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德 第82章

作者:御炎

也就是战争部分和朝堂部分隶属两个不同的指挥系统,否则这愈演愈烈的雒阳政治漩涡还真能把整个东汉帝国都给卷进去。

何进对这场政治漩涡是敬而远之的。

虽然有些向往能够在漩涡中叱咤风云的家伙们,但是何进更清楚自己当前最该做的事情不是参与斗争。

他刚刚成为大将军,正是需要军事威望奠定地位的时候,如果没有军事威望,他还怎么好意思腆着脸做这个天下最高武职呢?

大将军这个职位职权太重,地位太高,十分扎眼,哪怕身为外戚,若是没有一定的功绩,也难以服众。

不能服众,这个位置就坐不稳,就要被人耻笑,就要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到时候就算他妹妹是皇后,他也逃不过。

作为一个男人,何进是不能接受这种耻辱的。

所以刘宏与张让选择何进来做这个职位还真是选对了人,至少他在主观上是真切希望尽快平定太平道之乱、并且愿意为此竭尽全力的。

军队还在整备的时候,最着急的就是何进。

他忙前忙后上蹿下跳着为军队筹措军械、粮草,无比希望军队能够尽快整备完成,然后顺利出动。

基本上这段时间军队出现任何问题,何进都能给你快速解决掉,处理问题的速度快到不可思议,简直不像是个正常的东汉官僚。

比如卢植发现军队预计的粮秣还有缺少,恐怕会影响正常出兵,就让刘备去找何进解决。

何进就在大将军府里面,听说刘备代表卢植来了,立刻亲自接见了刘备,听闻问题之后二话不说立刻就把负责后勤工作的官员找来了,让他直接和刘备对接,用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整个处理问题的过程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然后何进就开始处理下一件事情了。

这效率……

说真的,帝国的官僚们要是都有何进现在处理问题的速度和效率,哪里会有太平道起事的发生呢?

然而就算是何进,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罢了,等平定黄巾之乱以后,何进也不会继续维持这种工作强度。

所以,一切都只是镜花水月罢了。

雒阳城内两个系统正在朝着截然不同的方向疾驰而去,而另一边,冀州和中原地区的太平道的日子也不好过。

历史的优秀匹配机制永远值得考究,一个青铜选手,怎么能随便就遇上一个钻石选手呢?

因为冀州黄巾军首领高政、严升和王蒙的优秀操作,导致中原各地可以作为主力的太平道各大渠帅们知道具体情况的时间是完全不一致的。

有些渠帅运气不错,冀州派去传消息的人比较机灵,一溜烟窜到了目的地,所以他们知道的比较早,二月底就知道了。

而有些渠帅运气太坏,冀州派去传消息的人太不靠谱。

或者在半路上摔断了腿,或者在半路被山匪强人一刀宰了,或者干脆跑错了地方,迷路了,亦或者半路上觉得跟着黄巾军没前途,直接开小差,跑了。

所以这些运气比较差的渠帅就一直到官府都开始行动了还茫然不知冀州发生了什么,还傻傻的等着三月初五大家一起行动、天下大吉呢。

雒阳朝廷的行动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何进还没正式当上大将军的时候,二月底,各州刺史和各郡郡守就得到了消息,都被雒阳朝廷快马加鞭送来的绝密公文吓得不轻。

啥?

遍布各地、到处宣扬真善美和黄老之学的太平道居然是一群阴谋造反的野心家?他们正在谋划造反的大事?

这还了得?

这些地方官对于太平道虽然不重视,但是基本上也知道本地太平道的规模,太平道规模小一些的地方还好,大一些的地方,就连刺史府和郡守府内都有加入了太平道的官吏存在。

于是刺史们和郡守们就非常的不安了。

他们有些人立刻就开始着手准备动员自己可以动员的武装力量了。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东汉从刘秀开始就从制度上废除了郡国兵的一整套招募、训练、作战体制,使得地方郡国在制度上拥有一支接受完整训练并可以进行野战的军队的可能性消失,但是政权的维持,又怎么能缺少武力呢?

西汉时期,郡国兵由主要负责军事职能的骑士、材官等正兵和主要负责一系列后勤杂务处理的卒组成,东汉建立后不久,为了恢复天下秩序,刘秀罢黜了前者,留下了后者。

可能他觉得后者无法对对他的中央政府造成威胁。

可后者再怎么没有战斗力和制度性保障,终究也是可以合法使用武力的存在,于是,后者也就在东汉的郡国政治生态中填补了前者的缺失,承担起了“郡国兵”这一存在的实际职责,堪称东汉特色郡国兵。

当然,因为缺少制度性的招募和训练,也缺少制度性的保障,这些处理杂务的“卒”们具备多少战斗力也就是值得商榷的了。

人数方面,这些东汉特色的郡国兵则普遍在一千到三千人之间。

幽州、并州、凉州等边远地区的边郡因为直面外族武力的威慑,所以郡国兵一般人数较多,训练频繁,战斗力也较强,还会有专业营兵的设置,实际上并没有比西汉时期的郡国兵差多少。

而内地郡国就全然不同。

内地郡国的郡国兵基本上维持在一千的额度上下,且真的就主要负责杂务后勤处置,地位卑微,等同于州郡长官大吏们的奴仆,任由他们使唤来使唤去,做些粗活杂活。

除了少数应对贼匪强盗以及关键时候保护长官跑路的特殊存在,大部分郡国兵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什么正儿八经的战斗训练,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无限接近于零。

而很巧的是,太平道主导的黄巾起义爆发的地点,基本上都在内地郡国。

太平道建立起来的黄巾军当然没有专业级别的实力能够进攻东汉官府,但是东汉地方郡国官府也拿不出专业军队来应对黄巾军的进攻。

实际上,黄巾起义之中,来自雒阳朝廷的专业军队下场之前,黄巾军和地方郡国兵基本上处于菜鸡互啄的状态,双方的实际实力差距并不大。

不同的是,黄巾军有对汉帝国彻骨仇恨和对大贤良师的信仰加成,有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加成,所以战斗意志更强,相对来说更不怕死。

而东汉郡国官军这边……

说难听点,他们这些东汉特色的郡国兵,地位和狗有得一拼,待遇和猪有得一拼,干的活儿和驴子有得一拼,而且一个月才拿几个钱?

拼什么命啊?

跑路啊!

于是郡国官军兵败如山倒。

遂有【旬月之间,天下震动】的局面。

第一百四十三章 扛不住,就不要做这个官!

在这个被刘备撬动了的大汉,太平道起事前后的局面不一样了。

雒阳朝廷和地方郡国官府因为刘备小小的撬动了一下局势,变得先一步知道了这个情况,也先一步的有了准备。

地方郡国官府更是抢先一步得到了朝廷的密令,要他们偷袭拿下当地太平道的渠帅,消灭领导层,瓦解他们的组织。

要是不能瓦解成功,那就想办法先自保,守住重要城池,不能丢城失地,朝廷大军很快就到。

总而言之一句话,给我扛住!

扛不住,就不要做这个官!

真要说起来,这不难,以有心算无心,地方郡国首脑们能扛住是大概率事件,太平道的渠帅们还真不一定扛的过去。

但是这个东汉末年的匹配机制就发挥得很好,黄巾军能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来,就说明这片土地的气质还是比较符合黄巾军成长的。

刺史们和郡国长官们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小命,还算是比较努力的,二月底得到消息,立刻就开始行动了,要抢在三月初五前面把自家辖区内的太平道给废掉。

他们的行动算是快的,但是有些人行动缜密,有些人行动起来就完全不知道啥是保密,对比十分鲜明。

就比如汝南太守赵谦,那就是行动比较缜密有逻辑的。

他悄悄的行动,惊扰的不要,小心翼翼的搞偷袭,一举成功拿下了汝南郡太平道渠帅彭脱,然后带着五百多个郡国兵狐假虎威大造声势,成功保住了汝南郡郡治所平舆县。

平舆县内的黄巾军组织就这样被赵谦瓦解了。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阳郡太守褚贡。

他守着东汉的“龙兴之地”,一点不晓得谨慎行事,居然不知道自己官府里的三五个小吏就是太平道信众,还是准备造反的那种。

他就那么公开在郡府里商量收拾太平道的事情,还给那三五个小吏分派了很重要的任务,一副推心置腹的样子。

结果分分钟被告密。

南阳郡太平道渠帅张曼成得知此事大惊失色,随后立刻反应过来,吩咐部下准备行动,当天晚上就亲自带人偷袭了南阳郡守府邸,杀死了褚贡。

倒霉的褚贡直到钢刀劈到自己面前的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是被谁给出卖了。

杀死褚贡之后,城内太平道信众打开宛城城门,城外准备好的太平道信众们蜂拥而入,和城内的太平道信众们一起攻占了诸多要地,杀死了很多官府的人。

宛城告破,城内的一切天翻地覆,所有对太平道不利的人都遭到了清算,而在混乱的局势中,有多少人没有和太平道作对却也被清算了,被掠夺走了一切,那是一个不能去探究的数字。

第二天一早,张曼成宣布大贤良师张角并不是去世了,而是因为有要事临时上天国面见黄天之神,他本人很安全,只是什么时候回归人间就不好说了。

万一黄天之神和张角谈的很开心,有太多的事情要嘱咐张角,那么可能三年五载都不会让张角回来,张角会一直在天上过神仙日子。

当然,大家也不用担心,上黄天之前,张角给他下了一道命令,命令他为“神上使”,暂时代替大贤良师指挥大家攻打腐败的汉之苍天。

张角会在黄天之上为大家祈祷,施展五行之术,为大家增加气运,让大家刀枪不入水火不侵。

只要对大贤良师的信仰坚定,就能获得气运加身,信仰越坚定,越是如此。

太平道众们在巨大胜利的刺激下没有人怀疑张曼成所说的荒唐话是假的,纷纷狂热的响应,愿意遵从神上使的号令,誓要创建属于他们的黄天之世。

南阳郡黄巾军就此成立,两三万人一起揭竿而起,声势浩大,席卷南阳郡,并且人数还在继续扩大之中。

从二月底到三月初五日,短短七天左右的时间,整个中原之地发生了剧变。

有些郡国的太平道组织被官府偷袭成功,宣告瓦解,当地官府成功守住了自己的老巢。

而有些郡国官员则因为行事不周密,被太平道组织反杀,当地黄巾军宣布成立,城池被夺去,官吏们遭到屠戮,所有和太平道作对的人也被全部清算掉,死者甚众。

还有些郡国官员则是纯粹的倒霉,没想到当地太平道组织已经知道了张角死讯并且早就准备着了,一有风吹草动立刻起事,根本不等到三月初五,直接冲入郡守府大杀四方。

这些地方的郡守和其他官吏大多被杀,连逃跑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些郡国的官员则是非常好运,当地太平道渠帅得知张角死讯之后大惊失色,觉得一切都完蛋了,苍天还没死黄天就死了,这还怎么办?

于是首脑跑路,当地的太平道组织直接瓦解,都不用他们出手的。

到光和七年的三月初五日,到了天下大吉的时刻,整个中原之地的太平道组织被成功瓦解了八个,另外还有四个太平道组织自动瓦解。

而剩下的太平道组织则成功化身黄巾军,在这七天的时间里接二连三的宣布起事造反,宣布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大家一起去推翻腐朽的雒阳朝廷吧!

张角的死讯他们倒是知道了不少,有人为此信仰崩溃信心崩溃,决定跑路,啥也不要了。

但是更多的渠帅们都和张曼成一样,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地位和权势,认为不管张角死不死,这个仗都要打下去,绝对不能半途而废。

否则绝对会被雒阳朝廷秋后算账。

于是他们也纷纷打出了和张曼成差不多的旗号,有说张角修炼有成直接飞升的,有说张角进入修炼关键状态不能外出的,反正就是没人承认张角已死,试图以此继续驱使信众为他们而战。

他们心中还有没有对黄天的信仰,已经不好说了。

因为张角是什么人,他们这些近距离接触过张角的人是知道的,他们知道张角会死,只是不知道张角什么时候会死。

反正不管怎么说,打下去才有希望,不打下去,大家小命难保。

打!

目前来看,在成功的局势下,这种办法还是有效的,黄巾军的人心还是稳定的。

所以成功瓦解太平道组织的郡国官府也不是就此安全了,因为可能隔壁郡国的太平道组织就成功化身黄巾军反杀了,所以他们也被允许临时恢复郡国兵的编制,死守重点城池。

但是承平已久的内地郡国和那些被当作杂役使唤的东汉特色郡国兵们,确实很难承担得起守土重任。

平时当牛做马,事到临头还要我卖命?

真当我傻?

当黄巾军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疯狂的冲过来的时候,郡国兵往往是一触即溃,一溃千里。

这对黄巾军来说是一场战争,但是对郡国兵们来说,则是跑步比赛,大家比赛逃跑,各个都是神行太保,生怕跑得比别人慢了被黄巾军一刀宰了。

于是在地方郡国,一般除了郡守坚守的郡城,还有极少部分县城之外,大部分地区都被状态狂热的黄巾军给席卷了。

整个三月上旬,颍川郡、南阳郡、汝南郡、东郡、济阴郡、陈留郡、吴郡、会稽郡等十余个郡国不是被黄巾军军攻破了郡治所肆意妄为,就是除了郡治所和极少数县城外都落入黄巾军手中。

有些太平道组织先是被瓦解了,余部又被一些坚持信仰的人组织起来继续起事造反,搅的当地官员苦不堪言。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汉可以失败很多次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可以说雒阳朝廷的第一步应对策略算不上大成功。

因为真正被瓦解而失去战斗力的太平道组织数量并不大,有的尽管失去了首领,但是余部还是顽强的变成了黄巾军继续战斗。

只能说这一策略还是实施的晚了,如果按照杨赐的建议从光和三年就开始进行,局面绝不会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

尽管如此,还是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太平道组织在第一波攻势中失去了组织度和战斗力,没有能够起事,削弱了太平道在中原的起义烈度。

而地方郡国也因为七天的反应时间和雒阳朝廷的要求而没有彻底沦为待宰的牛羊,虽然死掉的依然很多,但还是有那么一些能打的郡守、县令打出了一点成绩。

这一波黄巾起义的烈度虽然大,东汉帝国虽然狼狈,却也没到要崩溃的地步。

刘备所撬动的局势,真的已经完全不同了。

而且,雒阳朝廷是真的已经提前做了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