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148章

作者:寡欢太叔

  倒是马皇后先开口问了,“常升到这儿来做什么。我听玉儿说,你让常升去了大都督府。他很少带兵,让他去大都督府,合适吗。”

  说到朱允熥,朱元璋嘴角微微抬起,“咱们这个孙子,把人心,玩的那叫一个透彻。”

  手上刚刚放上一颗,朱元璋就抬起头,紧盯着外头。过了许久,才自嘲的摇摇头,“妹子,你说,常升若真的抗旨了,大都督府咱该选谁。”

  再转向常氏,“参见太子妃。”

第315章 我打头阵

  快步走过去时,李景隆眉开眼笑,完全忘记了在过额伦河之前的那几句抱怨。

  赵思礼松了一口气,回头看一眼朱棣,朝里面招呼着,“燕王,曹国公到了。咱们商议商议,何时进军。”

  一句问话,等来的是朱棣不温不火的回答,“嗯。”

  嗯?

  赵思礼轻笑一声,也不在意,走出中帐,“曹国公,您可算是到了。下官在这儿盼着您,可是盼了好些天了。若不是怕与您走岔了,下官还真想出去迎接您呢。”

  几句寒暄,李景隆眼珠子四下乱看,始终没见到朱棣的身影。

  “燕王呢。”李景隆小声问道。

  赵思礼指了指中帐里头,“在里面呢,您动作慢了些,燕王有些不悦。可您也知道,燕王并非小气之人。他这阵气啊,来的快,去的也快。”

  掀起帐帘,果然见着朱棣,坐在火盆旁烤着火。

  听到动静,朱棣别过脑袋,往里挪了挪,“来了,再不来,我还以为你死在外头了呢。正准备起草折子去京城,给曹国公你吊丧。”

  李景隆心里骂了一句,嘴上却软趴趴,“我也想快,可那路,压根快不起来。走几步,马蹄就陷进去了。”

  不解释还好,解释了朱棣反而是一肚子的火。

  他一下子蹦起来,“老子的大军,这几天可都是在和马抢草料吃。你个狗日的,脸比屁股大,刚来就要用上好的草料喂你的马。老子告诉你,那些上好的草料,在这儿,都是给人吃的!”

  李景隆有些错愕,看一眼赵思礼,后者冲他轻轻的点头。

  这时候,李景隆自知理亏,也不多说了,“大不了,赔你些上好的草料就是了。”

  朱棣被气笑了,“不打仗的玩意儿,不知道打仗有多难。”

  李景隆大怒,就要发作,却被赵思礼死死的摁住,“曹国公,您息怒。燕王他也是心里头着急,毕竟于大军来说,粮草可是第一位。咱们断了几天的粮,自然不好过。”

  深吸一口气,李景隆问道,“既然是断了几天,那大军为何不乱。”

  刚进大营时,李景隆看到的是井然有序的大军。完全不像,一个已经断粮好几天的样子。

  “这些朝鲜人,在他们那儿当兵时,连草料都吃不上。”

  赵思礼小声的解释着,“至于我们带过来的那些人,要么是跟过开平王(常遇春)打过恶仗的,要么是跟着燕王吃过苦的。这断几天的粮,也不是不能过。”

  李景隆舔了一下嘴唇,也无心去和朱棣争论什么。

  “咱们什么时候拔营。”

  朱棣不说话,赵思礼两边都看一看,竖起右手,“明天,过了今夜,明天一早,咱们就拔营起寨。到了抚顺府时,与信国公汇合。”

  “永昌侯那儿呢?”李景隆又问。

  赵思礼摇摇头,“永昌侯那儿,信国公已经是派人了。先前的天使,也一路往西去了。咱们便按着旨意,跟着路去走就行。”

  李景隆摸了摸下巴,“得,就这么着。你们坐住了,明儿一早,我打头阵!”

  ...............................................................

  常氏,垂下眼皮。心中虽然焦急,却也只能祈祷,常升不要说错了话。

  常遇春,坐在武将之首,喝的酩酊大醉。当诸官说起大都督府时,皆言非常公莫属。常遇春,坐在武将之首,喝的酩酊大醉。当诸官说起大都督府时,皆言非常公莫属。

  也是察觉到自己的失言,常遇春又连忙加了一句,“只是,该是谁的,那全凭上位的旨意。咱们这些人啊,说了不算。”

  “臣若是再任大都督府,恐与皇明祖训不合。臣思来想去,故不敢奉诏。其中缘由,请皇爷恕罪。”

  那时候,还没建国。他对朱元璋的称呼,一直都是叔父。常遇春出去打仗了,带着常茂一块儿去。而他和常森,就留在了朱元璋身边。

  更多的是,常升想通过自己方式,来护佑朱允熥。然后,以嫡孙的身份,成为储君。地位,得是自己争取来的,这才是最稳固的。

  朱元璋敲击桌面的手指陡然停住,原本已经高高抬起的食指,轻轻的落在桌子上,没有一丁点的声音。

  这一切的根源,都要来源于,朱元璋的皇明祖训: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

  那么,藩王和边将之间,就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平衡的制约。没有大都督府和兵部,边将无权用兵。而大都督府和兵部,又不能绕开皇帝,去给边将下令。

  虽然,她并不十分理解,为什么朱允熥如此防范他的叔叔们。但有一点,马皇后看的十分透彻。那就是,大臣限制不了藩王,但藩王能限制大臣。

  再想了想,朱元璋继续说道,“西安大营、宣大大营、北平大营,全都划归大都督府。旨到即行,任何人不得延误,否则以抗旨论处!”

  找到蓝玉时,又给推到了大明朝廷。蓝玉只说出一句话,“没兵部的旨意,不敢冒进。你若是能求来旨意,十日便可踏平高丽。”

  “敢问大人,大明皇帝陛下,今日心情如何。下官到京城数日,迟迟不得召见。今日,可算是能进宫。就又怕下官今日觐见,说错了话,惹得皇帝陛下龙颜大怒。”

  站在永安宫门口时,张添抬头看一眼里头的光景,微微叹气,“您请进吧,吴王不比太子,他更似陛下。你说话时,注意着些分寸。”

  但是,蓝玉突然的按兵不动,打乱了李成桂全部的计划。高丽(朝鲜)得到了很好的喘息,他们打不过蓝玉,便将矛头,对准了李成桂。

  使者擦了擦额头上汗,要说出的话,卡在嗓子眼。他不敢说,生怕惹怒了朱允熥。却又不得不说,这关系到李成桂的生死存亡。

第316章 开拔

  起初,在听着李景隆要打头阵时,朱棣还有些许的不屑。

  旁人不知道,他可是对李景隆清楚的很。这个纸上谈兵的富家公子哥,哪能做得一方主帅,带兵出去打仗呢。跟在后头,做个参赞,都得想着李景隆是不是该少吃点,节约粮食。

  清早,这边与别处相比,太阳要起的更早些。

  朱棣提着一捆刚刚送来不久的干草,到马棚喂马。

  已经是没了印象,这匹马上一次跟着自己一块儿去打仗,那是个什么时候。

  “委屈你了,窝在这棚子里,动弹不得。”朱棣将干草塞进食槽,一只手轻轻的抚摸马脖子上的鬃毛。

  马叫唤几声,嘴里嚼着草料。

  朱棣叹一口气,打开整个马棚的大门。刚刚走进去一步,朱棣就愣在原地。眼睛环视一圈,一个挨着一个的数着数。

  数完这些,朱棣心里头凉了半截。

  他急忙的冲出马棚,大声叫着,“来人,来人。人呢,都他娘的死哪去了。”

  马倌系着腰带,赶紧小跑着过来,“燕王,小的在呢,您吩咐。”

  朱棣手指着马棚里头。大声质问,“马呢,里头的马少了一半。没老子的将令,谁他娘的允许你把这些马放出去的!”

  马倌有些委屈,却又不敢辩解。

  后面,闻声而来的赵思礼,微微皱眉,冲马倌摆摆手,示意他先去。

  “什么事,值得燕王如此大动肝火。”

  朱棣回过头,火气仍然不减,“赵思礼,这些马呢。就李景隆那个德性,你让他带这么多人走,又与送死有什么区别。几千人的性命,就要白白葬送在他李景隆的手上。”

  听着这直呼其名,赵思礼有些不舒坦。

  虽然读书不多,但赵思礼却也知道。被人直呼其名,多半是对方真的没把自己放在眼里。而且,这其中多多少少的,还有侮辱的意思。

  可赵思礼并不发作,拍了拍朱棣的肩膀,“燕王,曹国公可是奉旨来的。”

  “旨意也没说,准他带兵打仗!”

  赵思礼一时语塞,他可摸不准,这是不是朱允熥的意思,又或者是朱元璋的口谕。

  吸一口凉气,赵思礼回头吩咐,“来人,去把曹国公给追回来...”

  “行了!”

  朱棣不耐烦的抬手打断,转身进帐,“吩咐下去,咱们就出发吧。他就算是死,也别死在老子的面前。要不是看他和老爷子那实在亲戚,老子真不给他啥脸面。”

  “大明朝会打仗能打仗的多了去了,何时需要他李景隆冲锋陷阵了。带着几千人,就这么去找鞑子去了,简直胡闹!”

  瞧着朱棣的背影,赵思礼摸了摸脑门。

  一边是燕王,一边是曹国公。

  两边的话,他都不能不听。而且,李景隆只带走了少量的骑兵。他们今早出发,兴许还能追上李景隆。

  只不过,赵思礼看着朱棣的眼神,愈发的不同寻常。

  “高丽侯,那咱们...”

  赵思礼淡淡的开口,“拔营吧,就照燕王说的那样,追上曹国公。”

  ...............................................................

  “嗯?”朱允熥又笑着反问道,“怎么,没想好?既然没想好怎么说,就回去驿馆,什么时候想好了,什么时候过来说。没事,孤有的是时间。”

  使者趴在地上,头碰在地砖,全身发抖,“殿下恕罪,我家大人,绝不敢欺骗大明,更不敢于大明皇帝陛下不敬。我家大人迟迟不进军,是因为...”

  使者全身都软了,“因为,我家大人在等皇帝陛下的旨意!没有旨意,我家大人,也不敢擅自动兵。”

  使者放下茶杯,又跪下,“我家大人,他始终是大明的臣子。既然是臣,那就没有不奉旨的道理。请殿下放心,旨到即行。”

  从永安宫出来时,朱允熥贪婪的猛吸一口气。空气中,淡淡的花香,确实沁人心脾。坐在花园里,也不失为一种享受。

  自打上次之后,朱允熥就几乎没见过他的这位二叔了。不仅如此,他还听说,他的二叔跑到景仁宫告状去了。

  听朱樉这么一说,他也就知道,朱元璋的旨意发出去了。三位藩王,各有所用,又合一进了大都督府。

  朱樉没想过皇位,他对朱标心服口服。他也自知,就算朱标人没了,皇位也不会落在他的头上。

  朱允熥使劲摇头,“这是皇爷爷的意思,与侄儿无关。启用藩王,这本是祖制。除了皇爷爷,谁敢去改。”

  前者运筹帷幄之中,后者冲锋陷阵杀敌。但无论是哪一种,朱元璋都从来不吝啬自己的夸奖。

  接着,朱允熥起身就要走,“二叔,高丽如何,这该是皇爷爷定的。咱们都是臣子,按着旨意来就是了。事情还没根呢,您就给定好了。这多多少少,有些没把皇爷爷放在前头。”

  朱元璋喘着粗气,右手指着朱樉,“你个狗羔子的,玩心眼,玩到你侄儿身上了。你多大,他又多大。”

  在得知朱樉和朱允熥说,要让老四入高丽(朝鲜)时,朱元璋一口闷气,憋在心里,怎么也吐不出。

  旁边,朴无用跪在地上嚎哭,“殿下,您就认错了吧,皇爷心底子软,您说几句软话,就也成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朱樉的话,说到了朱元璋的心坎里。高丽,现在似乎就是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朱元璋扔开竹挞,拍一拍手上的竹屑,起身往榻子边走,“说呀,不是挺能说的嘛,咱听着呢。”

  可再往后时,后世的皇帝与后世的藩王,能不能继续维持着这种较为微妙的关系。扪心自问,朱元璋没什么信心。

  朱允熥坐在御案边,从头到尾一字不落,看的清楚。自己都不知道,已经是来回看了多少次了,朱允熥深深的叹气。

  目前来看,这是最为恰当的选择。但制度,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第317章 劫后余生

  头一回自个儿带兵去找鞑子,李景隆心里生起一丝的忐忑。

  在李景隆所想中,脑子里全是他爹李文忠打仗时的路子。否则,两眼一抹黑,都不知道自个儿该往哪儿去。

  “这是啥地方。”

  这地方阴森诡异的很,刚刚给头顶着大太阳。

  自打他们离了山谷口,这里挡住了最后一点太阳。进了这里之后,就是一片阴冷,毫无生气。

  有向导,看一眼两边的岩壁,“曹国公,过了这儿,便是大蟒子河。”

  过了大蟒子河,就会更显荒凉。这条河,一般被认定为是一条界河。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在最北边的一处分界线。

  李景隆心里头瘆得慌,只得催促道,“快走。”

  这儿,曾爆发过很多次战役。

  金辽、金蒙,都曾在这里相战。以至于到如今,李景隆似乎还能闻到空气中,浓重的血腥味。还有就是,从骨子里散发而出的阴冷之气。

  刚过大蟒子河时,李景隆心头的不安,更加浓烈。

  他知道,过了刚刚那条河,就是到了兀良哈的地界。就他手底下的这群人,在遇见兀良哈最精锐的骑兵时,几乎毫无胜算。

  抬头一看,黑压压的一片。

  李景隆不由得心头一沉,握紧缰绳,“那些骑马过来的,是不是兀良哈。”

  副将眼尖,一眼就看到了那辨识度很高的兀良哈骑兵。约摸着人数,怎么也比自己这边,多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