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155章

作者:臊眉耷目

  听了李傕的询问,刘俭当时就笑了。

  他反问李傕道:“我身为大汉皇叔,先帝所立州牧,自当为汉室尽忠,如今雒阳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我驻兵在此,守卫天子,哪里谈的到什么所图?”

  李傕笑呵呵的道:“刘使君一心为了汉室,忠贞之心天地可鉴,实是让人动容,李某人很是敬佩。”

  “只是如今雒阳城诸事已定,使君尚屯兵在此,未免有些不合适吧?”

  “听闻使君此次率兵来雒阳,本就没有朝廷宣召,若是长期屯扎至此,于天下怕是交待不过去的。”

  刘俭淡然地摇了摇头,道:“稚然此言差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刘某人受先帝厚恩,更兼昔日陛下临终之时,曾以两个侄儿予我有托孤之重,你说我未奉皇命便来了雒阳,可你家董司空,又何曾是奉了皇命来的京师呢?”

  “至于我想要什么,无他!我只要大汉朝江山稳固,天子无忧,唯此而已。”

  这一番话,让李傕无言以对。

  刘俭如此义正严词,他反而不知道如何作答了。

  若刘俭果然是为了大汉江山来的雒阳,只怕想要撵走他,或是与他联合,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李傕在原地踌躇犹豫,不知如何作答,看的贾诩很是头疼。

  凉州诸豪虽然都善于打仗,但在这谈判桌上的表现,实在是不敢让人恭维。

  人家刘俭这摆明了是个官场话,走个形式而已,你该说什么说什么呀?怕个屁呀!

  这不说话了怎么可以!谈判场上最忌讳这个。

  贾诩无奈,只得清了清嗓子,示意李傕。

  李傕听到这,急忙起身,冲着刘俭拱了拱手道:“刘使君,李某想先去如厕,待如厕之后,再来与使君议定,如何?”

  刘俭微笑着伸了伸手,道:“请便!”

  随后,便见李傕和贾诩一同走出了刘俭的帅帐。

  刘俭慢悠悠的端起了旁边的卮,喝了口水。

  他的右手边,一直坐着审配和沮授两个人,只是这两个人一直都不曾说话。

  放下了水卮之后,刘俭问二人道:“两位以为董卓的使者如何?”

  审配摇头道:“董卓麾下,虽是精兵猛将云集,但却缺乏智谋之士,这李傕很明显不过是凉州的一介豪强武辈,用此等人物为使者,足见董卓麾下缺乏智谋之士,适才使君稍有严辞,他便不知当如何接话,此等人物杀人或许是行,但谈判……嗨,可是差了许多。”

  沮授没说话,他只是望着帐篷口若有所思。

  刘俭看向沮授:“公与觉得如何?”

  沮授言道:“使君,依我看来,那李傕确非多谋之辈,但他身后的那位副使,似有些……”

  “如何?”

  沮授摇了摇头,道:“说不出来,那人一直不曾说话,让人不曾注意,不过我觉得适才李傕如厕之前,此人似乎是在暗中示意于李傕,莫不是什么高人?”

  一旁的审配笑道:“公与真是多心,若真是高人,董卓大可派他为正使与我们谈,何必非要李傕为使?岂非多此一举?”

  沮授叹道:“是有些不符合常理……”

  三人正议论之间,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却是李傕回来了。

  少时,李傕和贾诩共同步入了帅帐,坐下之后,却见李傕的精神抖擞,面含笑意,与适才那副犹豫不觉得样子,有了非常明显的改变。

  “稚然小解完了?”刘俭笑着问他。

  李傕冲着刘俭拱手道:“适才尿急,有些话不曾如实转达给使君,其实董公与使君一样,率兵来此皆是为了大汉天下着想,使君心忧汉室,我家董公亦如此,只是自打先帝去后,朝中公卿权臣日盛,衣冠巨士占据朝堂,皇权羸弱,以至于神器外露,惹人窥伺,”

  “董公年近六旬,本无心朝事纷争,怎奈受先帝厚恩,为挽大厦于倾颓,不得已而入主朝中,此非董公所愿,实乃大势如此。”

  “当此时节,董公若能常驻雒阳,辅佐天子,以安朝政,则公卿阀阅,衣冠巨士惧董公之威,不敢造次,汉家权柄依旧,待翌日天子成人,亲政之后,董公自当还于权柄,隐退归于山林,乐于逍遥,”

  “当然,若是使君不放心董公一人执政,亦可入朝,与董公一同辅佐天子,共维皇权,以免神器外泄,挽汉室江山,则董公亦可有人分忧。”

  “若使君放心董公执政,那便请退回冀州,则董公必不相负,如今尚有左将军之位空悬,普天之下,能有功业居此位者,非使君莫属!”

  “另有县侯之爵予以使君,还请使君三思之。”

  这一番话说出,刘俭,沮授,审配三人不由动容。

  真是进退有据!

  话里话外,已经是跟刘俭划下道来。

  此言无疑是在告诉刘俭,你要是觉得你牛逼,那你就留下来,咱们一起在朝中,你那个冀州牧你也别干了,咱们大伙一起在朝堂玩,看谁玩的溜。

  你要是不想留,咱也不让你白来一次,你消停儿的退兵,左将军的军衔,还有最高级别的县候侯爵,都给你,忘不了给你好处!

  刘俭略显惊讶的看向了一旁的沮授和审配,发现他们脸上和自己有同样的表情。

  倒不是说这话有多么的犀利,只是这话的水平和适材李傕所表现出的外交素质完全不一样。

  刘俭将目光看向了李傕身旁的那个副使。

  他没有直接回答李傕的话,而是问道:“不知这位先生尊姓大名?”

  贾诩淡淡道:“末吏贾诩,为李公随行之人。”

  很简单的一句话,轻飘飘的将自己带过。

  审配和沮授只是看了他一会儿,便不再细琢磨此人。

  但刘俭心中却是一紧。

  原来如此……

  便见刘俭冲着李傕拱了拱手道:“稚然之言,我已知晓,且容我三思之后,再回董公的话,如何?”

第二百二十一章 刘俭,沮授共论天下大势

  李傕很是不理解。

  自己都把话说到这种程度了,刘俭还在此思量个什么?

  这还有什么可思量的?

  要么你入京和董司空联手,咱们边郡中人在雒阳一起共成大事。

  要么你现在就撤走,带兵回冀州,董司空许诺你左将军之位,并擢升县候,再加上你南冀州牧使和假节钺的权力,称雄一方完全不成问题。

  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两个事,想明白了就答应一声,墨迹个什么劲!

  李傕皱起了眉,刚想说点什么,却听一旁的贾诩突然再次清了清喉咙。

  这是在提醒他,不要做多余的事。

  李傕面露不甘之色。

  如此返还雒阳面见董卓,尺寸之功未成,实在是大大的折损颜面。

  但无奈李傕并不能违背贾诩的意思,因为在离开雒阳之前,董卓就曾经叮嘱过李傕,务必以贾诩为重。

  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但李傕可不能当听不着。

  对于董卓,李傕这个人还是比较了解的。

  董卓外表上看着是个大咧咧的人,性格慷慨豪迈,但统治欲极强。

  你平日里嬉笑怒骂,哪怕当着他的面说几句脏话,发几句牢骚,他都不会当事,反倒会说你真诚直率,不虚伪不做作。

  可一旦真碰到了事情,特别是在董卓吩咐过的事情上……你稍稍敢有违背之意,试试?

  那真是说变脸就变脸,凶如猛虎,狠如豺狼。

  李傕记得,在征讨边章和北宫伯玉的战事中,当时叛贼在陇右的一处据点堪危,董卓分六路兵,围定县城,要求寅时末六路齐攻。

  当时那处县城已经堪危,董卓的手下们打下来完全是不费什么力气的。

  所以,当时在六路兵中,有一路是董卓的嫡系将领,领兵者是董卓的在族中的子侄辈,为了立功,先行出兵了一刻钟。

  真的只是一刻而已。

  而且最后,县城确实被攻下了,而且那位董氏一族的子侄辈确实立下了很大的功勋。

  但是等待他的,并不是军功奖赏,而是一道军法。

  立斩!

  毫无半分犹豫,甚至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这就是董卓在表明他自己的态度。

  对待违背自己意识的人,哪怕只是一小句话,董卓也是绝不手软,他就是这样的性格。

  无奈之下,李傕只能向着刘俭告辞,带着他离开了刘俭的军营。

  出了冀州军的大营,再回返的路上,李傕不满地询问贾诩:“文和,适才为何不让我向刘俭提出异议?他这么拖来拖去,岂非令咱们无功而返?”

  贾诩面色很是平和:“李公精通战阵,却少于外交,如今雒阳生变,刘俭屯扎于此,断不可能轻易撤退,这不是我们一次前来与彼谈判就能定下之事,依末吏来看,刘俭还会屯扎在雒阳很长一段时间。”

  李傕很是不明:“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贾诩淡然的看向李傕:“李公觉得,刘俭为何要扣下陈留王?”

  ……

  冀州军帅帐内,刘俭正在和田丰和沮授,共论天下大势。

  此时此刻,沮授终于展露出了他的睿智。

  “雒阳之事足矣看出,董卓于今日蓄谋已久,心怀异志,然其出身西凉,恐天下士人并不服他!”

  “沮某料想,不出一年,天下必乱,恐国将不国,战祸四起。”

  “然当此时节,董卓占据雒阳,坐拥天子,挟天子而号令于天下,久后必为天下之祸患。”

  “依某愚见,如今使君已得陈留王,而先帝在时,据说也有立陈留王之意,使君何不立陈留王为帝!纠集天下诸杰,立大义,举大事,则四方豪杰归附,使君以帝王名义,集冀州兵马,威控黄河之北,号令天下,数年之内,大业可成!”

  审配在一旁听的心潮澎湃,忙道:“沮公与此言甚善!还请使君纳之。”

  刘俭笑着看向沮授,道:“先生果然是高瞻远瞩,只是若立新帝,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吧?毕竟不符合正统。”

  沮授言道:“若是只有使君一人拥立新帝,恐名不正,言不顺,但若有袁家支持,则事必可成!”

  “如今袁家三兄弟,袁遗在汉中,袁绍在宛城,袁术在寿春,皆把控一方,更兼京中有使君挚友袁士纪,若使君能够得到袁家支持,则陈留王称帝之后,足以与雒阳的皇帝相抗!”

  刘俭闭起了眼睛,认真的思考着沮授的建议,心中揣摩个中利弊。

  半晌之后,方见他缓缓的睁开了眼睛,摇头道:“不行。”

  沮授和审配,没想到刘俭居然拒绝的如此干脆,大是不明所以。

  “使君,沮公与之言,实乃栋梁之谏,为何不可?”审配不解道。

  “原因有三个。”

  刘俭缓缓的伸出了三根手指,道:“其一,天无二日,人人无二皇,这大汉朝的皇帝,只能有一个!这是规矩,不可更改,只要雒阳中的皇帝在,陈留王就决不能在我手中立为帝,雒阳的陛下若不在了,或可再议。”

  “此事关乎汉家威严,若是这个先例一开,大汉变成了东西两位皇帝对峙,那日后天下,不知会不会有谁再拥立另一位刘姓帝王,第三个皇帝一出,那就会有第四个,第五个……”

  说到这,刘俭重重一拍桌案,言道:“这天下,只可以有一位刘姓帝王,如有旁人立新帝,我必伐之!”

  沮授心中恍然了。

  刘俭这是要向长远看,尽最大努力,保全汉室的帝王威严!

  确实,若依照自己的话行之,刘氏宗亲的皇室威严,必将跌落至历史的谷底。

  天命所归的汉家皇帝论,恐会不攻自破。

  刘俭慢悠悠的道:“这其二,就是我不想在这件事上与袁家联合。”

  “天下是我刘氏宗亲的天下,谁当皇帝,天下谁治,是我姓刘的说了算,为何非要得到袁家的支持才行?我偏不信这个邪!”

  “诺!”

  刘俭又缓缓言道:“至于这其三,如今雒阳权柄尽为董卓所得,袁氏一族则是被凉州人利用,被自家的狗算计了,试问袁家岂能干休?”

  “我料不久之后,袁家人与董卓,必有旷日之争,而我刘氏在地方的宗亲,则就会成为两方努力争取的对象,毕竟双强争雄,势均力敌,彼此都想碾压对方,那不论是董卓还是袁家,则必对我极尽示好,许利招揽。”

  “但是这个时候,我若拥立陈留王为新帝,表面上看是声势升隆,但实则是将董卓立为死敌,董卓在雒阳拥立陛下,岂能与我干休,届时我与董卓就是不死不休之局,而袁家人就可以置身事外,任凭我和董卓许利拉拢。”

  “本来是袁家和董卓相争,皆需拉拢我冀州势力,我若现在立帝,那就是站出来替袁家档刀,二位以为我是否该在此时立陈留王?”

  审配和沮授闻言,方才恍然。

  原来如此。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