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隐相 第107章

作者:一江东月

  本来还笑着的朱元璋,脸色猛地沉了下去!

  你还不如不说!

  高祖自己?你是在怪咱吗?

  不过,经筵就是经筵,朱元璋自有气度,刚才那方孝孺如此大胆,连高祖驾崩都能随口而出,他都不在意。

  这又算得了什么?

  “刘先生请讲。”

  “倘若高祖分封天下之时,只给其名,而不给其兵权。”

  “纵然刘氏子孙坐享富贵,又何尝不能和皇室,一起共江山呢?身怀利刃,杀心自启,这一点老夫是认可的。”

  “先生错了!”朱元璋面不改色。

  刘三吾只是道:“或许真的是高祖之错!不给其权,就不会见到血肉相残,想必汉高祖在天之灵,也是极为懊悔此事的吧。”

  “呵呵……难道七国在最开始,就没有抵御匈奴吗?”

  “自然是抵御了。”刘三吾道:“所以才有其坐大,拥兵自重的机会。”

  “放肆!难道高祖让他人掌握兵权,就不会出现拥兵自重吗?”

  这一刻。

  刘三吾没有说话。

  反倒是身旁,三老贤臣的另外一位身影,稍显年轻,不同于刘三吾看上去,像是一个和蔼的富家翁。

  其清瘦隽雅,依稀可见年轻时期的风采。

  正是朱善。

  “会的!”他语气肯定。

  朱元璋脸色慢慢缓和。

  “但若是能效仿前宋,设立枢密院,平日是只在战时,才会调兵遣将,以文御武……”

  他话还没说完!

  “砰”的一声,朱元璋忽然哈哈一笑,他的语气依旧温和,没有之前的急迫和焦躁,“原来这就是你们的意思?”

  “效仿前宋?所以武备废弛,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所以打仗之时,派遣文官监督武官,外行指点内行?”

  “所以平日在朝堂,文官高高在上,喊一声为国征战非好汉,东华门唱名才为好汉?”

  朱元璋虽然是笑。

  但谁都能听清楚,其话音之外的森寒。

  朱善倒是脸色如常,只是继续道:“前宋废弛武备太过,世事不就是如此,吸取前人之经验,方能步步改善,我大明改之就是!”

  “朱先生,咱现在就是在吸取前宋的经验!”朱元璋语气冷漠。

  再度看向群臣。

  “若是再无让咱满意的答案,那今日的经筵,就该到此为止!”

  “刚凑巧,百官现在就在近前。”

  “咱也不借古喻今了,咱就要说说近事!”

  “说说咱的祖训,说说近期的钱庄!再说说邓愈等人回京之后的犒赏!另外,秦王晋王明年就要就藩……也借此次经筵之机会,论论当今国事!”

  说完这些。

  现在的朱元璋也是告诉诸臣,咱不装了,摊牌了。

  咱就是在借着七国之乱,来说咱现在要做的事儿。

  而看他刚才的样子。

  百官反驳一句,他能说十句,根本就劝不了!

  然而就在这时。

  方孝孺却是想着心中的想法,刚要上前一步,点名道姓。

  突然!

  “陛下!”

  御史言官的方向。

  侍御史涂节忽然跨前一步。

  看着他,就连朱元璋也是一愣,“怎么?国朝几位大儒,连咱曾经劝说过的三老贤臣都来了。”

  “你还有不俗见解?”

  涂节赶忙道:“非是臣。”

  嗯?

  这时,两位高高在上的丞相,终于睁开了眼睛。

  前几个月的谋划,也终于在此刻,要稍稍的露出一丝马脚。

  却见涂节上前一步。

  笑道:“今日之事,不知为何,让臣有一种熟悉感。”

  “曾经在朝堂之上,空印一案,诸臣大多奏折,都是言及冤情,唯有一个奏疏,让臣都觉得胆大包天,却又别开生面。”

  “了解实情后,陛下都感叹,赤子之心,天真之语,倒是让人耳目一新,事后,陛下更称赞其为麒麟子!”

  “不知此次,可否让这位麒麟子,也说说他的意见?”

  话音落下。

  诸臣似乎想起什么,连忙朝着一处看去。

  就连方孝孺先是愕然,旋即想到什么,面色复杂看向旁边。

  然而此刻。

  苏闲却看着众人朝着自己看来的目光。

  他呆在原地,却是愣住了。

  干嘛?

  我们就是来体验气氛的?

  这是干嘛?有人想害我?

  苏闲看向涂节,这是有人拿自己当刀使,让自己附和你们吗?

  “哦?”

  果然,却见朱元璋,似乎也想到什么,朝着苏闲看来。

  他好像也很感兴趣。

  “苏闲,咱倒是差点忘了,钱庄之事,你也出了一份力,你不如就说说你的看法……”

  “当然,赤子之心,可大胆去说。反正刚才这经筵的气氛,都被他们给搞严肃了。”

  涂节也连忙道:“正是如此,这位麒麟儿,也是大本堂的学子,不论年纪大小,在这经筵上也是要考校考校的,此为常事。”

  苏闲缓缓起身,动念之间,就已经清楚了他们的打算。

  说真的,不恼火是假的。

  这一刻,哪怕是逆反心理……

  考校我是吧?

  苏闲所幸脱口而出。

  “我跟陛下的意见一样!”

  啊?

  提及其的涂节,此刻猛地看来。

  两位丞相,胡惟庸大出意外,汪广洋也不迷糊了,睁大眼睛。

  朱标、朱棢等一阵皇子,也是聚焦向苏闲。说实话,刚才听惯了反驳的,突然听到一个人说赞同父皇的看法,他们都有些不适应!

  而朱元璋更是一喜,差点在心中狂呼:

  好小子……

  这世上还是有人懂咱的!

第90章 财权控兵权!

  “哈哈!看看……你们看看,果然是赤子之心,他说的不跟咱说的一样吗?”

  朱元璋心神鼓荡之下,忍不住看向群臣,哈哈大笑了起来。

  此刻大殿所有的视线,都聚集在了苏闲身上。

  连同他们大本堂的一众先生,也是纷纷看来。

  而方孝孺更是忍不住低喝道:“苏闲,此事事关重大,切勿狂言!”

  我倒是不想说,可你们让我说的。

  苏闲在心里面腹诽。

  可说句心里话,现在百官最不愿意的,就是朱元璋分封藩王的那两个府邸——“王傅府”、“王相府”。

  朱元璋早起分封子嗣的目的,其实是让自己的儿子,帮自己“看着”天下。

  然后兄弟们拱卫京师,共同辅佐天子。

  在他的观念来,官员不可信,贪污横行,只有自己家人才能真心实意的管理这个大明。

  诸王分封之后,当地的布政使司、按察使司、甚至是都指挥使司的官员,每月初一,还要前往藩王府邸汇报“政务、军务”,最后再由藩王裁决!

  可以说,这种方式听起来,几乎就是分封“诸侯国”了。

  可是,事实很快就告诉朱元璋。

  诸王分封之后,没有了他和马皇后的严加管教。

  很快,他们的各种毛病就无限放大、暴戾、滥杀、强抢民女、视人命如草芥!

  再加上大明的律法,根本没办法管控藩王,而是皇室宗亲的宗人府。

  但宗人府管理寻常宗室还有用,管亲王?

  一来二去,藩王越发肆无忌惮。

  朱元璋更加无法忍受,天下政务,要往各地藩王去送,最后出现,君权和王权“互相制衡”的画面。

  更有不肖子孙,还在某些不大不小的事情上忤逆他!

  这让他有种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

  最后的结果就是,朱元璋不得不连续裁撤“王傅府”、“王相府”。

  各地藩王,再也没有亲政之权!

  只留下亲王能调遣的三个卫队。

  而在这其中,以九位镇边藩王的兵力,最为骁勇,而这也恰好是朱元璋真正的目的——拱卫京师!

  至于其他在境内的亲王,则继续削减护卫……

  甚至是对藩王宗室,强加限制,不得出藩地,不得科举,不得经商……

  让他们的人生虽然无忧无虑,但再也没有了远大的抱负……

  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了。

  至于具体时间?苏闲自己倒是不确定了,毕竟,原本洪武九年的空印案,都不知道为什么推迟了一年才出现。

  或许经过自己的改变,一系列的蝴蝶效应之下,导致原本历史上的固定记载,也出现一些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