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寡欢太叔
“留步。”
转身去看时,原本空荡荡的巷子里,突然出现几个锦衣卫站在他身后。一只手架着绣春刀,另一只手握住刀鞘。
毛镶动动手,周围锦衣卫再收起绣春刀。
“里面是谁,你知道吧。”
赵思礼赶紧的点头,“知道,知道,下官知道。在来之前呐,应天府的冯大人,就和下官说了。”
原本,赵思礼每日还有着看城门的活儿。
自从在仪凤门之后,赵思礼的地位日益提高。再加上,常升和五城兵马司,言语了几句。打那之后,赵思礼就成了坐堂的了。
坐堂喝茶呢,赵思礼战战兢兢。
一早上送来的茶,临了中午,茶水也是一口没喝。这种被人供起来当大爷,着实让赵思礼十分的不习惯。
每日中午的吃食,也加了几盘子的肉。再问,也是开国公府给安排的。
“赵爷,您这菜吃着,可还习惯?”
旁边,还多了一个夹菜的。这人眼聪目明,但凡是赵思礼暼的哪一盘子的菜,就把菜夹到赵思礼面前的盘子。
“您尝尝这道。”夹菜的人卑躬屈膝的弯下腰,“赵爷,您多吃些。”
赵思礼看着眼前盘子上,堆的像小山似的肉,木木的发呆,“哪吃的了这些。”
外头,应天府的人,急步跑进来,“哎哟喂,赵思礼,你咋还吃着呢。快回去,你家出大事了。”
赵思礼受了惊,一下子跳起来,“怎么了。”
“府尹冯大人来了信儿,皇爷带着吴王,去了你家了。你家外头,围着好多锦衣卫呢。”
送走赵思礼,夹菜的啐了一口,“呸,什么狗屎运。挨上开国公不说,咋吴王和皇爷,也要往他家跑。”
到自家门口时,赵思礼忐忑不安,家中只有赵宁儿一人在家。而这个时候,朱元璋突然跑了过去,赵思礼就怕自己闺女,做什么不得礼的事。
毛镶上下打量一番,才再开口,“知道就成,进去吧。脑子灵光些,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自个儿心里有个准头。”
赵思礼连连的点头,“下官知道了。”
把门推开一丝的缝隙,只看到自家闺女和朱元璋,聊的火热。两人脸上,都是挂着笑。赵宁儿还起身,给朱元璋擦汗。
“哎呀,咋这么不晓得好歹哩。”赵思礼吓了一跳,赶忙溜进去。
“臣五城兵马司仪凤门管事,见过皇爷,见过吴王。”
朱允熥笑道,“皇爷爷的旨意,你没收着还是怎的。皇爷爷给的旨意,让你去五城兵马司,你是兵马指挥使。”
赵思礼赶紧改口,“臣五城兵马司兵马指挥使,见过皇爷,见过吴王。”
从刚进来时,朱元璋就一直在看赵思礼,这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着实有些好笑,“起来吧,这是你家,就不必那么多礼数了。”
水开壶叫,赵宁儿进屋端水。几个木杯,放在木桌上。
杯中各放上几根茶叶,朱元璋和朱允熥被子里,都多放了几根,赵宁儿笑道,“陛下、殿下,家里茶叶不多,您多担待。”
“这些茶叶,是娘回娘家时,从城外带回来的。这茶虽不比宫里,却也不差,您来尝尝。”
朱元璋品一口茶,笑呵呵的说道,“赵思礼,你这日子可真紧巴。”
赵思礼苦笑,“让皇爷您看笑话了,臣薪饷不高,又要治腿,又要贴补家用。这家里鸡鸭鹅啥的,还有茶叶,这都是臣那婆娘,从娘家带回来的。”
茶叶虽不多,却很通透。茶叶散开涨大,茶水清亮。
这样的茶,朱元璋反倒是喜欢。
“笑话啥,咱年轻那会儿,也得自个儿媳妇来贴补家用,这不丢人。”朱元璋斜着脑袋,去看赵宁儿,“倒是你这闺女,这么小,就能当家了。”
赵思礼讪笑道,“臣旁的不成,就是这闺女教的好。从小乖巧懂事持家,臣这把废腿,也还得她照顾呢。”
几口,茶杯就见了底。
略有可惜的晃一晃茶杯,朱元璋咂咂嘴。
赵宁儿取来一个小包裹,“陛下,这茶虽是乡间的野茶,却也可喝。臣女给您备上一点,您若是不嫌弃,您带回去,到了宫里喝。”
朱元璋一喜,“不嫌弃,嫌弃啥。大孙,你给提着,往后咱就喝这个茶了。这茶啊,不晓得比各省贡上来的,要强多少。”
把茶叶收下,再看赵思礼,竟然也顺眼许多。
“咱大孙让你去北平,做咱家老四的护卫。这事儿,和你说过了吧。”
“臣知道,吴王和臣说过了。”
朱元璋点点头,“成,这几日把腿伤治治,一块儿跟着常森去吧。咱儿子不孬,到了北平,你也别端着。让你干啥,你就干啥。”
沉吟片刻,朱元璋沉声道,“无论什么人问起,你都说是咱的旨意,让你去的。不准提,吴王半点。”
“臣知道了。”
朱元璋笑呵呵的起身,“成,茶叶咱带走了。你这闺女,没啥事,也进宫多走动走动。皇后那儿,缺个能说话的可心人儿。”
赵宁儿把茶叶,给大狗提上,“您慢走,常来。”
出巷口,朱元璋才放慢脚步,“大孙啊,你让赵思礼去北平,常家也得在北平放人。你四叔,没你想的那样。你呀,也别太多心了。”
朱允熥一路扶着朱元璋,“孙儿记着了,四叔怎么样,您和父亲,肯定比孙儿更熟悉。”
走上几步,朱元璋停住脚,“传旨,赵思礼这样的,五城兵马司再挑两个出来。老二和老三那儿,也各放上一个。常森,到了北平,就先别回来了。老四那倔脾气,要给赵思礼使绊。”
第99章 北平
初冬时节,漫天黄沙。在城外,一片被砍倒的杨树,只留下树桩。之上,满是刀痕,露出黑黄色的树心。
树上、草地、河边,到处都是尸体。还有,已经干涸暗红色的血迹。
燕王,大明朝最靠北的藩王。也是三个塞王之中,唯一那个要面对蒙古、女真两个游牧民族的塞王。
一碗胡酒,一盘羊肉,再随意的裹上些菜叶,刷上酱。
这就是朱棣,今日的午膳。
“殿下,京城来人了。”
往常时,朱标不喜有人在他用膳时,突然的闯进来。除非,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朱棣挑一挑眉毛,漫不经心,“谁来了,让他进来吧。有事说事,没事别妨着孤砍鞑子。关外死了多少百姓,关内还有人想着耀武扬威呢!”
多年黄沙的洗礼,朱棣已经从当年那个黄毛小子,变成了如今完全可以独当一面的大明塞王。
秦王的狠,晋王的勇,燕王的敢。
他敢作敢为,带着十几个轻骑,就敢深入漠北。
即便眼面前的是数万蒙古铁骑,他也是丝毫的不惧。扬起手中马鞭,遥指漠北黄沙,“终有一日,大明将踏平塞北!”
来的人,朱棣认得,这是魏国公府家的家丁徐六。
“小的见过燕王。”
朱棣点点头,“你到北平来,有啥子事,起来说话吧。”
徐六站起来拍一拍膝盖上的尘土,“燕王殿下,大爷有信给您。魏国公,久病卧床,已不能行。家中良医去看,都说只能是尽听天命。小的这回到北平来,就是传个话,魏国公他想再见一见燕王妃。”
朱棣默然,握住筷子的手,也突然失力。筷子,顺带着羊肉,落在地上,滚上尘土。
“宫里太医去了吗。”朱棣急忙问道。
徐六答道,“去了,皇爷他派了整个太医院的人,都去给魏国公瞧了病。”
“怎么说。”
“太医们都和大爷说,可尽人事。”
朱棣有些颓然,耷拉着脑袋,伸长脖子,坐在长条板凳上。
满朝文武,朱棣最为敬重常遇春与徐达。前者教他打仗,后者则是他的老丈人。
从小,朱棣学文跟着朱标,学武却是跟着徐家兄弟。舞刀弄枪,样样不落。
“你过去吧,告诉燕王妃一声,收拾收拾,回京城吧。带些北平的物产回去,还有老宋在大宁府挖的野参,也一并给带回去。魏国公于国给大明朝打了一辈子仗,于孤更是恩重如山。”
徐六答应一声,接着问道,“殿下,您不回去吗。”
朱棣摇摇头,“孤不回去了,北平战事频发。指不定哪天,鞑子就打来了。关内关外,这么多百姓,孤怎么走的开呢。大明的塞王,可不能丢下百姓。”
连着几天,朱棣几乎都是彻夜未眠。他是大明藩王,得护一方百姓平安。
守土开疆,义不容辞。
见徐六还不出去,朱棣存疑,“怎么不去,还有事儿?”
徐六微微的点头,看一下四周。
朱棣会意,摆摆手,“你们都出去吧,孤和徐六,有家事要说。”
众人出去,徐六才凑到朱棣耳边,“殿下,小的是一路跟着大都督府的人来的。出城门时,小的就跟着他们,一路到的北平。小的见着,领军的是开国公府家的常森。”
朱棣皱皱眉,“那又如何?”
“殿下,小的听说,军中跟着一人,是五城兵马司的。这人,是开国公府挑出来。常森说,这人是要放在殿下您身边的护卫。”
朱棣吸一口气,看一眼外头京城的增兵,“放在孤身边的护卫?”
“正是。”
“这是谁的意思,大哥的意思?”
徐六摇摇头,“小的不知,但群臣之中,也有人传说。给几位塞王安排护卫,这是皇爷的意思。”
“秦王、晋王,老爷子也都是派了人去?”朱棣提心问道。
“几位塞王,都是改派了人的。”
“老爷子,这是找人看着我呢。大哥自不必多说,老爷子是要替他孙子开路。”朱棣起身,慢慢的四处走动,自言自语。
想了想,朱棣眼露凶光,拿起自己随身的佩刀,转身就走,“去校场检军,孤倒要看看,这是个什么来头。笑话,孤年轻力壮的,要什么护卫。”
校场之上,人头攒动。最前头,常森背执马鞭,盯着远处那座高楼。
“燕王,是在那里头嘛。”
北平驻城大营接军官王八笑道,“回爷您的话,燕王就是在那里头议事呢。这几日,军务繁重,燕王殿下已经几天没回燕王府了。”
常森轻笑着,“晋王、秦王那儿,军务可同样繁重,却也没到几天不回府的地步...”
说着话时,远远的瞧见朱棣朝这儿过来。
“赵思礼过来。”
常森手指着,“瞧见没,那就是燕王了。燕王脾气可不好,这往后,你得小心伺候着。”
又压低声音,“开国公府在北平有人,三爷吩咐了,北平有丝毫的风吹草动,都及时告诉给开国公府的人。放机灵点,记着你是谁的人。”
待朱棣走近,常森立刻笑着迎上去,“燕王殿下,别来无恙啊。”
朱棣也跟着假笑,“还成,每日除了打仗就是打仗,倒也没旁的事做。自从到了北平,舒展筋骨,不似京城安定啊。”
看一眼常森台下身后,“这些都是父皇下旨,送来的增兵?”
常森抬手,“殿下,皇爷有旨,大都督府给北平增兵两万,副将两人,偏将五人。”
再笑一笑,“皇爷说了,这两万人,任殿下您调遣。让他们干啥,让他们打谁,都是您一句话的事。”
右手一摆,拉出赵思礼来,“殿下,这位是兵马指挥赵思礼。皇爷特旨,让赵思礼跟在殿下您身边,做个护卫,也随您调遣。”
赵思礼闻声站出来,“下官参见燕王。”
朱棣不动声色,“徐六,请赵大人下去,安排住处。切记,不可怠慢。徐副军什么待遇,赵大人就是什么待遇。再请常三爷,下去歇息。一路舟车劳顿,有劳了。”
几人走远,徐增寿走过来,“燕王,这个赵思礼可来者不善。”
朱棣冷笑道,“管他是不是来者不善,孤行得端坐得正。是老爷子派来的,就让他呆这儿就行了。”
第100章 挣军功
“您请。”
徐增寿做出一个十分夸张的姿势,把常森迎进北平燕王府中。在三位大明塞王中,燕王朱棣的燕王府,排场最小。
府中下人,也都是燕王妃徐氏,从应天府给带到北平的。
这一次主迎宾,常森动一动鼻子,嗅到不一样的味道。
上一篇:短视频通古代,皇帝们羡慕哭了!
下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