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朱元璋,孙儿朱允熥重启大明 第37章

作者:寡欢太叔

  李景隆苦着脸,也是小声回答,“殿下,臣真的是不知道这事儿啊。臣只是听说,确有皇庄一事。只是,殿下您是知道的,那几座皇庄,本就是归公家所有。那些刁民,分明是是占着公家的庄子不放啊。”

  开国初,朝廷为了论功行赏,先将凤阳周围的几处农庄,归为朝廷所有。

  洪武三年时,又给了旨意,赐给了几位公侯。

  “那为何,告状能告到京城来。”

  李景隆不做声了,眼神也开始躲闪。

  朱允熥怒了,“说话,别做哑巴!”

  “殿下,魏国公家的护院,失手打死了几个百姓。本来,已经是给了银子,给盖过去了。却没想到,又有人给挑了出来。”

  “你们呀,真是该死!”朱允熥压低声音,厉声呵斥,“这事儿,是能瞒得住的?有了几分功劳,就真的无法无天了。与民争利,亏你们还是穷苦百姓出身!”

  李景隆连连点头,“是是是,臣知罪。只是皇爷那边,殿下您还得多说几句话。”

  这些年,淮西武将们,欺压百姓的事,不在少数,却也没出过人命。大伙心里头都清楚,百姓是他们皇爷的一道红线,逾越不得。

  先有徐达酒后失言,再是护院失手打死百姓。

  朱允熥冷下脸,“这事儿孤管不得,你们自求多福吧。孤只是个吴王,还没那么大本事。”

  走在前头的朱元璋停下来,回头看一看,“你俩干啥呢,嘀嘀咕咕的。”

  朱允熥快步跟上,勉强笑着,“皇爷爷,您慢些走,孙儿跟不上了。孙儿在后头,和李景隆闲说了几句。”

  跟着朱元璋,朱允熥又劝道,“皇爷爷,您消消气。为了这事儿,气坏了身之不值当。父亲已经下旨,命曹国公严查。再等等,孙儿估摸着,快有眉目了。”

  朱元璋双手背在身后,沉着声,“再等等?再让他们沆瀣一气,再让那说书的编排几句?”

  几人先进奉天殿,不远处的台阶下,乌泱泱跪着几个人。

  这地方,阴凉处不少。可那几个人,特地找的面阳处跪着。浅浅的一层热浪,从地面升起。

  “那些,是什么人。”

  “回皇爷,刚刚魏国公带着人,跪在那儿,说是请罪。”

  朱元璋哼了一声,管也不管,背身进屋。坐在榻子上时,瞧见朱允熥还站在门口不动弹,眉毛一横,“你看啥呢,过来!”

  “皇爷爷,魏国公年纪大了...”

  “你少护着他,和你爹一个样,就知道做好人。”朱元璋用力拍拍桌子,“咋的,仁义能治好国,仁义能当饭吃。”

  朱允熥不敢再出声,站到朱元璋身边,眼神却瞥着外头。

  还站在门外的李景隆,瞧见朱允熥冲他挤眉弄眼。立刻明白,两腿撒欢,跑去景仁宫。

  渐渐的,奉天殿外的人,多了起来。

  这种事,就是一个传一个。从淮西出来的人,一多半都在凤阳有自己的庄子。他们吃足喝好,留下自己用的,其余都上交给朝廷。

  几千户的人家,却养活着大明朝皇室全部的所用。

  一家出了事,家家都能知道。

  “看到没,这事儿可不止徐达和李文忠,他们呐,个个都在里头。咱几次三番和他们的说过,你们再咋闹腾,咱都不管。但你们不能伤了百姓。”

  “这前元,才过去十六年啊。这些人,就都忘了,自己是怎么被逼的去投军的。”

  朱元璋有些伤感,“咱当年饿着肚子,走了几十里路,寻不到吃的。到了濠州城,咱是摸着城墙进城的。为了能吃口饱饭,咱也跟着投了军。”

  “咱又瘦又小,吃东西抢不过旁人,就只能吃些饼屑子。咱饿的不行的时候,咱遇到了徐达,他把他那块饼给了咱。”

  “他说,重八哥,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一块饼,咱们分着吃。打那时候起,咱就从心里,把徐达当成亲兄弟。咱做了皇帝,他也是第一个国公。”

  说着,朱元璋眼眶竟然湿润了,他突然闭紧双眼,手拍了一下,“让徐达和他儿子进来!”

  徐达老了,比早上从徐达家里出来时,看着还要老些。

  突出的颧骨顶着一张沧桑的皮,双目虽然有神,脸上却已经没有了太多的肉,杂乱的白发随意粘黏在脸上。从殿外走到殿中,虽不远,步子却也不快。

  “臣,叩见皇爷!”

  徐达跪在地上,整个人都是颤颤巍巍。他不敢抬头,只能伏着。

  朱元璋也把身子前倾,忽然睁眼,“天德,你把头抬起来,咱看看。”

  底下,徐达慢慢抬起头,老泪纵横。

  “臣,愧对皇爷,愧对大明朝。臣这犬子做了这等伤天害理之事,臣不敢再徇私,请皇爷降罪。”

  一瞬间,朱元璋好似也苍老了许多,“死了几个人。”

  “七个。”

  说话的是徐增寿,他始终低头。人是他派护院打死的,死人时,他也慌了。用了些散碎银子,赔了几条人命。

  原本以为,这事儿就算是过去了。

  可怎么也想不到,竟然又被一个秀才给挑起来了。

  “大孙,你说。”

  朱允熥看着徐达,心里升起一阵悲悯,“皇爷爷,无论是国法还是军法,都该是打板子。”

  朱元璋点头,“好,那就先打板子。来人,就在这儿打,三十板子!”

  两边,殿前军上前,前面两人按住徐增寿,后面扒开徐增寿的裤子,露出雪白的屁股。

  红棕色的长杖,高高的抬起,重重的落下。

  只一下,徐增寿就已经是皮开肉绽。

  “皇爷,爹呀,饶命啊。”

  朱元璋冷冷的瞧着,“打,什么时候,你爹说停了,什么时候就停。”

  徐增寿家中最小,也最是得宠。别说是挨板子,就连家里的重活,也都轮不到他。养尊处优惯了,一棍子,就疼的死去活来。

  “爹,饶命啊。”

  徐达不忍去看,别过脑袋,“狗日的,你这小崽子。若不是看在皇爷面上,老子今日非把你打死不可。

  又是一棍子,屁股上又多出一道红印来。

  “爹啊,饶了孩儿吧。”徐增寿喊的撕心裂肺,嗓子都变得沙哑。

  徐达大叫,“小崽子,是条汉子,你就忍着。你老子我,当年被鞑子砍,也从来没皱过眉。”

  “忍着,再打!”

  这次,徐增寿死死的抓住地面,把衣服塞进嘴里,硬是不发出一点的声音。

第69章 铁券

  朱标来的也快,在门口站了一下,看到这群人时,心里也就有了数。

  国事繁多,匆忙之间,朱标都快忘了这件事。直到李景隆跑来请他,朱标才起了印象。

  “儿臣参见父皇。”

  地上趴着徐增寿,还有徐达跪在旁边。朱标行了礼,就去扶徐达,“魏国公,您起来说话吧。”

  徐达颤巍巍的起身,“臣多谢太子。”

  朱元璋干咳几声,“这事儿你知道?既然知道,就别藏着了。让外头的人,都进来。咱倒要问问看,是谁起的头。”

  虽然是分了佃农,也给了耕地。

  但耕地这种东西,谁也不会嫌多。凤阳那么多的农户,只分了其中一部分为各家的佃农,其余的与普通老百姓无差。

  凤阳的佃农,需要养着皇家。而普通农户,则是上税至户部。

  “儿臣知道的,都察院将此事报与儿臣时,儿臣就命曹国公奉旨去查。”

  朱元璋点点头,又问李文忠,“你查出个什么来了,到百姓嘴里,你曹国公成了和魏国公沆瀣一气了。百姓告状,却告不得一个好。”

  李文忠连忙解释,“皇爷,臣去凤阳之后,发现凤阳一地,乃至整个淮西。皇庄或是私庄底下,都是种不得庄稼的坡地、荒地。”

  “您当时划分给诸位大人的佃农们,无地可耕。他们既要交税,又要养活自家人。无地可耕,却是断了他们的生路。于是,臣做了这个主张,让其他农户们,分出几块地来。”

  这个方法,说对也对,说错也错。

  无论于公于私,李文忠似乎都没做错。凤阳,多皇庄。整个凤阳一府,半数农户是在养活皇家。

  绝了佃农的生计,那送入皇家的所用,就会大打折扣。优先保证皇家所用,李文忠做的不错。

  但可用耕地,一共就那么多。

  多数为皇家所用时,那百姓留下的就会变少,再加上各种各样的税。所收变少,所出却不变。长此以往,百姓自然活不下去,便要和官府争地。

  朱允熥听着这些,脑子里想到了永乐四年时,为了保证《永乐大典》和朱棣的几次北伐,朝廷不得不加收农税。

  百姓安定,加几毫的税,自然也无碍。

  只是,加税到了山东、河南二省。恰逢黄河决堤,百姓流离失所,耕地被淹。朝廷,也只是取消了新加的农税。没了耕地,税却未减,最后生起了民变。

  只能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皇爷爷,百姓若不是走投无路,也不敢和官府抗争。”

  朱元璋听着点头,“熥儿说的对,佃农无地可种,你上一道折子,咱免了就是。。”

  李文忠苦笑,“皇爷,臣想过上折子。可彼时,正是秋忙的时候。朝廷又是下旨,筹集魏国公北伐的粮草。若是佃户无粮可交,那魏国公北伐,就也得拖着。”

  “臣强收农户耕地分与佃农,实属无奈之举。”

  说到这儿,朱元璋反倒是冷笑起来,“怎么,听你这话,你倒是没错了。你既然没错,那就是咱错了!”

  “臣不敢。”李文忠心底一沉,在家里盘算好的话,也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

  朱元璋微怒,“单单这几户的佃农,需得你们十多家一块儿去分?咱倒是觉得,整个凤王府,都不够你们分的。李保儿,你这是在家算好了话到这儿来糊弄咱!”

  再没人敢说话,全都眼巴巴的看着朱标和朱允熥,指着这两人,能说几句好话。

  底下乌泱泱的一片人,朱允熥心中叹气,这到底是没给圆回来。

  朱元璋话有所指,这一次,他似乎并不是单单的为那几块地。更多的,他要拔了淮西勋贵们,在凤阳的根基。让他们的家业,都蜷在京城,蜷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来人,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景隆,罚俸半年,将凤阳家中所有耕田,悉数退还。”

  听到这儿时,李文忠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只是退还耕地,完全可以接受。至于罚俸半年,更是连皮毛都没伤及。

  朱元璋盯着两人,捏了捏朱允熥的手,接着说话,“两家收回御赐铁券,暂免一死。徐增寿,发往北平从军。传示京城,再有敢犯,定斩不饶。”

  徐达、李文忠两人,齐齐的一怔,

  不光光是他俩,其余的淮西武将们,都是瞠目结舌。

  御赐铁券,自洪武三年发放之后,就很少再有收回过。侯爵之上,都有一块铁券。虽不能免死,却也成了一种象征。

  “父皇,您三思啊。”朱标也开口去劝。

  两家罪过虽大,却远远没到需用铁券抵死的程度。

  朱元璋摆手,“咱定下来了,不必再多说。大明律中,欺压百姓致死,死罪。咱收回铁券,理所应当。”

  说完,朱元璋就拉着朱允熥离开奉天殿。

  “你说,咱为何要收了他们的铁券。”

  朱允熥心情有些沉闷,慢慢的跟着朱元璋走,“收了他们的铁券,他们就不敢再肆意妄为。凡事之前,都要先掂量掂量。”

  “还有呢。”

  “收了铁券,他们若是再有违国法,后世之君便不必再拘于铁券。”

  朱元璋抬起头,目光变得深沉,“他们手里的东西,咱得一点一点收回来。到了之后,你们在治他们时,也不必畏手畏脚了。”

  握紧朱允熥的手,朱元璋声音很小,“若真有那个时候,给徐达留个根。”

  朱允熥想的有些飘,满脑子都是徐增寿。

第70章 李大聪明

  “爹,你走慢点。”

  李文忠停下来,看着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气不打一处来,“你别叫我爹,哪有你这么坑爹的。出了事儿,自个儿先跑了。毛镶这狗羔子,找上来的时候,老子还不晓得怎么回事。”

  毛镶进府时,李文忠正在和小妾赏花。

  这个活阎王,突然站到面前时,李文忠一下子就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