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神红楼:我能复制天赋 第147章

作者:情系悠然

  只是林黛玉现在身边还有一个如意郎君,才高八斗的麒麟才子。

  现在宁国府那边儿传来消息,林黛玉更是怀孕了,马上就有子嗣,母凭子贵,嫡母的位置算是彻底坐稳了。

  宁国府的嫡母,这等身份,那一样是薛宝钗现在能够去比得事情?

  荣国府这边儿的情况薛宝钗心头更清楚,别说是去找荣国府借来这等救命的银子了,就算是薛宝钗这边儿也时常被王熙凤等人找过来询问关于薛家银子的事情,询问是否能够从薛家这边儿支取一些银子,弄点银子过去修大园子。

  要不是薛宝钗以家产都被贾环支用了去为理由,堵住了荣国府众人的悠悠众口,借钱来往,只怕荣国府的人还真的不一定会放过她们薛家这般安生在荣国府过安生日子。

  这次遇着这件事情薛宝钗一时间也是有些变得六神无主起来。

  毕竟,那么多银子,三四万两银子,对于以前的薛家来说,自然不算什么。

  可是现在是真的没有钱了,不说穷困潦倒,也算是手无余钱了。

  思来想去,薛宝钗对着薛姨妈说道:“娘亲,你可否去求求姨父他们家?”

  “他们家身后还有环兄弟撑腰,应该可以替哥哥说说情,至少也要让这个赵大人开口,免去牢狱当中的毒打等酷刑,对于哥哥来说也是一件好事情。”

  “要是能够拖延一些日子,那就更好了。”

  薛宝钗思来想去,也就只能够求到贾政和王夫人的门上去了。

  贾赦无用,求来也没有什么作用。

  纵然是贾赦愿意帮忙,那赵大人愿不愿给贾赦面子也还是一个未知数,甚至赵东来都不一定会接待贾赦。

  而贾政要是亲自去了的话,那就大不同了。

  贾政不怎么如何说,那都是贾环他爹,父凭子贵,身份自当不同了。

  要是贾政愿意前去找赵东来说情的话,或许此事可行。

  “哎,女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你那姨父素来迂腐,酸儒生一样。要是我将这件事情说出去,只怕我们无脸再在荣国府待着了!”

  薛姨妈也是心头忌惮,顾念自己和薛宝钗等人的清名。

  要是没有了这层清名,只怕她们就得搬出去住,回到薛家在神京的老宅子去了。

  可这出去容易,再想要进来那可就难了。

  荣国府的人不说全部都是落井下石头的势利眼白眼狼,却也是多数如此。

  因此,薛姨妈心头更清楚和害怕,要是让薛宝钗和自己搬出荣国府去外面住了。

  只怕薛宝钗跟贾环的事情,就从此无缘无份,无从谈起了。

  到时候,只怕薛家真的要从此消失在人间,流落成破败家族了。

  心头每每想到那等清苦日子,薛姨妈是决计不会去忍受的。

  旋即,薛宝钗见状又不得不再次出谋划策,道:“娘亲,要不如你去找找你的亲姐妹,我的姨妈王夫人?”

  “让王夫人去找赵大人的夫人说说情,试探一下,可否少点儿银子?”

  薛宝钗不愧是冰雪聪明的主儿,当即就想到了一个邪门的招数,那就是走夫人路线,通过王夫人跟薛姨妈的关系,说动王夫人,然后,让王夫人以贾环嫡母的身份去找赵东来的夫人。

  如此看似绕了一圈儿,实则一样能够将事情给办好。

  只是此事若非实在难以启齿,也不必这般麻烦。

  贾政只需要照会一声,就能够让薛蟠回来。

  ........

第253章 为救薛蟠,姐妹相说

  只是薛蟠在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天子皇城脚下当街调戏良家妇女,甚至还被人大肆宣传出去了,就连皇帝等人都听闻了这些龌龊的事情,见不得光的不好的事情。

  只怕这个时候真的去求贾政,贾政心头更是膈应,或许不会轻易答应。

  要是去找贾环则更是不妥。

  这些日子贾环正打算去漠北当钦差,各路的朝廷官员,尤其是漠北行营的人,陆续前来拜访。

  现在是贾环最为重用名望的时候,你去让贾环做出自损身份和名望的举动,去找赵东来说情,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动带头违法乱纪,但凡是正常人都不会选择这般去做。

  一个小小的薛蟠,怎么可能让贾环放弃好名望,去做这等天下人都痛恨的恶人呢?

  一句话,薛蟠不够资格让贾环如此作为。

  贾政也极有可能为了自己的儿子的名望,不做声。

  因此,薛宝钗只能够琢磨出这个夫人路线,想要曲线救人。

  “好,我马上去按照你的想法去办。”

  薛姨妈得到了薛宝钗的建议,那里还敢耽搁,立刻就去找王夫人去了。

  只是当薛姨妈过去,就见到王夫人正在吃斋念佛,等候许久。

  许是知道薛姨妈要过来,王夫人放下了手中拨弄的佛珠,说道:“进来吧!我知道你来干什么,只是这件事情我不愿意相帮,也帮不了你。”

  王夫人最近得空还是在关心宁国府和荣国府的一举一动,常居住在荣国府,也是跟随在贾政一起居住,身边儿的丫鬟们也是照常伺候,过着安生日子。

  现在的王夫人万念俱灰,已经没有任何的念想了。

  以前王夫人的心头还有一个贾宝玉。

  现在贾宝玉出家云游,舍弃家业,再难回头。

  眼看着自己的儿子走了,王夫人心头无念无想,无欲无求,只盼着在佛前祷告,祈祷自己的儿子贾宝玉能够在外面平安顺遂,不出灾祸。

  人爱其子,本无对错可言。

  这一刻薛姨妈走到王夫人的跟前,说道:“好姐姐,你也是生儿育女的人,心肠更是菩萨心肠,理应该理解我的心情,我们薛家现在就这么一根儿独苗了,要是薛蟠有了一个三长两短,只怕我也是不想要活命了。”

  “我的好姐姐,你就发发善心,救救我的儿子吧!”

  “纵然我这儿子有万般的过错,我这个当娘的替他受着就是了,何苦让我这个当娘的人,白发人送黑发人呢?”

  这一刻薛姨妈说到动情处,更是痛哭流涕起来,抽泣着,断断续续的说道:“我......我.....我也是苦命的人啊!”

  “好了,好了,我是见不得你这等模样的。”

  “说起来,你我姐妹也是多年未曾见面了,何至于如此见面就哭哭啼啼呢?你的来意,我这个当姐姐的心头清楚知明,只是我也没有办法啊!”

  “我素来跟环儿的关系不好,我以前也曾经犯下了很多的糊涂事情,而今,母子关系僵硬,便是想要缓和关系也是极难。”

  “你来求我,却是找错了人!”

  “我一个深闺的妇人,如何能够帮得了你呢?”

  王夫人看了看薛姨妈也是觉着同病相怜,两个人乃是姐妹,又生育了一个同样不成器的儿子。

  而今王夫人的儿子贾宝玉跟随神秘道人出家云游去了。

  薛姨妈的儿子又因为当街调戏妇女进了牢房。

  “哎,这都是一些什么事情嘛。”王夫人心头无不感叹道。

  因着前尘往事,王夫人害怕贾环,所以常在以前的旧房子居住。

  这边儿也是清净。

  以前老太太贾母还在的时候,屋子里面也还是热闹的。

  现在老太太贾母死了,贾琏死了,还有众多的人死了。

  整个房间也变得清净起来,王夫人也渴望享受天伦之乐啊!

  只是这般生活,何日可出头呢?

  薛姨妈见状也是展开了女人心机,对着自己的好姐姐王夫人,开口说道:“我的好姐姐,我知我那儿子不成器,的确是犯下了滔天罪过,只是我也是为姐姐着想啊!”

  “要是姐姐肯帮我,我也愿意帮姐姐一个忙。”

  薛姨妈的话语落地,王夫人就是一愣,不明白薛姨妈的说法从何谈起,为何明明是过来找自己帮忙的,怎么转眼间就说是帮自己一个忙呢。

  “好姐姐,你觉着我女儿如何?”

  薛姨妈小心翼翼地试探道。

  一边说着,一边注视着王夫人的神态和一举一动。

  “自然是贤良淑德,乃是一个好姑娘。”

  王夫人闻言,沉思片刻之后,却是给予了中肯的回答。

  薛蟠不成器归不成器,那也只是薛蟠的个人行为,影响不到薛宝钗。

  这个荣国府之内,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喜欢薛宝钗。

  盖因为薛宝钗出身商人世家,很会做人和做事情。

  很多事情处理的面面俱到,照顾了所有人的情绪,给予了众人的尊重。

  荣国府之内上到夫人小姐,下到府内的丫鬟仆役们,皆是喜爱这个薛宝钗,喜欢这个薛家的好姑娘。

  不然的话,就以薛蟠的性格,想要被荣国府接纳,居住在荣国府,只怕也是很难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

  王夫人也不是傻子,而是相当聪明的人。

  当年她就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改变了命运,嫁给了贾政。

  同样是嫁人,看看现在的薛姨妈和现在的王夫人就知道了。

  双方的差距之大,肉眼可见,清晰可明。

  嫁对了人家,这才是古代女子改变命运绝大数人,选择最好的路子。

  “好姐姐,你觉着我女儿跟你那儿子,如何?”

  薛姨妈到这个时候,也是不藏着捏着了。

  而是直接了当的说道:“我的女儿从今往后就是你的儿媳妇,亲上加亲,我要是成为了你儿子的岳母,又当如何?”

  “你我联手,日子也好过。”

  “你要是舍我,只怕这辈子也就是清苦过日子了。”

  薛姨妈也算是拿捏了王夫人的软肋。

  要是王夫人真的吃斋念佛,也是说假的。

  别人出家吃斋念佛都是去佛门寺庙,削发为尼姑。

第254章 夫人联盟,自作难活

  王夫人没有选择出家为尼姑,只是居家礼佛,便是实足的虚伪。

  薛姨妈早就看出来王夫人只是装模作样的待在家里面做做样子的虚伪面容。

  就连贾宝玉出家云游去了,也不曾见到王夫人搬出贾府,前往神京附近的尼姑庵落发为尼姑。

  可见她也是一个有凡人心肠的人,受不得尼姑庙宇里面的清苦日子,也是一个懂得享受和生活的贵妇人。

  这等故作姿态的人物和心肠,薛姨妈料定王夫人肯定会答应自己的。

  而且,这件事情对双方都有利,乃是一件和则两利,斗则两败的事情。

  接下来王夫人来了兴趣,听出了薛姨妈话里话外的心思和想法。

  王夫人心头自然清楚薛姨妈所说的儿子是谁。

  贾宝玉出家云游,除了贾环之外,还能有谁?

  封建礼教的规矩之下,她就是贾环的嫡母。

  那怕是她死了,也是贾环的嫡母。

  赵姨娘一辈子都只能够是姨娘,不可能成为正夫人。

  这是名分的问题,也是规矩。

  人刚刚落地出生,规矩就束缚在身上,纵然你能够杀了天下人,这个规矩仍旧是规矩,世俗的人心就是一座大山,任你想要挪动也是挪动不得。

  以前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仍旧如此。

  历史就是一个圆圈,无限的循环,从终点到起点,然后,再从起点到终点。

  人类也不会从历史当中汲取任何的经验教训,纵使换了人间,该贪污还是贪污,该腐败还是腐败,改朝换代也只是换汤不换药,变的是称呼和上面的人,位置和权柄可没有丝毫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