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早餐羊奶
咚咚咚!
“所有考生,排队,验明正身!准备入考场!”就
在这时,前方书院门口的铜钟被敲响。
马车后。
窘迫书生,听闻喊声后,在全家推让好几圈,却一口没动的菜饼子上,咬了一小口,把饼子塞到身边的半大小子手里,“维喆,和你母亲、大弟分着吃了,父亲进了考场,天亮后,朝廷会给考生提供饭食。”
话罢,中年书生匆匆跑着离开。
不远处。
徐辉祖抱着两个小外甥,看着窘迫书生先跑出来,紧接着,中年女人带着两个孩子,拿着出现很小缺口的菜饼子追出来,却没追上。
不由暗暗点头,“别的不说,就冲这书生最后把这块饼子,留给妻儿,就是个爷们儿。”
朱棣、徐妙云笑着看了眼徐辉祖。
徐妙云认真帮朱棣整理着衣服。
朱棣笑道:“行了。”
徐辉祖故意打了个寒颤,鹦鹉学舌:“是啊,行了,我在旁边看着都快酸死了。”
徐妙云瞪了眼徐辉祖。
走过来,接过小雍鸣、小祈婳,“咱们送阿爹入考场,和阿爹再见。”
朱棣笑着逗弄一下两个小家伙后,叮嘱:“我进去后,你们也赶快回去。”
这场秀才考试,一天都结束不了。
得明天下午,才会考完。
徐妙云点头后,朱棣转身离开。
徐妙云目视朱棣跟随人流,排队通过搜检进入书院,低头笑道:“咱们现在送阿爹考秀才,将来还要送阿爹考举人、考进士。”
徐辉祖在旁边瞧着,不由有些羡慕。
不远处,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也羡慕看着。
从刚才朱棣和徐妙云分别时,这位同为妻子、母亲的女子,就羡慕关注着朱棣一家四口。
徐辉祖察觉到了,低声提醒:“阿姐,窘迫书生的妻子,一直看着你。”
徐妙云也察觉到了,低语:“过去看看,对方愿不愿意接受我们帮助,值不值得我们帮助。”
她和四郎身份敏感,对方丈夫又是考功名的读书人。
换做以往,她是不会动帮忙的念头。
因为无数人盯着她和四郎。
他们的任何举动,都会被别人进行各种解读。
即便父皇如今的态度改变,也无法阻止这种事情。
是对方一家四口,虽清贫,却温馨触动了她。
她也有一个温馨的四口小家。
不过,她比这位大嫂幸运,出身徐家,有个把她保护很好的阿爹。
出嫁后,又有一个,能为她撑起一片天,营造一个幸福小家的丈夫。
徐辉祖瞪大眼睛,小声惊讶道:“阿姐,之前你不是说,对待人家,最大的善意,就是悄悄离开吗?”
徐妙云无奈摇头,“当时的情况,当然不适合去撞破人家了,现在对方读书人丈夫不在,我们又是都有两个孩子的母亲,有很多共同话题的。”
话罢,徐妙云就不搭理愣头青徐辉祖。
抱着小雍鸣、小祈婳走过去。
……
考场内。
朱棣拿着号牌,找到了自己的小单间。
眼神余光,微微诧异,看向一步之遥,旁侧的考号。
是那个窘迫书生,对方正大口大口喝着考号提供的水,然后就见对方拿出一根布条,紧紧勒在肚子上。
他以前听老人说过,这样可以抗饿。
他没打搅对方,钻进了自己的小单间考号。
“夏时敏,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朱棣听着隔壁传来的小声念叨,不由点点头。
就是不知,这位夏读书人,当官后,能不能保持清廉。
写悯农的李绅,读书考科举时,也是个十分有志的青年。
写出了流传千年的悯农。
可一朝坐拥高位,却坏得很。
朱棣选择冷眼旁观,却不知徐妙云因看到对方一家四口,虽清贫,却温馨,动了恻隐之心。
……
谢谢肥会飞大佬打赏的盟主。
上一章写完才看到。
求月票、推荐票、追订、全订。
第197章 马秀英担心,父子关系再起波澜
朱棣把朝廷提供的笔墨准备好后。
就坐在仅能满足一人稍微左右活动的单间内闭目养神。
叮叮叮……
某刻,清脆的铜锣音传来。
他缓缓睁开眼。
一名衙役拎着一只小铜锣,敲打着从考号前走过,“所有考生都注意了,要开始发考卷了,桌上的水碗放到地上,切莫……”
就是一些考试注意细节。
提醒的很详细,很到位。
衙役走过不久,一名绿袍小官带着两名衙役又走来。
“书写,切要工整仔细……”
小官一边发放试卷,一边耐心说着一些答卷书写细节。
然后带着两名衙役,往下一个考号而去。
朱棣先打开密封试卷的信封,粗略查看考题大体类型。
很快,就发现了本届院试的变化。
题量十分大!
他决定冲刺科举,就对大明的科举,进行了详细了解。
期间,妙云还拜托辉祖,给他搞来几套往年院试试卷。
所以,他对以往的题量是很了解的。
本届院试考难度且不说,单单题量就翻倍了。
“这么大的题量,礼部的人疯了吗!”
“这能做完?”
“以往的题量都十分紧张,今年的题量,直接翻倍,还怎么考!”
……
朱棣发现考试题量翻倍时,周围的考号中,抱怨声、牢骚声陆陆续续传出。
这些人是被他连累了,吕本为了给他设置障碍,还真不怕得罪人。
朱棣不由笑笑。
抱怨题难、抱怨题多,骂出题人……
此情此景,有种莫名的似曾相识。
任何时代的读书人,都不好过啊。
任何时代,除非出身尊贵,否则想要往上走,都要经历各种考验。
每闯过一关,就代表着突破一层壁垒。
科举有各种各样的弊端,但总的来说,还是一种利大于弊,相对来说比较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
似曾相识的场景。
可当下和曾经,看待问题的心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竖耳倾听。
右边考号的夏读书人,十分安静,没有任何抱怨声。
不由暗暗点头。
这位夏读书人,不论才学有几斗,这种稳重就值得称道。
要知道,夏读书人的家庭情况,看样子很窘迫。
一家四口分一块野菜饼子。
他比在场很多读书人,都迫切需要考中秀才。
考中秀才免丁粮、朝廷还会给他个人提供食癝,相当于读书赚钱,当然这个钱粮并不多。
只能满足一个人的生活所需。
但只要省一省,一个人的粮食,养活两个人是不成问题的。
再稍微给人抄个书、写个信,就勉强能靠秀才功名,养活一家四口了。
除此之外,考中秀才还有政治司法特权,官员要予以礼待,见官不跪,犯罪不上枷锁、不得上刑。
沉重的生活压力所迫,很多人都会变得急躁,急功近利。
面对困难时
,牢骚变多,情绪变得起伏剧烈。
可这些情况,没有出现在夏读书人身上。
足以证明,夏读书人性格沉稳,同时,是个善于控制情绪的人。
一个连情绪都管控不好的成年人。
即便才华横溢。
也走不长远。
很快,考官出面,喝斥一番,考场恢复安静。
随后,朱棣又把试卷细细看了一遍,基本考题细类他也已经了然于胸了。
第一部分,基础。
基础中五经内容占比多。
注解又比默写多。
题量的增加,主要是基础部分。
第二部分就是饱受历史诟病的八股文章部分。
朱棣拆开装有答题纸的信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