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列阵 第1085章

作者:知白

“当年太祖皇帝之所以能问鼎中原,若无石家先祖怕也没那么容易,兵家之术,如今尚有传承的只有石家了。”

陈拙坐的更直了些。

他态度格外认真的说道:“石公若愿意出面,我代表陈家表态,陈家愿意奉石公为主,天下,天下人坐得,谢家做得,石公也坐得。”

石先锋冷哼一声。

陈拙叹道:“石公一定是认为,我是想把石公推倒前边去,毕竟谁为主,谁便是首犯,这事就算你我换位而言,我也不会答应。”

“然而,放眼整个天下,在领兵之术上能与朝廷诸多名将抗衡的,唯有石公一人。”

陈拙道:“陈家不傻,诸家都不傻,真要是有了结盟,难道还指望陈微微那样的人指挥千军万马?”

“如果陈家有如石公这样的帅才,那今日绝对不会与石公私下见这一面,甚至,还会想方设法的除掉石公。”

这话,石先锋信。

“兵家秘术。”

陈拙继续说道:“世人早已忘却,那是因为自大玉太祖皇帝起就在有意抹杀。”

“当年太祖皇帝靠着从石家所学之兵家秘术争夺天下,之后对石家有多忌惮石公自是比我清楚。”

“从太祖开始,历代天子都不断的打压石家,甚至不准人修行兵家秘术,时至今日,就算是石家之内还能修兵家的也只石公一人了吧?”

石先锋并没有回应。

陈拙道:“古圣曾经说过,修儒家可治世,修兵家可夺天下……石公,兵家夺天下的人,为什么不能是你?”

石先锋语气冷淡的说道:“陈公这些话就省省吧,在我这里说不通,可去别家试试,万一别人愿意坐那皇位呢。”

陈拙见说不动他,也不再一个劲儿的说起来没完。

他笑了笑道:“既然石公不想坐那皇位,那咱们就说结盟之事,纵然石公对皇位毫无兴趣,但领兵之事除你之外再无一人可担此重任。”

说到这他笑容更加真诚起来:“话说回来,石公逃不开这领兵的事,怎么说也算是主谋主犯,何必不试试能不能坐了那把椅子?”

石先锋因为这句话,眉角微微一扬。

然后他往前压了压身子说道:“你再提一句,我就在这车里把你分尸。”

陈拙装作脸色难看起来,语气也变得不友善了。

“既然石公无意共谋,那今日就到此为止吧。”

陈拙吩咐一声:“停车。”

石先锋丝毫也不犹豫直接下了马车,一路步行走了。

陈拙重重的叹了口气,心说如此一盘散沙还想成什么大事?还不如就直接悄悄走人的好,趁着朝廷还没打算对陈家下手,想办法把财产都转移出去。

正想着这些,忽然马车又停了下来。

车外边,莫梧桐朗声说道:“莫梧桐,求见陈公。”

这话里的谦卑,之前在商行的时候可是一点儿都没有。

陈拙犹豫再三,最终亲手打开车门笑道:“莫先生这是有什么要紧事竟是亲自追来?其实随便派个人来说一声我就回去了。”

莫梧桐上车之后叹道:“其实陈公早已看穿我那点把戏了,只是当着众人给我留了几分体面。”

陈拙心里一震。

莫梧桐道:“对他们,我自然不能如实相告,但对陈公,我不能不如实相告。”

“其实我奔走撮合诸家反抗朝廷,根本就不是天子授意,当今天子胆小如鼠,哪敢反抗太上圣君?”

陈拙装作一愣,然后脸色惊讶的说道:“莫先生这是说的什么话?我怎么听的云里雾里?你是说,你联络我们,根本就不是天子旨意?”

“是。”

莫梧桐也不点破陈拙是在演戏。

他语气真诚的说道:“当今天子有这个心但没这个胆子,所以我只能打着他的旗号奔走联络。”

“如果没有这个旗号,今日又怎么可能有与陈公和石公相见的机会?我不敢欺瞒陈公,所以待他们散去后就追了上来。”

陈拙装作带着怒气的说道:“莫先生,你这个玩笑开的可就有些大了!没有天子之命,那是谋逆!”

莫梧桐道:“今日可以没有天子之命,若大事已成难道还没有天子之命?”

陈拙道:“你这样欺瞒我们,真要是被我们都知道了,莫先生,你怕是连活着回去的机会都没了,还谈什么别的机会。”

莫梧桐再次致歉。

“陈公,为何就不能下定决心搏一搏?就算没有天子之命,我们该抗争的依然还是要抗争。”

他抱拳道:“我来之前已与观主大人说过,只要陈公点头,我与观主皆愿意推举陈公为主……”

陈拙心里骂了一声。

这话,真是他妈的熟悉了。

莫梧桐还在说着:“反正是要反了的,杀一个皇帝是杀,杀两个皇帝也是杀,天下,天下人都可坐的……与其让别人坐享其成,不如陈公登高一呼!”

陈拙叹了口气。

莫梧桐见他叹息,连忙问道:“陈公可是有什么为难之处?若有,只管告诉我,我回去之后与观主大人商议,只要能办到的必会全力以赴。”

陈拙道:“实不相瞒,莫先生来见我之前,你刚说的这些话我都对石先锋说过一遍了。”

莫梧桐立刻说道:“石先锋那等人,怎配坐天下之主?”

陈拙道:“莫先生,你我都不是蠢材,这些话就不必和我说了,若要推举一人,石先锋是最合适的那个,你在我这里浪费口舌,不如去说动石先锋。”

他认真道:“只要石先锋点头答应,陈家倾尽全力支持。”

莫梧桐沉默了。

他心说这都是一群什么人!

陈拙道:“莫先生是有大才的人,能说动石先锋之人只能是莫先生,我刚才说的口干舌燥,石先锋只是一张死鱼脸……”

莫梧桐问:“为何陈公就认为,石先锋才是最合适的人?”

陈拙问道:“莫先生,可听过兵家秘术?”

莫梧桐摇头:“没有。”

见他诚实,陈拙也就愿意多解释几句。

“兵家,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最初的兵法出处,战阵,思谋,甚至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兵家秘术之内。”

“石先锋是当世唯一一个兵家传人了,没有他的话,我们纵然有百万大军也打不过朝廷。”

“想想看,如今朝中有多少领兵的名将?尤其是那林叶……还有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兵家秘术能让人实力极为恐怖,这石先锋实力如何,没人能看透,因为他和我们都不是一个路子。”

陈拙看向莫梧桐道:“最终还是要在战场上取胜,莫先生不会觉得杀了皇帝这事就成了?”

莫梧桐点头:“是啊,最终还是要在战场上分胜负,到时候,效忠于太上圣君的人会想灭了我们,而我们不得不谋求更大的胜利。”

陈拙道:“这样,你我二人现在就再去见石先锋,只要石先锋点头,你我再去说动别家,大家都奉他为主就是了。”

莫梧桐只好点了点头道:“既然如此,那就按陈公的意思去办。”

陈拙随即吩咐车夫道:“调转回去,我还要去拜访石公。”

话音未落,就听到车夫惊讶的叫了一声,那车夫修为不俗,不然也不可能被陈拙带在身边。

这一声惊呼显然是真的吓着了,嗓音都在发颤。

“什么事!”

陈拙立刻问了一声。

马车外边,石先锋突然出现,车夫是武岳境修为,竟是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石先锋一把拉住了马车缰绳,然后又一把将车门拉开。

陈拙试探着问道:“石公……这是何意?”

石先锋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莫梧桐,然后声音清冷的说道:“我答应了。”

这句话一出口,把莫梧桐和陈拙两个人说的同时一愣。

俩人下意识的又对视了一眼,然后又同时做出反应,两人都起身下车,然后朝着石先锋深深一拜。

第1101章 决绝

石家,在大玉立国二百多年后早已不复辉煌,但石家能在如此残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也足以说明其自有可怕之处。

石家当年在大玉立国之前随太祖皇帝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其中数次大战都是石家老祖指挥取胜。

石先锋一直低调处事,以至于被许多人遗忘。

如今他选择答应了莫梧桐和陈拙的请求,实则是因为内心偏执也已到了一定地步。

没有人理解他是为什么,有人觉得他是因为石家没落想重塑辉煌,有人觉得是他自己野心巨大,还有人觉得他就是想趁机夺取皇位。

他内心之坚决,只有他与石家人知道。

两个月后,石家。

石先锋召集全族之人聚集议事,如今石家上下当打之年的男人加起来也不过三五十人。

可是今日,就算是孩童都身穿合身甲胄。

男子披甲倒也罢了,这石家的老弱妇孺也人人披甲这就显得极为震撼。

七旬老妇,身上袢甲绦也绑的一丝不苟,六岁顽童,也手持利刃。

“二百多年前。”

石先锋看向族人,眼神里都是坚定。

“我们的老祖宗带着石家六百子弟随太祖皇帝东征西讨,历十三年才有大玉立国,至天下定,石家出征六百余人仅十一人存活。”

“太祖皇帝曾说,石家不负谢家,谢家永不负石家,而先祖立誓,自此之后石家人解甲归田。”

“二百余年来,不管外边的人如何猜测石家人,可石家始终秉持先祖遗训,国无危难,石家不出,国逢大难,石家上阵。”

“太祖皇帝一脉,自三十几年前便被奸臣算计,以至于皇位旁落,那时候父亲便要带着举族上下出关杀贼,奈何一怒之下练功又走火入魔,我那时年幼,心有余而力不足。”

“时至今日,我练功虽未大成,但已有报国之力,也有匡扶之志,今日我当效仿先祖,携全族出征。”

他说到这看向族人:“我已经探查得知,如今先皇一脉,在东海福临郡尚有传承。”

“今日我出征,我将借贼势而起兵,叛臣贼党是有祸国之心,而我石家唯有报国之志。”

“贼欲举我为主,我表面拒绝,实则正合我意,借贼势而杀贼,还大玉清明天下。”

“待大势成,我将亲自率军往福临郡迎接幼主,使皇位重归正统……诸位皆是我至今亲人,当随我一同报国!”

“杀贼!”

“杀贼!”

“杀贼!”

石家老少数百口人整齐高呼。

“十岁以下的孩子,由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带着往沫陵老家暂避,若我等成事,自会团圆,若我等不幸事败,石家不灭传承。”

“今日我不能杀贼以报太祖皇帝隆恩,他日我子孙后代必将以此为志不负重望。”

说到这,石先锋撩袍跪倒在地,朝着那些须发花白的长者叩首,那些长者虽然眼含热泪,但无一人出言反对。

他们全都高昂着头颅,每个人双目之中都没有一丝悲伤。

“报国之事交给我们,石家传承交给诸位了。”

石先锋叩首之后起身,将一条白巾绑在脖子上,所有人也都取出白巾,一一戴好。

“先祖带六百族人出征,也是这样佩戴着我族白巾标志,连番征战,白巾变成红巾。”

“白巾是为族帜,红巾是为荣耀!”

众人都随他振臂高呼!

“按照计划,所有族人分批潜入歌陵等待,都要记住,没有我的命令,不管是谁让你们做事都无需理会,石家,只为太祖而战!”

“是!”

石家数百口人整齐的答应了一声。

这一天,石家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带着十岁以下的幼童离开大宅,他们也分批返回距此数千里外的沫陵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