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240章

作者:寡欢太叔

  尘封旧事,再度被提起。李恪心中,充满了恐惧。尤其是朱允熥,那一脸玩味的表情。

  亲发话了,那孤也不会多嘴。只是往后,你要尽心。若是再有虞怀王那般,你一心求死,也要顾及你的妻女。”

  这样的深宫秘事,外臣自然是不知。天刚初亮,他们如同往常,跨过奉天门,进宫上朝。

  朱元璋眯着眼睛,屏住心神。伸出手,让朱允熥搀着自己。声音不大,却很洪亮,“大孙,搀着咱,过龙槛!”

  之中,有多少人,真的望着咱万岁的。口是心非的人,从来不少。咱猜啊,你们中不少的人,都

  起,太子原先做什么,吴王往后就做什么,直到太子痊愈为止。这期间,咱不在的时候。国事,一律吴王说了算

  朱元璋冷冷的看着剩下半数站在原地不动的人,沉声问道,“咋,你们是耳朵不好,没听见咋的。”

  那时,朱允炆只会专心致志的先去对付常家、蓝家。而几位藩王,就会放在一边了。

  目光移向常升,“常升,你这些日子,搬进宫里来。随侍吴王左右,凭吴王差遣。”

  这位老皇帝,经历了一辈子的打打杀杀。面对陈友谅、张士诚,哪怕是不可一世的王保保。

  久在朱元璋身边,毛镶未经旨意,从不远离。他知道,他是老皇帝的耳目,仔细盯着这个国家的一切。

  去,你不知道,倒也罢了,咱不怪你。可这深宫禁院之中,你竟然也被人蒙住了眼睛。告诉咱,

  他顺势再踢一脚,正中毛镶面门。本能的闭上眼睛,毛镶却不敢躲开,结结实实的挨了这一下。

  吃的什么药,全都给找来抄录一份。不光是药,还是每日的三餐、茶水,打哪儿来、谁做的、经了谁手、谁

  殿外杂草丛生,殿内却是灯火明亮。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这里都是整日点着明灯,从来不灭。

  个妇人,皇爷虽为未废了她,但她也不是太子嫔了。至于你嘴里那个贱种,他再贱,他也是皇爷的孙子。

  说话间,毛镶寻得一条长板凳,吹去上面的尘土,再用手掸一掸。抹的干净,才坐了下来。

  吕氏看着毛镶,扭过头去,不做回答。仍然低下头,去绣手上的衣服。嘴里还是问着,“太子的病,可有大碍。”

  一进永安宫,就能看到朱允熥,站在窗边。听到动静,朱允熥回过头来,笑着走过去。

  道,“二舅,今日您在朝会之上,说的那些话。怕过不了几日,弹劾您的折子,就要堆在皇爷爷的御案上了。”

  弹劾他们的。皇爷下旨时,他们都不说话。臣一瞧着,这就是心存质疑呢。无论是皇爷还是您,这个时候,

  句不该说的,只要您好好的,那常家就出不了事。于公,您是皇爷嫡孙、太子嫡子。于私,臣拖个大,

  太监上来糕点,朱允熥冲太监摆摆手,“你去吧,到门口守着。没孤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进来。”

  音,“三爷,不论是不是那个妇人。常家都有法子,给吕氏栽个赃。若是事发,只说是常家一人所为。”

  爷,这吕氏本是吕本的女儿。太子妃与太子,成婚不久,就再与吕氏联姻。当初,吕本势大,在文官之中,

  “吕本死后,吕氏借着其父在朝中余威,多有不轨。几次,太子批阅折子时,吕氏都借故为太子捏背。

  吕氏如此,更多的是因为朱元璋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嫡子继承的原则。元时,储君的混乱。宋时,多以贤而立。

  “就是,咱们常家如何,何时轮到她一个太子嫔,来说三道四了。”常升也是咬牙,继续说着,“自从上

  “胡说,这是杀头的大罪。毛镶已经派人去查了,你别乱来。被人知道了,谁也保不了你。”

  扇动,“从元年起,一年不漏,给老子查个清楚。任何人,就算是已经死了,这都得把人给老子扒出来!”

  脸颊上轻轻拍了两下,声音嘶哑且低沉,“单单凭你这句话,就能让你一家子,都给死绝了。记

  毛镶比任何人都要知道,这究竟是不是小题大做。即便没有丝毫的证据,但毛镶也清楚,他只能去照办。

  在中书科房,查阅宫中秘典,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几乎每年,他们都要来这个地方,查阅一番。

  毛镶静静的听完,眉毛拧作一团,“这种小事,怎么也记在这里头。”

  看着秘卷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毛镶冷笑道,“隐瞒?他瞒得住嘛。这秘卷,怕是被改了。”

  随嫁入宫中。皇后几次夸赞静儿聪明伶俐,眼中有事。二殿下出生时,司礼监选派的奶妈,不合太子嫔意。

  邦硬的官靴,在空寂无声的中书科房,踩出规律的脚步声。越靠近门口,脚步就越是急促。

  毛镶站在坤宁宫门口,微微欠着身子,“玉儿大姑姑,烦请您通报一下,下官公务在身。”

  行了礼,毛镶起身,看到站在常氏身边的玉儿,“皇爷有旨,锦衣卫彻查太子身子有恙一事。”

  “再怎么说,这也是俺们女眷的寝宫。但我教你,不管你有多大的怨气,都不准说一句话。让他把人抓走

  “来之前,毛镶刚从中书科出来,许是查出什么东西来了。不然,毛镶怎么也不敢到这儿拿人。”

  所有的公平与冤屈,在诏狱都不复存在。大明律,在诏狱也只是一纸空文。这里的空气,充斥着血腥味。

  这里的暗无天日,毛镶已经是习惯了。相比于外头的朗朗乾坤,他更喜欢这里的人间地狱。

  命。尤其是这个静儿,这么多年,做事似乎天衣无缝。即便是毛镶,也没能察觉出不一样的地方。

  旁边,宋忠拽起一大团湿草,堵进静儿的嘴里。看着静儿眼中带笑,宋忠大怒,“狗日的,你笑啥笑!”

  宫女,一直藏在规则的背后,她只是按律送药。而前有吕氏,后有常氏,都按着规定,为太子试

  致命。太医们几次用药,方子、剂量,都是没错的,也有解毒之效。可料不到,那药入了虞怀王

  官就开始给太子用药了。只是七年过去了,太子的病不愈反重。再号脉时,与虞怀王的脉象十分相近,那时候我便怀疑,这里头有诈。

第516章 杭州菜馆

  京城之中,有一家杭州人开的酒楼,做得一手不错的杭州菜。京城来往食客,对此都是赞叹不绝。

  而今日,这家杭州菜馆,一早就来了几个不速之客。

  “掌柜的,我家公子,想把你这酒楼,一整天都给包下来,你看如何。”

  眼前这位,穿着华丽。手上的扳指、腰间的玉佩,都显现着主人的不同寻常。尤其是说话时,那种上位者的气息。

  掌柜的看一眼放在桌上的银锭子,不为所动,“客官您说笑了,小店虽说不上京城最大,却也是味道最好的。当年中山王在时,就时常来小店,买上一份烧鹅。”

  再看一眼银锭子,掌柜的笑容更甚,“莫说只这一个,您就是再来几个,小店也不能关了门,只待您一个呀。”

  如此直白的拒绝,让来人不由得皱眉。

  不知已经有多久了,他都没遇到如此不给脸面的生意人。

  不过,他也不恼,换一个姿势,从口袋里掏出牌子来,“秦王府的牌子,秦王想在你这儿,宴请晋王、燕王一聚。银子,不成问题,要多少,您说出来就是了。”

  掌柜的眼底闪烁几下,把对方推过来的银子再给推回去,“恕难从命。”

  看着再被推回来的银子,来人有些羞恼。他实在是没想到,秦王府的牌子,再加上宴请的晋王、燕王的名号。在这个小小的酒楼,却不顶用。

  想要发作,刚要出口的话,又给硬生生的憋回去了。

  转过头,低声问道,“这地方,不能是太子或皇后的地方吧。没听说,太子与皇后,在宫外还有经商啊。你,立刻去查清楚。若是太子或皇后的,就赶紧回府,报给咱们爷。”

  送走了一个,来人又一拍手,更加小声的嘀咕,“说不准,这地方是皇后娘家的。那些人,就连皇爷都不咋管。”

  看一眼酒楼内的装饰,虽是一家杭州菜馆,可这里头的物件,没一样是杭州的。

  就连墙上的画,也都是北边的光景。

  “敢问掌柜的,您这地方,老板是谁。”来人笑了笑,一个银锭子,塞进了掌柜的袖子里,“您瞧,我是秦王府的。咱们秦王,说不准还和您后头的老板,是亲戚呢。”

  掌柜的把银锭子从袖子里取出,笑呵呵的放在桌子上,“是不是亲戚我不知道,我这也是按规矩办事。”

  店小二送来了茶,来人坐在几子旁,忐忑不安起来。

  端起茶杯,只呡了一口,立刻凝神:这是宫里的贡茶!能把贡茶带出宫的,看来自己猜的不错。

  于是,他愈发的庆幸,刚刚自己没发作。

  “这茶不错,喝着润喉。”

  掌柜的笑了,“您是秦王府的人,才让你喝这茶。要是换做别的无关紧要之人,几片山茶,也就了不得了。”

  忙着手里的事,掌柜的一刻也没停过,“这朝廷里,一下子少了那么多当官的。我这地方,又要迎天下学子了。打这儿往东,有一家山西菜馆,那儿待的是北方学子。而我这儿,则是南方学子。”

  “这可是皇帝亲下的旨意,别人可违抗不得。”

  ...............................................................

  照旨而行。可这是吴王的意思,有不合理,咱们可不能就这么罢了。如今,陛下有意于吴王。他

  正说着时,奉天门八门齐开。几个太监,抬着朱元璋的龙辇。未能控制的好,就要整个儿的摔下来。

  李善长深深地低着头,“臣是奉了吴王的意思,进宫来参加这次的朝会。臣深谢大明厚恩,臣才得以有今天。”

  李善长照例走在最前头,右边的武将勋贵的第一个,由原先的魏国公徐达,换成了宋国公冯胜。

  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摆手,日例的朝会,于他而言已经是负担。尤其是看到这些文官们时,就是一头脑子的。

  旨,不准南北分榜,不得补录北榜。科举就是科举,若只是因为考的不行就分榜,那朝廷威望何在。”

  行,臣子是做事的,不是耍嘴皮的。嘴上说着反对,却不提替换之策。这样的人,就是奸佞!皇

  张鶴,满是不可思议的怒视着李善长。他此刻才算是真正明白,李善长从来都不屑与他为

  即是恩科。何为恩科,即朝廷施恩布泽于天下学子。北方久居战乱,学子未得备考。大明初建不

  “寻常百姓,都知以小恩小惠,施纳邻里。更何况大明朝,更应该是广济于天下。”

  头碰在冰冷的地面,“臣请皇爷下旨,南北分榜。再有,补录北榜,以安天下学子之心,以显朝廷之公允。”

  口,“你说南北分榜与补录北榜,且不说北方学子如何,在南方这边,可是得罪人的。这种得罪人

  若放在以往,李善长绝不会同意南北分榜。倘若朱元璋执意时,李善长也是闭嘴不谈,不轻易的表达自己的立场。

  顿了顿,朱元璋冷冷的看着其余的人,“你们既然没人想着,替咱分忧,咱不追究。可若是有

  了。这谁瞧不出来,分明是韩国公与陛下,做戏给咱们看呢。实际上,两人说什么,八成都是先

  着到最前头,大声叫着,“陛下,不可!历朝历代,从无南北分榜的先例。北方战事不假,可他

  朱元璋大怒,突然的暴起,快步走到张鶴面前,冷声问道,“你刚刚说啥,你再说一遍。”

  见张鶴还是不说话,朱元璋在人群之中,随便拖拽出一人,厉声喝问,“咱问你,他刚刚说啥了。”

  兆。咱定下的规矩,倒成了亡国的原因了。那是不是,咱立下的大明律啥的,这都是亡国之兆了。”

  朱元璋怒视着堂下一群人,“你们之中还有谁,觉得南北分榜行不得的。咱记得,前些天,

  朱元璋长出一口气,声音太大,嗓子都略微的疼痛。坐在龙椅上,一只手重重的拍在龙椅把手上的龙头。

  算一个。里头的人,凡是张鶴同乡、同党的,一律抓着去砍了。还有,前些日子,你报给那些与

  底下,锦衣卫奉旨拿人。原本站的满满当当的奉天殿内,被锦衣卫抓去了近一半。

  吧。咱累了,退朝。以后,再有提这件事的,也别来见咱了,毛镶你直接抓着。咱是许久不杀人了,

  兵部尚书唐铎,洪武三年进士,二甲第十三名。因写的一手好文章,入得兵部,初时只去写各省往来军报

  可着实是没想到,您竟然能在今日的朝会上,一语定乾坤。先前,开国公与下官说。韩国公您,

  不道的,皇爷年纪大了,保不准自己还能有几年。于是,皇爷得想着,给自己的儿子、孙子,

  “太子有了,可吴王还没有啊,皇爷可是始终放心不下吴王。您今日几句话,可是给贵公子,收了一张铁券啊。”

  正思考着,大狗跟着下了御阶,冲着李善长行礼,“韩国公,皇爷有旨,请您过去说话。”

  说到底,他信不过朱元璋。不相信朱元璋,能放过自己的儿孙。与其寄希望于朱元璋,不如去信一次朱允熥。

  刚刚几句话,似乎更是坚定了李善长的内心所想。人到七十古来稀,年已七旬,便无惧于生死的。

  此时,朱元璋正背对着李善长。刚刚在朝会上的一通发火之后,朱元璋有些失力。坐在藤条

  彼此都觉得,对方老了许多。尤其是李善长,完全的一副垂死之相。整张脸,都没有生气。

  如今就剩两个了。想那时候,咱们为了今晚吃啥,绞尽脑汁。如今呢,个个都是富贵人家了。”

  得不承认,没你们仨,咱取不了这个天下。说不定,这个时候,咱的尸首,应该是在鄱阳湖底

  个了。这日子,是过一天少一天。咱呐,老了。信不得旁人,就信咱们这些老伙计们。也就是祝

  李善长顺着话往下说,“皇爷,臣比开平王、中山王多苟活几年。得皇爷信任,臣之幸也。”

  顿的说道,“既然如此,那咱问你。你弟弟与胡惟庸,啥时候纠缠到一块儿的。还有就是你,究竟

  朱元璋依旧看着李善长,“你先告诉咱,你弟弟与胡惟庸,是个什么关系。还有,众人皆言,

  人,就不必了。胡惟庸死了那么多年,纵使李存义确实与胡惟庸有勾结,那便也罢了。吴王也和

  你,现在咱孙子也替你说话。这些,你自个儿记着。可往后,要是让咱再听到、看到,你和咱儿

  今日过后,国榜发时。得以高中的学子,或进翰林院,或奉旨往地方。但无论去往何处,他们都将是同窗。

  “公公,学生苦读圣贤,若是不中。倒也罢了,可被挡在门外,学生如何甘心。”

  太监笑道,“你贪睡迟来,与杂家有什么关系。皇爷有旨,大明有律,迟到者,不得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