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截教大师兄,加入聊天群 第260章

作者:三色杯奶茶

契约上,白纸黑字写的就是张三借粮三石,一年后偿还四石半,若是无法偿还,便以张家的五亩田地充债,再拿妻女为利息,张三按下的手印也是一清二楚。

他黄世仁按契约办事,何来的强取豪夺一说?分明是这刁民诬告他黄老爷,并毁坏他的名声。

“请县尊大人为学生做主,恢复名誉,并严惩原凶!”

说罢,黄世仁对着县令拱手一礼,义正辞严的说道。

“胡说,这契约哪有写以我家的田地为充债,也没写要拿我妻儿为利息?请青天大老爷明鉴啊!”

张三闻言,更是愤怒的大喊道,他哪怕被打了,那也是他咆哮公堂所至,不敢对县令老爷有丝毫怨言。

但听到黄世仁颠倒黑白的话,张三却是忍不下去了,当即大声喊起了冤。

“肃静,契约是真是假,本官自会查明!”

县令看完契约之后,当场就有了判决,说道:“嗯,白纸黑字,与黄世仁所说无误!由此看来,完全是张三诬告!来人,将这刁民打入大牢,半月后流放岭南!”

说罢,一根朱红色的签子丢下去,判决也当场生效。

“小人冤枉啊!老天爷啊,开开眼吧!”

被衙役拖走的张三闻言,顿时哭天喊地,大声喊冤。

说起来,张三并不识字,就连告状的状词,也是他求爷爷告奶奶才请了一位读书人帮他所写。

当年他借粮并签字画押的时候,黄世仁并没有跟他讲明契约的内容,他就糊里糊涂的画了押、按了印。

他完全是被黄世仁给坑了,简直比窦娥还要冤,不仅被地主恶霸夺去了田地和妻女,还被县令判为诬告。

一旁。

“怎么样,你看明白了吗?”

看完这一幕,李长生对朱元璋问道。

第161章以我心代天心,以我意代天意

直播间。

看到真人带着朱元璋跑到江南,坐看某个小县令断案。

群员们都大为惊奇,这又是闹哪一出?

待看完整个断案过程之后,所有群员都沉默了。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对群员来说很常见。

无外乎是土地兼并,至于手段,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封建王朝之所以会陷入三百年不断轮回的怪圈,土地兼并当居首功。

贫富差距的产生,便会导致土地兼并的发生,而土地兼并又会导致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拉开。

富人越富、穷人越穷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富者阡陌成群,穷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也就成了常态。..

接下来,便是阶级固化,富人们拥有各种各样的优势,所以入仕的几率要比穷人高。

拥有了权力之后,进一步剥削底层穷人,引爆那根导火索,上演一幕幕农民起义,王朝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

不过,令群员们好奇的是,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发生在王朝中期或是后期。

但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才成立一天呢,天下间就已经有了土地兼并的苗头。

“土地兼并,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哎,底层的百姓苦啊!几千年来,百姓什么时候真正的幸福过?”

叶凡感叹了一句。

“按理来说,这黄世仁不会做得如此急躁才对,我仔细研究过乡镇的小农经济,一般的地主都不会杀鸡取卵,哪怕剥削百姓也不会干这种一刀子买卖,而是温水煮青蛙慢慢来。”

寇仲摸了摸下巴,有些疑惑的说道。

“咦,这一点我还真的知道,寇仲你不知道那是因为隋唐时的经济以粮食为主要来源。因此,无论是朝廷还是地主,与底层的百姓都保持着一个相对克制的态度。那就是,既剥削农民,又不会让他们活不下去,也就是满清的三十三两银子政策。”

王超打开电脑在网上查了一下,说道:“宋元时期,小手工业资本兴起,大地主的主要产出由土地转为手工商业,他们就没有耐心再侍弄土地,而是想通过经商赚快钱、赚大钱。因此,对待底层农民也就没了之前的耐心,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一点,也是为何两宋之时,农民起义的数量为历朝之最的原因了。”

“因为地主们开始向资本家转变,他们改变了以往温和的方式,不再将底层农民视为生产工具,下起手来自然也就不会留情,逼得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事,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而朱元璋刚刚建立大明,还没有颁布大明律法,民间大多还是以元律为主。直到大明律法颁布之后,规定了士农工商的户籍不可转变,有效遏制了商业发展的苗头,这才给了底层农民一条活路,没有被资本家给逼死。”

“所以,朱元璋颁布的户籍制度算是给大明王朝续了一波命,要不然啊,大明王朝可能挺不到一百年就覆灭了。”

洋洋洒洒的说了一通之后,王超才停下来。

这个说法是他在网上找到的,是一个历史系教授讲课时所说。

王超琢磨了一下,还真挺像那么回事,便对着网上的信息念了一遍。

“这样说的话,倒也有几分道理。”

“确实,明朝中后期全面崩盘,除了东林党、江浙党以及阉党之争,资本主义的萌芽也脱不了关系。”

“对,八大晋商为我大清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就是华夏资本家的典范。”

“呵呵,难怪老马会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会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能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

“这些资本家的心都是黑的,说丧尽天良都算是表扬他们了。”

其他群员听了王超的一番述说之后,一个个都恍然大悟,彻底明白了过来。

是啊,刚刚真人与朱元璋所看到的县令断案,不过是天下大势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看似只是一个小地主与普通农民之间的事,实际上却是关乎整个天下的大事。

同时,这是农民和资本家之间的阶级矛盾,天然就不可调和。

....

场中。

看完了县令断案之后,李长生带着朱元璋离开了县衙。

“圣父是想告诉咱,这天下没有永恒的王朝吗?”

一路上,朱元璋都在考虑李长生带他看这一幕的用意。

他虽然从小没念过书,但起兵之后,也时常读书,还请大儒教导自己。

所以,朱元璋是知道历史的,并不是完全的文盲。

他知道,自秦始皇统一天下以来,中原华夏没有永远不倒的王朝。

哪怕开国君主再英明,定下的法律再森严,治下的官员再廉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还是会爆发出如阶级矛盾、社会矛盾、土地矛盾....等等各种矛盾。

平时可能没什么,但当矛盾积累到一个极限之后。

一旦爆发开来,势必会惊天动地,天下震荡。

无论多么强大的王朝,也会毁于一旦。

强如大汉、大唐,早已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成了故纸堆里的往事。

“何为永恒?一万十万年算永恒吗?亦或是亿万年才算是永恒?”

李长生负手而立,眺望着万里山河,悠悠说道:“对贫道来说,这也不过眨眼即逝罢了。”

“嘶.....”

朱元璋张大了嘴巴,露出满脸不可思议之情。

亿万年的时间,也简直是一个无法想象的数字。

而对于长生圣父来说,却仅仅只是眨眼即逝....

“你想让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也想让大明的国祚永存,贫道没说错吧?”

朱元璋的心思,几乎对李长生不设防,他心里想什么,李长生比他自己还要清楚。

“请圣父教咱!”

朱元璋闻言,神情一振,再次五体投地的跪了下去。

“你先起来吧。”

李长生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

随着他话音一落,朱元璋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

“是!”

朱元璋恭敬的回道。

李长生大手一挥,带着朱元璋快速游走于大明的每一个角落。

同时,他那淡淡的声音传入朱元璋的耳中。

“你要明白,贪官污吏杀之不尽、斩之不绝,无论多么完美的法律都有人钻空子,以此来谋取私利。”

“无论多么正直的人,只要当了官之后都会变得圆滑,归根结底,这是人的私心在作祟!”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也就是私心,就好比你,大明皇帝朱元璋,你敢说你没有私心么?”

“你想让大明永垂不朽、万载不移,不也是私心么?你想让儿孙世代缨荣、永享富贵,这也是私心吧?”

“所以,归根结底,只要是人治,就无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然而,法治又能避免吗?不能!法治,归根结底也是由人来统治。”

“问题又回到了原点,无论是何种制度,都会出现各种贪腐现象。”

李长生的话语之中,充满着一种名为信念的力量。

顿了顿,他说道:“贫道这里,倒有一个解决的办法!”

满天下走了一圈之后,他们又回到了应天府外的钟山之上。

李长生转过头来,询问朱元璋:“你,想不想知道?”

“恳请圣父赐教!”

朱元璋精神一振,连忙躬下身来,作洗耳恭听状!

“你有没有想过,既然人治和法治都不行,能否用其他东西来替代呢?”

李长生的话,既是询问朱元璋,也是询问观看直播的群员们。

“用其他的东西来替代?”

“还有什么能替代人治与法治的吗?”

“我想不出来,你们呢?”

“真人还是直接说吧,我脑子笨,想不出来。”

“是啊,真人就痛快点说出来吧。”

“我脑子也笨,根本就想不到。”

群员们闻言,一个个都议论纷纷。

“用什么东西来替代?难道圣父要传授咱仙法么,让咱长生不死,这样也可使大明永垂不灭?”

朱元璋神情一动,出声说道,话虽是疑问,却是肯定的语气。

在他想来,圣父神通广大、法力无边,若是能传他长生仙道,那他朱元璋定然可以永远的活下去。

到时候,他大可以根据实情,来制定相应的律法,以避免种种矛盾发生。

换而言之,只要他朱元璋一日不死,大明就灭不了。

“不,这样只治标不治本,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李长生摇了摇头,说道:“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你一人之力又哪能比得上天地之力?”

“为什么做了坏事的人长命百岁,而好人就命苦?为什么贪官污吏杀之不绝,土豪劣绅层出不穷,穷人却只能饿死呢?为什么贫富差距那么大?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

“普通人受尽欺压,受尽不公,受尽苦难;却无能为力,呼天不应,抢地不平;举头三尺有神明,尽是放狗屁。”

“还有王法吗,还有公道吗?”

李长生淡淡的声音,令朱元璋震耳欲聋,也响彻整个大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