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神红楼:我能复制天赋 第32章

作者:情系悠然

  “正气充沛,圣人真意,这是有人写出了前所未有的好文章啊!”

  “了不起,没有想到我们宝应县也能够出现这样的大才,此乃县令大人和学政大人教化有功,治理有方的大功劳啊!”

  “此等人才出宝应,只怕我们宝应县要在扬州府彻底出名了!”

  “浩然之气,纯正的浩然之气,此人乃是真正的读书种子。”

  县令张唐见此一幕心里面更是乐开了花,心里面的那个美啊,心里面的那个得意啊,溢于言表,脸上情不自禁地露出满意的笑容,也是忍不住惊叹起来,说道:“不得了,不得了。我们这个小地方要出龙了!”

  “此人这次科举考试必定为县案首,前途无量啊!”

  “这个人要是不能够成为县案首,谁又有资格成为县案首?”

  “可惜,开考已经过去了一刻钟了,天地龙气已经达到鼎盛时期,我们却是无缘见到真人了。”

  “没事,等到科举考试完毕之后,拿到了试卷,我们自当清楚是谁人能够拥有如此风采绝代的才华了!此子初次童生考试便是要镇压诸多学子,独占考场鳌头,只怕未来至少也要成大儒半圣之相了!”

  岳麓书院的教书先生最为觉得可惜。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如此惊天动地不世出的大才会出现在扬州府的宝应县,自己作为本地执掌教化的第一书院的教书先生,竟然对此事一无所知,便也是失职了。

  此刻,李元的心头则是想着,要是此人是扬州府本地的人,一定要将其拉拢到岳麓书院的门下,为自己书院再添一颗璀璨的儒星。

  忽然,他又认为扬州府宝应县当真有这等人才,自己应该清楚啊!

  要是自己不清楚,县令不知道,甚至连岳麓书院也不知情。

  难道此人是从石头缝里面突然蹦出来的齐天大圣不成?

  咦,等等,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

  难道,莫非,怎么可能?

  一个惊世骇俗的念头浮现在他的脑海当中,顿时,令他脸色微变。

  县令张唐:“朱公,你可是想到了什么人不成?快点说说,也好让我们有一个心理准备不是?”

  岳麓书院李元:“朱公,快说说。”

  “你们说:此人会不会是从神京贾府出来的麒麟才子---贾环?”

  就在这个时候,豪门望族的当家人朱鸿雁,忍不住皱起眉头,似乎有这么一个可怕的猜测,萦绕心头,忍不住开口说道。

  “这.........”

  三个人面面相觑,一时间竟也有些失了神。

  “希望不是吧!”

  从内心感受出发,他们还是愿意见到本地出现麒麟才子的,而贾环作为外地人跑到他们地界参与科举已经算是不太好的事情了。

  而今更是要夺走本地举子身上所有的光辉和荣耀,夺下本该属于宝应县自己人的“县案首”,众人心头怎能不担忧和有想法呢?

  “希望不是!”

  “希望不是!”

  三人相互对视一眼,看出了彼此心头的无奈。

  .....

第63章 至情至性,词动天下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惕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子曰: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

  考试的基本内容,全部都是基础背诵和默写,贾环基本上都不用太过思考,直接就提笔便是将其书写了出来,一挥而就。

  很快放在桌案上面的笔墨文章就散发出通体的清澈光明,点点笔墨,宛如莲花绽放在每一个文字上面,锦绣文章所渗透出来的圣人真意更是随着笔墨文章的浮现越发耀眼璀璨,种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从虚无当中诞生,又悄无声息地融入到了贾环的体内,去增长他的元神和法力。

  圣人真意是科举考试当中最难得的天地馈赠,需要触发的条件颇为的苛刻。

  圣人虽然已经作古,但是,圣人的道和法却长存于此方天地之间。

  只要有读书人能够对儒道和天地规则做出创新和完善,那么他们便是可以得到圣人残存在天地之间的意志青睐,得圣人真意。

  其实就是以圣人残意以一种醍醐灌顶的方式,直接给予文脉上做出突出贡献和创新的杰出学子修为上面的巨大帮助,有力地支持后来人努力创新,推动儒学和天地法则的完善。

  不过这件事情,对于根骨不好又悟性较差的人,自是颇不容易,毕竟想要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并且还要得到天地规则的认可,那就不是一丁点儿的难度了。

  可对于贾环来说,他背后站着一个世界的丰富资源,只需要搬运来自于异世界的经典文化,满足契合这个世界圣人真意的要求,达到触发条件,简直是轻松至极,毫不费力。

  在瘦金体的造诣上,本来贾环水准偏低,但是,自从元神修炼启蒙之后,他的文学实力水准就得到了飞跃式的提升,如今试卷上面的每一个文字写在答题试卷上面去之后,顷刻间就变成了当世最为杰出的书法艺术,观其文字脉络,颇为令人赏心悦目,感叹精妙绝伦,也颇得瘦金体的核心真传。

  随着抄录的进行,贾环体内的法力正式得到了突破,达到了武道宗师之境界。

  本来预期县试结束之后才取得的大突破!

  此刻,却是阴差阳错之下,在圣人真意的醍醐灌顶之下,顺风顺水的突破了。

  突破就好似吃饭喝水,自然如意,没有掀起多少的波折。

  浩瀚的儒家浩然之气,萦绕在考场的上空,宛如天降祥瑞制造出惊人的异象。

  远处茶楼里面观望的众人,忍不住惊呼出声音道:“你们快看?那边可是出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圣人气象垂青考场,这是我们宝应县学子前所未有的大机缘啊!”

  “有人挥毫铺就锦绣文章,引来了圣人垂青,只怕此人前途无量啊!”

  “快快快,派人等候在门口,只要里面的人出来了,一定要打探清楚到底是谁得到了圣人青睐。如此天地人杰要是能够在其落寞的时候雪中送炭,甚至攀上一些关系和交情,对于我们家族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我家有嫡女正待字闺中。便是此子寒门出身也可许配于他!”

  ....

  考场内变化,众人无从得知,但是,从外面茶楼观望所见到的一切皆是映入到了众人的眼中,因此,他们在经过了短暂的抉择之后,就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一条道路。

  一方面他们安排门子等候在门口,另外一方面他们也在联系自己的主家通知这件事情。

  科举童生试是科举入门的第一关,真正的大人物并不会在意这件事情。

  然而,贾环所引起的圣人青睐天象则是不同。

  童生试便能引来圣人青睐,说明此子潜力无穷,未来可期!

  如此一条马上就要一飞冲天的真龙,不趁着最好的时候,前去认识一下,以后等到真龙飞上云端之后,岂能够给这些小地方的小人物结交认识的机会?

  常在江湖上面厮混,凭借的就是背景和靠山!

  拳头虽然也会用但却是非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动用的最终手段。

  世家大族,豪门望族并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江湖帮会,而是善于利用权谋,稳坐钓鱼台,求千秋鼎盛的长生家族。

  他们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夺短暂的名利,而是希望自己的家族能与世界同生死,共命运,把自己家族的血脉永远地延续下去,几百年,几千年,乃至于几万年,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都可以成为人上人。

  最有名的家族----孔家。

  孔圣人的后代们,就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文脉传承,经久不衰。

  无论是谁当皇帝,如何的改朝换代都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利益。

  这就是世家豪门追逐的终极目标了!

  而想要完成这个终极目标,对于人世间的天骄执行必要的拉拢,那也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

  小地方的豪门想要往上爬,就需要跟这类天骄接触交好。

  甚至于这等小地方出身的豪门更热衷于投资人的本身这件事情。

  便是贾府这类的豪门大族,也会在遇到贾雨村这类落魄举子的时候,选择出手帮衬一二。

  等到这些人准备完毕之后,考试也快要接近尾声了!

  第一场的考试一般来说不算太长。

  距离天黑的时候,已经陆续有考生交卷,准备离开考场了。

  而此刻的贾环已经将记忆当中的内容全部抄录在卷上,最后的诗词歌赋环节,写了一首关于情的诗词。

  木兰词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一首木兰词作为千古名篇乃是至情至性的文章。

  当这个文章第一次出现在这个世界的时候,顿时间,文气彻底沸腾了起来,宛如烧开的开水,不停地翻涌。

  刹那之间,圣人青睐再次降临!

  妙笔生花,天花乱坠,似乎有书山学海的虚影从久远的过去降临。

  无数作古的圣贤闻听此词,夜不能寐,连连惊叹,心潮翻涌不息,为贾环隔空喝彩!

  “为先生喝-----彩!”

  “为先生喝----彩!”

  “为先生喝---彩!”

  岳麓书院距离此地最近,无数逝去的儒家先贤,寄托岳麓书院的文气,从浩瀚的历史长河当中显化出来身影来,对着贾环所在的位置拱手喝彩。

  一时间,莫说是扬州府的文坛地动山摇了,便是整个大乾王朝的文坛和庙堂之外的江湖世界也因为这里发生的惊天事件引起了无数人的揣测和关注。

  “扬州出龙了!一条儒家的真龙!”

  “儒家不愧是春秋鼎盛之学说,至今为止不知道出了多少位足以镇压一个时代的盖世强者,之前儒家半圣平定扬州旱魃为祸如此,而今又是这扬州府科举引出一条儒家真龙来又如此!当真是应了周太史儋的预言,春秋之后儒家的气运将会逐渐攀升,甚至能够强横到以一家压百家的地步了?”

  “若非当年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我们诸子百家又如何会被儒家彻底压制到如今这般萧瑟落寞青黄不接的地步呢?”

  “也罢,也罢!儒家势大,惹不起,惹不起啊!”

  ....

第64章 各方反应,排队送礼

  诸子百家羡慕妒忌,甚至颇为有些旧日恩怨。

  儒家出龙,乃是对他们最大的不公平。

  同样是诸子百家,为什么儒家就能够春秋鼎盛,而他们就只能够成为下九流的学说呢?

  任何一家学说的巨子,莫不是想要让自己的学说名扬天下,永垂不朽。

  可惜,春秋时代数千家学问,流传至今并且仍旧具备很大影响力的流派,也就仅仅只剩下来十二家了,分别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儒家主庙堂,庙堂之上,谁人不是儒家门徒?

  法家主刑罚,严刑峻法,谁人敢不听从法家号令?

  墨家去江湖,任侠豪迈,谁人不倾慕江湖人家的风流韵事?

  ....

  其余诸子百家则是全然不在科举仕途上面。

  原因很简单,儒家把控了科举仕途的门子,你要想考科举就必须要学习儒家圣人的经典文章,要是连儒家圣人的经典文章都不去学习,便是得罪了儒家圣人的门徒们。就这,你还想要高中状元,科举入仕途?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因此墨家混迹于工匠之间,阴阳家执掌钦天监,法家掌刑罚为酷吏,名家成为了下九流的说书人,混迹于酒楼茶馆之间......

  外界风云变化,神京城内的大人物们也被惊动了。

  扬州出龙,必须要详细调查一下,提前摸清楚这位真龙的底细,好决定拉拢或者是灭杀。

  大乾朝廷绝对不会允许超脱自己掌握的存在,哪怕仅仅只是有这个潜力也不会允许!

  朝廷法度之下:“宁可错杀千万人,也不可以放过一个人。”

  就在朝廷派遣锦衣卫从神京城出发之后,神京城内的其他家族的人也陆续派人去扬州,打算看看情况再作决定。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贾环这边时间充裕,三次检查,无差错遗漏之处后,选择了交卷离场。

  刚刚离开考场,就见到密密麻麻的人群,人挨着肩膀,前面的人被后面的人踩着脚,人潮汹涌得围在了大门口。

  等候在门口的考生学子想要离开,却见这样的场景,也不得不堆积在了考院的门口,离去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