田。
当年刘秀也是度田,面对的反对力量太大,所以他不得不做了部分妥协,换取了天下的稳定。
但是之后的岁月里,随着秋后算账和他的地位的逐渐稳固,他还是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度田令在汉帝国的落实,在大家勉强能承受的范围内,度田令执行的相当严格,甚至于就在前几年,地方官府还执行过旧的度田令。
谁敢说刘备现在不搞度田,以后就一定也不会搞?
他现在不搞,以退为进,在之后的岁月里不断消灭现在和他作对的人,然后等积累了足够的实力之后再推动度田令,这也是绝对有可能的事情。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想要维护自己的财产和利益,有且仅有一个办法。
利用刘备做皇帝的法理漏洞,狠狠攻击他的正统地位,让他的地位动摇,失去皇位,重新让刘协做皇帝,如此,才能真正的维护大家的利益。
刘忠的一番话让不少家族的代表沉思,认为刘忠说的有道理,如果刘备以退为进,一时的胜利当然不能长久。
大家已经做了反叛的事情,攻城略地,杀了不少人,谁敢肯定刘备不会秋后算账,和大家打持久战?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做更加明确的事情呢?
从根本上反对刘备登基的合法性,推翻刘备政权,扶持代表他们本身利益的政权上位执政,如此,才是一劳永逸的做法,事成,大家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样的想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了叛军内部,除了少数家族对此感到恐慌之外,大部分家族都相当心动,觉得他们当时很有获胜的希望,那么一步到位解决问题也应该是可以商量的。
对于这个特殊情况,只有崔氏、孙氏、何氏三个家族感到惊恐,在万般纠结之后选择偷偷退出了叛军联合,然后转而南下寻找师宜官,想要向师宜官等人投降、认错,以此换取他们的谅解,从而争取战后的宽大处理。
反对度田令,他们敢。
质疑刘备的帝位,他们不敢。
他们觉得那帮人纯粹是被吃下肚子的饭塞住了脑子,阻碍了正常的思维能力,想别的什么不好,居然敢质疑刘备的帝位,生怕死的不够快是吗?
刘忠并不在意少数胆小鬼的退出,因为大部分人都是支持他的,并且为他编撰了行动口号,编撰了政治宣言,由此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刘忠以为自己走上了人生巅峰,却没想到这份政治宣言发布之后仅仅六天,叛军一部就在甘陵县西边打了败仗,被汉军主将徐晃消灭了五千多人,现在徐晃正在带着一万多人的汉军主力向甘陵县方向而来。
一场小规模失败并不能动摇刘忠的决心,也不能动摇大部分已经上了贼船的家伙们的意志,他们知道他们已经和刘备站在了对立面上,到此为止,除了获胜,就是死亡。
富贵险中求,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狠狠的拼搏一次,万一运气好,能混个开国功臣的身份呢?
于是在刘忠的组织下,这群人从五六万的杂牌军队里精挑细选了三万精锐,组成刘忠直接统领的“忠义军”——
刘忠亲自将这支军队命名为忠义军,说这是一支为大汉正统而拼死奋战的军队,这样的一支军队一定能够为大汉正统而战。
而参加忠义军的各大家族成员也被他分别任命为校尉、中郎将,然后三万人浩浩荡荡的离开甘陵县城,直接朝着徐晃奔驰而去,要和徐晃打一场正儿八经的大战,要和徐晃野战争锋。
他认为,只要能打败徐晃,就能进一步向北,打穿冀州,去找刘协,让刘协就在河北登基称帝,号召整个河北的地主豪强们起来参军、反抗刘备,以河北为根基,正式向刘备宣战,重走光武帝刘秀当年的路线。
刘忠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道路。
至于打败徐晃这个事情,他觉得也不是不可以。
首先,他的兵马比徐晃多,徐晃才一万人,他有三万人,三万对一万,优势在我。
其次,他以逸待劳,徐晃远道而来,师老兵疲,一定没什么战斗力,优势在我。
再次,徐晃虽然有威名,是久经沙场的宿将,但是甘陵国是自己的主场,身边的士兵都是本地人,熟悉地形、气候,而徐晃带来的人都是外地兵,人生路不熟,客场作战,劣势极大。
所以,优势依然在我。
如此一来,刘忠认为自己是个飞龙骑脸的优势局,他就想问问那些质疑他冒进的家伙,他怎么输?
是的,有些担忧徐晃威名的家伙觉得徐晃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是应该都是精兵,而己方的士兵缺少训练和作战经验,强行和精兵打野战是不明智的行为,应该守城,逼迫汉军攻城,争取天下人响应的时间。
只要他们能拖住徐晃的军队,就能给其他那些想要反抗刘备的人争取更多的时间,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反抗刘备,届时,刘备再怎么能打,也会被迫妥协的。
甚至于最终失败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刘忠坚决否认了据城死守的意见。
他认为这就等于平白无故把战略机动的优势交给了汉军,汉军可以肆意掐断他们的后勤补给路线,当前,他们并没有做好在一座城池内困守的准备,时间上是不够的。
万一刘备趁着这个时间调兵遣将,搞来更多的军队,他们不就没有兵力优势了吗?
就要趁现在莽上去,把徐晃吞掉!
而且困守孤城这种事情,怎么是他刘忠能干出来的事情呢?
真男人只刚正面,困守孤城的都是虫豸!
他雄心万丈的率领三万精兵出发对抗徐晃去了。
然后毫不意外的被徐晃在原野之地上干碎了。
徐晃一开始也有点担心叛军人数太多的话,如果持守势,那么多汉军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如果不能速胜,就需要集合更多的兵力来包围叛军,时间一长,别说地方上的各种各样的看法,刘备那边搞不好都要有什么看法。
那对他来说就很不利了。
五虎大将之中,只有他是纯粹的外人,既不是元从,也不是宗室,完全是靠着刘备的赏识和军功走到这一步的,军中明里暗里眼馋他地位的人有很多,更别说他镇守的还是最为丰饶的膏腴之地,眼红的人就更多了。
他必须要保持强大的震慑力,做到每一次作战都能获胜,以这样绝对的强势才能震慑住宵小之辈,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才能让刘备继续任用他。
第八百零三章 烫手的军功
其实徐晃对外一直不说,但是他的压力一直都挺大。
职责上的压力和人际往来上的压力时常让他觉得有些应付起来不轻松。
而且他不怎么擅长交际,军中好友不多,关羽算一个,但是关羽远在江南军区担当负责人,与他不在一起。
荀攸很欣赏徐晃,与他多有往来,但是荀攸身在雒阳,也不会经常和徐晃见面。
于是徐晃在军队里实际上处在一个相对孤立的状态之中,与同僚多是同事的关系,和部下士兵之间倒是挺融洽,也是多有爱护,但是部下士兵与他也很难说是朋友之间的关系。
他也不是一个喜欢喝酒逃避现实的人,为此,他经常采用做数学题的方式来放松精神,想要从繁重的军务和人际往来的压力中逃离一会儿。
但是逃离过后,压力还是压力,问题还是问题,他还是要费尽心思去协调,去解决,去督促,去整改。
部下之间有矛盾争端,他需要处理、协调。
朝廷有什么要求,他也要尽快给出回应和解决方案。
枢密院需要他提供一些军队的相关资料和镇守地方的地形、水文资料,他也要安排下去。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