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蓝白的天
朱启在那边自言自语着,外面却传来了一阵火急火燎的声音:
“三哥!三哥!”
一听到这声音,就知道是朱棣那孩子来了,朱启虽然心里慌张,但表面上还是非常淡定的模样,冲着朱棣问道:
“讲武的事情取消了,你知道吗?”
朱棣一听朱启这么问,当时一愣,问道:
“不是吧?三哥你还不知道吗?!”
朱启一愣,朱棣坐下来脸上就咧开了笑容,说到:
“三哥,今天我一早起来,本想去金吾卫那边参加讲武的,但我还没出门呢,就有人来跟我说,今天爹照常上朝了,没有讲武了。那我一看没讲武了,就正常去上早课了,然后我就在课上,听宋濂老师抓着三哥你就是一阵夸啊!
我这才知道,原来是昨日三哥你做的那个沙盘地图,被徐叔叔昨晚看到了,然后拿去当宝贝献给了父皇,这会一群将军们都还围着那沙盘地图一定研究呢!”
朱启一听这话,那真的是人都傻了在他看起来那个沙盘地图没啥特殊的,等比例也好,网格也好,这都是常识吧?
朱棣还在那边巴拉巴拉的夸赞着,说的话也是文邹邹的,估摸着都是宋濂在课堂上夸过的话。
朱棣这边正夸着呢,外面又来了一个内官,一瞧见辽王朱启已经醒了,赶忙喜滋滋的跑过老,说到:
“辽王殿下,我可算是把您等醒了,陛下那边说了,殿下您醒了以后,赶快跟我去一趟吧。”
得了,不用问也知道喊自己是去干什么了,肯定是为了那个沙盘地图的事情呗。
既然是朱元璋喊自己,朱启也不敢有任何的怠慢,赶紧换了衣服,然后跟着内官过去了。
一路穿过宫门,很快就到了御书房,就见到一群武将们都在御书房里,太子朱标也在。房间里摆着昨天做好的地图沙盘朱元璋就站在边上,徐达正对着地图,对着朱元璋侃侃而谈。
朱元璋一看朱启来了,赶忙招呼朱启进来,头一句话就说:
“吾儿朱启制作了这个沙盘,怎么样,吾儿朱启是不是很有大将之风啊!”
这场面,像极了拿着奖状到处夸赞的老父亲。但要是正常夸也就算了,这上来就大将之风,这怎么受的了啊!大明不比其他王朝,尤其是朱元璋,对每个儿子都寄予厚望,指望着每个儿子都能当大明战神。
朱启对自己在军事层面上几斤几两,那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诗可以随便抄,画可以随便画,生意可以随便做,唯独这个带兵打仗当将军,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事情,打仗会死人的啊!
当时朱启就急红了脸,连连摆手否认,自称才薄学浅,万万没有将才这回事!
徐达那是立马说到:不辽王殿下如此自谦不骄不躁,不愧是陛下的儿子。
后面的事情就不提了,那是一发不可收拾,一阵夸,给朱启都夸麻了。
即便知道太子是朱标,那个历史上对弟弟们没有猜忌之心的大明最强太子,但朱启那个心啊,还是听的一颤颤的,慌啊。
好不容易夸完了,也没朱启什么事情了,朱元璋挥了挥手,让朱启回去了。
走出御书房朱启才反应过来,好家伙,这就是喊自己过来挨夸啊?
算了算了,看那些将军们的表情,肯定是非常满意的。估摸着太子主朱标的一千两银子投资款是跑不掉了,至于其他的,朱启也不懂,也懒得管,洪武这么多人才,天塌了有他们顶着呢!
朱启想到此处,决挥了挥衣袖,回去画漫画,写开店企划案去。
…………
当徐达离开皇宫回到家中之后,时间已经是傍晚。
他昨天踏着傍晚的晚霞出门,到了今天才又踩着晚傍晚的晚霞回家,最担心的自然就是家里人了。
正巧家里吃饭,徐达往主位上那么一坐一看大家的表情,就知道他家里人都很好奇,徐达怎么进宫这么久。
徐达呵呵一笑,主动说到:
“你们也不用担心了,陛下没有因为之前战败的事情怪罪我的意思,这次去宫里逗留一天,主要还是因为辽王殿下啊。”
徐增寿疑惑问到:
“是那位上个月才大病痊愈的辽王殿下吗?”
徐达点了点头:
“没错,辽王殿下这一场病,好似因祸得福开窍了一样,太详细的我也不说了,反正都是些军务,只是辽王殿下确实有大才啊,又自谦,我很看好殿下。”
徐妙云笑着说到:
“很少听到父亲主动夸赞别人呢。”
“辽王殿下不是常人,不仅有将才,还有文采,他前段日子,做了一首诗,名叫《花下酌酒歌》,我念给你们听听……”
徐达在那边念着,只是徐妙云听了以后神色一变,这首诗……是那天在潇湘馆的人做的诗啊!
那人竟然是辽王殿下?
第十四章 徐妙云的小心思和朱元璋的赏赐
徐达那边夸完了,徐妙云第一时间反应过来,那天作诗的神秘人,原来就是辽王殿下,又想起接待过辽王殿下的姑娘说的那些话,什么“奴家服侍才子满意,这首诗是才子送给奴家的。”“你骗人,这位才子器大活好,潇湘馆除了奴家,没人能承受的来,这首诗分明是送奴家的!”“不对不对,是这位才子使出了洞玄子三十六手,奴家竟然都能招架得住,这位才子是写诗鼓励奴家的!”
一个个说的,徐妙云在边上都觉得害臊,虽然徐妙云也很期望那首诗多少能跟自己有点关联就是了,毕竟这样的诗句,那是越品越有味道,在徐妙云看来,这首《花下酌酒歌》唯一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诗成于潇湘馆。
如今却听说作诗的是辽王殿下,徐妙云表情就更加微妙了,身为皇子,却出入潇湘馆这样的地方,不是很妥当吧?
一顿饭吃完之后,徐妙云回到自己书房之中,心里还在想着辽王殿下跑去潇湘馆这件事情,其他人显然不知道,传出去肯定不太好,此时徐增寿就跑了过来,背着手在书房里晃悠了一圈,眼睛到处瞟,说道:
“嗯,妹妹这几天没作诗啊,不像你啊。”
徐妙云有点无语,知道这家伙又是跑来抄诗的,但心里面担心徐增寿会乱说话,把辽王殿下上潇湘馆的事情说出去,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于是善意的提醒道:
“哥,关于辽王的事情,可不能出去说,也别跟父亲说。”
“辽王?”徐增寿一脸迷糊的表情,看上去不是装的。
徐妙云一愣,看着徐增寿的表情就明白了,哥哥压根就没反应过来,父亲在饭桌上念得拿手《花下酌酒歌》,就是那天在潇湘馆听到的诗啊!
不过想想也是,徐增寿从头到尾都在看潇湘馆的那些轻佻女人,根本就没有注意什么诗词,想到此处徐妙云叹了一口气,说道:
“没什么,是我想差了,对了,那潇湘馆花魁挂衣是何时举行?”
徐增寿笑了笑,说道:
“都打听好了,下月初四,不过哥先说好,这是最后一次带你去潇湘馆了。”
“是了是了。”
徐妙云敷衍的说了一声,随后推着徐增寿往外面去,一边说道:
“诗词没有,哥哥出去吧,我要看书了。”
徐增寿摇了摇头,也顺从地离开了书房,等到徐妙云关了房门,徐增寿才摇了摇头,嘟囔了一句:
“这下好了,我妹还知道帮别人守秘密了,辽王殿下啊,诗写的好,就是受欢迎啊,哎,我要有着诗才就好了。”
………………
应天府,紫禁城。
朱启伏在案头,正拿着炭笔在白纸上作画,至于说开店企划,写了一半实在是太累人,还不如画画来的有意思,反正早晚得画。
那边朱棣在旁边打下手,当然,漫画家助理通常做得勾线,涂黑,画背景,写对话等等事情,朱棣肯定是干不来的,但端茶递水聊剧情,还是可以的。
这倒不是朱启强留着朱棣过来当助理,而是朱棣自己不愿意走,说白了觉得紫禁城哪里都无聊,就三哥朱启这边贼有意思。
写企划有意思,画漫画那就更好玩了!
两人在这里忙活了半天,外面突然走进来了好几个内官,抬着一个个的箱子,领头的却是太子爷朱标。
院子里的一众人等纷纷跪下迎接,朱启和朱棣也赶忙放下手头工作,来到院子迎接太子朱标。
作为大哥的朱标自然是没什么架子,让朱启和朱棣免礼之后,便挥了挥手,让内官们将箱子都放在院子里,这才说起来怎么一回事。
原来朱启做得沙盘地图,朱元璋非常的满意,而且还要在全军之中进行推广,本来是没什么赏赐的,毕竟发明人是朱元璋自己的儿子朱启,但经过太子朱标提示之后,朱元璋才想起来要给赏赐,还是太子朱标建议,最后给了两千两银子作为奖励,算上太子朱标先前和朱启约定的一千两,总计三千两银子,全都在这些箱子里了。
朱启一听人都傻了,三千两白银啊!按照消费力兑换,就相当于现代世界的三百万元啊!只是一个随手做出来的沙盘,居然得到了两千元赏赐?朱启在犹豫着,要不要缺钱的时候,就从笔记本电脑里面抄一个不明觉厉的图纸送出去,万一还能混钱呢?
太子朱标还有事,临行前拍了拍朱启的肩膀,勉励朱启要好好学习,继续努力云云。
至于说开店赚钱分红的事情,那就是提都没提,看来太子朱标并没有将分红的事情放在心上,毕竟以后是要当皇帝的人,天下都是他的,确实不在乎这些分红的。
朱启作为知道后世历史的人,自然知道朱标以后会英年早逝,现在想想都是心中颇为唏嘘,但自己是漫画家,不是医学家,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嘱托大哥朱标,多喝热水啊!
送走了太子朱标,朱棣那是一阵兴奋啊,看着箱子里的白银,嘴都裂开瓢了。
朱启也是大大方方,挥手说了:
“先拿一千两去送到内务府,把咱兄弟两的空账补一补。”
朱棣一听,一阵激动不已,眼泪都快流出来了,抱着朱启就喊道:
“还是三哥对我好啊!”
朱启也是不言语,摸了摸朱棣的后脑勺:永乐大帝,你以后一定要记得三哥我对你的好啊。
不说了,好兄弟。
………………
既然决定要开店,那自然是要立马行动起来,首先就是确定店名称,按照先前所说,最终确定为“皇家娱乐中心”,既然是叫“皇家”两个字,那肯定要获得朱元璋的首肯。
朱启拿着店名字就去找了太子朱标,毕竟牌面上是顶着太子的名头去开店,洪武这些年,不管干啥事,把太子朱标扯上,那绝对就是一张护身符啊!
本想让太子朱标拿着店名去请示朱元璋的,结果太子朱标一听说是取店名,笑了笑说:“三弟你要取什么店名自行决定都可以的,麻烦父皇干什么,大哥我都支持你的,让我看看店名。”
太子朱标看了看名字,愣了一下,又看了一眼。
“好怪哦,再看一眼。”
确实,“皇家娱乐中心”这个店名字有点过于超前,但这名字一出来,才能显得出与众不同,大气而且绝对没有人敢山寨店名,除非他活腻歪了。
太子朱标只是觉得这名字怪,但并没有阻拦朱启,朱启也就放心了。
而后就是出去选地址,开店最主要的就是选址,尤其是这种放松休闲的娱乐场所,你要是开在居民聚集的小区附近,那真的就是找死啊。
平民老百姓谁没事干往娱乐场所跑啊?普通百姓去酒楼喝酒吃饭都是屈指可数,更别提花钱去玩了,朱启自然没有高估洪武年间的社会生产力,更加没有想当然的去凭空猜测客户群体。
而是作了一番市场调研的,调研的对象就是同样是第三产业的酒楼,戏台和风月场所。
酒楼和戏台就安排身边的人去调研,主要是看看平日里消费和出入的都是些什么人,风月场所这种特殊的地方,朱启决定牺牲自己的名节,带着朱棣一起调研。
连着调研数日下来,大概数据到手之后,朱启很快便确定了自己的客户群体对象,官二代,书生和富商们。
至于当官的,不好意思,他们没那个胆子去娱乐,有一句话叫做“宁做太平狗,不当乱世人;宁做乱世人,不当洪武官”,整个洪武年间,朱元璋亲自下令诛杀的官员,史料中记载有十五万人之多!
很多地方县衙,门口挂着前前任县太爷的人皮草人,县衙里面坐着戴着刑枷的前任县太爷,没办法,现任县太爷还没挑出来,前任只能先戴罪办公了。
这年头的官员,那真是老老实实的在官署和家之间两点一线,其他地方真的是不敢跑了,至于官员之间去娱乐场所走动,那更是别提了,一天到晚祈祷着自己的老师或是学生千万别犯事,不然连坐到他们就完蛋了,还敢跟其他官员去娱乐场所走动?
那可真是老寿星上吊,活腻了。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对啊,明朝不是官员俸禄很低吗?官二代为什么有钱出去的娱乐呢?
起码在洪武年间,明朝官员俸禄确实不高,但也不能说低,跟元朝比起来,并不差!洪武年间,官员们的工资标准是:
正一品每个月发俸米八十七石,从一品每个月发俸米七十四石,正二品每个月发俸米六十一石,从二品每个月发俸米四十八石,正三品每个月发俸米三十五石,从三品每个月发俸米二十六石……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官,每个月都能领到七石粮食,足够一大家子人吃一整个月还能有剩余,你管这叫俸禄低的不能活?
更别说除了发放粮食外,还会按照级别发放对应数量的银钱,不过后来有了一个骚操作,那就是从朱元璋开始,国家乱发纸币了,给官员的银钱都换成了纸币。
明朝纸币,懂的都懂,到了明中期以后,那真的只是纸,不是币。
不过官员们也有很多其他来钱的门路,真能把自己穷到不行的官员,比如大清官海瑞,那都是被人围观的奇葩。总之在封建王朝,只要当了官,你想穷都很难啊。当然在洪武年间,你也别想暴富,不然被朱元璋查到,二话不说先把你砍了再问其他的。
一番调研之后,朱启决定将店铺选址在豪门富贵们群居聚集的地方,一看地图,城西,再仔细看,好家伙,不就在秦淮河开店最合适吗!
得了,以后跟潇湘馆的姑娘们当邻居了。
————
(上推荐位了,希望大家能每天追读,求票~)
第十五章 我身边怎么没这么漂亮的姑娘啊?
朱启这边紧锣密鼓的安排开店的各项事宜,选址,买房,装修,雇人等等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就连潇湘馆每天都没什么时间去了,着实可惜。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营销方面的准备,既然客户群体是官二代,书生和富人们,那自然需要针对特定客户,进行开店前的宣传推广,这也是营销公关里的重要一环,那就是确保开店既营业,在装修的过程中,就确定下首批客户。
朱启不认识什么书生,富商,但官二代他认识啊!
身为皇子,朱启和朱棣都是从小就和功勋子弟们一同长大,尤其是朱元璋还在打天下那会,外面各自老爹杀的震天,家里一群熊孩子们玩到天亮。
当然朱启只是有这份记忆,但本质上和那些官二代们并没有太多的交集,至今为止没见过面,为了保险起见,邀请官二代们聚会的任务,就交给朱棣了。
朱棣自然不懂什么营销公关,但凡是三哥安排的任务,朱棣那是毫不废话的直接完成,在少年朱棣的心中,三哥现在就是永远的神。
于是乎,朱棣摇身一变,成为了“皇家娱乐集团”的市场部负责人,专业负责拓宽市场,开始挨个联络起他认识的官二代们。
上一篇:初唐:开局告诉李二我是穿越者
下一篇:全民投资:开局投资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