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126章

作者:臊眉耷目

  他刚刚当上冀州牧,若是一下子就将兵员扩充到万人以上,传到雒阳,一定会惹出非议。

  眼下这种时候,他要做的是“潜身缩首,扮猪吃虎”。

  雒阳方面,最好是不要有人盯上他,这才是他所期盼的。

第一百七十六章 褒贬不一的屯田

  冀州军建立起来了之后,其大营被安排在漳水附近,每日由程普、赵云、夏侯兰等人认真操练营中军士。

  赵云和夏侯兰且不论,单说程普。

  自打担任了都尉、总领冀州军开始,程普每日都待在大营里,除了回邺城向刘俭汇报必要的事情之外,就如同长在了冀州军的大营一样。

  按照程普的说法,身为主将,唯有与三军士卒同吃、同住、同操练、才能更好的掌控军队,同时也能更加凝聚将士们的忠心。

  同时,程普还向刘俭谏言,请他每月能够到军营中,住营三日,和自己一样,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同操练。

  当然,不一定是一定要和将士们真的同吃同住,操练相同的强度,但至少明面上要做到这样。

  刘俭没有犹豫,立刻就答应了他。

  他明白,程普不会无缘无故就像自己提这样的要求,他这是为了自己着想。

  刘俭表示,自己不会作假,每个月的这三日,他会和冀州军卒们吃一样的东西,睡同样的帐篷,做一样强度的操练。

  他也是边郡子弟出身,从小受到的磨练并不少于旁人,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刘俭自信也能够做到。

  ……

  这一日,刘俭操练完后,住在了军中,他与夏侯兰和赵云同住在一个小帐篷内。

  经过了一个白日的练兵之后,刘俭对程普的练兵方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他问赵云和夏侯兰道:“你们觉得,程德谋练兵之能,如何?”

  赵云一边吃着稀粥,一边说道:“程都尉为人方正,处事沉稳,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为什么?”

  赵云继续道:“我年少,读的书少,可自从得了使君赐予的《孙武兵法》后,仔细研究,也算有了些长进和见识,我观程都尉练兵得法,颇有古之名将之风,士卒不吃饱了,他不吃饭,士卒不休息了,他不睡觉,练兵刻苦,身先士卒,不讲排场,不扣军粮,深受士卒爱戴。”

  夏侯兰道:“而且都尉上次跟我们说,使君治理一州,诸事繁琐,但这军营却还是一定要来的,哪怕每个月只留下三日也是好的……毕竟日后带领上战场的人,或许是他,或许是我们,也或许是使君本人,若兵不知将,将不知兵,于兵不利,所以他无论如何,也要劝使君每月来军中三日。”

  刘俭一边吃粥,一边暗暗点头。

  历史上的江表十二虎臣之首,果然名不虚传。

  而且,他不光会练兵,这份忠心也很让人感动。

  刘俭评价道:“程德谋智勇绝伦,足以当一面。”

  夏侯兰有些着急的道:“使君,不知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出兵征讨黑山诸贼?”

  刘俭摇头道:“黑山非一时半刻可以大举征讨,也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平定。”

  赵云谏言道:“话虽如此,但若是一直不战,只是练兵,却也起不到练兵的作用,还需参加实战,才能起到练兵的效果。”

  刘俭仔细的想了一想,觉得确实有些道理。

  毕竟光练兵,并不能够增加将士们的作战经验,只有经历一些战斗,才能够加速他们的成长。

  “依你二人之见,当如何与黑山中的贼交锋?”

  夏侯兰道:“依末吏之见,山中贼每次出山袭扰,攻打最为频繁的,多是魏郡与巨鹿西向的几个县城,使君不妨事先让冀州军埋伏于此,彼若来攻,冀州军便可联合当地县中诸豪徒户,共同御敌,不必大举征伐,一则损失较小,二则可保全胜,三则亦可守护当地之民,如此岂非一举数得?”

  刘俭认真的想了一会,道:“此法甚好,我来日与德谋商议,看看此事是否可行。”

  ……

  程普对于夏侯兰提出的方式也比较赞同,练兵不上阵光是操练确实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若是不向着黑山军中大举进攻,只是驻守在各地的县城之外,与当地的豪强百姓共同联合御敌,这样小规模的战斗不会出现过多的损失,同时也能增加将士们的临阵经验。

  于是,程普在刘俭的指点下,开始着手操办这件事了。

  五千冀州军逐渐走上了正轨,于是刘俭开始着手研究另外一件事。

  那就是屯田。

  对于屯田之政,后世人对此政策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说屯田是符合当下这个时代的最好救急措施,但有人则说是屯田制乃是最恶毒的奴隶制度。

  曹操,诸葛亮,姜维都靠着屯田来解决粮食问题。

  屯田的简单逻辑,就是先将因为战乱荒芜的土地收为国有,然后招募流民耕种,官府与屯田客均分。

  按道理而言,屯田属于战乱时代下的特有产物,因为战争而导致大批的流民产生,荒芜的土地增多,用屯田之法可以有效的减少流民数量,并解决了一批垂死在饥饿边缘的生存问题,这是屯田的仁处。

  但是在后世,也有许多人称呼屯田是超级奴隶制度。

  主要是随着屯田的发展稳定,曹魏政府开始为屯田客大规模的施加徭役。

  曹魏官署随意征发屯田民众修建水利工程,屯田客既要屯田,又要服徭役,压榨过甚。

  而为了有效的控制屯田客的人身自由,曹魏政府对屯田民采取了以人质为胁迫为核心的士家制度,只要是当了屯田民,子子孙孙都不能当自由民,全家人都被官署控制着在各处劳作,只要有屯田民逃亡,官署就会杀死其妻子儿女,严重的乃至灭族。

  而且,屯田民开荒成熟的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又再度为曹氏宗族,富豪军官,士族豪强们所兼并。

  历史仿佛画了一个圈,大汉普通农奴的良田被诸豪兼并,在乱世中在诸豪手中变为了废田,流民们变成了屯田民再去开垦废田,废田成了良田又被诸豪兼并……

  刘俭觉得,在天下大乱的情况下,屯田之法确实是有效的减少流民且维护社会安定的一种方法,虽然曹魏的屯田确实逐渐演变为了奴役制度,但这并不能说明屯田本身有问题,只能说是曹魏政权对于屯田民的压榨过甚。

  不能将人为的问题过错,算在屯田制度上。

  现如今,河北的黑山军极为猖獗,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流民太多。

  没有饭吃的流民进了黑山,黑山军壮大劫掠,贼寇遍地导致诸州不宁,县城不能稳定的生产而导致更多的流民出现,而流民因为吃不饱饭只能再进入黑山……又是恶性循环。

  当下,除了组建冀州军外,还要对黑山军的兵源进行阻拦。

  而屯田的实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大幅度的限制黑山军势力的增长。

第一百七十七章 该是时候彰显一番了

  刘俭在冀州要设立屯田,这完全是合乎情理的,毕竟冀州是张角起事的本部,也是农田和战祸波及最为严重的地方。

  冀州本地因为张角战祸荒芜的土地极多,还有一些地方的望族豪右被黄巾军和黑山军相继攻灭,他们的土地也因此成了无主之田,不过这些无主的田地已经被其他的望族豪右所乘虚兼并。

  但不论如何,这些田地不论是荒田还是弃田,都要重新收归国有,这是保证屯田制的下达的一个必要前提条件。

  首先要有田,才能更多的安置因为战乱而失去田地的流民。

  这件事,必须要取得冀州上下所有豪右望族,寒门庶族的认可才行。

  当然,现在的屯田还只是小规模的,因为历史上的曹操是在攻破了青州黄巾百万之后,俘获了大批的流民之后,才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屯田,但目前刘俭只能是逐步的招收流民,而且他也不想一下子将规模扩张的那般大。

  关于收荒田为国有,用来屯田养流民的事情,寒门庶族那边,由苏双,张世平一众嫡系帮助刘俭去陈以利害。

  而衣冠室巨诸门,则是由田丰和沮授去代为说服。

  刘俭给前往各处去说的人下了死命令,不论如何,这条政令是必须要执行的,不论是寒门庶族,还是世家望族,必须无条件的执行。

  刘俭的态度之所以这么强硬,并不是他不讲理。

  相反的,而是他非常的讲道理。

  首先,他要收归用于屯田的土地,本来就都是无主荒田,很多田地上已经没有了徒户租户,望族们背着官署私自侵吞之后,也根本就没有多余的人手用来耕种,根本就是放在那长草。

  这样的田地,为什么不能用以屯田?

  但很显然,有些家族,特别是某些衣冠巨望,就是觉得不行!

  苏双和张世平说服了很多庶族寒门,他们对于冀州的荒田不再强行占领,同时经过商讨,也愿意陪着牧署,借耕牛于屯田民,至于耕牛的租赁费用,则在屯田的收成中支取。

  虽然也是盘剥,但至少给了流民一条活路。

  但是,田丰和沮授那边的进展,显然就不怎么样了。

  大部分的衣冠士族,望族门阀,皆不赞成此举。

  在他们看来,战乱之后已经被他们私自兼并的土地,就是他们的了!没有所谓的私不私自兼并一说。

  若是想要招流民来开垦,可以!

  但绝不可以采用屯田的方式。

  他们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就是招募流民,用以充作他们名下荒田的徒户,所新开垦出来的田地粮秣,他们会按照往年汉例田租的五倍比例,上缴州署,用以供养刘俭养兵。

  虽然都是给将田亩的收成上缴给刘俭一部分,但是这当中的意义很不一样。

  屯田制度,是刘俭作为主动的一方,他全盘操盘冀州荒地的,怎么分粮给谁分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旁人都是陪他玩的。

  但冀州望族所提出来的方案,则是他们作为主动的一方。

  田地依旧是他们的,流民和原先一样,充作徒户以及隐匿人口为他们无条件打工,得到的收成他们翻倍的供给刘俭。

  既然是翻倍,那就说明多出的倍数不需要上缴国家,都可以进入刘俭的私囊。

  说白了,冀州望族这是想把这位冀州牧当成一个活祖宗一样供养起来了。

  其实,这也是各地世家对待地方首长的一种策略。

  高回报的供养,让地方首长赚的盆满钵满,啥也不管,放政于下,大家双赢。

  明明是想要夺取刘俭的主动权,却又非要弄成双赢的架势,这就是这个时代,冀州望族的一种病态心理。

  什么事情都是望族优先,不管有理没理。

  和后世的漂亮国一样。

  那种天生的优越感,已经刻在他们骨子里了,抹不掉了。

  他们根本就不懂,什么叫做合情合理。

  但是在他们看来这桩很划算的买卖,却使刘俭勃然大怒!

  他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历史上,袁绍在冀州不实行屯田策略了!

  不错,历史上的袁绍占据四州,资源富饶,比起曹操和公孙瓒而言,确实家底厚实的多!他不屯田一样有粮草可用。

  但没有人会嫌弃粮草多的,公孙瓒屯田所积攒的三百万石粮草,袁绍在攻破易京之后皆为其所获。

  幽州那种鬼穷鬼穷的地方,公孙瓒靠着屯田都能获得如此巨大的受益,难道袁绍看到公孙瓒家底的时候,他不心动吗?

  冀州也是经过黄巾和黑山摧残的地方,特别是魏郡之地……

  就算袁绍有足够的粮秣供应自家军队,难道谁还会嫌粮食多吗?

  但现在刘俭明白了,不是袁绍不想屯田,而是他根本做不到!

  冀州的世家望族,可以说是大汉十三州里最嚣张跋扈的一批了!

  而以袁绍阀阅士门的出身来说,他的基本盘就是这些人,他不想得罪他们,或者说他们是同阶层阶级的人,袁绍的出身注定他只能与这些人共享利益,政策共享。

  所以,屯田这种策略,在袁绍手里很难实施。

  ……

  刘俭一脸寒霜的看着田丰和沮授,问道:“将流民分于诸家为徒户耕种荒田,再由诸家向我统一缴纳粮秣田租的人,是谁?”

  沮授捋着须子,没说话。

  但刚直的田丰并无顾忌,直接开口道:“是魏郡阴安人审配。”

  刘俭眯起了眼睛,道:“审家在魏郡地位如何?”

  沮授叹了口气,道:“魏郡审氏一族,在魏郡可谓魁首,审配更是太尉伯真公的故吏,而伯真公昔日乃是声讨宦官的忠义先驱……”

  刘俭眯起了眼睛。

  又拿什么谁是谁的门生故吏来压我?

  这年头,这一套已经不流行了!

  刘俭没有继续说话,他只是问道:“审配人在何处?”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