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47章

作者:画凌烟

  “臣未能完成陛下所托,有罪,请陛下责罚。”

  曹睿道:“先整顿好溃散的兵马,安置士兵,重振士气是当务之急!”

  “喏!”

  十一月初七,阵亡的战报送到了诸葛亮的面前。

  这一次汉军阵亡人数直接飙升到了四千六百二十三人。

  伤者也有三千九百三十六人。

  “司马懿已经倾尽全部兵力!”杨仪说道,“但魏主抵达关中,魏国援军恐怕……”

  这个时候,杨仪才深刻地体会到当初李衡所言战局之严峻。

  杨仪在说这话的时候,目光自觉不自觉地就落到了李衡的身上,似乎在问他的意见。

  “丞相,工兵铲已经铸造至少万把有余,当务之急是加宽所有壕沟,修复防御,魏军攻不进来!”李衡淡定地说道,“下一步,魏主和司马懿必然会转变策略,开始在长安附近修建城寨,并且开始全面动员后方,征兵!”

  “我们也要趁机放出消息,就说我们会继续增兵,直到增兵到二十万!”

  “下官那里已经有五百工匠,随时听候调遣,三个月之后,于陈仓县筑城,断魏军西进之路!我军可西出夺陇右!”

第63章 以利益诱惑,以武力威慑

  杨仪问道:“你确定魏主会转变策略?”

  这样不要命地攻伐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杨仪甚至都有点怀疑这个策略的正确性了。

  四月份的战局,汉军囤积斜水以东,主力雄踞五丈原。

  进可攻,退可守。

  现在围起来,却只能守了。

  若是只能守,失去了大军团的伸展能力,敌军不断增兵。

  不仅会被消耗,还会被困死。

  “杨长史,您一定要清楚一件事。”

  “什么事?”杨仪心中有些不悦,李衡居然敢用教育的口吻跟自己说话。

  你算哪根葱?

  李衡却不理会他杨仪高兴不高兴,直言不讳地说道:“你一定要清楚,为何司马懿之前绝对不出战,现在倾巢而出。”

  “他是担心我军在这里扎根,自给自足,这是伱之前说的。”

  “没错,但是当他们发现倾巢而出,哪怕是洛阳征调了援军,也无法有效消耗我们的时候,他们会如何做?继续进攻吗?”

  杨仪沉默下来。

  这是有现实案例的,也就十几年前。

  刘备和曹操争夺汉中。

  曹操想夺巴蜀,先从关中南下汉中。

  刘备想保住益州,就必须夺下关中。

  双方就开打了。

  曹操最后没打过。

  没打过怎么办呢?

  继续增兵吗?

  显然不可能,继续增兵,可能会把自己玩崩。

  因为魏汉之间,不是局部战争,是魏汉吴三国争霸,曹操背后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势力。

  继续增兵,一是征集兵源影响民生,二是要增加赋税支出,三是可能影响到其他防线。

  这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的问题。

  所以曹操只能退守关中,在祁山一带设立了防御,将关中也变成了前线,来防止季汉北上。

  曹操尚且只能审时度势,曹睿就能像村头斗狠一样不断摇人?

  自然不可能。

  当然,不是说曹睿完全不能继续增兵,征兵、调兵、送到前线,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跟打游戏点鼠标不同。

  而且这个过程中有各方矛盾要协调。

  曹睿想要增兵,就必须先稳定住关中局面。

  如何稳定?

  暂时接受季汉站稳了脚这个事实,然后动员民夫和军队修城寨,将战局彻底推入两军营寨对峙。

  这叫暂时稳定住西线局面,自己则回去操作更多资源。

  通俗一点来讲,是以空间换时间。

  同样,季汉也是如此。

  这是李衡战略的核心点,掐住咽喉之地,进入持久对峙,比拼后续内功。

  杨仪继续沉默,算是默认了李衡的说法。

  “当魏主发现无法撼动我们之后,便会开始建筑营寨,魏主必然认为魏国人多,势力比我们更加雄厚,建筑城寨。”李衡说道,“现在的消耗战打了近两个月,打了五场。”

  杨仪板著一张脸,但是却认真地听著,深怕漏听了一个字。

  “以后,可能是一个月打一次,或者两个月、三个月打一次,消耗战的时间会更久,曹魏会变得更有耐心,这种变化是一种迫不得已的变化。”

  诸葛亮笑道:“说得好,好一个迫不得已的变化。”

  说完,他又对杨仪说道:“威公,著手安排抚恤,救治伤员,此事务必快。”

  “喏。”

  “另外,战死人员每人再增布十匹,负伤者,最严重者,再增布匹五匹,以此根据伤势判定多少。”

  杨仪说道:“丞相,布匹可能没有那么多了,现在冬天,水利纺车已经不能动。”

  “杨长史放心,下官已经制作了一种新的纺车,不需要水力,人力可以。”

  “人力不就跟过去一样么?”

  “一人操作,一天可以纺织三匹。”

  “不用水力?”

  “不用水力。”

  杨仪略微错愕,问道:“如何做到?”

  “杨长史何必要问如此细致,纺织机我已经制作好,在陈仓县制造所里,正在制作更多,您尽管按照丞相所吩咐去办便是了。”

  李衡用这种语气跟杨仪说话,杨仪心里气得差点原地爆炸,但又不好发作。

  一边的诸葛亮脸上竟然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

  他还是第一次看到有人把杨仪气成这个样子杨仪却无法反驳。

  过去,杨仪那是谁都要怼几句,诸葛亮多次提醒杨仪,杨仪依然我行我素。

  这一次算是踢到铁板了。

  杨仪强忍住说道:“丞相,下官先去处理。”

  “嗯,辛苦威公了。”

  杨仪出了营帐,诸葛亮突然问道:“济安,数月前,是不是见了杜预?”

  来了。

  李衡早就准好了心理准备,丞相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见了杜预?

  李衡说道:“是的,丞相,下官见了杜君,并且还给他卖了一些纸,换取了两千石粮食,原本是想著再换一些粮食,现在恐怕有些难了。”

  “知道杜预将纸卖给谁了吗?”

  “听说的天水赵氏。”

  诸葛亮沉思片刻,才问道:“能否从他们那里联络到一些?”

  李衡知道诸葛亮的意思,拉拢天水赵氏。

  因为明年要西进陇右,陇右必然会有强烈的抵抗。

  若是能拉拢一些地方世家支持,阻力会小许多。

  他站起来说道:“丞相,若是要拉拢天水赵氏,不仅仅需要给他们一些眼前的利益条件,还要有长期的利益条件。”

  “你此话怎讲?”

  “若是只有眼前的利益条件,他们会临时妥协,跟我们有联络,但他们不认可我们,但面临巨大的危急的时候,他们便会权衡长远利弊,背弃我们。”

  诸葛亮点了点头,问道:“那你觉得如何许以长远利益?”

  “一是以兵戈威慑,让他们知道,就算他们对抗我们,最后天水依然会被我大汉收回来,若他们能配合我们,对双方都有好处;二是许以长远利益,我们目前有纸和布匹,让天水赵氏成为我们在陇右的代言人。”

  代言人?

  诸葛亮觉得这个词很有意思,他又问道:“你说的代言人是为何物?”

  “我们的纸和布匹都低价卖给赵氏,不卖给其他人,下官测算了,一张纸一百钱,我们卖给赵氏五十钱,赵氏愿意在陇右卖多少钱,是他们的事,我们不在陇右卖纸了,布匹也是如此。”

  “济安之意是让利于赵氏?”

  “是的,以武力威慑,以利益引诱,若是赵氏能答应明年帮助我们,我们收复陇右事半功倍。”

第64章 曹睿:朕对李衡不感兴趣

  “若是赵氏不答应呢?”一边的费祎说道。

  “那就找陇右其他家族。”李衡回答道,“并且让赵氏知晓我们可以找其他家族。”

  诸葛亮点了点头,觉得李衡此计可行。

  费祎却说道:“若是如此,我们扶持起了赵氏,陇西会不会尾大不掉,不听朝廷调令?”

  “眼下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快速收复陇西,至于收复陇西之后,赵氏尚有大量的利益可以赚取,暂时不会对抗朝廷,朝廷可派官员慢慢接手陇西,这个过程中只要赵氏不闹事,大部分要求可以满足,等到朝廷官员在陇西站稳脚,朝廷再扶持另一个家族,将利益从赵氏分割出来,或者扶持数个家族,切割利益。”

  费祎听了之后不得有一怔,再看李衡的眼神,又不同了。

  这小子,无论是策略还是计谋,都是一套又一套的。

  而且他的策略讲究的是四平八稳,计谋则是徐徐图之。

  听了李衡这番话,诸葛亮是怎么看李衡,怎么喜欢。

  因为李衡所言,几乎全部是他所想。

  “济安,时间不早了,回去歇息吧。”

  “丞相也早些歇息,下官告退。”

  李衡出去之后,诸葛亮问费祎:“你觉得济安如何?”

  “有才而不骄狂,可以好好培养。”

  “我明年安排了他北渡渭河修城,谁配合他最好?”

  “以伯约配合最合适。”

  “为何?”

  “伯约性格坚毅,却偏执了一些,济安通达而不执拗,能审时度势,变通自如。”

  诸葛亮说道:“此言有理。”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陈仓新城却火光通天。

  李衡手里拿著《陈仓日报》,对周围的吏员说道:“你们一人一份,分头行动,用最通俗的话语告诉百姓,就说我们现在需要加宽壕沟,这样魏军就很难攻进来了,这是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我们的孩子和父母。”

  说完后,薛良接过来,开始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