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626章

作者:迦太基的失落

项羽的失败,是道德的失败。

可能很多成功学,很多成功人士,会赞美着刘邦,说着刘邦如何如此出色。

可社会上,真的不能学刘邦。

若是社会上,人人都是刘邦,那这个世界就真的没救了。

身形闪动着,李牧消失而去。

次日,众人发觉十二夫人消失了,又是看到那个大洞,那位知府的家人纷纷叫嚣着,可很快又是沉默了。在无双王面前,没有瞎叫的本钱,惹毛了无双王,直接送你们一家去团圆。

可众多的捕快,看着十二夫人逃离而去,却是拍手称快。

觉得,十二夫人是奇女子。

十二夫人,为父亲报仇,手段固然酷烈一点,可这样的女子有骨气,有气节,若是真的最后,直接处死了这样的奇女子,众人反而失望至极。

哪怕是通判,看到十二夫人逃离而去,也是沉迷着。

海捕公没有,通缉令没有,一切就这样迷迷糊糊过去!

“果然如此!”

李牧也松了一口气。

正所谓,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乃是人生两大仇恨。

若是不报仇,枉为人!

血亲复仇,不共戴天!

圣人云,宗族血亲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如果有人对家族或成员造成伤害,那么这事肯定没完,必须报复。

家国天下!

家在前,国在后!

没有家,如何有国!

子夏问于圣人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

圣人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遇诸市朝,不反兵而斗。”

如果父亲被杀害了,那么当儿子的必须把所有的事情都放下,一心一意的替父报仇就好了,如果做不到那就去死吧!哪怕是在大庭广众或是官府衙门碰到了仇人,也得当场拔刀砍死他,否则就不为人子。

“父之仇弗与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游之仇不同国。”

对于杀父仇人不死不休,杀不成就自己去死;对于杀害亲兄弟者就稍微“宽容”些,逮住立刻杀掉就行了;至于杀友仇人,复仇原则上不能“跨诸侯国”,只能在国内追杀。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如果有亲友被害,基本就不用干别的了,拎把刀整天追着仇人砍到天涯海角就好了。

而这,就是所谓的血亲复仇。

在这个年头,如果有人的尊长、亲友被害而无心或无力复仇,绝对是一件受人谴责和鄙视的行为。哪怕是选择“报警”,也会被视为懦弱、不孝,基本上以后就没脸出门见人了。

故而,史记中专门为刺客列传,对这种复仇行为大加颂扬。

有时候,哪怕这种血亲复仇的对象是君主,也是受到推崇和支持的:

“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推刃之道也,复仇不除害,朋友相卫,而不相旬,古之道也。”

父亲无错被杀,儿子就可以向君主复仇;若是父亲犯罪受诛,儿子则不能寻仇。

因此伍子胥叛楚投吴、回头还将楚平王掘墓鞭尸的行为,放在今天弄不好被当成“楚奸”,可在当时非但没有被儒家视为大逆不道,反而作为“烈丈夫”的典型代表而传颂千载、青史流芳。

就好似,曾经在西北,他当知府时,有一个女子,因为父亲被杀了,事后遇到仇敌,直接上前将敌人斩杀。

割下仇人首级去官府自首。

李牧还没有断案,就是无数人前来求情。

百姓为其求情,手下的捕快为其求情,就连上面的皇帝也认为其无罪。

如果李牧,要给她定罪,立刻被吐上一脸唾沫。

事后,李牧只能宣布无罪释放。

第五百三十六章 勇气(二)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人类十五个美德。

在过去的时刻,李牧认为,仁是品德之首。

可此刻,李牧却是明白“勇”才是品德之首。

没有勇气,无法坚持仁义;没有勇气,无法坚持礼;没有勇气,无法做到后面的几个坚持。

没有勇气,坚持优秀品德;没有勇气,拒绝诱惑;没有勇气,面对曾经狼狈的自己。

故而,勇气最为重要。

勇气,是成功的第一品德。

一个人,可没有智商,可没有背景,可没有后台,但是不能没有勇气。失去勇气,就是失去一切。

好似巨鹿之战,项羽率领三万大军,冲击二十多万秦军;在昆阳之战,刘秀八千兵马,冲击王莽二十万大军。那时,他们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已经有必死决心,置之死地而后生。

至于巨鹿之战中,其他六国兵马,早就被吓的不敢进攻了。

就好似遮天中,那些大帝们都是有无敌的道心,无敌的道心说白就是勇气。可自斩后,斩掉的不只是修为境界,还有勇气。

没有了勇气,就是失去了一切。

“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荆轲,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

在古代,判断一个人品德好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是不是勇敢。

又是有人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说,杀人犯也很勇敢。

可这是血勇,脉勇,骨勇之人,不是真正有勇气的。

勇敢的人,就是品德好;不勇敢的人,品德不好。

难怪韩信在项羽麾下,混不出头,因为韩信不勇敢。

在项羽的世界观中,不勇敢的人,不值得信任。

在韩信发达后,衣锦还乡时,那个屠夫来请罪。韩信可直接杀死屠夫,然后说一句,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这是以牙还牙,是有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