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界竞技,开局我选张三丰 第32章

作者:废纸桥

“有一部分是真的,我知道有一些反馈到了中枢,不过应该还好,现在毕竟只是春季,上游雪水消融流下来,各地引水储水,即便是老天不下雨,也未必真有什么大问题。”黄湘模模糊糊的说着,显然她对这个问题,了解的并不全面。毕竟这事与她分管的差事,并没有什么直接关联。

“好!给我准备一条小船。”曹柘说道。

“好……好!啊?去哪?”黄湘问道。

曹柘目光平静的看向黄湘。

黄湘蠕动了一下嘴巴,然后说道:“我……我知道了!”

紧接着好奇追问道:“你……你真的会驭龙降雨?”

曹柘摇头道:“不会!那都是谣言而已,我一介武夫,哪里会什么法术神通?”

黄湘偷偷说了:“骗人!”

随后却道:“你既然不会降雨,那去做什么?”

“义之所往,问心无愧!”曹柘摆着袖袍,大步向前。

第五十八章 人间有祸,天居其末,多半人为

曹柘让王钰传告天下,要战群雄。

却也不必真的在紫金山铜殿内久守。

若是那些等闲江湖人,曹柘战与不战,没有什么分别。

至于名动一方的‘大人物’,若真打算上山与曹柘一战,定然会提前传名江湖,惹出一番沸沸扬扬。

并不是今天说了,明天就来。

杨过这种,算是异类。

受人挑唆,被当枪使了。

黄湘吩咐属下去办事,很快就为曹柘配好了船。

到了码头,一艘长约五米,宽约三米的渔船,便停在那里,船头还拴着一匹枣红色的骏马,负责驾船的是一位四十多岁的老船夫,应该有着丰富的经验。

“船留下,马留下,或许三五日后我便回来。”曹柘对黄湘说道。

黄湘还未答话,那老船夫便小声嘀咕道:“这道士好大的口气,金陵到保定,单走水路可不成,还得再走陆路,便是一路顺风顺水,快马加鞭也得走上一个月。”

黄湘柳眉竖起,正要呵斥。

曹柘却拉了拉她的衣袖,随后冲着那老船夫拱拱手,上了船。

怕了拍那枣红色骏马的脖子。

“马儿!马儿!坐稳了!”话音一落,不用船浆,船便破开水面,往远处飞快的冲去。

老船夫被吓了一跳,再看时那艘船已经飞出了百米多远,越来越小。

“这……这位道爷,是何妨神圣?”老船夫也算见多识广,知道有江湖上的高人,能以内力推动小船,在江面上快速穿行,但是如曹柘这般快的,却属实没有见过。

曹柘驾驭着渔船,飞快穿梭。

先从长江入汉水,一路往汉水支流丹水而去,等到了第二天一早,便已至(河)南地界。

随后再于丹水支流老鹳河上岸,骑马先往黄河边上跑。

等到了日落时分,已经到了黄河,只见浊浪涛涛,虽谈不上水力十足充沛,却也并未干涸。

一路往北,等到了(河)北地界,却逐渐发现,大片良田里的庄稼,都呈现缺水状态,有些泛黄的嫩苗,蔫趴趴的没有活力。

即便是天色渐晚,依旧有不少农民,就站在田间,面露哀愁之色,望天发愁。

春雨久久不至,这地里的庄稼,就都缺水。

没水就活不成,一整年的收成都受影响。

这个年代,收一斤粮,要留至少三分之一做种,如果一茬种不活,大多数农民,是没有本钱再弄来谷种,再种一茬的。

大岳朝的科技院里,有人培育粮种,优化粮食产量。

但是这东西,即便是知道方向,也需要时间培育与等待,并不是能那么快普及的。

曹柘跨过田间的小道,对一位老农问道:“这位善人,贫道武当张三丰,自南边来,见黄河水涛涛,各支流也多半未曾干涸,怎么这良田之中,却缺水至此?”

老农满脸愁容,用浓重的乡音道:“不机密呢!老天爷不下雨,添球的很,几古将是县太爷说了,河里的水,朝廷有用处。”

“朝廷说不让动?”曹柘皱了皱眉。

“也末说不让动,就是要分配。”

“上游都用了,下游就末了。”老农说道。

这时,又有一些旁的农民围过来,对曹柘有些戒心,看到他身穿道袍,便又放松了一些戒备。

足以见得,道士在民间的口碑,还是可以的。

“井水呢?”

“井水也不让动?”曹柘又问。

一位口音稍轻的年轻农民回答道:“井水都干了,县太爷说的。反正俺们村子的井里头都干了。”

“也末都干,徐大善人家的井挖的深,还有水咧,每天都送几车水给俺们。”

“不过不够用咧!”

“储水呢?”

“朝廷早有法度,雨时储水,旱时用,去年好像没干吧!”曹柘又道。

“储水早用咧,前几天黑界(夜晚),县太爷和徐大善人带人挑的,都撒到田里了,就是庄稼末见好……。”又一位农民抢答。

曹柘又问了几句,答案大同小异。

听起来似乎是地方官府与乡绅通力合作,并未在其中捣鬼,只是天灾而已,人亦无可奈何。

没有妄下结论。

曹柘向农民们告辞,先去一些村子里的水井处查看。

井里确实是空了。

井打的不够深,地下水位下降,确实会容易干涸。

曹柘又转道去了徐大善人家,悄悄飞落在对方的房梁上。

看着正抱着十四岁小妾睡觉的五十岁大善人,曹柘也不客气,直接对他用了摄心术。

原本鼾声如雷的徐大善人,睁开双眼,呆呆的坐起来。

而他旁边的小妾,依旧睡的深沉。

“地方上的蓄水,真的都用完了吗?”曹柘问道。

徐大善人呆呆的回答道:“没有用完咧,都藏在蓄水库里,用黑布遮着,不让人靠近,谁靠近就蹲大牢。”

“那为什么老乡都看到你们把水送到了田里?”曹柘接着问。

徐大善人道:“那是俺们在水车、水桶上动了手脚,瞧着是一大车水,其实也就很浅一层,晚上都看不清,不知道俺们的手段。”

古代普通人少有食肉,普遍存在夜盲症,到了晚上就看不清的大有人在。

这位徐大善人有官府做掩护,确实可以轻易动手脚,蒙骗过关。

“你这么做,对你有什么好处?”

“你家的水井挖的深,根本不缺水。”曹柘问道。

“俺们不缺水,但是还缺良田,春天旱一场,秋天俺们就能低价收拢大量的良田,等方圆几百里,都是俺们的田产了,农民就都得租俺们的田……。”徐大善人说道。

“那你还给他们送水?”曹柘咬了咬牙,眼神凌厉接着问话。

“那么一点,救得活几株苗苗?俺们现在不送水,秋天交税交粮的时候,他们怎么会想着把田产抵押给俺们?”

“总不能让别人白占了便宜,抢了俺们的功劳。”徐大善人理所当然的说道。

“天为半成,余下皆是人祸。”

“好一个贪婪无度,卑鄙龌龊的徐大善人!”曹柘本想一剑将这厮了结了,却又觉得这样太便宜他了。

“既然水库有水,那就说明根本不缺水,缺的是公道,缺的是人心正道。”

“只是我却也不能领着百姓冲击衙门看守,去水库直接抢水。此举虽是为正执事,却是引导民众,乱了法纪,我可以一走了之,地方上的人却难免受有心人蛊惑、煽动,做起乱来,苦的总归还是这些穷苦大众,便是一时的荣华富贵,也和他们没有关系。”曹柘心想。

随后先将一缕阴气,打入徐大善人的身体,让其之后总得坐立不安,饮酒吃肉都会痛苦不畅,更有不石不更之疾,算是先行一番惩戒。

辨清了方向,曹柘又快速赶往此地的储水库。

第五十九章 云中雷鼓一令来

大岳七年便有令,常旱之地,当一县一水库。

雨时积水,旱时取用。

等到了大岳十五年时,已经基本在中原地区,完成了这项指标。

曹柘现在所在之地靠近大名府,县里的水库,则是修在低洼处,位于山坳之间。

水库周围用矮墙围着,门口有正在瞌睡的衙役看守。

越过矮墙,一大块黑布,就笼在水库池口。

所有水库都由水泥和砖头,于深挖地底修葺而成,是上窄下宽的格局。

水库中的水,也仅仅只是在农作物干旱缺水时应急而用。

池子周围,还有一些出水口,巧用了一些抽水装置,只要有人装上必要的设备,就能从池子里抽出储水来。

曹柘都不用看,仅仅用闻的,就能嗅到这池子里,正储满了水。

虽然整体也不算太多,却能解一解这百亩良田的燃眉之急。

“仅仅凭借我一人之力……如何将这么多的水,运送到田间?”曹柘微微有些发愁。

随后掐动手指,算了算时间,又抬头望了望夜空中清晰可见的星斗。

“明日无风,倒也应该可行……!”

“那便试试吧!”

说着掀开黑布,直接纵身跃入那深邃的蓄水池中。

天空渐渐被金乌点亮。

又愁了半宿的农民们,从鸡叫前起,就望着天空,纷纷摇头叹气不止……又是一个大晴天!

干燥的天气,几乎已经抽干了空气里的最后一丝水份。

就连枣树的叶子,也都有些微微卷曲起来,显得没有精神。

田埂之上,早就站满了人。

一些昨天夜里,偷偷摸黑,赶着驴车去河里取水的人,正无神的打着哈欠,同时警惕着与那些同村的邻里打着招呼。

没有官府许可,擅自到河边取本就不多的河水灌溉到田间,是要挨板子,甚至是关大牢的。

现在河里的水,只能每三天到官府指定的地点去,按人头挑。

这些水是生活所用,万不够灌溉庄稼。

突然,有人站在高处大喊着什么,不断的挥手。

所有人都抬起头,朝着那人望去。

“云来咧!云来咧!”

“老天爷可怜俺们咧!”呼喊声渐渐连贯、清晰起来。

人们高昂着头,正瞧着一片云,以比往常低许多的架势,朝着连绵起伏的麦田飘来。

等近些了,才隐约看清,那云雾起伏,绵延数里之中,似乎还有道人飞纵其中。

却见这道人,不住的推手,一掌掌落下,那本该散开的云雾,却被强行捏成了一大团。

等到了麦田上空时,道人骤然升高身形,单手撑开。

滚滚的雷鸣声,就在他的手掌和指尖跳跃。

一道雷光划破了天际,就像一道令剑,从九霄之上射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