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曹家长子,大汉慈父! 第220章

作者:凤雀吞龙

  是啊!

  甭管子脩平日里,表现的有多么成熟镇定,但终归是个年轻人。

  此次率军赶往前线,面对着十余倍与己方兵力的敌人,日夜不停的思考谋略,一刻不息地承受着巨大压力。

  把曹家壮大基业的重任扛在肩上,咬着牙齿,不敢露出丝毫破绽。

  这负担的实在是太多了!

  曹操一时间感慨良多。

  忍不住上前几步,在曹昂身边坐下,接着用手拍了拍曹昂的肩膀。

  “昂儿,辛苦你了!”

  ……

  屋内安静了片刻后。

  曹昂终究是从懈怠姿态中恢复过来,一个翻身,盘腿坐在曹操身侧。

  随后用手指了指外面。

  “父亲,那些投降我军的黄巾贼士兵,您可否安置妥当了?”

  听到谈起正事。

  曹操的神情顿时为之一肃,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我儿放心,此事恰巧是为父所擅长的,当下数万人已经分别安置在了多处,只待接下来的几日,一处一处的把他们妥善解决。”

  说到这里。

  曹操转而反问道。

  “昂儿,对于押解回来的这些青壮,你可曾有何安排?”

  涉及到这样一支庞大的队伍。

  如何安排,肯定是要和几位谋士相互探讨一番的,但曹操还是想听听曹昂的意见,以此来作为参考。

  而曹昂闻言。

  顺手从一旁的桌案上,取来一副空白的竹简,将其摊开在自己面前。

  一边拿着毛笔在上面书写。

  一边对曹操叙述了起来。

  ……

  “父亲,按照孩儿的想法,这批人要分成三个部分。”

  “其中最健壮,最结实,同时在军中呆过时间最长的那一批人,咱们直接将他们编入自家军队中。”

  “这批人不宜太多,人数控制在一万以内,毕竟符合条件的也就差不多这个数,多了的话咱们养不起。”

  曹操微微颔首。

  这是毋庸置疑的。

  乱世之中,以军队为优先。

  获得了一支有生力量,那肯定是最先选取其中的优良部分来补充兵力,扩大曹家的战斗力量。

  只是听到曹昂说的控制在万余内。

  曹操还是忍不住叹息一声。

  曹家还是太穷了!

  连扩军都不敢多扩,生怕导致后勤和财政崩溃,毕竟战鼓一响,黄金万两,养活一万军队和一万流民,那完全是两个概念。

  要是像袁绍、袁术这两兄弟一样有钱就好了,完全可以招收个两三万兵马,那都不在话下。

  而在记下了这一条之后。

  曹昂另起一列。

  继续书写。

  “其次便是挑出,身体比参军者稍稍弱上一些,同时性子比较温顺听话的,把他们安排到几处矿山劳作。”

  “孩儿在单父县等地发现了几座矿山,有铁矿和炭,如今正是需要人手的时候,只是那边没有大量驻军,因此必须挑选老实听话的人过去。”

  矿山很重要。

  尤其是铁矿,其作用程度之大,曹操也是心中有数。

  因此这一个安排必不可少。

  ……

  “挑去了这两部分人之后,剩下的人你打算怎么安排呢,是把他们打散分配到各个县城,让他们充作兖州人口,还是说有其他打算?”

  挑掉了精锐。

  剩下的就是普通青壮年了。

  过往的历史之中,对于这种成分的俘虏,有很多势力领导者是选择直接放掉,只要你不再作乱,也不跑出我的地盘,那随你怎么折腾,反正也是我统治地界上的人口。

  只是曹昂并不打算这么做。

  他把毛笔一搁。

  接着转过头来,面带笑容的对曹操说道:“就这么把他们放了,那岂不太可惜了,怎么着也得让他们替咱干几年活。”

  “再说眼下他们不过是一群流民,没有余粮,即便是放归各个县城,恐怕他们也没法养活自己,到头来反倒是给咱们治下各县,添了不少麻烦。”

  “因此在孩儿看来,与其放任自流,不如行以工代赈之法。”

  “何谓以工代赈?”

  曹操稍稍有些茫然。

  对这个略显专业的词汇,并不是很能搞懂,尽管他理解赈灾是什么意思。

  而面对父亲的疑惑。

  曹昂又从桌上翻找出一幅地图。

  定陶县地图。

  接着在上面标注了农田的地方画了一个圈,笑语晏晏的说道。

  “所谓以工代赈,就是让流民替我们干活,而咱们则出些粮食,暂时养着他们,等到兖州的情况好转,再把他们放归做普通百姓。”

  “而这个干活,可以是修筑城墙,铺设道路,甚至替咱们养马。”

  “不过当下咱们曹家最需要的,还是粮食,因此您完全可以规划出一大片土地,当做军队的军田。”

  “然后以军队的名义把这些人招入军中,不需要他们上战场,只要为军队开垦田地,进行耕作即可。”

  “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增加我们的粮食储备,还能妥善安置这些人,没有浪费这些宝贵的青壮。”

  ……

  曹操眨了眨眼睛。

  先是看了看地图。

  接着又抬起头看看曹昂。

  随后忍不住比出了一个赞扬的手势,由衷的佩服道。

  “高!”

  “我儿实在是高!”

  曹操这下是彻底服了。

  军屯制他是懂的。

  就是军队战时上战场,但无战事时就充作农民,进行劳作耕种,从而获得大量的粮食储备。

  而曹昂眼下这个法子。

  就是把军队替换成了流民。

  后者所需付出的代价相当渺小。

  只要确保他们的口粮,并且给他们画几个饼,承诺替军队劳作几年后,就分给他们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

  想必这些历经流离失所,过惯了朝不保夕生活的流民,会非常乐意成为军队旗下的一员。

  当然。

  在产出第一波粮食之前,前期这些流民的口粮,是需要官府来拨给的。

  这也是一项非常大的开支。

  曹家目前还扛不住。

  但曹操毫不担忧。

  等到解决了兖州的大乱子,自己挤掉刘岱,担任兖州牧之后。

  完全可以调动一州之力,届时养活这几万人,丝毫不成问题。

  曹操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他甚至站起来,左右踱步了一圈。

  一边拍着巴掌,一边口中念念有词的说道:“不仅如此,若是日后我们还需要再行扩军,甚至能够就近从这些人当中选取,不必再费时费力的招募。”

  “此计大妙矣!”

  曹操举一反三。

  想出了这拨人的另一种用法。

  那就是做预备兵。

  思及此处。

  曹操赶忙从桌案上,拿过先前那份竹简,然后刷刷刷的,在边上记载下了第三条。

  如此过后。

  他才方觉稳妥。

  ……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

  父子二人又秘密商谈了几件事情。

  包括曹操在认识到骑兵的巨大作用后,决定继续扩大骑兵的规模。

  打算让曹纯鼓足干劲,持续购买战马,训练骑兵,争取将骑兵打造成曹家手中的一张王牌。

  为此曹操甚至决定,向骑兵营倾斜军费开支,以表达自己的重视。

  除此之外便是密切关注寿张县战场,时刻注意刘岱的动向。

  整军备战。

  让麾下军队继续保持半战斗状态。

  一旦得到刘岱大败给黄巾军的消息,那曹家父子就得准备调动兵马,直奔昌邑县,出面收拾烂摊子了。

  这些事情都商量的差不多了。

  曹昂才向父亲告辞离去。

  ……

  只不过他在出了太守府之后。

  并未立即回家。

  反倒是差人将许靖给找了过来。

  由于眼下兖州未定,还不适合搞什么月旦评之类扬名的东西。

  因此曹昂的“自己评价自己”的计划,实际上还尚未展开。

  而作为这个计划的核心人物许靖,自然也是处于半赋闲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