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长生从太平广记开始 第108章

作者:落水熊猫

  挡住致命一击,婠婠不敢有丝毫停留,抓住这转瞬即逝的刹那,残存的真气再次在体内凝聚,瞬间爆发出数倍的强度,身法暴增数倍,白影一闪,人已是消失在远处的民居之后。

  宋行看着婠婠远去的背影,眼神闪动了下,“玉石俱焚吗?”

  天魔秘中的杀手锏功夫,修炼成天魔力场者,可以逆运行天魔力场,将原本对外扩散的真气,全都朝内凝聚成一点,让真气的威力骤然暴涨到一种不可思议的程度。

  若将全身的真气全部凝聚爆发,则就是与敌皆亡的绝招‘玉石俱焚’。

  面对刚才宋行的绝杀时,婠婠反应果断,用出了残缺版的玉石俱焚,将体内一半真气凝聚打出,虽然依然会对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但是起码挡住了宋行的拳头,不至于陨落当场。

  宋行估计,使出玉石俱焚的婠婠,即使有灵丹妙药疗伤,起码一个月内是无法运功行武了。

  见其已经逃远,担心阴癸派还有后手,宋行也没有选择追踪婠婠。

  即便此女是阴癸派最杰出的弟子,宋行也并未将其当做真正的对手,他的对手,只会是这个世间最顶尖的那几人。

  挫败阴癸派的阴谋,宋行又转头望向杜伏威,见宋行有要杀掉杜伏威的意思,寇仲灰头土脸的跑了过来,低声下气的请求宋行饶过杜伏威一命。

  “师父,他毕竟做过我们的老爹,对我们一直以来也不错,还请师父放过他一马。”

  宋行看了委顿在地的杜伏威一眼,索性给了寇仲这个面子。

  杜伏威此人行事做派都难成大事,并不放在宋行眼中,即便给他再大的舞台,也改变不了他日后败亡的命运,何况宋行还需要通过他之口,将寇仲在老君观之事传出去。

  宋行又看了旁边垂头丧气的拓跋玉,对二人说道:“五月初五,老君观山门开,欲取长生诀,够胆的就上青羊山吧。”

第231章 黄天之最,清虚一毋

  杜伏威和拓跋玉都离开后,废墟中只留下老君观四人和被当做人质的淳于薇。

  淳于薇见识了宋行几次出手之后,彻底熄灭了逃走和反抗的心思,只能期盼着师父毕玄从大草原来到老君观,将其救出。

  “师叔,就算你真想得到长生诀,为何一定要弄得人尽皆知?”

  众人再次上路时,荣姣姣找了个机会,悄悄问宋行道。

  她有些不能理解宋行的想法,若是宋行真的对长生决感兴趣,将寇仲二人收为弟子,日后徐徐图之,在她看来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如今看他的所作所为,根本不在乎能不能得到长生诀,荣姣姣甚至可以想到,若是长生诀在老君观的消息传出,不说那些旁门左道,就是圣门内部其他门派,对长生诀起了觊觎之心,老君观又如何抵挡。

  在荣姣姣心中,宋行作为老君观历代最杰出的传人,本应当趁着没有引起太多人注意,沉寂下来,就如他前十六年的人生般,默默发展实力。

  等到实力不惧任何势力和人时,才会开启他的传奇人生。

  魔门之中,可没有什么同门之谊,这些年来没有出现过能一统魔门的人,和其内部纷争不休也有很大关系。

  宋行看着骑马走在前面的寇仲二人,对荣姣姣说道:“因为我不想等太久。”

  荣姣姣一愣,没有明白宋行的意思,宋行解释道:“武道之路,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没有一颗激流勇进的心,是永远也攀登不了武道巅峰的。”

  “统一圣门,从来就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情,各派勾心斗角,暗中互下黑手,在我圣门不过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荣姣姣点头,这些年来,魔门风气日坏,别说各派之间,就是门派内部也是各种龌龊,门人子弟为了各自利益翻脸成仇的比比皆是。

  不过她还是没有想明白,宋行说这些,和他如今在做的事情有什么关系。

  宋行见她没明白,于是又说道:“我继任那日说过,欲达天人之道,武道才是我毕生的追求,统一圣门不过是为了让我更快的达到这一步,双方次序可不会掉转。”

  “祝玉妍身为曾经的圣门第一高手,正是因为将精力放在如何壮大阴癸派,吞并圣门其他门派上,导致武功反被隐居的石之轩超过,就是前车之鉴。”

  荣姣姣有些奇怪,不知道为何宋行如此笃定,邪王的武功已经超过阴后,毕竟自她有记忆以来,祝玉妍就稳坐魔门第一高手宝座数十年,从来没有人可以撼动她的地位。

  石之轩这些年虽然从各种渠道听闻过他的事迹,却从未听说有人见过他的真身,是个谜一般的存在。

  “那师叔您准备怎么做呢?”

  宋行伸手摸了摸身下坐骑的鬃毛,示意马儿走慢点,然后说道:“自然是通过武力统一圣门,说一千道一万,我辈均是武人,武人行事自然要靠实力说话。”

  祝玉妍或许有一统魔门,继而以魔门势力统一天下的野心,才暗中不断壮大阴癸派外围势力,甚至培养义军,伺机推翻大隋统治。

  宋行从来就不打算走她这条路,自然也不用按照她的套路去行事。

  魔门虽然势力强大,但其中最顶尖的高手,如祝玉妍和石之轩,还达不到三大宗师的境界,更别说上面还有个老怪物向雨田,宋行就没打算在魔门消耗太多的精力。

  借着长生诀的名义,吸引魔门有志长生诀的门派齐聚青羊山,打一批拉一批,尽快壮大老君观的实力,然后以武力统一魔门,这才是宋行想做的事情。

  不然以老君观的底蕴,想要以温和的方式统一魔门,起码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宋行自觉等不起。

  荣姣姣听到宋行这般想法时,也不由咂舌,心中佩服师叔气魄时,也在暗暗担心。

  统一魔门,千百年来无数魔门精英都想完成这个宏愿,但至今无人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完成这件事,即使她只是老君观一个普通弟子,也知道这其中的难度。

  阴后祝玉妍和邪王石之轩,当年都有一统魔门的壮志,二十年过去了,魔门依然还是当初的魔门,并不会因为个别人的想法产生丝毫改变。

  宋行从青羊山下来之后,一路所向披靡,但荣姣姣也从辟尘口中得知先天之上,还有更高的境界。

  更别说邪极宗那神秘至极,活了两百年的邪帝向雨田,又岂会眼睁睁看着老君观统一魔门,吞并邪极宗。

  摆在宋行面前的,或许是历代魔门中人都没有遇到过的,从未有的艰难开局。

  “不过以我目前的实力,面对祝玉妍和石之轩的狙击,想要统一圣门,也没那么简单。”

  经过和向雨田一战,宋行也意识到自己的实力,在这个世界和最强的一拨人,依然有着差距。

  或许不惧祝玉妍或者石之轩,但离三大宗师依然有着差距,至于向雨田,差距就更大了。

  在此之前,宋行必须通过一切办法,来迅速提高自己的实力。

  荣姣姣看着宋行英俊的侧脸,轻声说道:“以师叔的实力,只要再有突破,我相信即使阴后和邪王,也不会是你的对手。”

  宋行摇摇头,没有理会荣姣姣的马屁,认真的思索如何提升自己的实力。

  六大魔渡、狱火不灭身、山海拳经全都是可以大幅度提升战力的武学,所以即使他和许开山、婠婠都是先天之境,依然可以轻松的碾压他们,这就是战力上的压制。

  但是遇到境界相差太大,比如三大宗师、向雨田那种层次的,战力带来的加成已经不足以抹平这种察觉。

  唯一能快速提升实力的,就剩下宋行修炼的黄天大法了。

  黄天大法突破到第九层,宋行就足以一步踏入天人合一之境,到时候横扫魔门将再无抗手。

  宋行此刻黄天大法不过第八层修为,想要修炼到第九层,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没有相当的机缘,或许只能靠着时间慢慢水磨。

  而突破黄天第九层的机缘,宋行准备亲自去寻找。

  要知道,这个世界,也是有着天师道存在的。

第232章 原始道教

  作为中原本土的教派,道教的渊源,可以追溯至上古甚至更早的远古时期,早在一万八千馀年前,原始人类就已表现出他们对生命存在的顽强追求,如山顶洞人曾在死去的同伴身上撒上一些象徵生命之红色的赤铁粉,以图唤回死者的生命。

  记录古代先民生活的《山海经》中,也有关於不死国、不死民、不死树和不死之药等的记载。

  战国时期,人们又多相信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州等神山,‘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并由此出现了许多以追求不死成仙为务的方士,被称作方仙道。

  方仙道在秦汉时期曾活跃一时,系後世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的活跃,导致後世道教的思想理论,主要来自於先秦道家哲学。

  春秋时期,老子曾阐发了一套关於宇宙万物产生、存在及运动变化的理论,认为‘道’是宇宙万物得以产生的根源及赖以存在的本体,由此而开创了道家学派,并为後世道教的发展奠立了理论基础。

  战国时期,又有不少人依托黄帝、老子之名来阐发养生、治国理论,被称作黄老道。

  黄老道的学说,实已不仅限於老子道家,而是还‘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吸收了儒、墨、名、法诸家之长;这种融诸家学说於一炉的新道家,在秦汉时期的影响也很大。

  东汉末年,张道陵在西南蜀中称得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并造作道书二十五篇,从而创立了天师道。

  在中原地区,也有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天师道和太平道的出现,令道教开始成为有严密思想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教团。

  後来,张角的道团遭到统治者的镇压,其馀绪逐渐融入天师道,蜀中的天师道则因受制於曹操大军而被迫迁出西南,并从此开始分布南北。

  身为南方曾经最大的道教,天师道自西汉末年兴起,至南北朝时期天师孙恩执掌天师道,达到巅峰。

  孙恩更是被誉为南方道教第一人,是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人,威望更甚如今的散人宁道奇。

  这样的盛景自孙恩破碎虚空之后,戛然而止。

  道教中涌现出了大批新兴的道派,如崇灵宝经的灵宝派、崇上清经的上清派、崇三皇经的三皇派,以及推崇外丹烧炼的金丹道,天师道一家独大的场景不再。

  北魏道士寇谦之,改革北天师道,并一度让北天师道成为北朝国教。

  南方天师道虽经陆修静改革,但因孙恩破碎导致典籍遗失,从而很快被上清派和灵宝派的兴盛所遮掩,而逐渐不显于世了。

  宋行通过老君观调查,发现南方天师道并非不存于世,依然有小部分传承者隐姓埋名留存世间。

  巴陵事毕后,宋行一行并未赶回青羊山,反而在中途换了个方向,沿颖水向东,朝着项城而来。

  项城在南北朝时期,还是一座废弃的城市,那时的项城有个不算好听的名字,叫做边荒集。

  到了隋朝时期,隋文帝重建此城,才更名为项城。

  宋行得到的消息,项城之外的尧山之上,就有天师道残存的传承。宋行此行的目的,就是得到天师道传承的典籍,借此突破黄天大法第九层。

  尧山,又称石人山,地处伏牛山东段,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

  《山海经》之《中山经》称“大尧之山,其木多松、柏,多梓、桑;其草多竹;其兽多豹、虎、鹿、兔”。

  尧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既有华山之险、又有峨嵋之峻,兼顾黄山之秀。

  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湖面、云海,皆是奇景,主峰玉皇顶上,千岩万壑,飞龙走凤,远近高低,景色迥异。

  宋行将马匹放在山下,独自徒步来到山顶,以天师道如今没落的模样,主峰自然轮不到他们,宋行在一处偏僻的侧峰上,找到一座显得有些破旧的道观,道观正面牌匾上,写着玄元观三个大字。

  来到道观深重的木门前,敲了敲门上光滑的铜环,不一会儿,门打开了,一个年纪不大的道童从门后伸出脑袋,好奇的打量着宋行。

  “善信来本观,所为何事?”

  宋行微笑着说道:“小道长,山中游玩忘了时辰,想进道观讨杯水喝,顺便上一柱香。”

  道童见宋行年纪不大,穿着打扮更不像恶人,于是将木门再次打开了一些,说道:“善信稍等,饮水的话小道去取,上香就不必了,本观暂不接待香客。”

  宋行见状伸手轻轻抵住木门,笑道:“小道长,那我就不进香了,外面寒冷,进院子站站可以吧?”

  说完,也不等道童说话,径自推开门,走了进去。

  “哎,你这人怎么不听劝,”道童见宋行推门而入,有些着急和无奈,想了想,还是吩咐道:“那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我去为你取水。”

  宋行笑眯眯地说道:“有劳小道长了。”

  见小道童转身朝道观里面走去,宋行在身后盯着他的背影看了几眼,看出这小小道童,竟也身负不俗武功。

  随后负手站在院落前,打量着这座道观。

  道观外面看着不大,进入里面才发现内有乾坤。

  大殿雄伟壮丽,屋顶各色琉璃瓦在阳光下鲜艳夺目,大殿主体结构森严,共分三层,正殿有七十二根朱红色石柱支撑,四周石栏杆上雕刻着白玉浮雕,飞禽走兽,即使站在远处,也可清晰的看见三米多高的太上老君像端坐在大殿正中。

  宋行缓步靠近大殿,心中感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曾经的南方第一大教,南天师道即使没落了,从这道观的布局也能看出几分当年的底蕴。

  “你是何人,为何会在观中?”

  就在宋行抬头仔细端详大殿中布局之时,耳边突然传来一道略带吃惊的声音。

  宋行转头,循声望去,就见一身穿灰色道袍的中年道士,站在一侧朱红石柱边,目光温和的看着自己。

  宋行看着中年道士,抬手施了个道礼:“失礼了,青羊观宋行,前来拜访天师道当代教主。”

第233章 灵窍皆开,水火龙虎

  中年道士听到宋行之言,心中微惊,面上却是不露声色:“这位道友,此处只有玄元观,没有天师道。”

  宋行洒然一笑,说道:“那我就拜访玄元观观主。”

  中年道士看着孤身一人的宋行,想了想,开口问道:“玄元观并不对外开放,也少与外界接触,不知道友来此,所为何事?”

  宋行看着中年道士反问道:“阁下在这玄元观,是何身份?”

  不等中年道士说话,之前去为宋行取水的道童,手中端着一壶水,匆匆赶来,见到宋行站在大殿前,大惊失色,上前一把扯住他的衣袖:

  “哎你这人怎么回事,不是说了不能进来吗,赶紧走赶紧走!”

  说着就要拉宋行离开,中年道士见道童举止有些皱眉,轻声制止道:“止清,来者是客,休得无礼。”

  道童这才注意到石柱旁的中年道士,吃惊躬身行礼:“观主,这位善信说来讨杯水喝,谁知竟然擅闯大殿,我这就请他离开。”

  宋行站在原地,任凭止清如何推拽都纹丝不动,抬头望向中年道士,微笑道:“原来道长就是玄元观观主,宋行擅自进入道观,还望宽恕擅闯之罪。”

  俗话说抬手不打笑脸人,宋行虽然私自闯入观主,但一直笑脸相迎,也未擅闯入殿,行事举止也颇懂礼数,道人倒也不好开口赶人,索性开口道:

  “止清,不得无礼,请这位居士入偏殿内说话。”

  宋行一口道出天师道的名字,很明显不是误入玄元观,不论是怀着何种目的,肯定不会轻易离开,索性大方请人入内。

  见观主开口,止清不敢违背,只能示意宋行跟他前往旁边的偏殿,谁知宋行脚下不动,再次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