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124章

作者:蓝白的天

光是谦虚,求个名声也就算了。

关键辽王殿下是真的想要将好处分给下属,就连在皇帝朱元璋面前,都是同样这么说。

这样的主帅,能不受到下属的敬爱吗?

就连刘伯温心里都忍不住想到:

人心这块,被辽王殿下拿捏的死死的,我不如也啊!

当然了,刘伯温是不会把这句话说出来的。

他过来主要是汇报一下自己走访的工作结果。

这也是朱启麻烦他去办的事情。

毕竟明朝刚刚拿下辽东。

辽阳是整个辽东的核心,也是榜样。

这辽阳的民心要是整顿不好,其他地方就更不用说了。

众人不患寡而患不公,官员贪腐,就是最大的不公!

说什么贪钱给办事就行,放别人那边,或许能过关,在朱启这不行。

当官的,甭管你能力强不强,只要你贪污,那就直接拿下!

对待贪官污吏的态度这方面,朱启是跟朱元璋高度一致的。

什么贪官才能治国,没有贪官皇位不稳什么乱七八糟的,在朱启这边就是狗屁。

都二十一世纪了,这种为贪官辩护的话,那真是鬼都不信的。

就算是封建社会,起码在朱启能够碰触到的地方,要尽可能的肃清吏治,整顿纪律。

上行下效,只有自己这边以身作则,严格要求了,下面的人,才会跟着学习的吗。

朱启正埋在山一样高的公文下面处理政务,都是四处官民们送上来。

说实话,看到这些头都疼,好在还有朱棣在边上帮忙,朱启堂而皇之的把任务给了朱棣,说了一句:

“你以后要管理燕地,现在赶紧熟悉熟悉。”

“什么?你说我怎么不熟悉?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你是三哥还是我是三哥啊?赶紧干!”

话虽如此,但朱棣处理过的文件,朱启也是要看一眼的,这看一眼的功夫就很累了吗。

朱启一瞧见刘伯温来了,赶忙起身,走上前去,关切问道:

“辽阳百姓们怎么样啊?吃的饱穿得暖吗?对我大明是否有所改观啊?”

刘伯温心中一暖,辽王殿下,真是爱民如子啊。

他赶忙拱手说道:

“拖了殿下的福,如今民间,已经人人称颂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蓝玉的暗中观察

朱启眉头一皱,说到:

“嗨,我问的不是什么称颂不称颂的事情,我问的是这辽阳的百姓是否吃得饱,穿得暖,有没有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之人啊?”

刘伯温笑着说起自己在外面所见:

“回殿下,辽阳的百姓, 虽不能说完全吃得饱,穿得暖,但这战乱之后,大部分人,都还是活得下去的。

即便是那些流浪于街头之人,我军也已经安排他们,去做了一些苦力活,卖些力气换些吃食还是可以的。”

朱启点了点头,这些安排看来都已经落到实际上了。

刘伯温又说到:

“殿下爱民如子之心,老夫佩服至极。

我大明有殿下,实乃我大明之幸。”

朱启抬了抬手,说到:

“快别给我戴高帽子了,我既然是辽王,以后也要就藩辽地。

往后下半辈子没准就住在辽阳了,以后还得靠辽阳的老百姓们生活吃饭。

现在让他们好过些,以后我才好过些啊。

跟爱民如子什么的谈不上,互利互惠,互利互惠。”

刘伯温一愣,问道:

“殿下,靠的辽阳百姓吃饭?”

朱启手一摊,说到:

“我以后就藩辽地,每月可不能从内务府继续领钱了。

这辽阳就是我的采邑, 吃穿用度,都要靠辽地的百姓养活了。

这辽阳百姓交的税,可不就是我以后的生活来源了,他们不是我的衣食父母又是什么呢?”

刘伯温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以往都说当地的知县知府是父母官,辽王殿下,反倒是称呼起百姓为衣食父母了。

他不禁感慨说到:

“殿下真有古之唐太宗的风范啊,民为水君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是这个道理啊。”

朱启听着刘伯温夸赞的话,也是有点不好意思起来,但他说的也确实是实话啊。

这明朝洪武年间,最大的特点就是塞王。

所谓塞王,其实就是类似周朝时候的天子与诸侯的分封制度,效仿春秋战国诸雄侵夺夷狄土地,实行“诸王靖边”的策略。

所谓“诸王靖边”,就是给秦、晋、赵、齐、燕、辽等十三个塞王, 以极大的自主权。

这些塞王不仅拥有自己专门的卫所军队,在财务上, 还有流官统计收入, 但这些收入,大部分都会交给这些塞王。

有兵有钱,这些塞王的任务也不是在领地内享受的。

他们的任务,是侵夺游牧土地!

周朝刚开始的时候,即便算上天子加上诸侯的领地,也仅仅只是在黄河流域附近。

而经过数百年按的发展,领土扩大了数倍有余,靠的就是那些诸侯们不断的扩充领土。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确,就是要让十三塞王,主动打出去。

每年都会让这些塞王们,出去围猎,所谓围猎,就是去抢游牧的地盘。

朱启是辽王,也是塞王之一,以后肯定也要走上这样武德充沛的道路。

尤其还是辽地这种地方,说实话,光是想一想就觉得有点头疼绝望。

不过该做的准备工作还是要做的。

刘伯温那边汇报结束以后,又开始说起了战事的事情,分析了起来:

“此时我军已经占据了辽西与辽东,与元军分辽河对峙。

陛下的目的已经达成,想必很快就会安排专人来处理辽东防务之事。

说不定很快就会有人过来接替殿下的职务,殿下被召回应天府后,应该要不了多久,就会就藩辽地。”

刘伯温所说的事情,朱启也想过。

之前没有就藩,那是因为封底没打回来,还在北元手里。

如今辽西辽东已入了明军之手,怕是自己就藩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毕竟自己,都已经二十岁了啊。

洪武年的塞王,哪个不是二十岁的时候,驰骋草原沙漠的啊?

……………………

蓝玉一路上率军横扫辽西,随后便收到了辽王殿下,安排他负责全面防务的命令。

说白了,就是将全体军务都交给蓝玉来负责了。

一听到这个命令,蓝玉的那些下属们,一个个的都跟着说了:

“哼,这辽王终归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知道比不过咱们的蓝玉大将军。”

“是啊,是啊,这辽王虽说横扫了辽东,但如果没有我們在辽西吸引了纳哈出的主力,他能这么轻松的拿下辽东吗?”

“若非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他辽王哪里来的功劳啊?”

“明明我们出力最多,结果现在,外面都说是咱们是沾了辽王的光,这才从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占据辽东。

实际上按我说,就算没有他辽王袭击辽东,咱们先前已经打的那纳哈出抱头鼠窜了。

只要再给咱们一点时间,这辽西还不是囊中之物啊?”

“是啊,是啊!”

一群人听上去都非常的不服气,蓝玉也并未阻拦他们,等到他们一个个的都说完了,这才说到:

“好了,好了,都不要埋怨了。

让我等牵制辽西,辽王殿下袭击辽东,这是先前就安排好的,我也是同意的,辽王殿下也只是奉命行事。

至于说军功,是你们的,自然是你们的。

就算是旁人要抢你们的功劳,我蓝玉,也是第一个不答应!”

蓝玉一番话说完,面前的这些将领们,一个个的都是喜上眉梢。

当兵的,最重要的不就是争军功吗,不然大家打生打死的都是为了什么啊?

一行人听到蓝玉的保证,那说起辽王殿下的坏话来,就更加的卖力了。

纷纷为了蓝玉大将军鸣不平。

而蓝玉倒是一脸风轻云淡,好像并不是很在意军功的事情。

其实蓝玉也确实不在乎这些,朱元璋是赏罚分明的皇帝。

他的任务就是牵制纳哈出,需要面对的是敌军的主力部队,朱元璋又怎会无视这些呢?

只是有关于辽王的事情,蓝玉却有其他担心的地方。

这位辽王,先前听说只是一个很普通的皇子,后来大病了一场,变得聪慧不说,好像事事都精通一样。

于诗文一道,震惊诗坛。

于经商一道,卖书,娱乐,餐饮,印刷多有涉足,日进斗金。

于医学一道,弄出了一个叫做抗生素的东西,这玩意拿着叫针筒的东西那么一打,只要不是伤口太大失血过多而死,多半都能拉的回来。

于儒学一道,竟写出了足以传世的《心学》一书。

要仅仅只是如此,倒也罢了,但最让蓝玉担心不已的,却是这位辽王殿下杰出的军事素养还有笼络人心的行为。

军事战绩上的事情就不用多说了,前些年,年仅十几岁的辽王殿下,在云中山伏击聚集在内地的元军,一举打出了震惊世人的云中之战。

而后又去渤海之上,率领几十艘小船,竟全灭了强大于数倍的北元水师!

更不要说,随后这位辽王殿下,又假借着袭击事件,独自一人偷偷潜入到了康巴佛国,策反了佛宝国师。

让康巴佛国一举纳入了大明的版图之内。

徐达将军这才有机会,率领明军直入青海。

若非如此,哪里还来的这一次,第三次北伐战争发动的基础呢?

没有青海,光是巴蜀,陕西,山西等地的防务,都需要耗费大量的兵力。

而如今只要守住青海,原先的前线,全都变成了后方,这都是拖了辽王朱启的功劳。

而这一次辽东战事,也是顺利无比,辽王朱启横扫辽东,听闻北元各地镇守官军,光是看到辽王朱启的王旗,就吓得纷纷开城投降。

再说这辽阳,可是辽东防守最坚固的城池,乃是辽东核心所在。

原本蓝玉预判,这辽东各地的元军,都聚集到了辽东,虽说大部分都是留守。

但怎么的也有上万人吧?

这上万人的军队所守卫的辽阳,肯定不是那么好拿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