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苍穹之鱼
桓温终究没有按捺住自己的野心。
不过现在不过一把皇帝瘾,以后更没机会。
桓温既然称帝,决战之时已然到来。
李跃不可能给桓温整合内部的时间,虽然桓温北伐屡战屡败,但对付内部这些人,还是非常在行的。
能将桓氏从一个三流小族带成江东顶流,桓温内斗的水平绝对是这时代的翘楚。
从他击败吴会豪强就能看出其心机。
“陛下!”海军诸将半跪在李跃面前。
眼下是五月,正是盛夏时节,大军集结、粮草输送,差不多秋后出发。
“什么时候出兵你们自己决定,朕要万无一失!”李跃感觉自己亲手放出了一头恶兽,让它张牙舞爪的扑向所谓衣冠高门。
“领命!”众人神色一喜。
东巡多日,李跃差不多也要返回洛阳,准备这统一天下的一战了。
第七百二十三章 规则
李跃其实非常明白桓温的处境。
到了他这个地步,已经骑虎难下,称帝看似操之过急,实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只有登基才能平衡士族、荆州军、北方流民各种利益,是最优选择,不拿掉司马家,士族们的屁股就永远偏向司马家一边。
登基称帝,也是逼士族们做出选择。
于桓温个人而言,登基称帝是他几十年的夙愿。
大丈夫不能流芳百世,亦当遗臭万年,此言早已流传天下。
换做自己,江东已经烂透了,也不差登基这最后一刀,死马当活马医,说不定还能起死回生。
“桓温这是在做一场豪赌,只要如前几次那般挡住我军,他这个楚国皇帝就可以坐稳了。”太极殿东堂,刚回到洛阳的李跃气都没喘一口,就召集众人前来商议军机。
“江东人心离散,内忧外患,天下一统时机已至。”王猛拱手道。
“太子意下如何?”李跃望向李俭。
“桓温篡位,江东人心不稳,的确是攻取江东的大好时机。”李俭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既然如此,朕进伐中路,太子进伐东路,桓伊、刘应为辅,景略镇守后方,输送粮草。”李跃大手一挥。
灭燕,李跃为正,王猛奇兵突出,从上党穿行太行山,夹击慕容恪,取得梁燕决定性的一战。
灭秦,沙苑之战,王猛阵斩苻坚,击灭氐秦主力,有灭国之功。
平凉,王猛高歌猛进,将凉州里里外外犁了一遍,方有今日关中的安定。
这还是武功,其他的文功都没算在其中。
此番攻打江东,不能再让他去了。
否则就是功高震主,将来大家都不好相处。
权力运行自有一套规则,如果臣子的功劳比皇帝还高,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尤其还是开国皇帝。
不是质疑王猛的忠诚,而是跟随他的人会推着他往前。
王猛在朝堂、地方、军中都有自己的势力,放任不管,将来肯定要出问题。
上一次平凉之后,王猛要靠自污这种低劣手段暂避锋芒,这一次若是顺利平定江东,李跃都不知道怎么封他了。
而且督镇后方也是一项重任。
如此规模的大战,也只有王猛、常炜这个级别的人方能理清。
“怎么,你二人有何异议?”见二人不说话,李跃询问道。
“儿臣领命。”李俭意识到什么,目光瞥了瞥王猛。
在权力中枢待了这么久,不可能还是当初的菜鸟。
之前的心事重重,应该是提前想到了此节。
这说明他已经是个合格的太子。
王猛很快就一脸坦然,“陛下安排十分得当,此战定能旗开得胜。”
“报陛下,巴中守将邓定、常璩等人举城投降,巴蜀皆归大梁。”卢青在殿外激动禀报着。
常璩此人李跃有些印象,曾作为桓温使者出使过邺城。
常氏也是蜀中大族,如今薛强、周楚已经攻入蜀中,巴蜀豪强选择替桓温陪葬,还是选择依附大梁,一目了然。
以前打着晋室的旗号,还能安抚巴蜀人心。
如今桓温撤掉最后一层遮羞布,晋室所剩不多的正统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知道了。”李跃没太惊讶。
巴蜀豪强这时候还为死战,才是一件咄咄怪事。
巴中拿下,江南防线就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长江的优势去了一半。
“儿臣有一事不明。”李俭开口道。
“说。”李跃和颜悦色。
“前者谢家已经与父皇联姻,谢安一时之俊杰,应该知晓江东不可长久,为何还不来请降?”
江东这艘破船在狂风巨浪中摇摇晃晃而不沉没,功劳最大之人是谢安。
当初王氏与桓温叫板,如果谢安站在王氏一方一同发难,只怕桓温连楚王都当不成。
仔细来看,桓温的种种行径,其实都有谢安在暗中推波助澜。
说不定两人私下早已结盟。
“不必高看谢安,他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谢家,桓温的楚国有一半是谢家的,你说谢家是愿意来大梁当贰臣,还是愿意与桓温共治天下?”
世上所有的一切都遵循最大利益原则。
谢家在江东是半个皇帝,从一个二流士族,发展成为高门中的翘楚,岂会轻易舍弃到手的一切?
王猛道:“陛下所言甚是,昔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语,若能挡住大梁此次进攻,日后江东便是桓与谢共天下。”
谢家子弟在外为太守、镇将,在内为侍中、散骑,荣宠一时。
桓温立国,动摇不了谢家的权势,反而要拉拢谢家。
李俭恍然大悟,“儿臣明白了,谢安当年之所以联姻,是为了以防万一,万一江东灭亡了,谢家在大梁也有所保障,能继续延续下去,此人心思倒是深厚。”
两头下注,是士族们的常规操作。
“魏晋之衰,皆在士族只为门户一己之私尔!”李跃微叹了一声。
不是士族中没有人才,相反,一个个都聪明绝顶,各种内斗智计百出,空前绝后,将自己的家族推向顶峰,凌驾在社稷黎民之上。
李跃个人觉得两晋只是一个士族形成的利益共同体,不算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不仅比不上魏晋,连春秋战国都不如,完全是一次历史的倒退。
这种倒退不仅是军事上的,是各方面全方位的倒退,华夏第一次在胡人面前失去了所有优势。
所以魏晋以来,种种荒诞、无耻、无能之事之行层出不穷。
谢家如今是这个共同体中鳌头,不把刀架在他脖子上,怎么会轻易投降?
猫儿绝不会放弃到嘴的荤腥。
李跃从来就没对谢安抱有太大希望,他有才干不假,但比起王猛、周牵差太远了,也就跟小舅子崔宏一个档次,“朕此番南征,不仅是为一统天下,还为革除魏晋以来华夏之积弊,还天下以朗朗乾坤!”
这种事情不能再让王猛去做了。
如今他已经是大梁首相,身上担负着更重要的任务。
“父皇英明。”
“陛下真雄主也。”
二人目光都带着一丝敬意。
李跃从软榻上起身,“传令诸军,洛阳集结,随朕一统南北!”
第七百二十四章 南征
大军陆陆续续向洛阳集结。
各地的粮草也提前输送至前线。
三路之中,东路最为轻松,从洛阳出发,顺颍水而下,直达寿春。
出征时,洛阳父老皆来送行,浩浩荡荡人头攒动。
洛阳这座古都在大梁治下逐渐恢复昔日之繁华,人口七十余万,洛中地区阡陌纵横,村郭相接,人口近两百万。
东西商旅络绎不绝,南北货物络绎不绝。
李跃仔细叮嘱李俭不要过多干涉战事,以稳为主,遇到不明之事,多询问桓伊和刘应。
“父皇用心良苦,儿臣知晓。”李俭骑在马上,身体略显瘦弱,比不上他的几个兄弟。
“俭儿……”崔言思又哭哭啼啼起来,这么多年还是没改这毛病。
“哭什么,弄得像送丧一样。”被她这么一弄,李跃一阵烦躁。
崔言思瞪大眼睛,眼泪总算是止住了。
“母后不必担忧,儿臣又不是真的去前线厮杀。”李俭反过来安慰她这个当母亲的。
“好了,将士们在城外等候多时,早些去吧。”李跃挥挥手。
每次弄得都像生离死别一样,晦气。
身为储君,身上没有军功挂着,以后如何镇得住将兵悍将?
更不用说他的几个兄长,颇有将才。
李佑一到西域没两月,便打了一场胜仗,击溃匈奴、柔然、高车联军,阵斩两千有余,俘虏五千人,虽是小胜,但也让秦国在七河流域支棱起来。
李傥在东边,沾染了辽东的凶悍之气,经常率千余骑扫荡北方库莫奚、契丹、鲜卑等部落,与高句丽的摩擦中设计埋伏,射杀敌将而归,勇冠三军,短短三四年间,李傥在辽东军中声名鹊起,成为崔瑾的左膀右臂。
其他几个兄弟也不是泛泛之辈。
李信、李儁、李佶几个小的,在尚武堂中也是崭露头角。
李跃对子嗣的培养绝对下了大功夫,除了言传身教,还为他们请有才干之人为师。
不过这也让李俭压力巨大,每个兄弟背后,都或多或少有一股势力支持。
关东士族、关西士族、被同化的诸部、勋旧、寒门庶族等,或多或少的卷入其中,换了另一个种争斗方式。
李跃对此也是无可奈何,好在自己身强体壮,只要女色上稍微控制控制,再活三十年,到六七十岁问题不大。
三十年,太子的根基只怕稳如泰山,无人能撼动。
“父皇、母后,儿臣去了。”李俭在马上拱手,然后头也不回的向南缓缓而行。
崔言思又泪眼婆娑起来。
“哭什么哭,朕每次出征的时候,怎么没见你掉泪?”
这话成功换来她的一个白眼,心不在焉的敷衍道:“陛下何等人物?何须臣妾忧虑?”
“这么说就没心没肺了。”
有些女人过了三十就是豆腐渣,有些则是一朵花。
崔家人全都相貌堂堂,崔言思保养不错,三十四五,越发雍容华贵。
看的李跃心头一热……
李俭率五万步骑向东,李跃悉心安抚了后宫之后,率三万大军向南。
如果江东还有难啃的硬骨头,谢玄的北府军肯定算一块。
毕竟历史上不可一世的苻坚就是葬送在北府军手上。
上一篇:大唐:八岁熊孩子,气疯李世民
下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