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113章

作者:两只猫爬架

  像是鱼尾砸落在地面,然后又被人轻轻的收入怀中。

  门缝中露出来一只眼睛来。

  盯着面前的三人。

  “大公子带了官府里的朋友?”

  “今天怎么那么多废话!开门!”

  如果放在平常,李长歌只会觉得这老头古板,不知变通,但在河边看到了家族中自己十多年都闻所未闻的另一面后,看着眼前对自己几近敷衍的门房,心中不免泛起了一阵寒意。

  李家,到底还有多少事是自己这个名义上的继承人不知道的。

  本以为自己在家族中颇受尊重,但如今看来,尊重少,糊弄倒是挺多。

  门栓被放下,厚重的朱门终于被打开了。

  里面出来了一个干瘦的老头。

  朱厚熜握了握已经准备暴力破门的朱常宁的手,示意其不要妄动。

  “走!”

  李长歌有些生气,他一把推开了门,面前的门房还想阻止,但却被李长歌仗着身强力壮一脚踹了出去。

  “滚开!“

  伴随着杂物滚落的声音和痛呼,朱厚熜等人顺利的进了李家宅院。

  感受着那一脚的反馈。

  李长歌的脸色变得愈发的难看。

  就连一个门房身上都长满了鱼鳞。

  自己一直以来到底生活在一个什么样地方。

  望着进到院子里,嗅到空气中那股已经浓郁到普通人都能嗅到的鱼腥味,脸色阴晴不定的李长歌。

  朱厚熜拍了拍他的肩膀,嘱咐道。

  “去祠堂,不管用什么手段,把你们李家所有人都招到你身边,尽快!”

  “我这就去敲锣召集族人……”

  李长歌闻言立刻回答道。

  他意识到了随着城外祭祀被终结。

  李家的情况确实有些不对。

  他立刻快步带着朱厚熜向着祠堂走去。

  面前是一座四四方方的建筑。

  红色的大漆刷的明亮。

  “族谱在供台上,我这就去召集族人~”

  看着眼前意识到不妙,脚步匆匆进入祠堂那锣鼓的李长歌。

  朱厚熜看着他走远,在朱常宁耳旁轻声说道。

  “传令高祥,凡收押的李氏族人一个不留,全部就地处决。”

  “命兵士封锁李府,将尸体全部运到此处,你清点过后,用大日真炎全部烧成灰烬。”

  朱常宁点头,转身便准备传令,临别时问道,

  “那府中的人呢?”

  “我会处理好的,放心。”

  朱厚熜看着面前散发着妖异猩红光芒的祠堂,说道。

  这些百年前就应该被消灭干净的旧时代的余孽,一个也不可能从自己手中逃走——

第142章 伪汉迷踪

  除了通体都被用某种特殊的颜料刷成了红色之外。

  李家祠堂的布置看上去与别家普通的祠堂也并无什么不同。

  供台上祖宗牌位摆的满满当当,族谱被放在最高处供人瞻仰。

  有些特别的是祠堂中请的护法,那是在江浙传说中能够保佑家族子嗣繁衍的送子娘娘。

  但是其中所抱的并非是要送给善人信女家的婴儿,而是一条硕大的金鲤。

  在娘娘的怀中,那金鲤脸上露出了人性化的喜悦情绪,一双鱼眼直勾勾的盯着跟在送子娘娘身旁的玲珑童女,竟有几分凶狠之色。

  雕刻这组神像的也不知是元末的哪位大匠,整组神像惟妙惟俏,像好似真人一般。

  如若你仔细看去,便能在这童女的笑容中看到几分勉强,和眼中对那注视着自己的金鲤深入骨髓的恐惧。

  朱厚熜伸出手去,就要拿起供桌上的那本镀金色的李氏族谱。

  旁边一阵阴风吹来,冰冷中带着些许血腥味,窗户拍打着墙壁,阴风穿过李家牌位,发出一阵阵婴儿啼哭之声,周围那血红色的墙壁更加艳丽了,竟一时散发着淡淡的红光。

  “孽畜!”

  朱厚熜丝毫不在意那周围突然刮起的阴风,拿下了族谱骂道。

  身旁金色的熊熊真炎燃烧,直接凭空点燃了那躲藏在风中的鬼祟之物。

  随着一声夹杂着无与伦比的恐惧的痛苦哀嚎,那阴风顿时以更快的速度散去。

  朱厚熜翻开了面前摆放在供台上,位列所有牌位之上的族谱。

  奇怪的布置,但几乎是看到这族谱的第一页,朱厚熜便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如此重视这本书了,为什么只有族中族老族长才能翻阅。

  开篇便宛若一声惊雷,撕开了李氏宗族那隐晦莫名的起源。

  “至正二十三年,鄱阳湖军败,张定边欲护汉王退保邪山,王受流矢而亡,太子陈鳝于乱军中走失,定边犹冒死黑夜驾小舟,载陈友谅之尸,护谅之子陈鲤,奔武昌,立鲤为帝。”

  “至正二十四年二月十九日,张必先援武昌,战败被擒,武昌成孤城,次日,吴军又夺高冠山,吴王遣罗复仁入城劝降,张定边遂携陈鲤出降。”

  中间是一大段被涂抹掉的文字,看得出并非是一次涂抹完全,而是分批掩盖。

  甚至中间间隔了数十年。

  “至正二十八年,改名李,携汉王子陈鲤至青城——”

  汉王陈友谅的两个儿子,太子陈善,幼子陈里。

  不是陈善而是陈鳝?

  是陈鲤而非陈里。

  朱厚熜看着眼前这在明庭所修的官方史料实录中完全看不到的秘闻,心中不由得泛起了几分波澜。

  他对于那段元末被人刻意抹去的历史,兴趣愈发的浓厚了起来。

  陈友谅……这个人,不,看他之后这位继任者的样子,它到底还是不是人,尚且在两可之间。

  有趣,着实有趣。

  而更让朱厚熜感兴趣的是那段被抹去的文字。

  至正二十四年,可以确定陈鲤和张定边已经落入了朱元璋的手中。

  但不知为何,朱元璋却并没有对他们下杀手,反而是让其在至正二十八再次逃到了山东青州。

  至正二十八年也是洪武元年,一个特殊的年份。

  徐达受朱元璋之命率军北伐,攻破元大都,元顺帝仓皇北逃。

  而各路北伐大军攻陷大都(如今明朝北方都城),不可能不经过山东。

  而张定边陈鲤这两人便是在那时定居山东青州。

  越来越有趣了。

  朱厚熜眼眸随着殿内烛火幽暗不定。

  他继续翻阅着这本不知道是以何种材料制成的所谓族谱。

  讲清楚了来源,其后便是各代家主和族人的名字。

  发生过的重大事件和优秀人物事迹。

  让朱厚熜感到奇怪的是,这族谱中记载的李氏族人全部都是男性,连一个女性都没有。

  难不成他们的基因真就那么厉害,这百年来生的全都是男丁吗?

  就算真是男丁,那这些族长长老们不娶老婆吗?不娶老婆又是怎么生儿子的呢?

  说不定事情比朱厚熜之前想象的更加严重。

  这个可怕的族群,隐藏在明廷之中已超过百年。

  朱厚熜思索着,继续向下翻,时间来到永乐,唐赛儿之乱。

  这时的李家已经凭借着一手异术在青州站稳了脚跟。

  靠着贿赂当地官府和联姻,编织利益网来,积累下不少的产业。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繁荣之下暗潮涌动,一些人无法忍受族内的生活氛围——族谱中没有明说到底为何压抑——趁着唐赛儿之乱,借助白莲教的力量,一些人恢复了张姓,投靠了他们在海中的敌人。

  据说那一支中的某些血脉格外的优良,几乎可以一生都呆在岸上,传闻他们最后抵达了河北,那是先皇生母张太后的母族时代居住的地方——

  很多朱厚熜之前想不通的东西脉络瞬间清晰——

  但还有些东西需要亲眼看着才能证明。

  朱厚熜听着宗祠外传来的一阵阵锣鼓的鸣响,人们迷茫中不知所措,但还是下意识奔赴祠堂的脚步声。

  朱厚熜将这本“族谱”揣进怀中。

  坐在供台上静静的注视着祠堂外的喧嚣。

  来了,鱼儿上钩了。

  ……

  祠堂外,李长歌奋力的敲响着铜锣。

  府中刚刚被长老们叫去,得知了族长一行人因为血祭之事被官府全都抓了去,忧心忡忡的人们听到这个声音,下意识的奔向了祠堂。

  本以为是长老们找到了对策叫众人商议,没想到见到的却是李长歌这个年轻人。

  “长歌!你疯了!这锣鼓也是你能敲的吗?”

  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看见李长歌的样子简直要气炸了肺。

  “怎么不能敲!我是家主的儿子,长房长子,现在我爹在县衙的大狱里蹲着,这个鼓就该我来敲——”

  李长歌毫不客气的反驳道。

  此时他的样子让几位族老气炸了肺,但却也毫无办法。

  他们冷笑了几声,看着周围越聚越多的族人,一副要看看李长歌叫这么多人来祠堂一会要如何收场都样子。

  族老中有一人不愿意看李长歌出丑,来到他的身旁,劝道。

  “伱还小,族里有些规矩你不知道,这鼓历代都是只有家主和受过仙鲤点化的人才能敲的——”

  “难道正伯你也不理解我吗!点化?我的术法是这一代最精通的!难道还不能证明我才是最受神鲤器重的祭祀吗?”

第143章 历史的难测

  看着面前神色激动的李长歌,那被称作正伯的男人苦笑着摇头。

  “你不懂?有些事情你不懂的?并不是族人们不愿意告诉你,而是伱有更大的——”

  “什么不懂?难道不是因为你们什么都不告诉我?什么都不和我说。”

  看着眼前这个气势汹汹质问自己的年轻人,这被称作正伯的中年男子一时语塞。

  他恍然间似乎又看见了自己年幼时曾经见过的那个倔强的少女,在所有上岸的鲛人中,她也是像她叛逆的祖先那样的特别,不像自己等人天生身披鳞甲,注定要如老鼠一般隐藏自身。

  她们过去是自己等人的同类,但她那一族的如今已经臣服于无尽的深海。

  并以天人的姿态重新回归了那世界的中心,主宰着这个国家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