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画凌烟
还跳了跳。
“我们奉命来捉拿你!”
“伱是何人,知不知道我是谁?”镡纶一边提裤子,一边吼,“奉谁的命!谁敢拿我!”
“某乃丞相府主簿杨戏!奉蒋长史之命,来拿你!”
一听是丞相府的人,镡纶当场更软:“我何罪之有?”
杨戏却不理会镡纶,只是挥了挥手,周围的人变将镡纶拖起来。
“父亲!”镡纶紧张地大喊,“父亲救我!”
等被拖出去后,镡承一脸阴沉地看著杨戏,说道:“文然,必须如此?”
“镡少府,你知道丞相治国,不以贵而避之!”
镡承立刻哑口无言。
镡纶被带走,由蒋琬亲自审问。
这件事的影响极大,当天就在成都的上流圈传开了。
李衡出宫后,径直到了马颙的住宅。
里面还传来骂骂咧咧的声音:“老娘没有伺候好你吗!你个没良心的!当时谁的声音更大!”
李衡走进去,看见一个面容姣好的妇人,正拉著马颙的衣服,口水都喷到马颙的脸上了。
马颙见到李衡来了,连忙像看到救星一样:“李公!救我!”
“老子数到三!”那面容姣好的妇人拽著马颙。
“李公!救我!”
李衡一看这架势,便知道那妇人是张氏无疑,立刻止住了脚步,摆了摆手,示意周围的护卫上前。
护卫你看我我看你,硬著头皮上前。
“你们是何人!”张氏怒斥道。
“本官工部尚书。”李衡站在众人后面大声喊道。
张氏虽然不知道工部尚书是什么官,但一听肯定不是小官,也收敛了许多。
再一看人群中李衡斯文俊秀的模样,脸色一亮,收敛起刚才的做派,笑盈盈地说道:“这位郎君,不知有何事呢?”
李衡全身一颤,后退了两步,问道:“你可是孙乐之妻张氏?”
“正是奴家。”
“那正好,跟我们走一趟。”
“去哪儿?”
李衡正经地说道:“去丞相府。”
张氏浅然一笑,向李衡抛了个媚眼,柔声道:“为何不去郎君家里呢?”
李衡又后退了两步,冷声道:“大胆!带走!”
那些个护卫将张氏拿下,张氏却看著李衡:“郎君,丞相府也不错。”
马颙如临大赦一样走到李衡身旁说道:“李公,还好您来得是时候。”
“怎么?”李衡看著马颙,嘴角露出笑意,“你不是说你很行的么?”
“不是,这女子玩得花样太多,我……”
“行了!”李衡说道,“以后小心一点。”
“喏。”
李衡拍了拍他的肩膀,似笑非笑道:“这次做得很不错,我没看错你。”
傍晚的时候,孙乐也被带到了丞相府做审问。
季汉的政治格局是外重内轻。
所谓的外重内轻是内朝权力不大,外朝权力大。
例如尚书令和侍中是内朝官员,直接听命于皇帝。
丞相属于外朝官员。
在秦汉时期,丞相是可以自己开府的,有自己的属官,这些属官直接向丞相汇报。
尚书和侍中是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搞出来的。
季汉比较特殊,季汉的实际掌权人是诸葛亮。
也就是说丞相府是政令中枢。
又因为诸葛亮在前线,后方诸多大小事务交由丞相长史蒋琬处理。
若有重要大事,则快马加鞭到关中。
这侧面地说明了,京师如果有事,还是有重要的人物能镇得住局面的。
这一点让李衡非常放心。
至于审问这件事,李衡并未参与进去。
傍晚时分,他回到家中,宴请几个重要的人吃饭。
酒过三巡,鲁芝说道:“李公,今日这件事,恐怕不会就此结束。”
“如何说?”
“您的父亲是一位医师,您在朝堂上下并未有更深的根基,却掌握了目前朝廷最赚钱的衙署。”
李衡点了点头,认同鲁芝说的。
他没有看错鲁芝,鲁芝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才。
“无数双眼睛都盯著我们。”鲁芝继续说道。
马颙却说道:“李公有丞相的器重,还害怕这些吗?”
“丞相需要团结所有能团结的人,不会偏袒任何人。”鲁芝说道,“若是有小人从中作梗,丞相没有证据,也不会贸然偏护李公。”
“那今日之事,丞相府会如何处理?”
第129章 大汉的权力变更
在这世间,要做成一件事,总是有万般艰难。
为什么呢?
因为大家的利益不一致。
分配利益这件事,非常难。
能够做好这件事的,都是领袖。
而且分配利益,往往不仅仅要靠人,更多的还得靠制度。
如果李衡搞点纸,搞点盐,搞点糖,就能增加季汉的国力,这恐怕是天方夜谭。
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做保正,钱只会流向权力的口袋。
权力的大小和国力的强弱是没有关联的。
“自然是秉公处理。”李衡接过话。
诸葛亮是一个行事鲜明的人,他以法家治国。
“镡纶绝对没有活路了,镡承也将会收到牵连,可能会被罢官。”
鲁芝说道:“若是如此,恐怕益州人士对李公的意见会更大。”
“益州人士内部也并非一团和气,意见大的以谯周这些人为主,江州都督李福,谏议大夫杜琼这些人只会旁观。”
“而且我们手里掌握了太府寺,与谁合作,让谁赚到钱,是我们说得算。”
鲁芝却说道:“用钱来笼络地方世家,未必能成事,这些地方世家并不缺钱,他们的影响力极大,他们更在乎的是自我保护。”
“这世间哪有不想要钱的?”李衡笑道,“即便是魏主也缺钱,有时候你不赚钱,钱就必然被别人赚走,别人把钱赚走后,就会变得更加强大,你就相对变弱小了。”
鲁芝不由得点头。
这个世界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在流动的。
不进则退,才是真相。
鲁芝这个时候才深切明白了,李衡为什么要设立一个太府寺。
这个衙署实在太重要了,它把新兴产业全部归纳进来。
马颙突然问道:“那下一步如何?”
“现在物流商社情况如何?”李衡问鲁芝。
“目前已经筹备了三百人,调运了好几批商品到巴郡,但若是再继续增派人,恐怕是不行了,毕竟京师人口有限。”鲁芝说道,“大司农下面的官员已经找过下官好几次。”
李衡说道:“所以还是得等李骧的答复,只要李家愿意接江州造纸所,就可以节省一些从京师到巴郡的物流。”
说完,李衡站起来,来回走动起来。
“李公有何事忧愁?”
李衡突然看著鲁芝,问道:“若是我要组建十万大军,需要多少口粮?”
鲁芝愣了一下,回答道:“十万大军,若是算上行军和平日折损,十万大军每月消耗恐怕有近十万石,若是李公要行非常之事,恐怕至少要准备百万石的粮食。”
李衡又为难起来。
真的要打起来,肯定不知百万石粮食。
水师至少操练三年才能动手。
而且筹备兵力恐怕都需要一年。
养四年的水师,需要近五百万石粮食。
不同距离损耗不同,最合理的是至少七百万石。
每年近两百万石。
更可怕的是,接下来还不止一条战线。
关中的战线比荆州战线更消耗资源,关中的粮食只能从关中、汉中两个地方抽取。
从成都抽是不现实的。
荆州战线向从汉中抽粮食也是不现实的。
成都想要供给十万水师三四年,倒也勉强可以,可延伸的问题就会出现了。
什么延伸的问题呢?
假设用成都以及周边来供给荆州战线,季汉的世家必然会将相当一部分压力转移到百姓身上,百姓将会非常痛苦。
这种强行抽调粮食的问题,很快会引发争执问题。
这个逻辑就和现在曹睿在魏国“就加四斤”是一个道理。
它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牵连整个国家的政治和民生问题。
说到底,季汉资源薄。
想要两线开展,就不可能用本土来供给军队。
所以回到纳商司的问题上,还是得把经济输出搞起来。
而经济输出这个战略,又牵涉到内部利益分配问题。
最后归根结底,就是制度问题和各方协调问题。
李衡又问道:“巴郡自贸邑一年卖纸最多能赚多少?”
鲁芝说道:“假设一年孙吴买一百万张纸,我们到手的粮食能有三万石。”
显然是远远不够,而且这里面有大量的粮食消耗。
李衡脑瓜子转得飞快起来。
上一篇:我直播打王者,古代皇帝看麻了!
下一篇: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