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御炎
尽管出于理智的思考,双方都不认为对方会在这个敏感时期做出这种容易引火烧身的蠢事,但是如果对方内部真的有这样的蠢人呢?
那不就是一鼓作气把对方彻底干掉的绝佳契机吗?
刘宏“缓劲儿”的两天,也是古文学派和今文学派两大势力紧锣密鼓收集情报准备对付对方的两天重要的缓冲期。
该说不说,原本,在这件事情上,古文学派因为占据比较大的局面优势,所以相对冷静。
倒是今文学派因为急于翻盘,所以显得更加不理智,打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理智的分析这件事情,而是很快达成一致,准备了一盆又一盆的脏水,准备往古文学派身上泼。
他们是落水的旅人,见到什么都像是救命稻草,万物皆可稻草,不管是啥伸手就抓。
管他真相是啥,就是古文学派的人干的!
而古文学派这边有郑玄、卢植、服虔等大佬存在,还有袁隗和荀爽这种高端外援坐镇,所以更加冷静一些。
大佬们聚在一起开碰头会,多方交换意见,探究事情的真相。
尤其是袁隗和荀爽这两对政治斗争套路颇有研究的顶级外援,他们建议古文学派采取冷静对应的态度,凡事多思考,千万不要被今文学派带了节奏。
此时,或许不是全面开战的好时候,此时应该是按部就班获取胜利的时候,经验丰富的他们总觉得这个事情发生的有点不同寻常。
眼看着他们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小心翼翼,甚至有一种快要推理出事情真相的感觉,刘备觉得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了。
通过袁绍在今文学派内部的一些关系,刘备得知今文学派正在紧锣密鼓蓄脏水,一盆一盆的蓄着,正准备给古文学派洗个脏水澡,完全没有理性探究案件真相的架势。
这让他找到了破局的契机。
他决定走一条危险的路线。
他决定煽动古文学派内部年轻士子们的情绪,将今文学派准备泼脏水的事情广而告之,煽动年轻气盛的他们来一场现实意义上的下克上。
通过煽动少壮派爆裂的情绪,裹挟古文学派上层的意志,使得他们不得不中断理性的探究,走到党争的立场上来。
不能探究真相,不然真的被你们探究出来,这局面还怎么维持啊?
对此,刘备在心底里对自己尊重的郑玄、卢植两人表示歉意。
但是歉意归歉意,涉及到根本利益上的事情,刘备还是决定做那个卑鄙的搅局者。
他积极的和古文学派内的年轻士子们做交流,装出一副来了解他们思想的模样,然后不经意间行煽动之实。
而当杨赐代表今文学派率先出击,向古文学派泼出第一盆脏水的时候,局势就剧烈的变动起来了。
光和六年六月初二,太尉杨赐上表称皇帝被刺案件十分蹊跷,然后摆出种种子虚乌有的证据,然后将这些证据汇总在一起,说他可以合理怀疑这件事情与古文学派领军人物卢植脱不开干系。
他把矛头直接指向了尚书令卢植,说卢植有军事背景,是古文学派内的武斗派,野心勃勃,胆大妄为,建议严查,一定有罪,起步死刑,最高诛灭九族。
更重要的是他那个弟子刘备肯定也是深度参与其中的主导者之一,听说当年刘备万军丛中护着卢植杀出重围,可见其人骁勇,这次刺杀皇帝搞不好就有他的参与。
师徒两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大汉的祸害,他们不死,大汉永无宁日!
他觉得他的上表可以给古文学派施压,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引导宦官集团对卢植展开攻击。
该怎么说呢?
刘备听说杨赐泼给他的脏水的时候,还颇有些惊奇,因为此事和卢植的确没关系,但是和他的确很有关系,杨赐得出的结论还真有那么一部分是对的。
历史的吊诡之处就在这里。
可是事到如今,真相是什么并不重要,或者说,真相必须要掩埋,永远不能显露。
而且也的确没几个人在乎真相如何。
比如心向古文学派的一批年轻士子们,他们就完全不在乎这个。
第一百一十一章 最优秀的公关
杨赐对着古文学派泼脏水之后,广大年轻士子们的情绪按耐不住了。
经过刘备的刻意引导,他们集体狂暴,集体在雒阳暴走,对今文学派和杨赐进行了狂暴的语言攻击。
他们甚至还在杨赐的府邸外齐聚,集体声讨杨赐,还对他的宅邸进行了臭鸡蛋、烂菜帮子等恶臭物质的投掷。
六月天的高温艳阳对此进行了化学加成,使得杨赐的宅邸臭气熏天,紧接着就是臭名远扬,根本无人敢于靠近,即使有不得不靠近的理由,也是人手一块布巾捂住口鼻,避免受到牵连。
著名阀阅之家、声威赫赫的弘农杨氏家族的领袖什么时候遭遇过这样狂暴的攻击?
什么时候居然有人敢于对天下级别的高门大户进行如此凶狠而恶劣的攻击了?
躲在皇宫不敢回家的杨赐对此感到莫名的愤怒和恐惧。
这不对啊!
我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成为众矢之的?
可事实就是如此。
而如此狂暴的攻击,竟然连古文学派自己的上层人物都没有预料到,他们也觉得错愕。
杨赐虽然可恶,好歹是三世三公之家,也是天下闻名的阀阅之家,鼎鼎大名,威风凛凛,等闲不敢触碰,怎么现在的年轻人们都不懂得尊老爱幼了?
这可不是个好现象。
需要明确的是,古文学派反今文学派为的可不是社会公义与社会解放。
他们为的是成为更强大更专制的“今文学派”,是为了取代今文学派,现在只是还没有成功,所以尚且需要那些出身微寒的小子们冲锋陷阵。
冲击阀阅之家是搞垮今文学派的必经之路和必须要使用的手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是手段,不是目的。
正如同历朝历代末年的大乱战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消灭掉一部分人口,完成利益的再分配,然后选出来一个新的皇帝,重建秩序。
攻击阀阅之家是没办法的事情,只能这样去做,但并不代表这样做就是他们的目的。
试想一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世人对阀阅之家的尊重也随之消失殆尽的话,等以后古文学派全面取而代之了,真的对他们有好处吗?
今文学派的阀阅之家被灭掉之后,古文学派的还是要顶上的不是吗?
没理由我们提着脑袋忙活半天就是为了给他人作嫁衣啊。
于是古文学派的上层,尤其是袁隗和荀爽这两个超级外援就对此感到非常的忧虑了。
这样搞下去是不行的,是要坏事的,对咱们没有好处的。
他们强烈建议古文学派上层人物收收劲儿,别搞得那么凶狠,给彼此多一点的缓和余地,别一口气把缓和余地搞没了,断了人家的退路,也顺带着断了自己未来的退路。
“阀阅之家传承百年,家世衣冠,累世勋贵,于国于民有大功,虽然一时犯错,但终究还是好的,如果放任眼下的局势继续发展下去,会发生什么,真的不好说啊。”
荀爽为此事苦劝郑玄。
而对此,古文学派的上层人物们也是一样的想法,基本统一了观念,包括郑玄和卢植在内。
虽然郑玄出身微寒,比刘备好不到哪里去,但是他显然也不会站在那些真正的出身微寒的士子的角度上看问题。
为此,作为卢植的高徒和未来阀阅之家的领军人物,刘备就被安排到了高层会议上参与旁听,并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大家出谋划策。
很显然的,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刘备在这件事情中所扮演的角色,因为他也是未来的阀阅之家开创者,一个实实在在的既得利益者,涿郡涿县刘氏注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阀阅之家。
搞垮了阀阅之家的名望和神圣性,对他刘玄德有什么好处?
所以刘备也被视作利益共同体的一份子,是会努力共同维护上层利益的优秀选手,完全没有被怀疑。
然而这一切的幕后黑手,还就真的是刘备。
这群精英们唯一不曾想到的就是,刘备根本不在乎涿郡涿县刘氏是否能成为阀阅之家。
或者说,他非常讨厌垄断知识的阀阅之家,他压根儿就没打算在这条路上精耕细作。
获得这个意外之喜已经成为他营建属于自己的势力的一种方式,而并非长远规划,如果可能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摧毁五经十四家法的政治学术格局,将这一切推倒重来。
刘备的格局早就打开了,古文学派的上层人物们在格局上和刘备差的还真不是那么一点点距离,无论是格局还是行事手段,以及对局势的判断,古文学派的上层都犯了错误。
而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整个古文学派的上层,除了郑玄之外,都对刘备在古文学派内部的影响力认识不足。
这一点和他们的出身与成长环境脱不开干系。
可以说除了郑玄之外,大部分的古文学派的上层在出身上和成长经历上都和刘备有巨大的差异,包括他的老师卢植。
所以他们并不能充分的认识到刘备在那些与他出身相近的古文学派基层年轻士人们的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
郑玄和刘备的成长环境倒是颇为相似,都是出身自败落的官宦之家,不过郑玄家里人丁众多,父母兄长辛苦劳作,还让他过了一段脱产读书人的日子,使得郑玄有较为丰富的知识积累。
与之相比,刘备家里败落的比较彻底,无法提供给他做脱产读书人的资源环境,所以论知识积累,除了上辈子带来的,还真就是十五岁以后加班加点补回来的。
尽管如此,郑玄也是切切实实吃过贫寒苦头的,并且也经历过求学到声名大噪再到万人追随的那个场景,他对此有一定的认知。
他很清楚刘备的微寒出身和他目前所达到的成就到底对古文学派的年轻人们有多大的刺激性和吸引力,所以当初古文学派搞庆功大会的时候,他才大力支持刘备获得《左氏春秋》的一份传承。
他想要为古文学派的年轻士子们树立一根标杆,让他们觉得人人都有成为刘备的可能,以此聚拢人心,用“希望”这个最大的心理武器来抗衡今文学派切实掌握的珍贵政治资源。
这个策略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凝聚了人心,让古文学派内部出身微寒的年轻士子们对学派更具备信任感和期待感,也很大的提升了学派的凝聚力。
所以刘备就是古文学派最佳的对外宣传对象,是古文学派最优秀最成功的一次公关。
这次成功的公关使得古文学派在获得初步胜利之后迅速站稳了脚跟,巩固了胜利果实。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比较特殊的结果是他们都没有想到的。
就连郑玄也因为吃苦受罪不够、被歧视的不够而对此没有足够的认识。
那就是广大年轻的出身微寒的士子们不可避免的对刘备产生了极强的个人崇拜。
第一百一十二章 刘大哥在看着你们!
东汉末年的人们的确不欣赏不鼓励不在乎个人努力,但是当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的时候,谁不动容?
刘备至今才二十二岁。
他很年轻,比中年才天下扬名的郑玄还要年轻,而且距离大家更近,和大家的联系更加紧密,经常在大家身边刷存在感,存在感十足。
这是一个活生生的草根小子逆袭的例子,就在大家面前给大家看,看得见摸得着,甚至还能和他一起喝酒作乐,快乐无边。
刘备成就功业之后,非常清楚学派如此厚待他的重要原因,所以也主动担负起了古文学派“宣传部长”的职责,不需要上层领导们的直接指点,就主动出击了。
他一如既往的坚持着自己【礼贤下士】【不骄不躁】【平易近人】的办事风格,在古文学派上层绞尽脑汁和今文学派上层斗争的时候,承担起了安抚基层的职责。
除了秘密和刘宏一起搞事情之外,他的大部分空闲时间都用在了与广大年轻士子们的交流上。
他和年轻士子们喝酒作乐,与他们谈天说地,和他们谈古论今,品评历朝历代风流人物,并且时常在酒宴中面对数十数百号人发表演说。
他知道大家不欣赏个人努力,但是他还是要说,一个人的成功不仅要看历史进程,也要看个人努力,天助自助者。
所以他的演说紧扣一个【逆袭】主题,告诉大家,以他这样织席贩履的微寒出身都能走上阀阅家族之路,足以见到古文学派内部这种畅通的上下途径的优越性。
与古文学派相比,今文学派就是一团老朽,就是一团扶不起的又脏又臭的烂泥,根本没有任何未来与希望可言,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血脉贵族把持,根本没有新人一丁点的上升途径。
而咱们古文学派呢?
瞧瞧,我就是是活生生的例子,街头斗殴成长起来的织席贩履之徒尚且能走到这一步,我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
所以朋友们,不要因为出身不如旁人而感到自卑,不要因为才能不及旁人而想要退缩,希望才是我们最大的依仗,跟着古文学派走下去,我们有希望,我们有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有光明的前途!
刘备于是散发除了万丈光芒,属于东汉末年最闪亮的那颗希望之星,点亮了所有出身寒微的普通士子们心里的光。
这要是不崇拜就有鬼了。
在年轻士子们充满向往和崇拜的眼神的注视之下,刘备说出了很多传播很广的“金句”。
“吾辈行事,不当妄自菲薄,不当自轻自卑。”
“吾辈行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人皆尽其责,无有高低贵贱之分。”
“吾辈行事,当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标准,自重自尊,自强不息,则天下无人可轻视吾辈!”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吾辈小人,不可轻之!今文旧贵,安敢高高在上!”
刘备在那段时间里完全就是一个年轻人的话题领袖、精神导师一般的存在,地位还相当高,话语权也相当重,他的一句话就能引起年轻士子们的广泛传播,甚至是传抄。
于是,雒阳纸贵。
在古文学派上层领导者们全部投入政治斗争无暇他顾的时候,几乎就是刘备一身肩负着凝聚人心、组织队伍的职责。
他没有刻意彰显他未来阀阅之家领军人物的身份,而是把自己放在了和年轻士人们一样的位置上,不曾有丝毫的架子。
他深入他们之中,与他们亲切的交流、讲谈,以自身的成就为底气,广泛获取人望。
他的组织能力和策划能力在那段时间内体现的淋漓尽致。
聚集在雒阳城内和太学中的古文学派士子除了听各自的老师的授课,基本上都参加过刘备的组织的社交聚会,听刘备发表过演说。
他们都认识刘备那张脸,熟悉刘备说话的声音,所谈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刘备这个风云人物。
刘备那抑扬顿挫的语气与充满爆发力的热情演讲给他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上一篇:从神话三国开始征服万界
下一篇:这个书生会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