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朱老弟,你搁这儿坐着,俺回去一趟,吩咐那个老婆子,今儿晌午多做些菜。家里有自家酿的酒,咱们可得一醉方休。”
老人把手放在朱元璋的手上,再嘱咐一句,“可不准走,吃主家饭,这是规矩。”
说完,老人就赶忙起身,往家里头去赶。
朱元璋看着老人走远,嘴里笑骂道,“老家伙,处处跟咱炫耀他孙子。咱大孙可比他孙子强多了,不晓得他炫耀个什么劲儿。”
再转头看一眼不远的朱允熥,“干啥呢你,干点活也不利索。”
朱允熥不由得苦笑,“皇爷爷,孙儿哪儿做过这些。既然是您吩咐的,孙儿尽力做好。可这速度,咋也提不上去。”
朱元璋笑着起身,一把夺过镰刀,“瞧好了,咱做给你看。”
“这玩意儿,咱小时候天天干。后来起兵,自个儿没吃的了,也是这么干。有啥难处,看咱的。”
镰刀到了手上,朱元璋动作利索许多,一边割一边往后麻利的退。
正干着活,跑来一个太监,步子很快,“皇爷,兵部转永昌侯八百里加急。”
一个分神,镰刀割进了朱元璋的脚腕处。再拿开时,暗红色的血,“咕噜咕噜”的往外头冒。
朱允熥一急,“皇爷爷!”
朱元璋看了一眼,似乎也不在意,“急啥,稳重些!要做皇帝的人了,还如此的毛毛躁躁。又不是砍了双脚,你急个啥!咱小时候干活,后来打仗,挨上几刀,这不都是常有的事,哪值得你大惊小怪的。”
伸出手,“折子给咱看看。”
李景隆急忙的取来药,朱元璋坐下,让李景隆帮着抹药。
看完折子,朱元璋有些惆怅。他把折子扔给朱允熥,“你也瞧瞧吧,这个蓝小二,杀了咱的封疆大吏,胆儿可是越来越肥了。这兵部,连着三道折子,都是弹劾蓝小二的。”
听到朱元璋说的是“蓝小二”而非直呼其名,朱允熥便也知道,朱元璋并没有生气。
也只是看了一眼,朱允熥就递给李景隆,让他收好。
自己则是继续帮着朱元璋上药,嘴里说着,“这个秦俊,确实该死。孙儿听说,如今雁门关防务,竟然都是靠着武安村的百姓。雁门关百姓,对秦俊也是颇有微词。”
“起了敌鼓,秦俊也还是不出。这样的人,留着也是没用。孙儿觉得,杀便杀了吧。”
朱元璋点点头,“成,这事儿就罢了。传旨给兵部,蓝玉擅杀守关大将。念其初犯,罚银千两。秦俊问罪,家中族人,三世不得科举,五世不得为官。”
罚银千两,这样的处罚,对于蓝玉这样的人来说,相当于没有。
朱允熥知道,朱元璋并不想过多的追究。但不罚,朝廷又有失公允。怎么罚,却又是皇帝说了算的事。
远远的,又能看到老人一扭一扭的跑过来,“得了,和家里老婆子说了,晌午时候,多预备几个菜。咱们可是说好了,自家酿的酒,不醉不归。”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成,就照你说的。”
...............................................................
李恪趴在地面上,惶恐不安而不能动。直到余光所及之处,那一双绣着龙纹的布鞋,走了出去。
耳边,才是窸窸窣窣的脚步声,直至周围无声。
朱标点点头,“孤知道了,你去吧。”
“臣告退。”李恪起身,慢慢的往后退。直到门边时,他才转过身,开门离开。
说话间,李恪闭上双眼,不再去看朱允熥。尽力的平息气神,让自己不似看上去那般慌乱。
朱允熥笑了笑,蹲在李恪面前。
渐渐收起笑容,厉声呵斥,“李恪,你这是欺孤年幼乎!”
“臣不敢!”
被说穿了心思,李恪也不开口。他直视着朱允熥的眼睛,一动不动。
朱允熥拍手笑道,“好,不愧是读书人,有骨气。怪不得,即便你那时说错了话,皇爷爷也要把你留在宫里。一直不解,现在孤是明白了。”
这样的深宫秘事,外臣自然是不知。天刚初亮,他们如同往常,跨过奉天门,进宫上朝。
按照规矩,今儿是大朝会的日子。
耳边,曹震叫他。詹徽也是摇一摇头,“不知道,但一定是好事。”
文武私语之中,龙辇放下。
“臣参见吾皇万岁,吴王千岁!”
随着蓝玉的一声喊,周围文武们,回过神,纷纷跪拜。
“咱儿子病了,咱又得上前头来了。从今儿起,还是咱和你们打交道。往后啊,你们就又要见着咱那鬼画符一样的字了。”
自嘲两句,朱元璋的手,很自然的放在朱允熥的肩膀上,继续说道。
似乎是借着这个,要查什么人。
“莫非,有人要对三爷不利。”
正蹉跎间,詹徽挪步过来,“开国公,吴王有
这一次,他同样如此。
“有人要害咱儿子。”朱元璋低沉的声音,于黑暗之中响起。
刚几步过来,腹前就挨了一脚。力道虽不大,毛镶还是跪趴在地上。
“知道咱,为啥踢你不。”
“臣知道。”
这种话听多了,朱元璋也觉着心烦。
他顺势再踢一脚,正中毛镶面门。本能的闭上眼睛,毛镶却不敢躲开,结结实实的挨了这一下。
“毛镶...”
毛镶轻轻笑着,“臣,参见太子嫔了。”
说话间,毛镶寻得一条长板凳,吹去上面的尘土,再用手掸一掸。抹的干净,才坐了下来。
常升一愣,赶紧答应,“公公,您前头带路。”
一进永安宫,就能看到朱允熥,站在窗边。听到动静,朱允熥回过头来,笑着走过去。
“臣,参见三爷...”
“您只要开口,常家就必定是您的马前卒。赴汤蹈火,常家上上下下,在所不辞!”
朱允熥笑道,“言重了,太平盛世的,哪有那么多的事。”
“奴婢知道了。”。。
第294章 吃饭
老汉的家,在田垄的最西头。打田垄处走,往家里去,也要走上不短的路。
到了河南,朱元璋就不咋愿意去吃河南官员给他预备的菜了。这种山珍海味吃多了,也会怀念起小时候吃的野菜、土味。
一路上,老汉与朱元璋有一句没一句的搭着。
言语之间,尽是两人的孙子如何。瞧着朱元璋愈来愈黑的脸,李景隆强行憋着笑,放慢脚步,到了最后头,才敢笑出来。
“瞧着没,前头那个茅屋,就是俺家。”
老汉脚步放慢,手指着前头的一户人家。房顶的炊烟,还有在院外胡乱叫唤的黄狗。还有就是,外围用篱笆围成了栅栏。怎么看,这都是一户,普通的人家。
因此,朱允熥不禁好奇,就是这么一户普通的百姓人家,如何负担的起自己儿子读书上学。
“去去去,别冲这儿叫唤,朝那头叫去。”老汉打开栅栏的小门,踢一脚胡乱叫唤的黄狗,笑着把朱元璋与朱允熥几人,一并给迎进来。
刚进院子,老汉就端来几把竹子编成的小凳子,“坐坐坐,俺进去里头瞧瞧。”
空气之中,还散发着牛粪的味道。偶尔传来的驴叫,除了把李景隆吓了一跳,也让朱元璋不禁怀念起自己小时候的日子来。
朱元璋摸着还有些扎手的竹条小板凳,感慨道,“咱小时候,可是连这个都没有。”
朱允熥笑道,“同样是灾民,咱们大明朝的灾民可是要比那蒙元时,要好的多了。孙儿几次听您说,您小时候的院子里,压根没啥活物。”
于是,朱元璋有些沉默。
那时候的活物,无论是牛、羊,又或者说是驴。这些,都是要被当时的朝廷征用的。
征走了这些,可抵一部分的税。
可对于普通的百姓,尤其是以种地为生的百姓来说,耕牛就是他们的命。
朱元璋冷哼一声,“不跟好的比。”
这时候,从屋子里头,老汉拽着自己家的老婆子出来,“喏,家里来了几位,今儿就把柜子里那俩鸡蛋炒了。还有,前些天不是从城里,拿来的几两肉,也给切了。”
老婆子白了一眼,嘴里嘟囔着,“家里都揭不开锅了,怎么还往家里头带人。”
老汉顿时不悦,声音变得严厉许多,“你说啥嘞,人家帮咱们干了活,那咱们就是主家。这主家,哪有不供饭的。莫啰嗦,快去预备着。”
说完,老汉又冲朱元璋笑道,“家里老婆子,没咋见过生人,你别往心里头去。”
朱元璋笑着点头,其中真正缘由,只有他与老汉两人知道。
说是帮着干活,实际上却是朱元璋找着老汉,讨一口饭吃。而老汉便让朱元璋帮着除草,以主家的名义带朱元璋吃一顿饭。
而后来朱允熥与李景隆来了,多了两张嘴,四根筷子,老汉也没有丝毫的不悦,反而更加卖力的把三人一并迎进来。
两个鸡蛋,几两肉。
这些种种,都见得老汉家里头,也不是十分的富余。
“少弄些,咱们吃不了多少。”
老汉故作生气,“你这是说啥,好的俺这儿也没有,但总得让你吃饱了吧。”
...............................................................
角落最阴暗处,跑出几只臭虫来。
它们肆无忌惮,这里俨然是它们的乐园。畏惧光,而此间无光。
湿滑的墙面,不止有水,还有血。
李恪脸色苍白,大声辩解,“毛大人,下官冤枉啊。下官抓药用药,全都是按着方子来的。太子用的药,下官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旁边,宋忠拽起一大团湿草,堵进静儿的嘴里。看着静儿眼中带笑,宋忠大怒,“狗日的,你笑啥笑!”
“让她说,我听着呢。”突然的,毛镶狰狞的一笑。踢回长条板凳,重新坐回去。
“太子、虞怀王,还有呢。”
“时间久了,小病无治,大病难防。就只会是,与虞怀王无异。”
在朱允熥探究的目光之下,宋忠清了清嗓子,“殿下,恕臣多嘴。”
“你说吧,孤听着呢。说的好了,孤有赏。说的不好,孤也不怪罪你。在孤这儿,你畅所欲言就是。”
朱允熥皱一皱眉,接着话说,“不如,就让太子嫔,把这罪也给接了是吧。”
宋忠闭口,是为默认。
此时,朱允熥的脑子里,又浮现出吕氏让静儿给药中下毒的画面。
漫说这来来回回这么多次,一个宫女,如何做得到次次都没被发现。
渐渐的,朱允熥的眼神,变得凶狠。眼中戾气,喷薄而出。
一个不敢想的念头,从脑子里冒出。
朱允熥冷笑着:锦衣卫的人,果然都是人精。
“甭跪了,说吧,到底什么事,慌里慌张的。”
门口的老太监,睁开打盹的眼睛,看到老嬷嬷,又迅速的闭上。
老太监有些不满,“下回啊,带着烂乎的。年纪大了,牙都没了。你尽带这些能磨牙的,我哪儿吃的了。”
“你是不是知道!”
朱允炆低头,不说话。手中的筷子,不停的往嘴里扒拉着米饭。吕氏问了,朱允炆手中动作一僵。只片刻,又恢复正常。
“是...是静儿。”
“你眼睁睁看着她下的,是不是。”
朱允炆再点头,这一次,他的眼中,也充满了恐惧。
渐渐平息,吕氏双目红的吓人。她失魂落魄的站起来,冲老嬷嬷惨笑。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