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仙武,从皇子开始无限进化 第56章

作者:沉默的不言

  待送走了便宜二舅顾云峰。

  拱卫司和皇城司的人,也将他要的情报资料全都派车送了过来。

  整整的五大车,上万卷的档案卷宗,差点没有将这两个部门的案牍库给搬空了。

  杨安先是让随身的太监女宫娥等,将这些档案卷宗送入书房分类摆放好,以方便自己查阅,然后转头看向拱卫司和皇城司的两名军侯。

  在大乾王朝,军侯并非官职,而是一种爵位,亦被称为君候。

  大乾的爵位制度,从上到下有王、公、候、伯、子、男六个等级。

  其中王爵,唯有大乾皇室和宗室人员才能获得册封,甚至早在大乾王朝立国之初,便有高祖皇帝立下规定:“非杨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所以无论是亲王,还是郡王,亦或者是县王等,都是杨氏子孙方才可以。

  王爵之下,便是公爵了。

  如今的大乾王朝,有公爵二十四位,皆是武道一品的天人大宗师强者,镇守边关四方,御敌于大乾之外。

  再然后便是侯爵了。

  在大乾王朝,获得侯爵封册的有很多。

  很多武道二品法相宗师,都有获得侯爵册封。

  尤其是像镇武司,拱卫司,皇城司等重要部门,往往每个道洲的主要负责人,都会被册封为无名君候,地位于道洲总督平齐,直接受中央朝廷调遣,不受地方管制。

  杨安觉得,这种君候的册封,主要是为了钳制地方官员,让地方官员无法做到一手遮天。

  再然后便是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了。

  这些爵位都是册封给武道二品宗师之下的有功者,或者是“王、公、候”等世袭爵位一代代降级后的产物。

  在爵位册封和传承这一件事上。

  大乾王朝一直都有着完整的制度。

  如杨安这样的大乾皇子,成年后哪怕有获得亲王的封爵,六代之后,也会彻底失去爵位,想要重新获得册封,或者保住家族的爵位不被降级,就只能通过功劳换取。

  当然,如果杨安一直活着,活了六代时间。

  他身上的亲王爵位,肯定是无人能够剥夺的。

  这也是为何,如今的大乾王朝会有那么多的王府存在。

  因为这些王府的老祖宗们还没有死,等他们什么时候死了,王府的爵位便会降级。

  不过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有哪个宗室人员突破武道一品天人大宗师境界,同样可以抬高自己的爵位。

  武道一品大宗师,对应亲王。

  武道二品宗师,对应郡王。

  武道三品小宗师,则是对应侯爵。

  武道三品之下,则按照朝廷爵位册封规定,逐代降爵。

  所以从大乾王朝的王府数量上,大致也能推测下大乾皇室的强者数量。

  当然,推测归推测,这种推测准不准,又有多少的偏差?

  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毕竟虚虚实实,方是王道。

  大乾皇室也不可能将所有强者摆在明面上的。

  “你们同本王说说海洲的目前情况!”

  杨安看着拱卫司军侯赵原和皇城司军侯魏大勇,一脸平静道:“如今的海洲,具体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每年税赋多少,又需要多少开支等等,全都说一下吧。”

  他并没有询问两人海洲的势力分布情况,而是直接询问了海洲的关键问题,即人口、田地、税赋等情况。

  根据大乾王朝户部的统计:“海洲的官方人口统计为九百六十万户,人口三千一百万余,有良田三万六千零五十四万亩余,年税赋约有八百四十万两白银。”

  对这些数据。

  杨安肯定是不信的。

  毕竟这天下的世家大族就没有不隐匿人口和田地的,就像这世间不会有猫不偷腥一样。

  其他不说。

  单说这税赋一块,八百四十万两白银。

  这数字听着很多,实际上却是在打发叫花子。

  毕竟这只是总税收八百四十万两白银,还需要刨除几千的官员俸禄,八九十万的大军支出,以及日常损耗等。

  按照这么一个算法。

  这么加加减减下来,最后能落到杨安手里的,有个一百万两白银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你说这不是在打发叫花子是什么?

  这么点钱,估计都没有海洲各郡府官员一年贪污受贿的多。

  所以杨安对海洲的税赋情况非常的不满意。

  这些都是他的钱啊!

  谁敢贪他的钱,他就敢剁了谁的爪子,顺带将人碎尸万段,灌了水泥填海造陆。

  听到杨安的询问。

  无论是拱卫司的军侯赵原,还是皇城司的军侯魏大勇全都大感头皮发麻。

  他们两个怎么都没想到,眼前这位爷,还没有获得册封呢,就已经询问起了海洲的税赋钱银问题。

  这里面的问题,不是一般的要人命啊。

  只是他们不想回答还不行。

  毕竟这位爷正等着他们开口呢。

  总不能说,身为大乾朝廷在海洲的情报部门,连海洲的人口和税赋问题都不知道吧?

  他们两个真要敢这么说了。

  相信用不了几天,就有可能被直接拿下,送到天京城问罪去。

  赵原和魏大勇相互对视一眼。

  两人眼里的表情都很丰富,无不是想着对方先开口。

  杨安看着眼前一幕也不催促,任由他们两个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反正他已经想好了。

  如果这两人的答案不能让他满意。

  那么围剿白胡子海盗团的时候,还缺两个炮灰,到时候就让他们两个顶上去就行。

  相信到时候血魄宗的人,肯定会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回殿下。”

  “根据皇城司暗中调查,如今海洲大约有人口六千五百万余,良田差不多有九万万多亩,至于海洲的税赋……”

  皇城司军侯魏大勇硬着头皮道:“海洲的每年税赋,大约有一千万两白银左右,而各种开支则需六百多万两。”

  不是魏大勇想要揭破这里面的隐秘和龌龊。

  而是皇城司的职责,便是监察地方官员和世家大族等。

  皇城司,拱卫司,镇武司。

  这三司乃是大乾王朝的最知名暴力部门。

  其中皇城司主要有宦官组成,针对的是地方官员和世家大族等。

  拱卫司主要针对魔六道,三邪教,地方山贼帮派等能对大乾朝廷的统治,直接构成潜在威胁的黑暗势力。

  最后则是镇武司,则主要负责处理江湖武事,比如说地方上的武道宗门,武馆门派等。

  三司分明,各司其职。

  杨安询问的海洲人口、田地、税赋等问题。

  虽然拱卫司的人也知晓,但真正负责者却是皇城司。

  所以,这一问题也只能由魏大勇来回答。

  “六千五百万人口,九万万余亩田产。”

  “呵呵,这些人的胃口,比本王想象的还要大啊。”

  杨安听到魏大勇的回答,忍不住冷笑说道。

  只能说这些地方世家等,真不是一般的贪婪,直接隐匿了一半的人口,三分之二的良田。

  仅此一点,就直接造成了海洲税赋减少一多半。

  再想到,这减少的一千多万两税赋中,有三成都是属于自己的。

  杨安差不多就已经在心里给海洲的这些世家大族等,判了死刑。

  敢贪自己的钱。

  还有没有王法,有没有天理了?

  这些人,一个个的全都已经有了取死之道。

  不过海洲的真实税赋只有一千万两白银左右?

  这倒是杨安没有想过的。

  他稍作沉吟,然后一脸平静的问答:“海洲的税赋为何会这么少,难道在海洲,海上贸易不需要缴税吗?”

  大乾王朝的税收来源很简单。

  其中,最主要的来源就是田税、盐税、铁税、人头税。

  因为重农抑商的原因,朝廷在商业方面并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制度。

  或者说,在大乾王朝的商业店铺,商行作坊等,基本上全都被权贵、宗门、世家大族等把控着。

  朝廷想要收商税?

  这不是在他们碗里抢食吗?

  因此,大乾王朝商税的不健全,并非只有重农抑商这一个原因,里面的利益纠纷大着呢。

  杨安也知道这一点。

  所以他并没有询问商税,而是直接询问了海上贸易税收。

  或者说是船税和价税。

  船税,顾名思义,就是按照船体大小征税,无论是出海还是回港,都需要缴纳船税。

  价税,则是按照船上货物的价值,进行收税,一般为船上货物的百分之二十,空船不需要缴税。

  以海洲的海贸繁华。

  恐怕仅是海税这一项,一年就能有上千万两白银不止。

  结果按照户部的统计,海洲一年的海税只有不到二百万两白银。

  这无疑是不可能的,里面有着极大猫腻。

  听到这个问题。

  魏大勇的额头渗出冷汗。

  他根本就不敢抬头,站在那里硬着头皮道:“回殿下,海洲的海税的确多有不实之处,但海税难以征收的关键,还在于南洋海域的海盗众多,船只无法出海……”

  魏大勇说着说着就再也说不下去了。

  因为一道恐怖的威压自四面八方传来,直接将他包裹,让他的心头像是压着一块巨石般,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顶级法相宗师?还是天人大宗师?”

  魏大勇眼神变化,心下惊骇,继续辩解道:“殿下明鉴啊,奴才句句属实,绝无半分虚假,因为南洋海盗的存在,他们直接在海洲外的岛屿上建立坊市等,进行交易买卖。”

  “大量海商因为海盗的威胁,不敢出海,而真正敢出海的海上,背后则是有着海洲权贵,武道宗门,世家大族等支持,多有逃避海税征收的办法。”

  “再加上天海军团多次清剿海盗不利,船舶司内部人员也不干净,所以海洲的海税实难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