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12章

作者:漫客1

  比如说鹿鸣宴,就改成了放榜之后的第三天举办。

  值得一提的是,由建康尹主持的鹿鸣宴不仅宴请新晋的举人,还宴请乡试的主考官,同考官以及考场的执事,还有一些阅卷官。

  不过一般是新晋举人坐一桌,考官们以及阅卷官们另外坐一桌就是。

  举人的座次,是按照乡试名次来排的,十个人一桌,沈毅的名次不错,便坐到了举人的头一桌里,与这一次乡试的另外九个前十坐在一桌,十个人刚找到自己的位置,还没有坐下,便开始互相打量了。

  这十个人里,沈毅是年纪最小的一个。

  而今年的建康解元,是个三十岁左右,穿着朝廷新发下来的举人服,看起来颇有些儒雅。

  这个解元公也在看着沈毅,见沈毅看向他,这位乡试解元主动拱手,笑着说道:“建康府霍眺。”

  沈毅连忙拱手还礼:“江都府沈毅。”

  这个姓霍的解元,很是诧异的看了沈毅一眼,然后笑着说道:“原来阁下就是沈毅,江都沈毅这四个字,从年初开始就名动京城,没想到第一次初见,是在这鹿鸣宴上。”

  另外几个同桌的举人,也都纷纷看向沈毅,忍不住感慨连连:“早闻江都沈毅的大名,没想到这么年轻。”

  “这么年轻就罢了,居然早早的中了举,真是让人艳羡。”

  一时间,沈毅成了同桌十个人当中的焦点。

  他苦笑了一声,硬着头皮说道:“诸位兄台,在下不过是侥幸得了一些虚名而已,今日既然有缘碰面,不如大家都各自自报家门,将来也就算认识了,如何?”

  沈毅提议之后,同桌的九个人纷纷附和,于是乎从建康府霍眺开始,其他人按照乡试名次一一报名,等到大家都通了名姓之后,才一一坐下。

  这会儿晋王殿下早已经说过话了,鹿鸣宴的菜食也都慢慢端了上来,众人纷纷落座之后,开始动起了筷子,这十个人里有一两对同府的,聊起天来很是亲切,就连沈毅也有一个江都府的同乡,不过不是江都县本县的,时不时与沈毅说一些家乡话,沈毅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回应着他。

  十个人一轮酒喝完之后,霍解元便端起酒杯,跟众人碰了一杯,然后开口道:“诸位,今科乡试主考,我等的座师曹公,今日也到了,一会儿咱们吃的差不多了,要不要去见一见座师,向他老人家道个谢?”

  听到这句话,沈毅有些无语。

  不是因为霍眺要去见曹状元,而是因为他的称呼。

  这位霍解元看起来,应该已经超过三十岁了,而今科乡试主考,也就是前科状元曹谦,今年也是刚满三十岁,说不定年龄还没有霍眺大,但是霍眺却一口一个“老人家”,让沈毅颇有些别扭。

  正当其他九个人商量的热火朝天,准备一会儿直接进去向曹状元敬酒,拜会座师的时候,沈毅却被一个人拍了拍肩膀。

  沈毅的身后,传来一个很高兴的声音:“少年人,咱们果然再见了!”

  沈毅闻言,连忙站了起来,回头一看,一个身穿便服的中年人,正笑呵呵的站在自己身后,与自己搭话。

  看清楚这个中年人的面孔之后,沈毅慌忙起身,对着他拱手行礼,语气恭谨。

  “弟子沈毅,拜见曹师。”

  “沈毅……”

  曹状元眯着眼睛上下打量了一眼沈毅,笑着说道:“我在建康,也听过不少次你的名字了,一直到前几天开糊名的时候我才知道,名噪建康的江都沈毅,竟然今科乡试的考生。”

  “虚名而已……”

  就在沈毅谦虚的时候,其他九个人隐约听到了沈毅称呼曹谦为“曹师”,虽然猜到了曹谦的身份,但是又不敢贸然去认,一时间全都愣住了。

  九个人齐刷刷的看了一眼沈毅。

  沈毅微微低头道:“诸位兄台,这位正是今科乡试主考曹公。”

  也都连忙站了起来,跟着沈毅向曹状元低头行礼,口称“曹师”。

  曹谦是乡今科试主考,是录取他们的,就这一层意味上来说,的确有点师徒的意思了。

  曹状元懒洋洋的摆了摆手,开口道:“不必多礼。”

  应付完那些考生之后,曹谦又看着沈毅,微笑道:“今日鹿鸣宴过后,你得了闲,便到我在建康的住处寻我,咱们……”

  曹状元一句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建康府衙差一路小跑跑了过来,来到了沈毅面前之后,他喘了口气,问道:“是沈毅沈老爷么?”

  沈毅点头:“是我。”

  衙差恭敬低头,开口道:“沈老爷,府君请您过去一趟……”

  这回,轮到曹状元呆愣了。

  他也在朝为官好几年了,自然知道现在的建康尹是谁。

  沈毅面带歉然,对着曹谦低了低头之后,就跟着衙差朝着府尹书房走去。

  曹状元站在原地,看着沈毅离开的背影,一时间竟然没有来得及生出沈毅到底是什么人什么背景的疑惑,而是感到了一些尴尬。

  好在曹状元机敏,咳嗽了一声之后,就缓解了尴尬,他扭头看向霍眺,笑着说道:“你就是今科解元?”

  霍解元低头,神态恭谨。

  “建康府霍眺,拜见曹师。”

  曹状元微微点头,然后干脆一屁股坐在了沈毅的椅子上,微笑道:“诸位既然是乡试前十,那咱们迟早是要认识的,不如就在今日。”

  他低眉道。

  “诸位一一报名罢。”

第二百一十四章 脱身泥潭里

  相比较现任的这位“京兆尹”,皇帝陛下的亲叔叔来说,曹状元的身份,就又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而晋王要见沈毅,也很正常。

  毕竟沈章在晋王府做事十余年,沈家与晋王府之间的关系,一时半会是分不开的,如果说的直白一些,甚至就连沈毅也可以算是半个晋王府的人。

  沈毅中举之后,晋王世子李穆就曾经上门祝贺过,本来李穆祝贺过,也就算完事了,但是今天建康府摆鹿鸣宴,正是晋王殿下主持,这就理所应当的应该跟沈毅见上一面了。

  沈毅跟随建康府的衙差,一路进了建康府内衙,这会儿晋王殿下已经从鹿鸣宴上离席,正在内衙一间房间里歇息,沈毅被带到了这间房间房间门口,衙差躬着身子,语气恭敬:“老爷,沈公子到了。”

  “嗯。”

  很快,房间里传来了一个中正的声音,缓缓说道:“让他进来罢。”

  衙差这才低头推开了门,把沈毅请了进去,然后规规矩矩的守在了门外。

  沈毅进去之后,见到了正在软榻上休息的晋王李睿。

  这个房间,就是李睿办公累了的时候,用来休息的休息间,不止有软榻甚至还有床铺,像个小卧室一样。

  沈毅垂手,对着晋王爷低头行礼:“学生沈毅,见过王爷。”

  沈毅是见过晋王的。

  当初他在东市街茶楼泼了北齐的出云公主之后,被北齐告到了朝廷里,朝廷就是安排建康府来处理这件事,那时候晋王爷曾经在府衙里,约见过沈毅。

  这位只有四十岁左右的宗室亲王,抬头看了看沈毅,向来不苟言笑的他也难得的露出了一抹笑容:“上一次见你,依稀记得是在几个月前,不曾想你这样争气,几个月之后,就成了新科乡试的亚元了。”

  沈毅面色平静,低头道:“侥幸而已。”

  晋王爷点了点头:“难得还有一份谦虚。”

  “叫你过来,是因为咱们两家之间,多少有些渊源,你父是本王府中的老人了,你中了举人,本王也替他高兴。”

  晋王爷淡淡的问道:“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回头本王让穆儿帮你们家处理。”

  沈毅连忙摇头,开口道:“世子昨天已经祝贺过学生,学生受宠若惊,再没有别的念头了……”

  晋王爷微微点头,他看向沈毅,问道:“你中了举人,就算是有了半个官身了,你父亲还要继续在王府做事么?”

  这就涉及到一些身份问题了。

  沈章的工作,说出去很好听,是京城某某王府里的管事,但是在那些鼻孔朝天,有了功名的读书人看来,却还是个“下人”,虽然这种身份并不会影响沈毅考学以及将来做官,但是说出去毕竟不好听,很有可能会被人笑话。

  沈毅低头想了想,然后开口道:“王爷,这件事情是父亲的事情,学生不能替他老人家做主,等过些日子,父亲会随我一同回江都老家过年,到时候学生会与他提起此事,一切按照父亲的想法来办。”

  “哦?”

  晋王爷有些好奇,笑着说道:“按理来说,你们这些读书人,尤其是新晋的举人进士,是最好面子的,你就不怕在那些同窗同科面前丢了面子?”

  沈毅微微摇头,正色道:“回王爷,家母早逝,若不是父亲一个人在外做事赚钱,学生与幼弟连吃饭恐怕都成问题,更不要说蒙学读书了。”

  这个时代,读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

  学费倒也罢了,最主要的是买书以及笔墨纸砚上的花费,一般家庭连一个读书人也供不起,家里有个大几十亩地的富农,最多也就是供一个读书人出来,而沈章一个人在外面做事就能让两个儿子都蒙学读书,其实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难得。”

  晋王府抚掌赞叹,笑着说道:“你能有这份心思,就说明乃是个心思纯良之人,今日请你过来见面,是因为你算是本王的半个家里人,家里人中举了,本王也替你开心。”

  这位王爷低头想了想,然后从腰间解下一块白玉玉佩,放在了自己面前的桌子上,笑着说道:“今日临时起意,也没有带东西出来给你,给你钱也有些流俗,这块玉佩是我随身携带之物,今日就作礼物送你,但愿你将来能够春闱高中,金榜题名。”

  说到这里,晋王爷又笑了笑:“这东西带在身上,未必能有什么福佑,但是如果碰到了什么难处,身上有没有带钱,倒是可以拿它去当铺押点钱出来应应急。”

  晋王爷随身携带的玉佩,并不是腰牌,因此也就自然不会有什么效力。

  事实上,就算是皇帝随身携带的小物件,也不会有什么“如朕亲临”的效果,赏了人也只能算是一个赠送的礼物而已。

  不过晋王爷这番话说的还是颇有些气度的,沈毅也就没有推拒,两只手接过这块玉佩,低头向晋王爷致谢:“多谢王爷。”

  “不谢。”

  晋王爷淡淡的说道:“异日你金榜题名了,本王在晋王府请你们父子吃饭。”

  沈毅再一次道谢。

  晋王爷挥了挥手,面色平静:“好了,外面的鹿鸣宴估计还没有散,你也需要跟那些同科交交朋友,且去罢。”

  沈毅连忙点头,躬身告辞。

  当他重新回到鹿鸣宴上之后,同桌的另外九个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了。

  被主考官记住,倒还算正常,毕竟曹状元身为主考官,今科乡试前十,他心里肯定是都有印象的。

  但是能被晋王爷“召见”,就肯定不是一般人了。

  九个人对沈毅一通“盘问”,沈毅都是笑而不答,只说是当初因为一桩案子,来过一次建康府,因此才被晋王爷记住。

  鹿鸣宴很热闹,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时辰,除了同科的举人结识之外,还能够认识不少阅卷官。

  一些考官,见到沈毅这种年纪小的举人,也会上来搭搭话,认识认识,毕竟一个三四十岁岁的举人中进士的可能性,但是一个十六岁的举人,甚至可以考十次会试。

  十次会试,总是有机会中的。

  沈毅身为今科年纪最小的举人,自然被不少人围着说话,一直到下午,他才从鹿鸣宴脱身,回到了自家家中。

  这会儿,家里不止有青儿萍儿两个丫鬟,老爹沈章还有许复也都在。

  沈毅回到家之后,把众人召集到一起,然后对沈章说道:“爹,您在建康没有什么事情的话,咱们明后天就动身回江都。”

  沈章笑眯眯的点头:“为父没事,咱们明天就可以动身回去。”

  在场的所有人当中,沈章是最迫切回乡的人。

  他当年背井离乡,以士族身份来到建康,屈身进入王府做事情,在老家被不少人笑话,以至于他都不怎么回江都了,现在大儿子中了建康乡试的亚元,沈老四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可以回到家乡,好好打一打那些邻里故识的脸了。

  沈毅点了点头,又看向许复,开口问道:“小许要回去么?”

  许复犹豫了一下,然后摇头道:“公子,没有您我办不了路引,回江都之后就不能回建康了,这边还有不少生意,我准备……”

  “过年的时候再回江都。”

  “那好。”

  沈毅深呼吸了一口气:“我下午就去找车队,明天咱们就动身回江都!”

第二百一十五章 咱们回去罢!

  沈毅从江都到京城来的时候,只带了许复一个人,两个人是挤商队的半截货车来的,颇为狼狈。

  当时的沈毅还是一个没有功名的童生。

  如今大半年时间过去,沈某人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建康乡试的亚元,正儿八经的举人老爷。

  现在条件好了,沈毅自然不用再去坐什么商队的货车回去。

  建康城里很多车马行,沈毅花了点钱之后,便雇了两辆马车,一起回江都。

  两辆马车,有两个车把式,再加上京畿的治安还算不错,只要不在晚上赶路,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剪径的贼人。

  第二天早上,两辆马车就在家门口等着了,许复带着四个小伙伴一起,帮着沈毅搬东西,等到所有东西搬完了之后,许复又带着几个小伙伴,一路把沈毅等人送到了东城门。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