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第577章

作者:早餐羊奶

刘江河等人上了战船后,朱棣就把福建已经开始搞雇工身股制的商贾豪强,与这群人安排在了一起。

让这部分人现身说法。

这些人,与刘江河等人身份差不多,很多人都是一族之长。

他们对乡土村社、对雇工身股制的反思,现身说法讲给刘江河等人,更容易被接受,也更容易触动对方。

毕竟,双方的阶级立场是一样的。

与生俱来,有同一阶级的情感。

……

除了刘江河等人外。

还有一个人,陈忠。

陈忠命挺硬。

竟然奇迹般活下来。

朱棣曾提出,可以送陈忠回马六甲。

对此,陈忠直接婉拒,言称:“我已经报了陈家之恩,如今只想隐姓埋名去燕王的鸡笼屿,去燕王主导施政的福建看看……”

对此,朱棣当然欣然同意了。

陈忠的想法,他也猜到了。

无外乎,希望给其家族留一条后路。

朱棣并不介意。

创业,就要有足够的胸怀,容纳形形色色的人。

只要有利于创业就行。

待创业成功,如果大家还能走在一起,能奔着下一个目标努力,那就一起努力。

如果大家走不到一起,好聚好散便是。

根据其出力多寡,给其一份富贵荣华。

如果有人不满足,想对他做点什么,想对他推行的理念做点什么。

直接清洗掉便是。

古往今来。

小到个人发展。

大到帝王创业,都是如此。

历史评价老头子心狠手辣。

可笑!

俗人眼光罢了。

当一群勋贵,无法和老头子同心同德,怀有相同的理念,一路往前走。

又不愿接受一份荣华富贵回家享福。

那就只有被清洗的命运。

无非是最终谁输谁赢罢了。

人生这条路,总有很多人,拉也拉不动,想继续往前走,要么分道扬镳。

如果被人死死拽着腿,拖累前进步伐。

只能一脚踢开。

这种事,无法以感情、正义、道理、公理来衡量。

……

十数日后。

朱棣抵达鸡笼屿。

当天,整个鸡笼屿十分热闹,庆祝凯旋。

随后几天,朱棣亲自带刘江河、陈忠等人,参观了鸡笼屿,又送对方前往福建。

去了福建,叶茂、辉祖、蒋有孝会安排这些人观摩事宜。

重新恢复平静后。

朱棣开始着手组建第一混成协。

当夜。

一大家子人,吃过晚饭后。

东旭抱着雍鸣,跟着朱棣、徐妙云来到房间。

朱棣落座后,示意东旭坐下,笑着询问:“听说要组建第一混成协,你坐不住了?”

东旭想当兵,想给他帮忙,他和妙云都很清楚。

杨东旭讪笑,点点头。

徐妙云倒好茶后,朱棣把一杯推到杨东旭面前,

审视着这个大小伙子。

他和妙云刚去土桥村时。

东旭才十岁。

村里的孩子王。

眨眼时间,就已经成了大小伙子。

时间过得可真快。

朱棣收起感慨思绪,询问:“你的学识,现在参加科举,考个秀才都没问题,真不准备考科举了?”

小雍鸣坐在杨东旭怀中,好奇抬头看着杨东旭。

杨东旭摇头,“师傅、师娘,曾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师傅也不惟功名是举……”

自从师傅把大部分精力转移到鸡笼屿后。

就越来越忙了。

他受师傅、师娘教导庇护这么些年。

学了一身本事。

现在只想替师傅分忧。

反正,他也没想过回大明,为朝廷效力。

作为师傅的学生,还需要那一纸功名吗?

朱棣懂这孩子心思。

点点头,略作沉吟,说道:“师傅编练混成协,你跟着师傅一起帮忙,但你不在混成协任职……”

杨东旭抿了抿唇,认真听着。

“你在我身边,正式的职务是兵备官,从明天起,咱们鸡笼屿的造船、冶铁、火器工坊等一系列军事相关的事物,我会慢慢让你蒋叔教导你接手……”

进忠这几年,管着鸡笼屿的一摊子,几乎都快累垮了。

东旭在他心中。

就是未来的军备大臣。

到底是自己抚养、教导长大的孩子。

他舍不得扔到军中,推上战场。

东旭这样的孩子,扔到军中也是一种浪费。

这天下最不缺能带兵打仗的。

但缺能提升技术的。

东旭学了这么多年,他的知识才华,更应该发挥在军事技术方面的探索。

“你不要失望,军备方面有很多你发挥的地方,比如,如何使咱们的战船速度更快,扛风浪更强,比如火铳弹丸发射后的弹道,研究弹道,提升火铳射击精度以及距离……”

伽利略为什么研究两个铁球自由落体运动。

因为对方是军备官。

本身就是研究弹道的。

伽利略可以,他的学生,杨东旭就不可以?

一直以来,他都没有过分凭借穿越者,推动什么科技树发展。

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对人力方面的营运组合。

乡土村社如此。

雇工身股制也是如此。

他就是想创造一片适合科学技术、各种聪明才智生根发芽的土壤。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只有土壤合适了。

种子才能萌芽,才能茁壮成长。

如果土壤气候不合适。

种子即便能萌芽。

生长过程也会极为艰难。

甚至,很大概率会枯萎。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已经开始发生资本萌芽。

明朝末年,中原的土地上,各种探索已经十分活跃。

可就是土壤不对,气候不合适,这颗种子最终枯萎。

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一旦完善,将会极大促进所有人的积极创新。

任何科技,都是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信,无数百姓,会一步步探索实践,推动技术发展。

不改造气候和土壤,他以穿越者的身份,建立再高的华丽阁楼,终究都是空中楼阁。

被暴虐推到的可能性太大。

东旭在大明,搞明白加速度、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

或许不能名留青史。

但他这个老师,可以给这个学生著书立说,给他高官厚禄,让他名留青史。

“你先跟着师傅,接触军事,将来,等你年纪再大点,如果还想从军,师傅给你机会,师傅和你立个十年之约如何,你现在十五,如果你二十五岁,在军备方面的探索,还没出成绩,还想从军,师傅就亲自送你从军,怎么样?”

十年。

如果这孩子,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探索,真的没有进展。

无论是从文从武。

他都可以安排。

才二十五岁。

彼时,家也有了,孩子也有了。

性格也更加稳重成熟。

能力也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