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国搞经济霸权 第56章

作者:画凌烟

  工匠们和民夫也都早已准备好。

  李衡确认周围已经设立了栅栏,做了如下几种安排:

  一、派人测量城的长宽。

  二、预先设定一个位置,开始挖地基。

  三、排大约一千人伐木。

  当天上午,在李衡的一道又一道命令下,一万规模的民夫,开始行动起来。

  渭河北岸,陈仓县以西十数里,顿时人声鼎沸,尘土飞扬。

  平均一个工匠管理二十个人,每五十个工匠向一个将作校尉汇报,设立十个将作校尉。

  之所以一个工匠只管理二十个人,是因为李衡考虑到工匠是技术型人才,管理方面弱一些。

  这样的架构,基本上可以高效地去指挥一支万人规模的建工队。

  不过这里面还是会遇到很多问题,例如刚过来,木材远远不够,大部分人力都必须集中在挖地基。

  还有一部分人要制作粘黏的材料。

  有薛良的协助,工程的进度总体算是顺利的。

  未时,李衡刚吃了个饼,薛良就跑过来。

  “郎君,第一批砖已经运到南岸的营帐,开始准备渡河。”

  李衡擦了擦嘴,连忙跑出去,爬上高台上,确实看见第一批砖已经开始渡河。

  他没想到后勤运作如此顺畅。

  就在这个时候,后面突然传来号角声。

  所有人都抬头朝东方望去,眼神中露出一丝惊慌。

  他们知道,敌人要来了。

  筑城的地方被大军营帐掩护在渭水之畔。

  为了防止魏军渡水偷袭,在渭水之畔,也设了少部分防御。

  也为了防止魏军突袭,筑城的队伍一开始并未伸展开,而是集中在一起。

  这样既安全,也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只是眼下伐木的人,在军队的掩护下,正快速往回赶。

  李衡转身看去,远处浩浩荡荡的魏军平铺在荒芜的平原上,如同十数条长龙,尘埃四起,旌旗飘扬。

  一眼竟然望不到尽头。

  李衡嘀咕著:“司马懿还是将重兵压在了这里。”

  “郎君,快下来,打仗了。”薛良在下面大声喊道。

  李衡却只是朝他摆了摆手,继续眺望著。

  他突然看到北面也来了一支魏军。

  是郭淮的兵马到了。

  司马懿不打算分兵西围,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打这里了!

  看来这几日将会是血战。

  “薛良,给我倒杯水上来,要煮过的。”

  不多时,薛良给李衡拿了杯水上去。

  魏军已经越来越近。

  双方都知道这里很重要。

  所以夏侯霸一求援,乐綝连夜渡河西进。

  此地距离司马懿的营帐北岸尚有六十里,一夜肯定能赶到,赶到之后休息数个时辰,补充食物后,此时发动进攻。

  这个行程非常地赶,按理说军队连夜赶路之后,应该休整数日。

  可是乐綝却没有休息,不是他不想休息,是司马懿不让他休息。

  也不是司马懿不想休息,是汉军的节奏不让司马懿休息。

  更不是司马懿不想提前在陈仓布主力,而是分兵本就是兵家大忌。

  汉军主力在斜水以东,司马懿若提前分兵渡河西进,主营兵力大大减弱,谁能保证,诸葛亮不会趁机对他的主营发起进攻呢?

第77章 鏖战陈仓战线

  司马懿只能在后勤调度全部协调好后,长安的兵力也顺利推进到眉县一带后,才考虑分兵北岸。

  汉军在分兵的时候有掣肘点,司马懿同样也有。

  指挥大规模军团,本就是门槛极高的事。

  名将们之所以是名将,不仅仅看到了前线的战术操作,还必须考虑到全盘的资源投放比。

  汉军分兵北上,有风险。

  魏军分兵北上,也有风险。

  但双方都没办法,战局已经打成现在这个样子。

  或者说,万事从来不随人意。

  人只能通过对局势的可能性变化,去调度资源。

  在调度的过程中,从来没有最优解。

  只能硬撑,谁先撑不住,谁完蛋。

  赢的一方通吃。

  西北的初春还是干燥的,可视度高,所以李衡才能看见魏军的轮廓。

  李衡很快发现,战线被横向拉伸,具体有多远他不得而知。

  魏军这很显然是想将攻击线拉长,逼迫汉军同样如此,减弱汉军的防御纵深。

  魏军这么做,只有一点:有兵力优势!

  这两个月,司马懿大概率是从长安增兵了,也有可能曹睿留了一部分兵力在关中。

  想到这里,李衡不但不担心,反而兴奋起来。

  魏国的兵力布置早就已经形成了一个平衡,曹睿若是往关中增兵,意味著现在的格局已经开始给魏国造成极大的战略压力,导致曹睿不得不再投放一部分兵力。

  至于增加了多少,暂时不得而知。

  李衡的计划是让曹睿往关中投放三十万兵力。

  现在才刚刚开始。

  只有魏国真的往关中投放到这个数字,才会对魏国内部产生巨大的影响。

  疲魏之策才慢慢走完第一步。

  不过想到这里,李衡手心也不由得冒冷汗。

  这第一步才开始,眼下魏军的主力又来了,而且是急匆匆过来。

  又是几场血战。

  看来历史上许多一笔带过的记载,那都是无数人用性命堆积出来的。

  这个过程是煎熬的。

  魏军中路军团是步骑结合,步兵以方阵排列,每一个方阵横竖对直,如同用直尺比划过一样。

  但并不是方阵一排排等数排列,而是列成巨大的锥形。

  锥形阵是《孙膑兵法》中记载的十阵之一,是一种攻击力极强的阵法。

  锥形阵并非最前面的士兵完全像一个尖锥,而是由一个又一个方阵排成锥形。

  其原理是以最精锐的部队单点突破敌人防线,对敌人造成士气上的打击,后面的军阵上来扩大战果。

  那它与一起上有什么区别?

  一起上就是不同的方阵快速和敌军正面鏖战,那样己方其他方阵未必是对手,阵型反而乱了。

  即便最强的那一支突破了敌人,己方其他各支要扩大战果力不从心了。

  所以,锥形阵你可以理解为:用最精锐的那一支快速击碎敌人防线,随后其他部队跟上去扩大战果。

  夏侯霸敢用锥形阵,说明他手里有王牌。

  夏侯霸是有骑兵的,按理说应该用骑兵扩大战果才对。

  昨日夏侯霸攻击汉军不成,就暂时失去了用骑兵对阵的机会了,因为汉军连夜安营扎寨,现在已经是步兵的战场。

  其实说安营扎寨倒也不准确,如此短时间,扎寨几乎不可能。

  为了防止魏军骑兵袭营,放的是拒马桩。

  最前面的魏军步兵身披精锐的铁甲,手持盾牌、长戟,稳步推进过来。

  战鼓声的节奏开始变得密集,魏军的速度也在慢慢较快。

  人并不多,最前面是一个方阵,后面跟著两个,再后面三个、五个……

  最前面那个方阵的士兵,若是按照21世纪的标准,每一个的身高都在一米七五以上。

  这种身高在古代军队是精锐。

  赵匡胤陆续消灭南方诸国之后,采取强干弱枝策略,其中有一条就是将以前地方上的精锐编入京师禁卫军中。

  其中拱圣军的要求都是在一米七九以上。

  古代打仗的不是一身腱子肉,精锐士兵基本上是脂包肌。

  若是再披上铁甲,那就是一辆辆人形坦克。

  此时魏军前锋便是如此,他们一个个体格魁梧健硕,脸上横肉狰狞,眼神充满了杀气。

  披甲执锐而来,脚步有节奏地在地上切换,踏得地面砰砰作响。

  在以盾牌和铁甲挡住了汉军的两波箭雨之后,便开始小跑起来。

  砰砰砰……

  这支前锋精锐开始朝汉军的拒马桩冲去。

  当汉军的弓箭手再发了几次攻击,没能阻止这支精锐之后,汉军的弓箭手停止了射击。

  这个时候,汉军显然是打算让对方再靠近之后,更加精准打击。

  远方的战鼓声慢慢停止,剩下的只有无数的脚步声,像海浪声一样在四周回响。

  随著脚步声的靠近,拒马桩后面严阵以待的汉军,甚至能感受到地步正在微微地颤抖。

  一声闷响传来,前面的拒马桩剧烈颤抖了一下,随后发出咚咚咚的声音。

  长戟的头部纷纷落在了拒马桩的绳子上,魏军开始用锋利的长戟头部切割绳子。

  这是破拒马桩最常见的办法。

  历史上金军就多次用这种简单的方法破宋军的防御。

  魏军前锋士兵们发出一声声怒吼,用尽全力切割绳子。

  汉军这个时候开始全力放箭,密集的箭矢如同横挂的瀑布一样开始往这边冲击。

  许多箭矢冲击在魏军的身上,被铁甲挡住。

  即便射中面部,也被铁制面具挡住。

  虽说强烈的箭矢冲击对魏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却未能击退魏军。

  随著绳子传来一声声绷断的时间,魏军大声嘶吼下,将拒马桩往后拉。

  更加的魏军直接上前,开始用身体推动拒马桩。

  在魏军这种可怕地推动下,拒马桩防线被撕开,前锋魏军鱼贯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