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刀十六国 第427章

作者:苍穹之鱼

  入尚书台后,不到半个月,就将裁撤诸部冗官闲员五十三人,并撤诸曹,简化政务步骤,弄得朝堂上基本没有闲职,又举荐了一批中下级干吏,审断冤狱,检举不法,将尚书台积压的政务清理一空。

  一时人情震肃,理政效率大大增加,梁国政治氛围越发清明。

  朝中士族、地方豪强全都夹紧了尾巴,低调做人。

  而减免赋税的诏令下达之后,王猛的风评得到极大的反转。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逐渐明白王猛的狠辣之事针对士族豪强和外族,对百姓颇为宽仁,仅清理冤狱一项,就不知救了多少人。

  太子李俭也收了一波人望,为时人称颂。

  两人互相配合,朝政李跃完全不用插手,只在大事上扫一眼,加盖玉玺即可。

  到秋收时,关中、河北皆丰收,收上来的粮食不仅没少,反而比去年多了一成,也算是意外之喜。

  而朔州崔宏仿佛受到了某种刺激,存心要跟王猛比一比,今年各种牲畜出栏量高达十五万,山丹草场以西域马和漠北马培育出新品种战马,不畏严寒,耐力极强,对精饲的消耗远低于传统战马。

  唯一的短板就是爆发力稍微差一些。

  但更适合远征,正是军中急缺的类型。

  除此之外,崔宏还修葺了汉朝的受降城、鸡鸣障、温泉堡等军事要塞,训练镇军,阻挡代国游骑南下。

  崔宏在朝中颇不安分,去了地方反而脚踏实地起来。

  这种良性竞争李跃自然乐于看到,还下了一道诏令,称赞崔宏政绩为天下之最。

  崔瑾在辽东也颇有建树。

  马顾、卢循的海贼大军掳掠的奴隶首先供应辽东。

  一座座城池坞堡耸立在辽东大地上。

  崔瑾军略政略虽不及王猛,但胜在稳妥,从不出什么纰漏,严格执行朝廷的各种政令,招抚辽东诸部,安抚诸夷,大兴教化。

  向中原输送了大量粮草、木材、毛皮、干鱼。

  总之,王猛入尚书台后,一扫国中萎靡之气,气象为之一新。

  连在深宫中忙着安抚嫔妃的李跃都感觉不一样。

  李俭更是一心一意的跟在王猛身后,成了他的下手。

  李跃遂腾出手来,整顿太学。

  御寒、制瓷、制茶、粮食增产、新作物、人口增加、畜牧养殖、新式攻城器械等等科目上马。

  以前不紧不慢混日子的时代一去不返,李跃定下期限,若是完成,人人重赏,若是完不成,该免职的免职,该降俸禄的降俸禄。

  除了定下的项目,其他天文、水文、算学、医学、绘画、诗文、锻造、炼丹等等有突破者,李跃一样重赏。

  汉朝强盛,华夏文明也跟着完成一次升级。

  东汉魏晋两百多年间,天灾人祸不断,导致华夏文明陷入衰落之中。

  拔苗助长虽不可取,但这种积极向上百花争鸣的气氛要弄起来。

  华夏崛起,不只是刀兵,而是全方位的文明崛起。

  李跃还下令各州县举荐异才,不论出身,只要有特殊才能,一概收入太学,朝廷发放俸禄。

  不过这些举措都需要时间,不是三两日就能弄起来。

  种种政令推行,国中气象弥新,不知何时起,民间流传起“洪兴新政”的说法。

  朝廷的政治清明和积极向上,迅速影响到了民间。

  减轻赋税,极大增加了百姓的农作热情。

  不用官府鼓励,到处都热火朝天。

  以往每次鼓励开荒,百姓热情其实不高,一块荒田,第一年开垦,第二年蓄肥,到第三年才成为熟田,三年投入才有产出,除了一些豪强大姓,寻常人家没这个精力和财力。

  如今十五税一,人人热情高涨,起早贪黑的忙碌在田野间。

  不仅肥沃的土地被开垦出来,连一些坡地、旱地也开出来种蔬菜、桑麻。

  而今年爆发了大梁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波婴儿潮。

  以前李跃觉得平定西域,就算大梁的一波高峰了,如今看来,高峰远未到来,洪兴新政持续推行个几年,梁国会攀上另一个高峰。

  当然,不是所有事都这么顺。

  崔宏将朔州经营的有声有色,令河南地的匈奴人眼红起来。

  匈奴屠各部豪酋张罔聚众数千人,自称大单于,铁弗等部从之,聚兵两万有余,屡屡劫掠凉、朔等州,杀害边民,焚烧村寨……

  “一向都是朕抢别人的,居然有人抢到朕头上了!”李跃不怒反笑。

  以前忙着对付漠北、西域,都快忘记了河南地这块儿。

  这帮人安稳了四五年,如今胆子又肥起来了。

  “河南地为凉、朔、并、雍包围,依臣之见,不如一鼓荡平,或为州县,或为牧场。”王猛眼皮子都不眨一下。

  这时代的河南地还是一片沃土,水草丰美。

  历史上,铁弗部刘卫辰之子赫连勃勃在几十年后崛起于此地,趁着刘宋关中诸将内讧,攻占关中,开国大夏,建统万城,雄霸一方。

  河南地里面的这帮匈奴野人反反复复,招他们为僮民,不来,让他们协助出兵西域,不去。

  铁了心呆在河南地里,李跃早就烦了,以前腾不出手来,也没这个机会,如今主动跳出来,正好洪兴新政需要大量奴隶和牛羊。

  这群人养了四五年,肥的冒油。

  “何人为将?”李跃问道。

  能臣如云,猛将如雨也是一件麻烦事。

  王猛道:“桓伊为将,慕容令、苻绍为辅,两万骑足以横扫之。”

  李跃点头同意,“草原狩猎也不能停,传令诸军,今年缴获,除了奴隶,其他皆为将士私有。”

  拓跋什翼健在草原上弄得风生水起,该将士们发一笔横财了,算是李跃对他们的奖赏。

  上下同心者胜,李跃用兵一向遵循利益原则,将士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一致,方能无往而不胜。

  “若是如此,只怕一个奴隶都掳不到,陛下不妨改为以奴隶论军功。”还是王猛心细如发。

  千里迢迢的带回一个奴隶什么都没有,士卒当然偏向劫掠牛羊和财物。

  “善。”

第六百九十二章 器械

  “陛下,此物是新改进的投石车。”将作坊将一辆新式投石车推到操场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跃从未放下过兵器盔甲器械的改良。

  这玩意儿比以前的霹雳车增大了不少,而且投掷的东西也进行了改进,由原本的火油改为硝石、木炭、火油三物混合,爆炸和燃烧更为猛烈。

  “试射。”李跃记得原始的黑火药是硝、炭、硫磺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

  不过这年头硝石、硫磺都比较难弄。

  储藏运输都是一件难事。

  只能在特定的战场上发挥奇效,大规模应用,条件还不成熟,也没必要。

  吱呀、吱呀……

  五个工匠操作起投石车,咻的一声,陶罐投出。

  但不知是风大,还是引线有问题,陶罐并没有爆炸,也没有燃烧,碎了一地。

  李跃斜了一眼众人,“你们如此郑重其事,就是为了给朕看这些?”

  几人一脸冷汗,“禀……禀陛下,一时疏忽……”

  又匆匆忙忙的鼓捣起来。

  这一次成功了,两百步外,轰的一声,烈焰腾空。

  威力、射程的确有所增加,却是建立在增大投石机的基础上完成的,不算改良,更谈不上创新。

  李跃望着这个比霹雳车大了一倍的家伙,这东西运输拆解都是一件麻烦事,以多年的战争经验看,这东西并不实用。

  “此物不行,你们不要总从前人的基础上改进,要多多创新,比如……”李跃回忆着游戏里见过的配重式投石机。

  也就是元代出现的回回炮。

  能投掷四五百斤重的石头,比现在霹雳车二三十斤重的东西强太多。

  具体细节不知道,却知道它是通过绞盘、滑轮、杠杆等原理弄出来的。

  魏晋时,已经有了绞车,杠杆滑轮春秋时就有了。

  原理懂了,东西也就不难弄出来。

  李跃凭着记忆画出草图,标注大致高度,“照着此图,重新设计,不要总想着用人力,多用滑索、绞盘。”

  几个工匠愣愣的看着草图,“此……此物能行?”

  “行不行先造出来,一步步改进。”李跃懒得解释。

  招了这么多工匠,总要做点新东西出来吧?

  忽然心中一动,攻破龟兹时,吕光俘获了大量西域工匠,他们中或许有精通机械的。

  就算没有,两边一结合,说不定能碰撞出火花。

  “这样吧,你们选出最技艺最精湛的匠人,朕从西域工匠中选出一组,两边同时进行。”李跃只相信大力出奇迹。

  再说这玩意儿也不算什么高科技。

  “这如何使得,华夏素来精巧妙,岂是西域胡人能比?”几个老工匠吹胡子瞪眼。

  李跃哈哈一笑,“不要小看他们,各有所长,朕只要结果,谁弄出来,朕重赏谁。”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中原人多,有时候反而限制了技术的发展,反正什么事都可以靠人力填,也就没必要改良技术。

  西域人少,就想方设法的借力。

  当然,这只是李跃个人想法,人多不全是好事,人少也不全是坏事。

  襄阳城实在坚固,仅靠人命堆,不知要死多少人。

  “陛下放心,我等绝不会输给胡人!”几人拿着草图就匆匆忙忙去了。

  “陛下,这东西如何处置?”亲卫指着大号投石机道。

  “傻大黑粗的玩意儿,烧了。”李跃已经给他们指明方向,若是再弄不出来,干脆解散算了。

  能进入太学,手艺绝不会差。

  李跃又立即派人去询问龟兹工匠。

  懂木械的人也有,但水平还不如将作坊,语言也不通,需要有人翻译。

  李跃不厌其烦的讲解原理和要造什么玩意儿。

  这帮人大眼瞪小眼,最终十分勉强的听懂了。

  不到一个月,两边都把东西弄出来了。

  不过跟李跃印象中的相距甚远,中原工匠弄出的形如燕尾,需要上百人操作。

  龟兹工匠弄出的不知道是个啥玩意儿,只是在传统投石车上,将绞盘、杠杆、滑轮加了上去。

  一试射,龟兹工匠造出的东西,连传统投射车都不如。

  反而是将作坊的东西比较接近李跃想要的,四十斤的石头,能抛射一百五十余步,已经算是极大的改进了,比原来投石车强了不少。

  这算是一个好的开始,东西造出来了,剩下的就是钻研。

  “每人赏五只羊五石粮食,在此基础上各自改进,需要什么,直接去府库领取。”李跃还算满意,将龟兹工匠解散,这些人打打铁还行,弄这些“高端”玩意儿,勉为其难了。

  龟兹在西域号称大国,但跟中土完全没法比。

  人口基数大,出的人才就多。

  这一点是龟兹比不上的,再说龟兹那点东西,是来自西面的天竺和波斯,不是原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