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359章

作者:苍穹之鱼

  寒暄完毕,杨略道:“近日校事府收到西面和南面的秘密消息。”

  他这么郑重,肯定是大事。

  “但说无妨。”

  “西面,慕容垂与慕容德、慕容楷有密信往来。”

  “景略知道否?”李跃问道。

  “知道。”

  关中情报,通常分成两份,一份送到邺城,一份送到王猛手上。

  崔宏道:“慕容垂当不至于叛变,或许是关中离间之计。”

  李跃也不相信慕容垂在这个时候叛变,要叛早在当年手中握有太原三郡时叛变。

  无论如何,慕容垂携三郡归梁,有大功。

  没有确凿的证据,李跃不会动他。

  即便他叛变了,也无所谓,麾下全是黑云精锐,又有王猛压在头顶上。

  “有王景略在,慕容垂不必多虑,静观其变,南面什么消息?”李跃没太在意。

  杨略道:“据细作来报,袁真与晋司空车灌暗通书信,往来频繁。”

  李跃一愣,两面同时离间计,这也太巧了。

  江淮防御,一半压在袁真、邓遐身上,这几年不遗余力的支持,如果袁真背叛,江淮防线有崩溃的危险。

  秦晋这虚虚实实的,配合默契。

  崔宏道:“袁真与车灌有通家之好,又是儿女亲家,如若江东朝廷赦免袁真前罪,袁真或许会心动。”

  袁真为江东征战了一辈子,总会有些难以割舍。

  其他袁家人也都在江东为官,袁真不动心,袁真麾下将领呢?

  他们跟江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如果袁真叛变,这几年在江淮的投入就打了水漂。

  李跃揉了揉额头,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真正事到临头,很难下定决心。

  之所以不担心慕容垂,是因为西边有王猛压着,慕容垂翻不了天,南面梁啸一人,压不住袁真,何况袁真身边还有一个万人敌邓遐。

  “将袁真之子袁瑾送还合肥,先看看动静再说,江东此时北伐,自寻死路。”李跃淡定道。

  袁瑾在尚武堂改造两年,见识了大梁的强盛,已经转变了。

  关键江东即便要北伐,也不会在这个时候。

  所以很大概率,只是离间之计而已,借自己的手逼反袁真。

  袁真麾下将士在庐州分了田地,未必会跟着叛乱。

  这种事情,其实不必大惊小怪,镇之以静即可。

第五百七十六章 连环

  给袁真写信的不止车灌,还有袁宏、袁质、袁方平等,都是当年衣冠南渡的陈郡袁氏,与袁真不是从兄弟,便是叔侄。

  劝袁真放下与桓温的仇怨,抵御北狄扶保晋室方是正途。

  如果一两个人劝,袁真不当一回事,但劝的人如此之多,让他一时有些犹豫。

  年纪大了,难免多了一些感概。

  回想当年与桓温并称名士,风流快活,心中仇恨也就淡了不少。

  昨日建康的诏令已经送了过来,只要他反正,就升为右大将军,庐江郡公,扬州牧!

  晋室为了策反他下了血本。

  “兄长万万不可自误也,江东并非真心实意,乃离间之计也,一旦兄长背叛大梁,四方黑云精锐立至,兄长何以抵挡?届时不容于梁,亦将不容于晋也!”老表邓遐苦口婆心劝道。

  也不知是朝廷疏忽,还是有意为之,厚赏了袁真一个,邓遐、朱辅这些将领只领了一个杂号将军。

  “明公已经叛晋,复叛大梁,翻来覆去,失信于天下人也,他日大梁一统天下,明公此举乃是为袁氏取祸。”朱辅亦规劝。

  “如今将士家家分得田地,转投晋室,庐州立乱!”

  袁真跟其他江东士族有旧情,邓遐却没有,朝廷升他为右抚军将军,连升数级,投梁以来,朝廷更不曾亏待过他。

  而在江东,他立下汗马功劳,却因出身寒门,在江东并不受待见。

  究其原因,其父邓岳乃王敦之参军,参与王敦叛乱,坐罪禁锢,险遭族灭,后遇大赦,方才躲过一劫。

  见两员心腹都不愿投晋,袁真立即清醒过来,下定决心,“若非尔等之言,某几自误也,此事以后不必再提!”

  众人心中松了一口气。

  “禀将军,桓冲率两万军出濡须,水陆并进,北上东关!”斥候忽来禀报。

  东关是压在江东头顶上的一把利剑,比合肥更危险。

  有了东关,便可凭借背后的巢湖训练水军,打造战船,然后顺流而下,突破濡须城,攻入长江,直捣建康。

  曹魏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十五大军三路伐吴,司马昭率七万大军直扑东关,从而爆发了东关之战,诸葛恪四万吴军逆击司马昭,大破之,诸葛恪一战成名。

  这两年大形势虽平缓,但下游的桓冲时常北上,试探东关防御。

  “哼,如此便知桓温没安好心!”邓遐怒道。

  桓冲两万人马早不来晚不来,偏偏这个时候来,肯定不是来试探的。

  “桓冲两万人马,溯流而来,东关坚固,无须惊慌。”袁真并没当回事。

  “报,右卫将军率五千黑云精锐直奔合肥而来!”又一名斥候在堂外禀报。

  桓冲两万人马,袁真不慌不忙,但梁啸的五千黑云军却让他方寸大乱。

  显然,袁真与江东勾勾搭搭的消息已经传出去了。

  梁啸这是快刀斩乱麻。

  寿春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制衡合肥,制衡袁真。

  梁啸五千黑云军的到来,让事情变得复杂且麻烦起来。

  方才还劝袁真不要背叛大梁的人,都屏气凝神,不发一言。

  “哈哈,桓温行离间之计,欲置我于死地!先以袁氏宗族诓骗于我,然后泄露消息出去,再令桓冲北上,引出寿春黑云军,陷我于两难之地!”袁真年纪虽大,却没有老糊涂。

  前后一串联,顿时明白了桓温的毒计。

  袁真一时不察,碍于情面,没有第一时间上报,其行径不免惹人生疑。

  其二,桓冲两万人马北上,明显无法攻破东关要塞,反而像是来接应的。

  庐州的种种动静,落在梁啸和朝廷眼中,袁真十有八九要叛变了。

  桓温计策一环套一环,虚虚实实,难以分辨。

  “无妨,只需紧守东关,不令桓冲北上即可,朝廷自会明白。”袁真镇定道。

  上表辩解肯定来不及,只能用行动表示。

  桓冲过不了东关,一切都是白费。

  邓遐脸上却浮起一丝忧虑之色,“江东处心积虑,只怕桓温手段不仅于此。”

  桓温为了这次离间,下足了本钱,请动了江东当朝司空车灌,又拿出右大将军,庐江郡公,扬州牧的封赏,可见其势在必得。

  而桓温不会不知道东关挡在面前。

  所以眼下局面是,如果桓冲被挡在东关外,事情还能有所转圜。

  一旦东关失守,袁真百口莫辩。

  袁真麾下不少部将跟江东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东关有我族兄朱宪、朱斌防守,应该无事……”朱辅犹豫道。

  朱氏乃江东吴郡四姓之一,顾、陆、朱、张,东吴时,出名将朱桓、朱异。

  江东本土士族内部意见并不统一,有归心梁国的,也有对晋室忠贞不二者,也有两边观望者。

  邓遐道:“朱宪、朱斌与你是远亲,其家眷不愿北迁!”

  当初李跃饮马长江,逼江东为下国,令江东交出袁真麾下将士的家眷,但很多人不愿北迁,朱家时代居于吴中,故土难离。

  “应远速率一万兵马南下!”袁真惊出一身冷汗。

  东关守将其实不是朱宪与朱斌,而是袁真的两个儿子袁双之、袁爱之。

  自己的儿子什么水平,自己心中有数,放鹰走狗谈玄论道一把好手,行军布阵领兵出战,一塌糊涂,当初是为了让二子积累功勋,以便日后升迁,如今反而害人害己。

  朱宪与朱斌各有部曲,配合城外的桓冲,里应外合,事情就难以预料了。

  邓遐二话不说,掉头小跑出堂。

  一万大军集结需要时间,兵势如火,邓遐等不及,就领着集结的三四千人乘船南下。

  不到两日,形势再变。

  桓温既然行此离间计,肯定早就预谋好了,袁真被车灌、袁宏、袁质等人迷惑,已经落入其陷阱当中,如今醒悟过来,依旧慢了。

  朱宪、朱斌二将叛乱,桓冲乘势攻关,袁双之、袁爱之措手不及,皆被生擒。

  东关落入江东之手。

  邓遐终究慢了一步,桓冲两万大军据关而守,邓遐等待后续援军。

  桓冲逼袁双之、袁爱之写劝降信,送往合肥。

  与此同时,梁啸大军到达合肥城外……

第五百七十七章 东关

  东关大堤上,援军越来越多。

  足有六千之众。

  邓遐左手持盾,右手持刀,望着关上晋军,“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敌立足未稳,人心未定,可击也!”

  梁国分田分宅,让这些士卒过了几年吃饱穿暖的日子。

  很多人原本就是北人,对江东没有多少归属感。

  就连邓遐也是北人,祖籍陈郡陈县,与袁真是同乡。

  大梁是正统的华夏王朝,还是晋室的上国,更增加了几分认同感。

  这几年受鸿胪吏们的宣导,思想早已转变过来,司马家的那些破事,东晋君臣之龌龊,早已人尽皆知。

  祖逖、李矩、苏峻、周玘这些人不是败在胡人手上,而是败在晋室君臣手上。

  尤其是祖逖,与刘琨一样的大英雄,活生生被司马家气死……

  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以前北方胡人肆虐,他们只能跟着司马家,如今梁国崛起,南北一对比,谁在“克复神州”,一目了然。

  “愿随将军一战!”士卒们举起了刀矛。

  “杀!”邓遐提着刀盾,身先士卒,踩着长梯攀城,身如飞猿,三两下就跃上东关。

  手起一刀,砍翻一人。

  立有十余晋军围攻,邓遐以一当十,一步不退,拿出万人敌的气势,奋命拼杀。

  桓冲军中很多人都认识邓遐,既怜其被人污蔑,又为其声势所慑,莫敢上前。

  只有朱宪、朱斌二人督军赶来围杀。

  邓遐一见二贼,气冲牛斗,不惧如林之刀矛,与亲卫血步向前,身披数创,斩杀朱宪,朱斌大惧而退。

  梁军纷纷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