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诡大明,我是人类之主帝皇 第259章

作者:两只猫爬架

  刘真来到李长寿身旁,向四处蒙着白布,黑洞洞的房间内望去,面露担忧。

  “高将军一个人去不会有危险吗?”

  “高将军法力高强,身旁的鬼兵也并非凡品,就算不敌也能退走,刘大人无需担心。”

  李长寿下意识的回答道。

  他看着手里的这本高林从那道观内带来的书籍。

  仔细翻阅了一遍,才发现是一本名册。

  其不知道是用何种材质制成。

  看上去像是普通的棉纸,但无论李长寿如何用力,却都破坏不能。

  令其顿感惊奇。

  封皮无字,只有文昌帝君神像。

  但这神像与当今主流审美不同,通体漆黑,有些类似于两汉时期地方豪强用以祭祀宗祠时期所采用的神像画法。

  先秦时代的壁画也大多用了这种技法。

  这文昌像显然也有可能其来历比之两汉更加久远一些。

  李长寿翻开封面,里面却并非他之前所想的道藏经文。

  而是一串串用种种语言写成的名册记录。

  先秦中原混战,各地政权部落所用文字各不相同。

  李长寿偶尔能猜出其中一些文字的意思,但是大多却都让李长寿感觉如读天书,难以捉摸。

  他向后翻去,果然,随着书页向后翻动,上面的文字开始逐渐熟悉了起来。

  李长寿出身商贾,家中自然是有钱读书的。

  而阅读其上的种种的信息,却让他感觉有些奇怪了起来。

  什么玩意——

  每个名字之后,皆写福禄寿三字。

  其后再有上中下三等。

  但纵然是上等禄寿,其上名字在李长寿看来都完全没有听说过。

  若是按照此书记录,从汉唐以来,在此录名者成百上千。

  总会有那么一两个人在历史上留下些痕迹。

  “费君祥——”

  此书册几乎已经翻至末尾,李长寿才看到一个相对而言有些印象的名字。

  好像是个在前朝写喜剧的文人,李长寿心中想到。

  不过李长寿看他在福禄一栏上的评价只是中等。

  中规中矩,看不出什么名堂。

  刚想向后翻阅,便看见高林从灵堂内走出。

  手中正提着一只白毛僵怪。

  显然已经处理掉了灵堂内的邪祟妖魔。

  “赵老爷?”

  看见高林手中的人影面容,刘真惊讶的说道。

  而李长寿也随之合上了书册,将之递给了面前的高林。

  “罗教之人显然已经提前知道赵家将要发生的惨事,在这老头的尸体上动了手脚。”

  高林将手中的白毛人重重的扔在了地上。

  此物躯体僵硬如铁,坠落于地竟发出金石之声,将地面的青石长砖都生生的砸裂开来。

  李长寿看着面前尚且算是完好的尸体,目光惊奇,倒是有些疑惑高林是如何解决面前这具朽尸的。

  “南海的白毛怪,果然是罗教的手笔——”

  李长寿在面前白毛鬼怪的咽喉位置抚摸了一阵。

  果然摸到了两只横骨,抬头,看见高林递来的短刀。

  摇头,从怀中掏出两只匕首,一左一右小心的翻开眼前白毛怪喉咙上的皮肉。

  取出其中两只横骨。

  据说初唐之时,有唐人出海,遇到了海难,随船飘到了某座小岛。

  岛上有白毛巨人“长数丈,通身生白毛,出见二人,食之”。

  后来唐人奋战,方才逃脱“船人人各执弓刀斩射之,累挥数刀,然后见释。”

  遂留下白毛僵尸食人的传说。

  而李长寿将横骨分出了一支递给了高林。

  高林转而将其交给了身旁的刘真。

  “此物能强筋骨,通气脉,就作为之前我不告而取的补偿了。”

  刘真推辞,相比之下,他对于高林为何偏偏要来赵家讨要县志更感兴趣。

  “赵氏之祸,恐非因罗教而起。”

  而高林的回答更是让他心中一沉。

  无疑从另一个方面肯定了刘真之前对于赵氏被灭门前那座记忆里熟悉的黑色道观的猜测。

  而当刘真回过神来。

  便发现面前的高林正紧紧的注视着自己,观察着自己的反应。

  等到刘真看过来,高林不动声色的继续说道。

  “牛毛镇有功名在身的士子近年来屡屡莫名暴毙而亡,事情里外都透露着蹊跷。”

  “刘大人和已经死去的许多人是同乡,甚至是同期,不知道对于此事可能提供些许线索——他们生前有什么共同之处,或是招惹了什么仇家?”

  “又或者,我这样说——”

  “就我之前所了解,凡是本镇出身的举人竟无一人得以入京任职,不是挂虚职在家就是被朝廷派往边镇——”

  “刘御史当年,究竟为何要放弃留京的大好机会,主动选择来到铁岭戍边的呢?”

第385章 四书

  而感受到身旁两人之间的气氛不对。

  李长寿倒是不慌不忙,抱臂依靠在身旁那断裂却还未摇摇欲坠的房柱之上。

  饶有兴趣的看着面前的文武相争。

  虽然名义上我也是帝国军事体系的一员,但实际上我们游侠是怎么被朝廷当牛马用的大家也都清楚。

  所以——

  打!给我狠狠的打!

  全都打死了你们这帮狗官算逑!

  不管旁边的游侠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表情。

  刘真听到高林的话,沉默片刻。

  回答道。

  “我的调令是由正德时期的内阁阁老们批准的,当时杨一清还在阁内,内阁下令命户部草拟的诏书……如今在户部还有备份存档,可当初阁老曾与我约定将对此事守口如瓶,恕我不能将其中缘由告知大人——”

  又是正德朝的旧事,杨一清那帮人下的令吗?

  高林听到刘真的回答,想到。

  当今天子自登基临朝以来,大肆处理前朝权臣外戚。

  若是杨一清没有选择通过张太后和鲛人达成潜在的同盟,用鲛人的力量维护帝国的稳定,结果不幸翻车的话。

  刘真是断不敢直呼杨廷和的姓名的。

  不过谁让杨廷和和他的党羽如今都已经被朝廷定为协助张太后谋害先皇的帮凶,试图协助宁王篡夺大明江山的乱党。

  虽然朝廷考虑到先帝的名誉,对于杨一清这个大恶并未明正典刑。

  只是令其革职还家,将其罪名部分宣告天下,让这个曾经的朝廷大儒达成了真正的社会性死亡。

  但就算如此,天下曾经以杨廷和首辅门生自居的学子们一时也是人人自危,恨不得立刻同此人断绝关系。

  “……”

  高林盯着眼前的朝廷御史,确认其并未说谎之后。

  说道。

  “此事我会继续追查下去……但有些问题,还需御史为我解答。”

  “若我所知且能言的,自然是言无不尽,但我要提醒高将军,户部对此地曾经发生的事情必然有留档存案,朝廷不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什么……既然直到现在都没有选择将此事公示天下,自然有其的道理和担忧,将军执意追查,却也要为了朝廷大计着想,不可妄动妄言——”

  看着面前的高林,刘真认真的提醒道。

  而如他所想,高林听到此话,显然目光中隐隐有些动摇。

  曾经的明廷之所以能在王庭衰落之后,还能够维持帝国各个部分的相对团结和稳定。

  除了几代帝王大搞平衡之术,或是祸水东引,挑起战争转移矛盾之外,对于地方上一些朝廷虽然处理不了,但如果不主动招惹,也不会给朝廷的统治造成太多困扰诡异之物,则采取招抚或是隔离的政策。

  对于有灵智能交流,且实力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朝廷派兵处理掉的妖物,则通过册封其土地河神等等进行诏安收买。

  朱厚熜登基之后,将各地禁军派往各地,联合各地豪族祭祀的鬼神,配合各地卫所大军围剿,清扫的大部分都是这种东西。

  而对于另外一些无法沟通,但只要保持距离,就能够保证地方上大体上安稳的诡谲之物。

  朝廷如果无法处理,便通过种种手段,将其隔离或是让它对民间造成的破坏最小化。

  在中央无力彻底根除这些地方上妖魔,并且还要应对对外战争的时候。

  这种手段确实让明廷用最小的代价维持了表面上的稳定和和平,让朝廷不必分出资源和兵力去处理国境内层出不穷的妖魔之乱,可以专心致志去进行对外战争和对付国内那些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统治的势力。

  当然,除害不能务尽的坏处也是明显的。

  地方上这些妖魔在摸清了明廷的态度之后,很快就会重新开始暗中组织邪教淫祀,要求凡人以血肉为祭。

  至于地方上每年失踪的人口。

  虽然黄册制度早就在正统年间崩溃,朝廷早就得不到地方真实的户籍信息。

  但明廷应该是很清楚随着中央的衰弱,地方上正在发生的事情的。

  可惜,自土木堡以来,面对北方愈发强大的蒙古王庭,和内部包括土司白莲教天下豪族等各方势力的挑战。

  明廷自身都难保。

  自然不可能再抽调力量去管地方上的事情。

  只要他们还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

  明廷便会默许他们在地方上所做的许多事情,对于这些妖魔偷偷摸摸的勾结地方豪门搞的血食血祀,也都漠然视之。

  高林作为渤海高氏,自然是很清楚之前明廷在各地的退让政策的。

  如今听到刘真的话,他内心虽然有所动摇。

  但又想到如今圣君在位,朝廷的下令剿灭各地的草头毛神,捣毁各地邪教淫祀。

  大有将这些妖魔彻底从明廷所辖之土彻底清除之势。

  心中便重新安定下来。

  “如果调查下去真对国家有害,我自当刎颈以血告罪君上——但在那之前,我需要知道一切——”

  然后以女真抚慰将军,辽东镇副总兵的身份,为朝廷除此大害。

  高林沉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