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大明:吾儿怎么还不造反 第145章

作者:蓝白的天

不过也要防止万一朱亮祖狗急跳墙的事情发生,所以朱启还是第一时间过来安抚一下朱亮祖,一方面是防止他造反投靠北元,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他逃跑。

而两人坐到厅堂之后,朱启还没来得及说话呢,那朱亮祖倒是一脸悲哀的表情喊道:

“殿下,您这次一定要救我呀!”

朱启一愣,随后说到:

“将军莫非说的是番禺县县令道同的事情吗?”

那朱亮祖随后点点头说道:

“想必殿下也是为了此事而来的吧,我先跟殿下说明,那李果的事情,真不是我故意包庇。

我也是今天才听别人说这李果在番禺县作恶多端,以前我与这李果,可真的毫无关系啊。

至于说番禺县县令道同,您可千万不要相信他的一言之词。

我真的没有为了李果而把番禺县县令道同给打一顿。”

朱启一脸疑惑的表情,故意问道:

“那番禺县县令似乎真的是被你打了呀。”

朱亮祖赶忙解释说道:

“这都是有原因的,其实不瞒殿下所说。

我近日里已经查到了这番禺县县令道同,勾结北元的证据了。

而那些证据我已经送到了应天府去,给皇帝陛下。

这些道同都是不知晓的。

而我自己则是气愤不过,这道同居然吃着咱们大明的俸禄,还去跟北元勾结。

末将这才把这道同给打了一顿,但末将怕打草惊蛇,所以就故意拿李果的事情来说事了。

还把李果给放了,就是要让道同以为,末将是为了李果的事情才打的他。”

好家伙,朱启在心里面只叫着好家伙,自己都没有想到有这么完美的理由,没想到给着朱亮祖给想到了。

先把道同打为反贼,然后再说自己打了道同,其实并不是报私仇,而是因为知道他是反贼才打他。

但为了不暴露这件事情,就故意说是帮小舅子出气。

这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了,道同也不会怀疑了,就算是朱元璋来了,听朱亮祖的一面之词,估计也不会责罚他,甚至还给朵小红花。

可惜这次可不是你朱亮祖能够糊弄朱元璋的时候了,我辽王朱启就在你跟前,而且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呢。

不过朱启也是不拆穿他,而是一脸恍然大悟的表情,随后恶狠狠的说道:

“原来如此,我就说那道同为什么一直在我这里弹劾将军。

将军为我大明江山守卫边疆,怎么可能会干这种事情?

为了区区一个小舅子就触犯法律实在是不值得,而我对于将军的人品也是深信不疑,就和道同说了,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误会。

没想到这道同才是真小人啊!”

朱启愤恨地说完,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看上去非常气愤的样子。

而朱亮祖也是乘胜追击的说道:

“那道同不仅如此,而且还拿小恩小惠贿赂百姓,让百姓多说他的好话。

还到处诋毁末将,末将是真是有苦说不出啊!”

朱启也是感叹的说道:

“将军放心,本王是绝对不会让将军吃亏的。

这件事情本王一定会告诉父皇,然后为将军做主的。”

朱亮祖心下大喜,然后对着朱启问道:

“对了,辽王殿下,您方才说恭贺我,难道最近我有什么喜事吗?”

朱启点了点头,说到:

“自然是有喜事的,现在我们与北元的情况,将军您也知道。

我大明国运昌隆,已不是北元能够抗衡的了,而现在,云南地区还在北元梁王的手上,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要不了多久,我大明应该就会进攻云南,收复故土,到时候将军您说不定就是这次的统帅,本王来之前已经极力推荐将军,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朱启说完,朱亮祖拿是大喜过望,这是军功的大好机会啊!

“末将谢过辽王殿下!”

看着朱亮祖感激的表情,朱启心里直笑。

回头有你哭的时候!

————

第一百七十四章 料事如神朱元璋

稳住朱亮祖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着朱元璋那边的命令下来,然后把朱亮祖给抓起来,带回应天府审问。

至于说在朱亮祖这边吃饭,自然就不必了。

朱启还是很谨慎的,万一这朱亮祖给我饭里下毒怎么办啊?

边上的那群锦衣卫们,这个时候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不用在朱亮祖的眼皮子底下保护辽王殿下了。

只不过朱启才刚刚离开了朱亮祖的宅邸,还没有走远呢,就有眼尖的锦衣卫瞧见了不远处的一行人装扮,非常的眼熟。

高锦马上就说到:

“殿下,前面好像有一批人是咱们锦衣卫的人呀。”

朱启往前面看去,但看到的也只是几个穿着华贵的人而已, 并没有看带有穿着飞鱼服的人。

似乎是看到了辽王殿下脸上疑惑的表情, 高锦马上说到:

“点下,您看的前面那些人的腰带,还有腰带上的配饰。

正是我们锦衣卫在外面办案的时候,随身穿着必须要带着的东西,这样互相之间都能认得出来。”

高锦这样说完之后,朱启也确实发现,前面那批人腰带上的缀饰都是一模一样的。

而如果这里出现锦衣卫的话,肯定不是自己命令他们过来的,那会是谁呢?

朱启心里面一下子想到了一个答案,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过去求证呢,就见到一个细皮嫩肉的男人,从巷子里探出头来,对着朱启招了招手。

朱启一眼就认出来,这人不就是在朱元璋身边的公公吗?

好家伙,朱元璋真的来了!

朱启赶忙带着身边的一众锦衣卫们走了过去,果然就在巷子里面看到了一个大轿子。

而这里坐着的人,朱启可就再熟悉不过了,可不就是自己的老爹, 大明皇帝朱元璋嘛!

朱启一脸懵逼的赶紧走上去, 然后对着轿子里的朱元璋行礼,随后说道: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你怎么到这来了?”

朱元璋笑了笑,倒是没有说话,而是抬了抬手,让身边的人都退了下去,又让朱启走到轿子里来,这才俯过身子说道:

“你到广西去干什么,难道以为我和你母亲都不知道吗?

你母亲天天就让我派人盯着你看看,这第三个未来儿媳妇长的什么样。

我被她说的烦了,又在应天府闷着无聊,就自己过来看看。

主要是想看看你老三这小子,是不是光顾着女人忘了办事。”

朱启听到朱元璋如此说完,又是一阵汗颜。

他倒是没有抱着侥幸心理,觉得朱元璋肯定不知道自己到广西,是为了来找蓝仙儿的事情,却没想到,朱元璋一早就知道了。

不过想想也是, 这锦衣卫可都是朱元璋的亲卫。

估计自己一天上几次茅房, 锦衣卫都会报告给朱元璋吧, 倒也不是朱元璋刻意在监视自己了。

最主要的是不干亏心事, 不怕鬼敲门,朱启又不贪污,又不故意陷害忠良,而且对百姓也非常的好。

所以对朱元璋压根就没有什么畏惧的心里,更多的也是尊敬和敬爱。

自己的小心思被朱元璋发现之后,朱启也是挺不好意思的,有些尴尬的笑了笑,然后说道:

“儿臣主要还是想着为国尽忠的,至于说其他的,也只是顺带而已。”

朱元璋倒是没有拆穿朱启的小心思,而是很认真的问道:

“不说这些了,你写去应天府的奏章,我已经看了,老三,你跟我好好说说,这番禺县和这朱亮祖之间到底是什么事情?”

这事情已经明摆着的了,朱启也没有犹豫,直接把前因后果说了一遍,就是朱亮祖袒护自己的小舅子,殴打朝廷命官。

不仅如此,还充当地痞流氓的后盾,欺压百姓,这些事情都是罪证确凿了。

自己手上还有书面证据呢,更别提那些番禺线百姓们的证词了。

铁证如山,没得翻。

朱启一番话说完之后,朱元璋的表情已经是越来越气愤了。

他重重的哼了一声,然后说道:

“这朱亮祖以前在行伍的时候,我就跟他说过,干什么事情不能任意妄为。

尤其是现在,当了侯爵,更应该以身作则。

但他就是不听,想着自己是功勋武将的身份,现在竟然干出这等事情,鱼肉百姓,我绝对不会轻饶他。”

朱元璋说完,就打算让身边的锦衣卫进去抓人去了,不过朱启这个时候赶忙说道:

“父皇,您稍等一下,我觉得现在这个时候去抓朱亮祖并不是合适的时候。”

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后问道:

“为何?”

朱启正色说到:

“这朱亮祖在应天府的时候尚且安分守己,但到了两广地区,这才不过一年时间,就如此任意妄为。

无非就是因为那句老话,所谓天高皇帝远,觉得他跑这么远的地方,父皇你就管不到。

不过如果现在父皇您出面把他抓了起来的话,回头换一个守备过来,没准还是和朱亮祖一样,鱼肉百姓。

倒不如将此事交给番禺县县令道同来做,如此这般,才能让以后过来的封疆大吏们能够有所警示。

就算是守卫边疆的将军犯了法,也一样要受到大明律法的制裁。”

朱元璋听了朱启的话,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不少的武将勋贵们到了边疆之后。

朱元璋都会担心他们任意妄为。

但如果用文官去压制他们的话,又难保不会出现宋朝那样的情况,重文轻武。

导致国力一直衰弱下去。

其实,在明朝初年的时候,朱元璋就很重视武将和武力的建设,并没有延续宋朝那般重文轻武的传统。

只不过到了明朝中后期,免不了还是朝着重文轻武的方向发展,文官集团占据主要力量,而武将们都成了文官集团的附庸。

在明末尤其如此。

谷璈

朱启也知道,朱元璋在担心什么,所以还没等朱元璋提问呢,就自己先说到:

“当然,儿臣建议让道同来审判朱亮祖。

也并非是还原宋朝时候文官牵制武官的传统。

父皇您重视律法,而这地方县令就是我大明法律,在这地方基层的体现。

若是像朱亮祖这样的高官犯了法,县令也能够依照着大明法律来审判他的话。

有这样的例子在前面,以后全国各地若是有如此事情发生,也有依据。”

朱启的意思也很简单,并非是拿文官压制武官,而是要强调拿法律来压制武官。

而朱元璋正是非常赞同法家治国的思想,更是坚定的外儒内法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