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安侯 第143章

作者:漫客1

  要知道,这些考生每一个都是举人老爷,都是从一层层科考里杀出来的举人老爷,在举人老爷里尚且不能十取其一,可见这会试的残酷程度!

  今年的会试,考试人数也达到了三千人以上,贡院门口排起了漫长的队伍,分成好几排,然后分批进入贡院里,接受衙差的搜身。

  虽然这会儿参考的考生,都是有身份的举人老爷了,但是在礼部的衙差面前,依然没有什么面子,衙差还是会粗暴的搜身,有时候还会要求考生脱衣服。

  不过为了会试,为了殿试金榜题名,大家还是捏着鼻子忍了。

  沈毅因为来的早,排在了队伍中段,从天不亮开始排队,一直到天光大亮,等到了他与前后的两个考生都混熟了的时候,才终于排到了他。

  沈毅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科考经验,他很是平静的接受了衙差的搜身,验明身份之后,从衙差那里领到了自己的考牌。

  考牌上写着他的房间号。

  黄字二十七号。

  沈毅拿着自己的号牌,在贡院里找了好半天,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考房,走进考房放下考篮之后,沈毅还是一如从前那样,简单收拾了一下考房里的卫生。

  贡院的考房,与乡试考房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两块板子,不睡觉的时候一块板子用来当桌子,另一块板子用来当椅子,睡觉的时候把两块板子铺在一起,就成了一张小床。

  依旧是要蜷缩着腿才能睡得下的小床,按照贡院的说法,这玩意叫大丈夫能屈能伸。

  会试的考试流程,与乡试基本上类同。

  都是考三场,三天一场,一共是九天时间。

  甚至考试的内容,也没有什么分别,都是第一场帖经墨义或者试帖诗等等,第二场杂文,第三场策论。

  毕竟文科考试,题目出来出去也就是这些而已,不会再有更多花样了。

  只不过乡试的时候,与沈毅竞争的只是京畿的秀才们,而现在与沈毅竞争的,是来自于全国各地的举人老爷,或者说是这个时代的“学术精英”们!

  这些学术精英,大多数都比沈毅年纪大,而且大多数都是自小读书,也就是说他们读的书只会比沈毅多,不会比沈毅少。

  想要在这些“学术精英”里脱颖而出,那么就不能仅仅是会做题,更要做题做的出彩。

  譬如说同样翻译解释一句圣人语录,想要进入两位主考官和十六位同考官的眼里,就必须要翻译的出彩,解释的合理,最好能够鹤立鸡群,推陈出新。

  至于杂文策论之类的,就更是见仁见智了,作文嘛,每个人心中判断的标准都不尽相同。

  沈毅把考房打扫了一遍之后,看了一眼贡院门口,这会儿考生还没有全部进入贡院,沈毅心里明白,这考试一时半会开始不了,便打了个哈欠,铺好床板之后,躺在床板上补觉了。

  养精蓄锐,才能马到功成。

  等到沈毅睁开眼睛的时候,却是他考房门口的衙差敲锣把他震醒的,这礼部的衙差弄醒沈毅之后,上下打量了沈毅一眼,笑道:“看了好几次春闱了,还是第一次有人在春闱上睡得如此香甜。”

  沈毅擦了擦嘴角的口水,隔着窗户从衙差手里接过考题考卷以及稿纸,道了声谢。

  他挤出了一个笑容。

  “困的厉害,该睡就要睡。”

  之所以从窗户拿考卷,而不是开门出去拿,是因为考房的门已经上锁了。

  三天之内,沈毅没有交卷之前,是出不去的。

  这衙差发完考卷之后,对着沈毅呵呵一笑。

  “祝小老爷高中,金榜题名。”

  沈毅放好稿纸,道了声谢。

  “多谢差大哥吉言……”

  ……

  就在沈老爷被锁在贡院里参加考试的时候,宫里那位与沈毅同年的皇帝陛下,也在经历他人生中的一次考试。

  这会儿,这位皇帝陛下,正在坤德宫礼,老老实实的垂手坐在自家母亲面前,面色恭谨,完全没有九五之尊的模样。

  因为在他面前坐着的,正是他的嫡母兼亲母孙太后!

  孙太后坐在软榻上,把手中已经喝了一杯的茶水放回了手边,然后她静静的看着小皇帝,开口道:“皇儿,去岁年节之前,你应承过母后,说今年一定选妃立后。”

  太后娘娘微微有些生气:“现在都要进三月了,哀家给你找的姑娘没有十个也有二十个了,便一个都不向你的心?”

  小皇帝尴尬一笑,开口道:“娘,孩儿最近有不少事情要做,实在是没功夫去弄选妃大婚的事情,这样罢,等孩儿忙过了这阵,下半年再择贤立后如何?”

  孙太后皱眉,问道:“皇儿在忙什么?”

  提起这个话题,小皇帝立刻话多了起来,他开口道:“回母后,今年年初儿臣辞了两个宰相,以至于现在中书省每天送到德庆殿的文书更多,比起从前之多了近三成,儿子每天忙的焦头烂额……”

  说到这里,皇帝苦笑了一声,开口道:“再有,今天就是会试春闱的日子,儿臣即将有亲政之后的第一批进士了……”

  “这些事情,怎么样也要下半年才能做完,而且……”

  小皇帝四下看了一眼,坤德宫的宫人立刻会意,都躬身退下了。

  小皇帝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而且母后,近来北边越来越不安分了,一个弄不好,两淮就要再起战事,儿臣不得不把精力放在朝堂上……”

  “你说的这些事……”

  孙太后微微低眉道:“哪有一件比得上立后选妃?”

  “你是咱们李家皇帝!”

  孙太后教导到:“你坐在这个位置上,最大的目的不是别的,而是要延续李家血脉,以保证我大陈江山永固!”

  孙太后年轻的面孔上,充满了坚定。

  “你尽快娶妻,给朝廷,给咱们李家生一个国本出来!”

第二百七十二章 亲亲!

  很多人会对皇帝这个职业的“职责”产生一些误会,以为皇帝的职责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是让朝廷安定和谐,是让海晏河清,天下大治。

  其实都不是。

  古往今来所有皇帝,绝大多数皇帝的目的,最大的职责就是维护自身统治延续,让自家的国祚尽可能久的传承下去。

  之所以治国育民,之所以戡乱救灾,都是以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

  毕竟老百姓不能活不下去,活不下去了,这个统治也就结束了。

  这一点,与后世是有根本性区别的。

  因此,在孙太后看来,不管是朝廷里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李家传宗接代,都没有小皇帝给她生个孙子来的重要。

  对于孙太后,皇帝心里还是畏惧的。

  毕竟他十岁登基以来,名义上虽然是皇帝,但是朝廷里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实际上是这位孙太后。

  中书一些需要皇帝才能拿主意的大事情,都是递到坤德宫交给太后娘娘做主的。

  因此听到了老娘的话之后,皇帝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开口道:“母后,既然您坚持,那立后立妃的事情,您就多费费心,到时候儿臣配合您就是了。”

  见儿子服软,孙太后满意的点了点头,开口道:“那个北齐赵家的女儿……”

  她看了小皇帝一眼,问道:“你准备如何处理?”

  小皇帝有些无奈,开口道:“都依母后的意思。”

  孙太后眉目舒展,缓缓的说道:“按哀家的意思,这个赵家女子可以进宫来封个贵妃,毕竟咱们李家的公主,也有不少在燕都,我儿娶一个赵家女,也不算吃亏,而且还能免除一场兵祸……”

  “这样罢,明天娘派人把她请到宫里来,见她一见,人家毕竟在建康这么久了,一直晾着她不见也不好。”

  “旁的事情,等见了她之后再说。”

  小皇帝沉默了一会,默默说道:“母后,纳她进宫自然可以,但是……”

  母子连心,他只说了半句话,孙太后就已经会意,这位大陈目前地位最高的女子,面色平静,低眉道:“我儿放心,她不会有子嗣的。”

  后宫里什么药都缺,就是不缺让人生不出孩子的药。

  孙太后作为上一届后宫大乱斗的最终“冠军”,这些手段可以说是手拿把掐了。

  小皇帝默默点头,起身对着母亲低头行礼,然后告辞离开了坤德宫。

  离开了坤德宫之后,他坐上自己的辇驾,一路回到了书房甘露殿。

  在甘露殿里闭目休息了一番之后,皇帝陛下睁开眼睛,低眉道:“高明,今天贡院春闱,没有出问题罢?”

  高太监低着头,开口道:“回陛下,贡院那里有好几个衙门的人手看着,这会儿已经开考了,不会有什么问题。”

  “嗯……”

  皇帝陛下微微点头,他扭头看向高太监,突然问道:“高明,你说朕应当娶个什么样的皇后?”

  高太监吓得跪在了地上,叩首道:“陛下,奴婢焉敢议主……”

  “叫你说你就说。”

  小皇帝吐出了一口浊气,开口道:“朕自小在东宫的时候,你便在东宫陪着朕了,咱们主仆之间,什么话都说得。”

  高太监依旧跪在地上,叩首道:“陛下,奴婢觉得,陛下应当娶一个中正仁德,可以执掌后宫的皇后娘娘……”

  这话说了等于没说。

  小皇帝皱眉,然后挥了挥手,叹了口气:“罢了,你下去忙你的罢,多盯着贡院那里,不要出什么岔子。”

  “那里都是朕将来的门生。”

  高太监低着头下去了。

  小皇帝一个人坐在甘露殿,看着眼前已经堆积很高的奏书,微微叹了口气:“以前小时候,听父皇说他是孤家寡人,我还不理解,现下朕终于理解了,我将来的结发妻子……”

  小皇帝看向甘露殿外,目光有些出神:“会是什么模样呢?”

  这个时候,皇帝陛下还是很希望有个人出来能跟他讨论这个问题的,但是很可惜,他站的太高,身边并没有什么可以说话的人。

  就连自小陪着他长大的高明,面对他的时候也战战兢兢,一句实打实的话都不敢说。

  ……

  另一边的沈某人,还在贡院里艰苦奋斗。

  会试第一场的考题是墨义以及帖经。

  这一关对于绝大多数举人来说都不是什么难关,只要不出太多错漏也就行了。

  不过正因为大家都会,想要在这一关上出彩,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沈毅花了半天时间去审题,写草稿。

  到了会试第二天早上,他睡饱之后,才起床开始誊录试卷。

  誊录的过程,沈毅写的很是用心,毕竟是关乎前程的一场考试。

  当然了,科举考试是没有后世那种“卷面分”的,因为卷子收上去之后,大家的试卷都会被专人重新誊录一遍,然后再涌纸糊上姓名,以形成笔迹统一,防止有考官借由字迹认出考生的身份。

  不过该认真还是要认真。

  中试之后,原卷是可能会被公布出来的。

  第一场会试从二月二十四早上进贡院,二月二十六下午日落之前沈毅便从贡院里走出来了。

  回到家之后,沈毅没有敢吃刺激性的食物,只跟着沈陵几个人,简单吃了点粗茶淡饭。

  毕竟这个当口,如果身体不适或者是拉肚子了,都会严重影响接下来的考试流程。

  二月二十七早上,沈毅再一次进入考场,开始了会试的第二场。

  这一场是杂文,也就是类似于后世的作文题,人家给一个题目出来,用这个题目写一篇文章出来。

  这些题目,多半是出自四书五经,或者是圣人以及太祖的一些语录。

  至于第三场的策论,则是有些类似于问政的味道,多半都是写与时政有关,需要考生给出一个对策。

  这么说吧,第二场考文采,第三场考得更多的则是眼界见识加上文采。

  二十七早上,沈毅倒没有什么困意,老老实实的坐在考房里等待考题。

  等到所有考生进场之后,有礼部的官员敲响了铜锣,然后衙差开始一个考房一个考房发卷子。

  沈毅的黄字二十七号考房,地方有些偏僻,等到他拿到考题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巳时初。

  沈毅接过考题之后,便坐回了自己的位置上,翻开考卷第一层的白纸之后,沈毅终于看到了今年春闱第二场的考题。

  “天下国家有九经。”

  “曰亲亲也。”

  看到这个题目,沈毅先是一愣,然后立刻皱起了眉头。

上一篇:死亡巫师日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