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2章

作者:画凌烟

  这些年,他操劳国政,事必躬亲,身体每况愈下。

  自己的身体,他比谁都清楚。

  而且他隐有忧虑,自己能否听过今年?

  此次是第五次北伐,他为此准备了三年之久,提出了经略关中,与魏国打持久战的战略。

  顾名思义就是在关中屯田,创建前线阵地。

  如此一来,就能避免过去四次因后勤而失败的结局。

  况且,汉军在他的操练之下,战力强悍,连司马懿那样用兵如神的人,也不敢应战。

  想到过去种种,诸葛亮心中颇有些悲凉。

  若是上天再假我二十年,绝不辜负先帝遗志,必兴汉室!

  “在下确实能治好丞相的病,不过还需要再为丞相把把脉。”

  李衡的声音,将诸葛亮从思绪中拉回来。

  诸葛亮神色平静,只是点了点头道:“好。”

  “但在下还有一个请求。”

  “你但说无妨。”

  “请丞相先让他们出去。”

  “不可!”杨仪立刻反对道。

  岂能让丞相单独与其他人待在一起?

  万一出了事,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诸葛亮却说道:“伱们先下去。”

  “丞相……”

  “都下去吧,我与李衡单独待一会儿。”

  杨仪等人只好作罢,出去之前对李衡说道:“你谨慎一点,若是丞相有什么三长两短,我绝不饶你!”

  李如寄看了一眼儿子,也跟著出去。

  李衡坐在了一旁,学著记忆中老爹的样子,开始为诸葛亮号脉。

  他李衡哪里懂号脉,只不过该走的流程还是要走。

  诸葛亮面色淡然,没有言语。

  片刻之后,诸葛亮和蔼地问道:“如何?”

  “丞相此病确为肺痨!”李衡认真说道,“此病专药专治,即便是止咳糖浆也仅是缓解症状,治病不治本。”

  说完,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白色塑料瓶,双手递了过去。

  “丞相,此药每日三次,每次一片,吃完后再找我即可。”

  诸葛亮接过白色塑料瓶,神色有些惊奇。

  止咳糖浆是琉璃材质,他认识。

  可这白色容器,他还是第一次见。

  拧开瓶盖,发现里面放著比指甲盖还小的药片,颜色微黄,单发出淡淡回甘微苦之味。

  诸葛亮忍不住笑道:“这容器倒是新奇,没想到里面的药丸也如此新奇。”

  李衡没有解释,只是说道:“丞相务必依照在下所言服用。”

  诸葛亮沉思须臾,才说道:“好,我会按照你说的去服用的。”

  方才喝的止咳糖浆却有奇效,他想再试一试这药。

  听到诸葛亮这般说,李衡才放下心来。

  其实李衡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不过他也就才穿越过来两个多月而已。

  一直想找办法接触到诸葛亮,但诸葛亮地位太高,他只是御医之子,根本没有机会。

  却不料此次祸福相依,反倒给了他机会。

  “丞相,恕我直言,这肺痨易愈,可心病难治。”

  “心病?”

  “对,心病。”

  诸葛亮回收笑容,仔细观察了几眼李衡,问道:“你知我有心病?”

  “人人皆知丞相忧国忧民,但若只说忧国忧民为心病,却未免宽泛了些,丞相必然还为具体事务忧愁。”

  “你倒是说说,我为何事忧愁?”

  “后勤。”

  诸葛亮愣了一下,大笑起来:“你一个御医之子,还懂行军后勤?”

  “我还知我军后勤有哪些问题。”

  “哪些问题?”

  “一是征调民夫的问题,各乡里户丁统计不明,无法合理调集民夫,这既影响了军中对民夫的需求,又影响了村里农事生产;二是粮草运输途中,消耗统计不明,吏员有中饱私囊和浪费的嫌疑,往往从一地到另一地,运输粮草有多少人不明,中途消耗多少不明;三是屯田兵额每日劳务不明,定期内不知屯田兵开垦了多少粮食,有多少田遇到了问题,需要如何解决。”

  李衡此话一出,诸葛亮平静的脸色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惊异。

  他倒是没想到,这个李衡在看待后勤之事的时候,竟如此心细如尘。

  如果一个人现在跟诸葛亮说,后勤有问题,诸葛亮并不会真的把这个人当人才。

  因为军中许多人其实知道后勤有问题。

  但后勤的问题具体出现在哪里,没几个人说得清楚。

  可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却说得很清楚,这说明他是实地调查过的。

  这其实也是诸葛亮心中的痛点,诸葛亮就是管后勤出身,但后勤事务极其繁琐,牵涉到整个大军的运转,非常人能及。

  “你能提出这些问题,可有解决之道?”

  李衡等的就是这一刻。

  李衡从怀里掏出了一张纸!

  纸张同前世的宣纸差别并不大。

  “请丞相题字。”

  “这是何物?”诸葛亮此话一出,又随即改口,“纸?”

  “没错,纸。”

  诸葛亮立刻接过来,仔细看起来,用手仔细地触摸,忍不住惊叹道:“我是第一次见到如此细腻的纸,这纸从何而来?”

  “回禀丞相,我自己造的。”

  “你自己造的?”

  “是的,我自己造的。”

  “你除了会行医,竟还会造纸。”诸葛亮连连点头,对李衡倒是更加好奇了几分,“不过这和后勤有何关联?”

  李衡偷瞄了一眼诸葛亮,他知道诸葛亮是明知故问,因为诸葛亮刚才看到纸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李衡不急不缓地回答道:“有关系,我刚才说的都是统计方面出的问题,竹简过于沉重,难以搬运,例如一县统计户丁,靠竹简很难全部统计到,再例如良田变更,竹简上的记载就要变,需要削掉重新写,再浩瀚的竹山中寻找,是非常麻烦的,若是全部用纸,就不一样了。”

  这不仅仅是人丁的统计了,户丁、良田的信息,都牵涉到国家税收问题。

  税收不就是后勤最重要的一部分吗?

  还有粮食押运,例如从一个地方运到另一个地方,多少人参与了,折损了多少粮食,都是需要明确记载,反复核查的。

  军中无小事,粮食管理不好,就会出现巨大亏损,如何支撑前线作战?

  汉军前四次北伐,后勤最大的问题就是统计不明,核查不明。

  诸葛亮又问道:“你说得对,纸代替竹简,确实可以精确统计全军事务,使军队更加严谨,为后勤解决许多问题,可是那需要许多纸。”

  “丞相要多少,在下就可以给丞相多少?”

  “当真?”

  “当真!”

  “一万张呢?”

  “十万张,一百万张都没问题!”

  “如何做到?”

  “在下自有办法。”

  见李衡如此自信,诸葛亮沉思片刻,问道:“一万张纸,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多月。”

  “好,我给你一个多月,你需要我如何帮你?”

  “只需要安排一些人手给我。”

第3章 司马懿的决定

  李衡出了诸葛亮的营帐,外面灯火通明,巡逻士兵来回走动,后方的秦岭在夜幕中壮阔而神秘。

  李衡心中情绪起伏,自己通过这件事,进入了诸葛亮的视野。

  按照接下来的一系列的规划,若是能有成效,是可以走进季汉高层的,不过需要时间。

  但若走到那一步,也必然经历许多风险,再面临更多风险。

  想到这里,李衡有些烦躁。

  仅仅季汉内部就一大堆的破事,成都本地势力和刘备带过去的外来势力的角逐。

  季汉与魏国的持续对峙,秦岭山道的阻隔,让汉军北伐只能快攻快打,每次都因为后勤无疾而终。

  最要命的是,季汉本身地盘不大,人口不多,综合实力的天花板就摆在那里了。

  想要拉起来,必然不能走常规路线了!

  还有这第五次北伐,司马懿老奸巨猾,曹睿又非昏主,东线的孙十万一打就跑。

  李亨叹了口气,丞相想要在关中屯田,不是那么容易的!

  此时,杨仪到诸葛亮的营帐,看到了诸葛亮给他的纸,不由得愣了一下:“丞相,这是……纸?”

  “不用怀疑,是纸。”

  “我第一次见到如此细滑的纸!”杨仪大感惊讶,等反应过来后忍不住问道,“这纸从何人来?”

  “李衡给我的。”

  “李衡?”杨仪顿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给您献药的李衡?”

  “是的。”

  “他还会造纸?”杨仪蹙起眉头来,顿觉奇怪。

  又是献药,又的献纸,这个李衡想干什么?

  诸葛亮却不理会杨仪的怀疑,说道:“威公,你去协助他,他现在需要人手。”

  “造纸吗?”

  “是的。”

  “可是现在粮食才是最重要的,造纸是浪费人力……”

  “先给他一批人,其他的你不要多想。”

  “丞相,下官有一句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但说无妨。”

  “这李衡献完药又献纸,恐怕别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