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倚楼听雪
朱怀发愣,将老爷子的恩情记在心里,同时也心潮激动。
这些兵力是实打实的开国之军,绝对的精兵,强兵,百战之兵。
一百二十万军人,即便是现在卫所制度还没有崩坏,对国家而言也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就算放在后世,这种兵种的力量,也不是任何国家随意就能调出来的!
如此庞大的军队,所耗费的开支不小。
一个国家,如果在军费上开支超过了总财政支出的千分之第5章 个点,那就意味着不日就会通货紧缩。
老爷子一直在说朝廷缺钱。
看来,实际情况远比自己想的要糟糕!
这些兵力,调出去,不管打任何国家,都能令人望而生却,头皮发麻!
但想负担起这么庞大的军力,也是十分考验朝廷的财政体系的。
不过换句话说,国朝开国才二十四年。
二十四年内,能负担起这么庞大的军队,还能让国家财政稳定,这足以看出当下朝廷究竟多厉害!
朝廷这些文武百官,各种顶级人才,绝不是半吊子水平。
他们的智慧,丝毫不比后世人低到哪里去!
果然,能坐在高层的,都是层层选拔出来的人才中的人才!
朱怀继续朝下翻着,看着洪武二十五年的国家资料。
他的心,如火苗一般跳动着。
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看到了如此庞大的国家格局!
册子上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数字。
天下各卫军按例供给俸禄,其中:步兵总旗一石五斗,小旗一石二斗,军士一石。守城者如数给,屯田者半之。
军士四口之家以上,多一石。三口以下,六斗。月有盐,二斤,无家人者,一斤!
岁给冬衣棉布棉花,夏有夏衣夏布,出征时给予布、袄、鞋、裤等!
望着密密麻麻的数据,朱怀不禁有些心潮澎湃,怪不得大明开国初期,对强大的北元连战连胜,怪不得永乐时期,五次出征塞外,打得不可一世的塞外胡骑,匹马不敢北望中原。
打仗打的就是经济,就是钱粮,大明对军士的供给如此全面,士兵和家人再无后顾之忧。
而且这些粮饷完全脱离了文官系统,全部由掌管天下卫所,天下兵马大权的五军都督府发放。
洪武皇帝虽然出身不高,可见识超群。知道文官系统对于军队的危害,所以大明文和武完全的区分开来,用知兵的功勋将领领兵,设立卫所,让士兵闲时耕种,战时作战。
等朱怀读完了洪武二十四年的武备军队数据,额上已经大汗淋漓!
这么庞大的数据,这么令人骄傲的军队,谁看了不心潮澎湃。
但朱怀激动之余,想的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
这一百余万的兵力,最起码有五成以上在北疆,而朱棣在这五层兵力中,又独占半数之上。
每一地方的兵力,虽都名义上归于朝廷,但变数很多。
蓝玉手下就有一群绝对忠心的将领,这些将领随时能调动在京一万余兵力。
朱怀试着推演,就算以后真的和蓝玉等人起兵,那时候他能摸到的兵力恐怕不超过六万余。
这点兵力,打朝廷军,简直以卵击石。
但万事无绝对,朱棣以一小半的兵力,最终还是覆灭了建文朝廷。
打仗,打的是高层智慧,是统帅用兵的艺术!
未必不能一战。
然而问题是,朱棣手下如朱能、丘福、张玉等这些骁将,每一个,可都不是吃素的。
就算最后真的掀翻了朱棣,掀翻了建文,那治理起这么一批庞大的军队,依旧会令朱怀头疼。
将目光拉远一些,如果我真能站在权力巅峰,如何约束管控这么庞大的一支军队呢?
这本册子,后面还有关于钱财开支的统计,那是户部侍郎傅友文报上来的洪武二十四年的情况。
不过朱怀不打算继续看下去了。
不用看他都知道,朝廷一定是严重缺钱。
单单兵力这一块的数据,已经足够朱怀触目惊心。
他需要消化,将这些力量,各地的守备兵力,都熟稔于心。
有了系统的加持,他的记忆力很强,没多少时间,大抵就对大明各地的兵力部署有了深刻印象。
朱怀将册子在书房内藏好。“老爷子真是无所不能。”
“这些机密,恐怕也不知要耗费多少心血誊抄,如此交给自己,那便是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他以为这是老爷子誊抄的,实际他不知道,这些都是储藏在宫中禁地的绝对秘密!
能窥探的,除了朱元璋,就只有朱怀一人而已!
有了这些资料充实,以后就算在兵力上的战略决策,朱怀也能施展自如,知己知彼。
这是一笔宝藏!绝对的宝藏!
明天是除夕,朱怀要去蓝玉那边过年。
届时也可以和蓝玉推演一番,如果将来真要和朱棣开战,该怎么防御和进攻。
未雨绸缪,这是朱怀的性子,他不打无把握之仗,即便这一场大战,还有几年时间。
但现在筹划完毕,商讨周密,终归不会出错。
第273章 、本王对你很期待!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朱元璋一大清早从外回来。
朱棣似乎掐着时间点一般,等朱元璋抵达谨身殿,歇息没多久,他便求见了。“儿子见过爹。”朱棣给朱元璋跪下。
大明的君臣礼一般不跪,但父子礼是需要下跪的。
朱棣行的是父子礼。
朱元璋嗯了一声:“这么早来找咱有啥事?”
朱棣道:“爹,咱也没啥事,带两儿子给你磕头。”
说着,朱棣对身旁两个半拉大的小子破口骂道:“跪下!给你祖父磕头!”
朱高炽和朱高煦顿时恭敬的跪倒在谨身殿,啪啪给朱元璋磕了三个响头:“孙子见过祖父爷爷。”汉人的传统孝礼,在老朱家体现的淋漓尽致。
朱元璋是个传统观念很强的人,尤其注重家庭伦理,比注重君臣之礼还要看中家庭人伦。
见到两个半拉大的小子,一胖一瘦,老爷子笑呵呵的抿着嘴。“好好!”
“宴会上,咱都没好好看你这两小子。”
“岁月不经活啊!转眼两孙子都这么大了。”“都起来吧。”
朱高炽和朱高煦恭敬站起来,两小子活力十足,就连老大朱高炽都好奇的打量着皇宫。
两人心里都有些有些看不起皇宫大殿。
这里修的,还不如北平王府华丽。“阿!”
朱元璋笑呵呵的道:“两小子都随你,天不怕地不怕,在皇宫还敢乱瞄。”朱元璋笑笑,老爷子哪里知道,他的淳朴节俭,在两小子心里是那么的轻视。
朱棣急急抱拳:“爹,儿子知罪,两小子没见过世面,不知深宫大内的规矩,儿子回去就抽他两。”朱元璋笑着摆手:“不用不用,现在也没旁人,咱一家人还有什么大内规矩可说的?”朱棣洒然一笑:“爹说的是。”
“儿子今日来找爹,也是迫不得已。”朱棣有些无奈,一脸苦笑。
他的每一言每一语,既得体,又有做儿子该有的样子,还有三分朱元璋的豪爽!
朱元璋点点头:“啥事儿?瞧你愁眉苦脸的样子,遇到啥困难了?”
朱棣笑道:“这两孩子娘,说咱好不容易从北平来一趟,想见见他的兄弟姐妹,这两孩子也想见见他们的舅舅。”
“一家人跪在儿子面前求我,我这也是没缠烦了,才不得已来请示爹。”
朱棣没有丝毫忸怩,快言快语,颇为好爽,咋看之下,一点心机都没。
朱元璋了然点头:“嗯,徐家的人也是要团圆的,咱不是不明事理的老子,你在鸿胪寺设宴,咱下一道圣旨,让徐家一家人晚上过去。”
朱棣喜道:“谢谢爹!”
朱元璋摆手:“一家人,啥谢不谢的。”
朱棣道:“爹,你晚上来么?”
朱元璋摇头:“不用了,你们后辈自己打闹吧,咱过去了,反而会让徐家的几个娃子拘谨。”
朱棣点头:“孩儿知晓了。”
就在朱棣刚准备告辞离去的时候,朱元璋冷不丁的道:“年后,咱安排所有亲戚后辈,你们都热络热络,当初咱一起打下江山的,到老了,不能淡了感情。”
朱棣愣了愣,随后喜道:“好!都依爹!爹说的是!”
朱元璋嗯了一声,挥手道:“下去吧。”
朱棣抱拳离去。
等出了谨身殿,朱棣面色有些凝重。
老爷子突然要在年后安排一次亲戚会面,这个宴有些大。
他目光有些深沉,老爷子不会无的放矢,这么安排,一定有他的用意。
嘶!
朱棣倒吸一口凉气,“老爷子,这是打算将朱雄焕给推到藩王面前了么?”
“爹。”
朱棣在发愣之际,朱高炽拉了拉朱棣的衣袖。
朱棣沉声嗯道:“啥事?”
朱高炽道:“皇祖父为啥要让外戚和藩王碰面?”
朱高炽虽然吃的肥胖,但心智却很成熟。
朱棣道:“因为,他想将你兄弟引荐给诸多藩王知晓!他想震慑藩王,他想告诉藩王,储君已经有着落了!他想让所有人去猜!”
一连串的话,让朱高炽有些懵:“是那个消失在东宫,流浪在民间的皇明嫡长孙朱雄焕吗?”
对于朱雄焕的猜测,朱棣的两个儿子自然都知道的。
这两儿子虽然皮实的很,但却绝对能让朱棣信任!
老大心智沉稳,老二有勇有谋。
两兄弟都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的!
要是不然,朱棣也不会放心让这两儿子抛头露面。朱棣点头:“嗯,是他。”朱高炽道:“爹,确定了吗?”
朱棣道:“应当是板上钉钉了,只是这京师中应当还有很多人不甚清楚罢了。”
朱高炽不解的道:“爹,儿子斗胆请教,你说皇爷爷他究竟做了什么打算?为何不将朱雄焕公之于众?”
朱棣笑笑:“你们命好,一出生便在王府,但这也是你们的弊端,因为这样,你们的眼见和格局,都会受到掣肘。”“你皇爷爷是凭什么打下咱大明的?你真以为一刀一枪打下来就没事了?”
“你皇爷爷从小摸爬滚打,因为之前的农民经历,而今才能将大明治理的风调雨顺。”朱高炽不解:“可这和朱雄焕有什么关系?”
朱棣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因为他的经历,和你皇爷爷很像!因为你皇爷爷想培养出一个知晓民间疾苦的帝王!”
“因为你皇爷爷,想让他更快速的了解这个大明天下!你皇爷爷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只有这样,才能最快速的培养朱雄焕成为合格的帝王,弥补这九年的教育缺失。”“如果一开始就将他养在深宫中,那他最终只能和朱允炆一样,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而不是一个放眼天下的帝王!”朱棣对朱元璋足够了解,了解老爷子的任何心思!
站在一旁的朱高煦,脸上露出一抹不屑:“还不是借了皇爷爷的势,他自己有啥本事?”朱棣反问道:“可他将来会是皇帝,会是你们的君父。”朱高煦道:“々那有如何?我不服他!”
朱棣哈哈大笑:“好!年后,我会带着你们和他碰面,咱们就好好看看,这被老爷子选成继承人的皇孙,究竟多大本事!”“希望不要让本王失望,要是像朱允炆那鹌鹑一样,可就没意思了!”朱棣言语中带着霸气,目光中带着深邃和期待。
中山王徐府。
门外的枯木大树上蹲着几只跳来跳去的麻雀。
麻雀警惕的望着侧院内的攒动人头。
徐妙锦的闺房外站着许多人。
徐辉祖、徐膺绪和徐增寿以及好一些下人都在焦心的等着。
已经两日了,徐妙锦吃什么吐什么。
上一篇:四合院:从竞岗食堂大师傅开始
下一篇:秋月罗人不想被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