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从拯救大明开始 第731章

作者:上善若无水

等到将造纸术制作流程交给周天子,甚至亲自监督带着弟子们在洛阳城内建造了一家造纸工坊生产出来了白纸,顺利拿到了原版易经的李云泽,这才心满意足的继续自己的旅行。

在洛阳的这些时日也没有闲着,从众多顶着贵族头衔,可却是连二亩薄田都没有的贵族家里,招收了不少新的学子。

洛阳是整个天下贵族数量最多的地方。

早在五百年前,周公就在洛邑这儿修建了成周城。

正所

谓‘定鼎郏鄏’‘宅兹中.国’是也。

到了二百多年前,周朝正式迁都来到了洛邑。

这么多年姬姓贵族不断繁衍扩展,可周室却是没有多余的土地去分封。

结果就是,贵族越来越多,经济与生活条件却是越来越差。

许多所谓的贵族子弟,实际上就是在务农,还是吃不饱的那种。

李云泽的招生,立马就吸引了一大群人跟他走。

别的不提,不收学费外加包吃包住就有着足够的吸引力。

辞别了李耳,带着超过千人的队伍,浩浩荡荡的离开洛邑继续周游天下。

一路过申,吕,邓,毛,申等国来到了楚国边境。

眼见着李云泽就要入楚,孙武有些担忧的表示“师父,养由基死在你的箭下,恐楚国会对师父不利。”

“楚国对我不利?”

李云泽打了个哈欠“你这话说反了,应该是担心我会不会对楚国不利。”

“呃”

这话说的孙武恍然,他想起了在齐国边境上的那一夜。

那一夜,师父单枪匹马光着膀子以德服人,据说从那之后晋齐边境那一片彻底安稳下来,再也见不着以往横行无忌的马匪山贼的踪迹。

楚国若是真的想要对师父不利,恐怕就是派遣万人大军前来,也只有铩羽而归一条路可走。

李云泽一行人入境的地方,是楚国的宛地。

宛地就是以后的宛城,就是南阳之地。

也是喜好听曲的曹老板,痛失长子与保镖的地方。

至于为何要来此地,那是因为他计算了时间,某个男孩差不多已经到了该入学的年纪了。

宛地,三户邑。

年轻的范蠡正在镇子上,津津有味的听说书。

李云泽创造了说书人这一新的行当,这些说书人依靠着在城池镇邑之中讲他的话本,居然还能混的不错。

毕竟这个时代能够读书识字的人本就不多,更大的听众群体压根看不懂。

很是自然的,就催生出了说书人的行当来。

早早就等候在这儿的范蠡,听完说书人讲的故事,心满意足之中又带着些许的意犹未尽。

李云泽在楚国的名气很大,毕竟是干掉了护国战神养由基,而且据说是文武双全,还用心教育学子。

这对于迫切想要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贫苦命运的范蠡来说,吸引力很大。

他很想去鲁国拜师,可惜却拿不出那么多的盘缠来。

宛地到鲁国,那也是千里迢迢了。

一少年想要从这儿去鲁国,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收拾心神,轻叹口气的范蠡,准备回家去干活,走到路口的时候却是见着了许多人欢呼着奔向城门方向。

大感惊异的范蠡,急忙询问“何事?何事?”

“鲁国的恐夫子来了,说是要在咱们这儿收徒!”

“恐,恐夫子?!”

范蠡拉着那人急切的询问“是鲁国的恐夫子?”

“是,就是他。”那人甩开了他的手,急切的跑向城门“就在城外。”

一瞬间,范蠡好似看见了美好生活的阳光,向着自己敞开了一扇门。

他忘记了还要回家干活,迈开步伐跟着人群跑向城外。

李云泽没有进三户邑,因为他带来的人太多了,守军压根不敢放他们进去。

好在他也不是来打仗的,就让学子们在城外竖起了旗帜,又分散而出去四周宣扬要招生的事情。

至于目的,自然就是为了那位文财神,商家鼻祖的范蠡而来。

第800章 感动中土好师父

“若领商队至宛地,当收何物以贩卖,当售之何处?”

与之前在别的地方,都是先考核身体强壮与否不同。

这次儒家在三户邑这儿招生,居然是先出题目。

更夸张的是,没有年龄的下限,只要能说话就能参与。

儒家已经不再是无名之辈了,尤其是在楚国这里,毕竟是有过痛彻心扉的遭遇。

楚国这儿有许多关于李云泽与儒家的消息流传,哪怕是三户邑这儿都知道儒家收徒不收学费,有教无类。

所以此时此刻,就见着数不胜数的当地人,都在绞尽脑汁的想着如何应答题目。

范蠡也来报名了,看到题目之后觉得没什么难的,可四周众人却是没人去应答,这让他感觉很是疑惑。

“那恐夫子乃是大贤大才之士,岂会出这等简单的题目。”

边上有人给他解释道“这就是考验,考验我等是否有慧心,有资格拜入其门下。”

“哦。”

范蠡点点头,然后转身向着负责招生的儒家学子行礼“某至宛地,当收伏牛山珍,贩至沿海无山之地以谋其利。”

学子有些惊异,没想到竟然是个孩子先行应答。

这帮楚人,真是想的太多了。

就是普普通通的问题而已,只要回答不是超出常人想象的范围就行。

学子点点头,拿起了毛笔询问“哪里人士,名字?”

“宛地三户邑,范蠡。”

此时的李云泽,正在招待客人。

“楚国内乱动荡,楚王宠信奸佞,夺太子之妻行孛人伦之事,文大夫为何还要为这等昏君效力?”

坐在李云泽下首的,是楚国宛令文种。

听着李云泽指责自己家大王的话语,文种并未暴跳如雷当场拔剑,反倒是长吁短叹附和了对楚王的不满。

也难怪后面会跑到越国去。

这个时代可没什么忠君的论调,这是一个君择臣,臣亦择君的时代。

觉得你不行那我就走,甚至于直接翻脸都是常见的事情。

至于说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在这个时代里是绝对没有市场可言。

哪个君王敢说这种话,手下大夫们立马就敢起兵砍了他。

大家手里都是有钱有兵的,区别只在于你作为国君兵多钱多些罢了。

就凭这就想要让我死全家?先弄死你再说!

后世朝代里那些大臣们,面对皇权的时候无力应对,只能是全家一起哭哭啼啼的去坟头蹦迪,唯一的缘由就是手里没兵权啊。

“天下诸国虽多,可何处可得明君?”

文种说的话让李云泽笑了“何为明君?每个人眼里的明君都不一样。田氏那样的大夫看来,能够随时取而代之者为明君。文大夫这般,想必是以能带领国家威压天下者为明君。而在国人看来,国富民强者可谓明君。”

“这”

一番话把文种都给说的不会了,听闻这位可不是走心的

人,现在听来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两边饮酒缓解气氛的时候,子路快步过来,在李云泽的身边跪坐说道“找到了。”

“三户邑,范蠡。”

李云泽颔首点头“伱去安排好。”

“是。”

这次收徒与以往有些不一样,因为范蠡出身不高属于这个时代的流氓层级,加之年少只能是自己过来主动寻找。

不过还好,顺利达成了目的。

这边文种见着李云泽面露轻松之色,好奇询问“找着什么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

李云泽摆摆手,轻松转移话题“明君这种东西寻不着的时候,可以自己去培养。”

“大夫可观天下,若有哪国遭逢不测却又大难不死者,大夫可自去相助,成就一番大业。”

文种略作沉思,颔首点头行礼回应“多谢指教。”

待到文种准备离开的时候,李云泽完全是出于好心的提点了一句“文大夫,要识时务啊。”

什么是识时务?

就是要有眼力劲,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能做要看的明白。

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哪怕是巍峨高山,也会在漫长的岁月里分崩离析,更何况是最容易变化的人心。

李云泽是想要提醒文种,大王国君这种生物,失势的时候是一种人心,得势的时候又是另外一种人心。

若是看不准,不能及时做出应对改变来,那是会倒霉的。

至于文种有没有听进去,以后遇上卸磨杀驴的时候会不会逃出生天,那就不是李云泽去关心的事情了。

李云泽见着范蠡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

对于这位文财神,李云泽示意其落座,之后就问起了之前招生时候出的题目。

“说说看,为何会如此回应。”

略显紧张的范蠡,恭敬的行了一礼,之后才解释说道“小子家距伏牛山不远,也曾经常去山中采集山珍补贴家用。”

“各国商队来这边的时候,收购货物最多的就是山珍。”

“小子卖山珍的时候,也问过他们这些东西要卖到哪里去,人家跟我说要运到海边去发卖。”

听到这里,李云泽说话了“你可知为何要运到海边去发卖?”

范蠡想了想之后,这才说道“小子以为,贩卖货物当以稀缺为主。山珍于宛地随处可见,而海边无山也无山珍。于宛地不值钱的山珍,到了寻不见山珍的海边,可得大利。”

这番话从少年的口中说出,引来四周众人为之侧目。

李云泽抚掌而笑“孺子可教也。既然你愿拜在儒家门下,那从今以后你就做我的第三位正式弟子。”

说罢,李云泽侧头嘱咐孙武“好生安排。”

“是。”

对于范蠡来说,这简直就是如在梦中。

自己不但能够拜入儒家门下,甚至还成了恐夫子的亲传正式弟子,这份好运已经不是祖坟冒青烟了,这分明就是祖坟着火了啊。

直到

孙武过来带他去安排,范蠡还处于迷糊的状态之中。

兴奋过头反倒是有些不知所措了。

寻着了范蠡,也给文种留下了意见。

李云泽没有在楚地多待,很快就带着一众弟子们,浩浩荡荡的往东边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