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仙武,从皇子开始无限进化 第22章

作者:沉默的不言

  “先天道体,传说中的修行圣体。”

  “原来如此!”

  云妃说到最后,忍不住自嘲道:“亏得本宫还以为是安儿拖累了自己,如今想想,若非安儿的缘故,本宫当初如何能获得陛下那般宠幸,能获得一尊天人大宗师的暗中教导和保护。”

  回想自己入宫后的过往经历。

  云妃心中恍然。

  直到此时,她才真正想明白,为何当年自己生下杨安后,会突然获得泰隆帝的恩宠,而在生下杨荣后,这种恩宠却又慢慢消失。

  本以为是泰隆帝喜新厌旧。

  如今才知道,泰隆帝恐怕从来都没有喜欢过自己,当年的恩宠也不过是因为生下了杨安这一先天道体,让泰隆帝误以为自己体质特殊,诞生的后代更容易出现特殊体质。

  杨荣的出生,彻底打破了这一美梦。

  让泰隆帝知晓,杨安这一先天道体的诞生,完全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几率,所以就有了后来的逐渐失宠。

  当然,也不能说是失宠,毕竟云妃在后宫中的待遇在众多妃嫔中,一直都是不错的。

  所谓的失宠,不过是泰隆帝驾临云华殿的次数逐渐变少,乃至是不再驾临罢了。

  然而后宫里的人,无论是嫔妃还是宫女太监等,都是捧高踩低。

  泰隆帝对云妃的态度,也让她从云端跌落到了泥土里。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

  云妃发现了李公公的存在,并在李公公的教导下,看清了大乾后宫的本质,不再纠结所谓的天子恩宠,开始努力修行,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同时,正是李公公这位天人大宗师的教导和指点,才让云妃的武道修行进展极快,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从武道五品练气境,直接跨越了先天境界,成为了武道三品的神变小宗师。

  一个武道三品的神变小宗师境界的大乾皇妃。

  哪怕没有大乾天子的恩宠,也足以在这大乾皇宫中立足,不被人欺负了。

  而云妃能突破武道三品神变小宗师境界,李公公肯定是功不可没。

  所以她对李公公的感情无疑是非常特殊的。

  真要形容的话。

  那就是,如师如父。

  是真的将李公公当成了自己长辈看待,对李公公充满了感激和尊重。

  而如今,当云妃知晓,无论是当年泰隆帝的恩宠,还是李公公的教导指引等,都是因为杨安才有的。

  这对她的打击可想而知。

  连带看向杨安的目光,都变得非常复杂,以及不可避免的茫然。

  “娘娘误会陛下了。”

  “陛下心里,还是有娘娘的,否则也不会时常问及娘娘的情况了。”

  “只不过后宫的情况娘娘也清楚。”

  “倘若陛下对娘娘和十三殿下表现出太多关心,定然会引起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对娘娘和殿下而言,绝非什么好事。”

  李公公为泰隆帝辩解道。

  至于他这番话里有几分的可信度?

  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

  反正杨安是一个字都不信。

  “或许吧!”

  云妃闻言,不置可否道。

  倘若是以前,李公公跟她这么说,她可能还真信了。

  但是现在?

  她是一个字都不会相信,看谁都充满了怀疑。

  作为大乾皇宫的老人。

  云妃和杨安的想法,李公公如何猜不到。

  只不过他也没有继续解释什么,而是笑呵呵的向杨安道喜:“恭喜殿下重新觉醒先天道体,相信陛下得知此事后,一定会非常高兴的。”

  “另外,殿下如今的情况也不用担心。”

  “因为殿下所修行的龙鲸淬体决,本就是一门顶级的淬体功法,此功法修行到圆满境界,自然可以降白虎,周身无漏。”

  “这对殿下而言,绝对是天大的好事。”

  “再加上殿下已经领悟了龙鲸真意,后期突破练气境,完全是水到渠成,再无丝毫瓶颈。”

  “老奴相信,以殿下的绝世天资,必定能武道有成,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突破武道先天,后来者居上。”

  李公公对杨安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毕竟这可是传说中的先天道体,一出世就能镇压一个时代的无上体质。

  可以想象。

  只要杨安中途不陨落,再有大乾皇室的倾力培养。

  未来必定能突破武道一品天人大宗师境界,甚至有望窥觑武道仙神之境,成为古往今来第一的武道天子。

  以一人之力,一国之力,压服整个神州天下。

  届时,什么世家门阀,什么武道圣地等,都要屈于大乾朝廷之下。

  而是像现在般。

  陛下空有雄心壮志,却受限极多,难以施展。

第27章 皇帝也想摆烂,毛发在进化!

  大乾皇宫。

  宣政殿!

  几名宦官碎步入殿,各自搬着一摞等人高的奏折,呈送至御案。

  御案之后,大乾泰隆皇帝端坐在龙椅上,翻阅手中奏折。

  砰!

  一份奏折,基本上是一眼而过,便被泰隆帝丢到了台下,随即便有身侧的宦官将另一份奏折双手呈上。

  整个过程快到不可思议。

  往往几个呼吸间,就已经审阅过十几份奏折。

  而此时在御案的台阶下方,已经堆积了不少的奏折,这些奏折被分成了三部分,代表着泰隆帝对奏折的三个处理意向。

  左侧的是同意,右侧的驳回,中间的留中不发。

  大乾王朝,治下有一百零八州,各州的情况也大不相同,地域最广的州差不多能有方圆万里,面积最小的州也有方圆近千里,人口有几十亿户。

  如此庞然大物的大乾,管理起来又岂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哪怕有三府六部衙门将下面呈报的事情进行过筛选和分级处理,最后呈至到泰隆帝御案前,需要他亲自批阅的事务依旧极多。

  每天光是需要批阅的奏折,差不多都要有上百斤。

  事实上,也幸亏历代大乾天子都是天人大宗师强者,无论肉身体质,还是神魂精神强度,都是冠绝天下,思维敏捷到极致,智慧推演无双,能在极短时间里处理好每日政务。

  否则想要稳定大乾王朝统治,厘清天下事务因果,最终做出正确决断,根本就不可能。

  大约半个时辰后。

  泰隆帝终于处理完了三府六部送来的奏折。

  一旁的司礼监掌印太监沈千秋却是双手捧着一个装满漆封细小竹筒的托盘,恭声禀报道:“陛下,这些是各洲郡皇城司送来的秘奏,需要您亲自过目。”

  大乾皇城司,乃是大乾王朝的特权监察机构,专主察听天下大小衙门官吏不公不法之事,一般由亲信宦官担任首领,只对天子负责,可不经司法机关批准,监督缉拿臣民。

  大乾一百零八洲,每洲有郡城三十六,每个郡城各设有一个皇城司千户所,而每个道洲则有一皇城司万户所。

  而每一个皇城司千户,皆有越级密奏天子的权利。

  对于这些秘密奏书,哪怕是皇城司督主,都不得拦截和私自查看。

  “这么多?”

  泰隆帝看了眼沈千秋手中的皇城司秘奏,忍不住皱眉。

  虽说各州郡的皇城司万户官和千户官,都有越级直奏天子的权利,但是像越级秘奏这种事情,还是非常得罪自己直属上级的。

  所以除非是有发生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或者是对自己的上级不信任。

  否则很少会有人使用这一权利的。

  最重要的是,这种越级秘奏的情况越多,就越是代表着大乾王朝的统治不稳,代表着皇城司,乃至是朝廷,对下面的管理出了问题。

  “真的是多事之秋啊!”

  泰隆帝看着眼前的秘奏,不由想到近日三府六部呈上来的一些奏章,忍不住幽幽感叹一声。

  如今的大乾王朝,在一般人眼里,或许正值千秋鼎盛时期。

  但是作为大乾王朝之主的泰隆帝,却知道在这盛世繁华之下,隐藏着多少的危机和问题。

  最让人无奈的是,很多危机和问题,他明明一清二楚,却奈何不得,只能选择无视或者不断压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让泰隆帝感到非常的无力,甚至有生出一种摆烂和逃避的心理。

  现在的他。

  终于能理解,为何那么多的大乾天子,明明身体正值春秋鼎盛,却在太子人选出现后,就忙不迭的退位让贤了。

  因为对一尊武道天人大宗师而言,大乾天子之位,固然是一种助力,却也是一个极大的拖累,没有半分自由可言。

  以至于,现在的泰隆帝都无比的羡慕自己那些成为藩王的兄弟。

  羡慕他们能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想怎么玩就能怎么玩。

  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而不是像自己一样被死死困在大乾皇宫中,整日里不是在处理政务,就是在处理政务的路上,没有半分自由可言。

  这样的大乾天子,哪怕有掌握无上权利和财富,坐拥天下绝色美人,或者天下无敌的武力,又能如何?

  无非是一条被困死在大乾皇宫中的真龙罢了。

  泰隆帝幽幽叹息一声。

  现在的他,只盼着自己的那些儿子能争气点,能有人够早日突破武道一品天人大宗师境界,好让自己能早点退位让贤,重获自由。

  踏踏踏!

  正当泰隆帝为眼前的秘奏而感慨良多时。

  一个小太监却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恭声禀报道:“启禀陛下,前司设监掌印太监李如海觐见!”

  “前司设监掌印,李如海?”

  泰隆帝听到这个名字,稍作思索,很快就想到了李如海是何人,淡淡道:“让他进来吧。”

  “奴才遵旨!”

  那内侍领旨后,很快便退出大殿,不一会儿,就领着一个白发苍苍,形如枯骨的青袍老太监走了进来。

  这青袍老内侍不是别人。

  正是云华殿的书库管事李公公。

  李公公进入宣政殿,眼角低垂,躬身行礼道:“老奴参见陛下,陛下圣安!”

  泰隆帝淡漠的看了眼李如海,平静问道:“发生了何事?”

  李如海闻言,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有些顾忌的看了眼宣政殿众人一眼。

  泰隆帝恍然,朝一旁的沈千秋道:“全都退下去吧,没有朕的允许,任何人不得靠近宣政殿三丈以内。”

  “奴才遵旨!”

  司礼监掌印太监沈千秋领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