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穹之鱼
第三百九十七章 司隶
梁燕大战刚刚平息,河东又掀起大战。
姚襄敢这个时候动手,底气十足,除了并州三薛的支持,还令其兄曜武将军姚益生及左将军王钦卢招集北地的胡汉。
别看姚襄屡败屡战,却极擅安抚笼络人心,声望和名头越来越响亮。
大河东西诸族纷纷来附,多达五万余户。
姚襄选拔精锐,扩充兵力,拥众六万,号称十万大军。
恰逢秋收之后,粮草充足,遂进军蒲坂,苻生派苻飞领七千步骑驰援蒲坂。
一时北国震动。
此时李跃刚刚率军返回邺城,便马不停蹄的召集众人商议此事。
“苻生天怒人怨,关中内外离心,姚襄众志成城,当能攻入关中,我军当紧随其后!”董闰拱手道。
刘群、申钟逝世后,董闰的地位水涨船高起来。
蒋干、缪嵩、刘猗这些人也有意无意向他靠拢。
董闰的大将军之位虽被免去,但仍有不少部曲,加上在乞活军中的声望,也算是梁国的实权人物之一。
常炜道:“姚襄外强中干而已,氐秦虽乱,但战力犹存,依臣之见,姚襄必败无疑,姚襄败,则慕容氏必下河东,殿下当早做部署。”
姚襄这辈子就没赢过苻氏。
如今看似动静闹得大,号称十万大军,但攻不下蒲坂也是白搭。
而镇守蒲坂的是邓羌、苻坚。
氐秦三名万人敌,其中之一便是邓羌,祖籍南安,与曹魏后期名将邓艾同宗,皆是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的后人。
其家族当年跟着邓艾从新野迁居南安,成为关右豪强。
“孤已令高云多加防备,徐成率三万大军进驻轵县,燕军南下,我军立即北上。”李跃基本认同常炜的判断。
苻生上位也才一年左右,死在他手上的多是关中豪酋、勋旧,以及身边宫人。
事情都有两面性,豪酋死多了,反而有利于氐秦的壮大。
不过具体还要看姚襄打的怎么样,只要攻破蒲坂,踏入关中,姚襄便会如鱼得水。
“殿下击败慕容恪、慕容垂,神威扬于宇内,大梁以为天下霸主,臣等恳请殿下继大位,上顺天命,下应人心!”蒋干居然带头劝进起来。
“恳请殿下登基,进尊号!”缪嵩、刘猗也跟着劝谏。
有人开头,便一发不可收拾。
几乎所有人都在劝谏。
不过有人是真心实意,有人是随波逐流而已。
李跃目光扫过众人,要说不想登基为帝,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一战北拒慕容氏,南破江东士族,声威肯定是够了。
不过登不登基,除了这些,还要看国力。
梁国国力还没到巅峰时刻,还需要苟且,中原百姓未必就真心臣服。
荀羡、袁真北伐,寿春城门险些被镇军打开,说明江东影响力仍在。
历史上慕容儁称帝之后,迅速衰落下来,苻坚占领整个北国,都只称天王而已……
“众位心意,孤已知晓,然则燕国未灭,孤有何颜面登基称帝?”在李跃看来,燕国、晋朝,至少要灭了一个才有资格称帝!
不过似乎他们也只是劝一劝而已,并没有多激烈。
魏晋以来,都讲究一个三辞九让。
这才是第二辞而已。
一阵歌功颂德之后,众人退走。
李跃还没喘口气,王猛的奏折就到了。
摊开之后,密密麻麻,足有一丈长。
详细禀报了革新近两年来的成果,兖州粮食产量比去年增长一倍,人口增加七成,府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
详细到兖州各县的户数、官吏人数、田亩等等,全部有真实数据支撑。
兖州大治,地方官吏清正廉洁,豪强不是迁走,即使被他连根拔了。
革新的成果显而易见,不止兖州,中原各州都突飞猛进。
虽未达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地步,但家家户户都能吃上饭,曾经饿殍遍地的惨象一去不返。
除了这些成果,还举荐了大量人才,称房默、郝略、田勰三人可比蜀汉蒋琬、董允、费祎,皆为社稷之器,盛赞周牵有萧何之才,淮北阡陌千里,国库充实,皆他之功。
以房默、郝略、田勰比之于蒋琬、董允、费祎,那么举荐三人的王猛自然有诸葛武侯之能。
李跃闻弦歌而知雅意,王猛这是在请调中枢,“升王猛为司隶校尉、散骑常侍!”
不过周牵还要再辛苦两年,将淮南淮北彻底改造成梁国的粮仓。
崔宏眼神一动,“我……大梁尚无司隶……”
李跃哈哈一笑,“那就划魏、赵、定三州加上河内、上党、洛阳为司隶!”
如此一来,等于将梁国京畿重地全部划为司隶。
汉朝司隶校尉权势极大,持节“督察三辅、三河、弘农”,位在九卿之下,势却在九卿之上,与东汉时的尚书令、司隶校尉、御史中丞称为三独坐。
九卿如今早已沦为虚职,权势更是不如。
曹魏建立后,司隶校尉权势进一步扩大,朝会时,大臣们坐在宫殿的正南门外,司隶校尉坐在各部尚书的上首,一个人单坐,比东汉时的“三独坐”提升不少,更为显要。
麾下从事、假佐等一百余人,独领一千禁卫。
袁绍、曹操都曾担任过司隶校尉。
蜀汉张飞、诸葛亮,曹魏徐宣、杜畿、钟会都曾担任司隶校尉。
西晋傅咸有言:司隶校尉,旧号“卧虎”,诚以举纲而万目理,提领而众毛顺。
足见此位之重。
崔宏不可能不知道这个位置也是为尚书令做铺垫,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神色,“殿下用人不拘一格也!”
李跃意味深长道:“王猛三万大军抵挡慕容垂十余万大军,为束州之胜奠定基础,没有他,我等都被赶出黄河以北,焉有今日?此次革新,不计个人安危,以国家为重,邺中文武,如他者能有几人?”
历来推动变法者,都是押上了全部身家,九死一生,王猛身系革新之成败,李跃再怎么重用他都不为过。
而这些话也是在敲打崔宏。
崔宏能力不弱,只是心思太多,更看重崔氏一些。
“殿下英明。”崔宏是个聪明人,无疑能听懂李跃的弦外之音,低下头去。
第三百九十八章 文治
外面打外面的,梁国忙自己的。
去郡划州,从士族豪强手中抠出大量土地人口,以前很多模糊不清的土地,全都收归官府。
各地粮食产量都增长了不少,少的有两三成,多的直接翻一倍。
豪强也吐出了不少人口,田少了,也就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官府登记的户口也在直线攀升。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仅仅一个泰山臧氏,就荫蔽了五千多户,鲍氏,三千五百多户……
泰山郡治下的奉高、博、茌、卢、肥成、蛇丘、刚、柴等县,名义上属于梁国,但其实已经属于他们的家族领地……
这也就不奇怪他们为何如此抵制革新。
王猛下手狠辣,将兖州豪强连根拔了。
而臧氏、鲍氏只能算作豪强,真正的大鱼崔氏、郑氏、刘氏等,势力更加恐怖。
如同并州三薛一样,已经有了割据一方的实力,积极参与苻姚争锋之中。
崔、郑、刘等大士族与梁国深度绑定,在仕途有更高的追求,懂得隐忍和妥协,吐出了一些土地利益,让两边都过得去。
革新的第二步初见成效。
梁国朝堂形成常炜在内掌控尚书台,王猛在外督镇司隶的格局。
一内一外,梁国走上了茁壮发展的轨道。
第三步恢复五铢钱体系,李跃觉得时候还没到。
如今是巩固第二步成果的时候,恢复五铢钱需要大量铜矿支持,百姓刚刚吃上饭,国库刚刚有了些底气,没实力弄这些。
民间以布帛交易,还能维持下去。
布帛成为货币也有一定的好处,鼓励百姓农闲的时候织布,也是在发展生产。
梁国现在最需要的与民休息,让他们适应新法。
不过百姓能休息,官府却不能。
李跃扩大了鸿胪司的规模,置卿一人,少卿一人,自下至上分掾、吏、郎、使、丞五级,每级上中下三阶。
从尚武堂中挑选大量子弟,分至各地。
以说书的方式进行思想和舆论的引导。
寿春一战,不管江东有多稀烂,中原百姓对他们仍抱有期待,几百年正朔的观念,不是一时片刻就能改变的。
至少不是立国没几年的梁国能轻易扭转的。
李跃为此还特意写了几个脚本,洛水之誓,当街弑君,八王之乱,永嘉之祸,苏峻祖约之乱,主要是对司马家作历史定性,让百姓知道司马家的江山是怎么来的。
封狼居胥、苏武牧羊、三通西域、十三壮士归玉门等七个脚本则是重塑士民尚武精神。
李跃个人觉得司马家造成的破坏,不仅仅是北国沦丧,更是对华夏精神层面的一次重挫。
从周幽王以来,还从没有亡于夷狄之手的国家,司马家算是开了历史之先河。
周幽王虽亡于犬戎之手,但很快就赶走了敌人,恢复国土,司马家偏安江左,口口声声北伐,却只是做做样子。
除了这些,李跃还加了大量三国演义里的故事,十八路诸侯战董卓,关羽千里走单骑,火烧赤壁,七擒七纵,六出祁山等等。
丰富百姓文化生活,间接塑造他们正确的认知观。
李跃很忙,每个脚本只弄出一个骨架,细节让鸿胪司自己填充。
对外宣发之前,李跃带着亲卫先试听一遍,避免有人歪嘴念歪了故事。
“……石勒亲率四千胡骑追至苦县宁平城,二十万晋人抱头鼠窜,自相践踏……太尉王衍跪于石勒膝下,推脱罪不在己,说他志不在仕途,还劝石勒称帝,石勒言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途,于是下令推到墙壁压死俘虏的王公大臣……”
身边亲卫一个个面红耳赤,拳头捏的咯吱咯吱响。
“杀得好!杀得好!”
几个亲卫实在忍不住,喊了出来。
几乎所有人都一脸愤慨。
李跃听完也感觉实在憋屈,太原王氏,只要姓王,全都高官厚禄,平日争权夺利一把好手,享民脂民膏,真到了用他们的时候,烂泥扶不上墙。
对比两汉三国,可以清晰看到晋朝的全线衰颓。
不止是将士,还有百姓、士人……
两汉的一汉敌五胡,现在完全反了过了……
两汉三国士人出了张骞、班固,出了皇甫规、段颎,出了周瑜、诸葛亮、荀彧,到了晋朝,开国时还有羊祜、杜预、王濬撑着台面,后来就是一落千丈。
“尚可,然还需多加一些细微之处,如胡人如何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王衍等人如何跪地求饶,不必完全照着史书来。”李跃对一众鸿胪掾道。
说书又不是说史,大方向是对的就行了,其他的全靠艺术加工。
想到此处,李跃心中一动,晋朝陈寿修了《三国志》,却没人修西晋立国至今的史书。
鸿胪司是民间层面的,还需在官方层面上给司马家定性,让他们遗臭万年,还有汉赵、羯赵、冉魏等等。
上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
下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