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235章

作者:臊眉耷目

  没有官职,没有地位,什么都没有,只是作为一个临时的幕僚。

  平日里刘俭无事之时,贾诩就是一个清闲之人。

  但如果刘俭有事了,那贾诩……还是一个清闲之人。

  只不过他这个时候就需要给刘俭谋划布置一番了。

  平日里的治政治军这些事儿刘俭问不着贾诩。

  但是事关这种阴谋诡计,人心险恶,贾诩是比刘俭还要高明的存在。

  眼见刘俭前来看自己,贾诩急忙放下了手中正在读的书。

  “主公!”

  贾诩的称呼让刘俭当场愣住了。

  还真是不习惯他这么称呼自己……

  “文和,今日来此,乃有事求教。”

  贾诩冲着刘俭缓缓跪下,将双手抬于前额,做出拜主之势。

  刘俭并没有阻止贾诩认主,因为他知道,这一次的拜主是一个必然。

  其实先前贾诩已经对刘俭认过一次主了,但是今日又二次认主,说明现在的他是真心实意的向刘俭归顺。

  如果自己所猜不错的话,沮授应该已经把雒阳方面,贾诩儿子已经护送刘焉三子入蜀的事情告诉他了。

  “汝子贾穆已经离开雒阳,先生的心想必已经放下来了吧?”

  贾诩言道:“主公言而有信,没有欺骗贾诩,犬子已经在离开雒阳后,通过公与手下人暗中送信于我手,刘焉三子,到了汉中之后,吾子自当脱离,回返凉州接其母亲,带着亲人前往河北与我相会。”

  刘俭闻言道:“你还对我的安排可满意?”

  贾诩叹息道:“贾诩卑鄙之人,得主公如此用心,心中感激之甚,贾诩此一生,不求功名利禄,不求富贵权柄,只求一生平安,子孙福厚,如此而已,别无他求。”

  刘俭点了点头,随后伸手道:“回头,我会让公与先生负责与你的儿子保持联系,待你的家眷过了关中之境,我便会派人从河北方面接应,力争让他们在受到白波军骚扰之前,就撤往冀州。”

  贾诩有些担心地道:“白波军与相国手下的军队几番交手,他们的行动之地,诩心中大概有数,吾子贾穆也大概知晓……只是若往河北,怕是非要通过黑山军的管辖范围,这一点确是诩最担心的。”

  一听贾诩说起了“黑山军”三个字,刘俭的脸上瞬时间露出了笑容。

  “你若是担心别的,我或许没有办法,但你若是担心黑山军劫道,大可不必,我这边定会替你安排明白的。”

  这一番话说出来,贾诩心安了。

  他知道刘俭不是说大话的人,他既然说有办法能帮自己肃清黑山军拦路的隐患,那就必然是有办法的,自己无需多问。

  “主公如此厚恩,贾诩做牛做马,也定当报答主公。”

  刘俭摆了摆手,道:“不必如此,你儿贾穆到了河北之后,我就让他到馆陶去做一个县令,你的妻子家眷也随同他一起留在馆陶。”

  贾诩听了刘俭的话之后,一时间有些没反应过来。

  好端端的,怎么让自己的家人都跑到馆陶那边去居住呢?

  按道理来说,类似于自己这样的阵前降将,家眷不是应该被安排在邺城,用以为人质确保忠诚的吗?

  迎着贾诩疑惑的目光,刘俭笑了。

  “不用怀疑,也不用忧虑,我并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将你的家眷安插在馆陶县是因那里是冀州的南境边地,你的家眷和你将来想要从馆陶县往中原或是其他州郡走,还是比较方便的,总比在冀州内境要强些。”

  贾诩听到这里之后,脸色顿时变的惨白。

  他急忙跪倒在地上,对着刘俭高声说道:“贾诩并没有叛逆之心啊!也从来不敢这样想过!主公!”

  刘俭弯下了腰,伸手将贾诩从地上搀扶了起来。

  “文和,不要如此,我并非试探于你,乃是真心诚意的为你着想,我不是董卓,断然不会对手下人过于苛刻。”

  “我之所以让你的家眷在馆陶,就是为了能够照顾你的理想,你适才说了,这一辈子,不求财,不求利,不求权柄,只求一个全家安泰!”

  “现在的我,或许有能力保证你全家在河北过的安全,不会有任何人骚扰,但我却不敢保证我会一直做到……”

  “如今天下之乱,百年未见,若是继续这般下去,群雄逐鹿,说不定在某一天,我也会失地败亡……”

  “你既投靠到我的麾下,又不求名利,只求安泰,那我身为你的主公,自然就要为你安排好退路。”

  “似玄德,云长,翼德,子龙,公与等人,皆是与我同甘苦共患难,同进退共生死,若我成了大业,他们自然也是荣耀加身,若我败亡,他们自然也与我同赴黄泉。”

  “似你与他们不同,在我麾下既不求名利,又不求富贵,只为了全家安泰,那我只能这般安排……所以,你大可无需多想,只管按照我安排去做就是了。”

  “真到哪一天,我支撑不住的,必不会让你全家随我一同落水,你贾氏一族,该去哪里,就去哪里。”

  贾诩听到这,一向平静的脸上也露出了少有的激动。

  或许,他对刘俭安排自己家人的套路想过千百种可能,但独独这一种他没有想到过。

  贾诩没有多言,他只是长叹口气,向着刘俭长施一礼。

  随后,方听他问道:“主公深夜来此,想来也不仅仅是为了此事吧?主公有何疑惑,只管向贾诩言之就是,只要是贾诩能做到的,定知无不言。”

  刘俭叹息道:“眼下还真是有一件事需要向你请教。”

  随后,刘俭就将杨弘今日与他所说的事向贾诩复述了一遍。

  贾诩停了之后,半晌没有说话,只是低头细思。

  刘俭也不打扰他。

  不多时,便听贾诩开了口:“主公眼下需要做两件事。”

  “何事?”

  “第一件,听闻袁绍最近推举袁术为汝南袁氏的家公,此事在天下广为传布,袁绍本人也因为此事而被士林中人赞扬,很多人都觉得袁绍乃是为了家族甘于退让,而袁术则不知轻重,妄自损害家族利益,主公可在此事上响应袁绍,只要袁术被推上了汝南袁氏家公的位置,二袁之间必然产生巨大的裂痕,日后冲突不断,而宠公子也自然没有必要回汝南袁氏继承家公之位了。”

  刘俭点了点头,道:“那第二件呢?”

  贾诩笑道:“主公若想留宠公子在河北,只需给公子找一位名震天下的经学老师,收其为弟子,则便可以学经之名,留公子在河北,便是袁术,则也无法反驳。”

  “老师?何人可为宠儿老师?还能镇住袁术,让他闭嘴?”

  “主公,您忘了,您是何人之婿了?”

  “我岳父,恐辈分不合适吧……”

  “不,诩所言之人,乃是郑经神之子,也是郑学下一代的掌门人,郑益是也。”

第三百二十三章 刘俭对皇帝的忠告

  贾诩不愧是贾诩,针对破除对手的诡计心思,以及揣摩人性方面,都是当世顶尖的。

  让刘俭支持袁术当汝南袁氏的家公,这点让刘俭多筹谋几日,刘俭或许能够想到。

  但让袁宠拜到郑学门下,成为郑学弟子,这就不是一般人能够琢磨出来的手笔了。

  听着似乎没什么了不起,但若是往深了想,你就会发现这个方法的厉害之处。

  在古文经大兴,而今文系却无法阻挡古文经崛起的时候,由郑玄所创立的郑学横空出世,融合了古文经和金文经之所长,为天下世人所共同瞻仰,而郑玄本人更是成为了士林人口中的经神。

  其实汝南袁氏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想从家族的优秀子弟中选出可塑之才,拜入郑氏的门下。

  包括袁基,袁绍,袁术等人在内,对郑玄也是极为推崇。

  不是他们敬佩认可郑玄,这只是在学术政治中一种趋利的表现而已。

  郑玄在两派经学士人中的名望太高,必须要敬之,敬了他,就可以使家族向古文经所在的领域渗透影响,不敬,对他们自己在儒林之中的风评影响实在太大。

  站在袁氏一族的角度,身为今文经学派的领军家族,在郑学大兴的当世,其家族若是不与郑氏一门牵上些关系,对家族未来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如今袁宠能够成为郑氏的内门弟子,这对于袁氏可以说是跟郑学门派建立联系的大好机会。

  汝南袁氏家族中的长辈,对于此事定然是大力支持的。

  可以说,这件事会得到汝南袁氏全族人的支持。

  袁术若是敢在这个时期跟全族人唱反调,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想通了个中关键之后。

  刘俭随即站起身,对贾诩拱手道:“文和之言甚和吾心!亏文和指教,方解此心中之惑。”

  “不敢,不敢,能帮使君乃贾诩之幸。”

  随后,就见刘俭站起身,向贾诩告辞。

  贾诩亲自将刘俭送到门,突然又向刘俭长长的施了一礼,道:

  “主公,贾诩有一事,想请主公答应。”

  “何事?”

  贾诩突然一掀前衣之摆,跪下行大礼道:“恳请主公不要让诩之家眷去馆陶。”

  刘俭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文和,何出此言?”

  贾诩诚恳地道:“诩能够得主公收留,更兼有主公一心为贾诩着想,救出身陷于雒阳中的长子,纵然使诩为牛马,亦不能报主公之大恩!”

  “主公使我族人居住于馆陶,也是为了贾诩翌日离开着想,但贾诩虽为自私自利者,但也是有良知的人,主公如此厚恩,贾诩若是在存了侥幸的心思,实枉为人也!”

  说吧,就见贾诩再一次冲着刘俭叩拜施大礼。

  “贾诩求求主公了,还请主公让诩的儿子和族人去邺城居住,主公若是不答应,那就说明主公对贾诩抱有疑心,不肯引贾诩为心腹而见用。”

  说到这的时候,贾诩的语气中都有哭腔了。

  刘俭见贾诩都如此说了,也只能顺坡下驴。

  “哎,既然文和你这般坚决,那某也只好顺了你的意了,其实我并没有那么多的想法,刘某也不过是想保证你和你的族人在河北安心……罢,罢,罢,若你以后再有什么想法,随时跟我说,我会让你的族人迁出邺城。”

  贾诩感激地道:“主公之恩,贾诩万死而不能报!此生都不会生离河北之心!”

  刘俭摇头苦笑:“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说罢,便见他无奈的走出了贾诩房间。

  而跪在屋中的贾诩,好一会才长出了一口气,缓缓地从原地站起身来。

  他望向刘俭离开的方向,似若有所思。

  “什么邺城不邺城,馆陶不馆陶,只要是在河北之境,哪里又能躲的了你的看管,其实都是一样的……唉,好试探啊,好试探,还顺便做了好人,实乃真雄主也。”

  贾诩嘀嘀咕咕地道。

  ……

  而走出了贾诩房间的刘俭,则是很快的返回了自己的居所。

  进了书房之后,刘俭随即在桌案上来回的翻找。

  不多时,便见刘俭翻出了两份简牍。

  他将两份简牍展开又读了一读。

  其中的一份是让田丰在接到贾诩的家人之后,将他们安置在馆陶的命令。

  另外一份则是让田丰在接到贾诩的族人之后,将他们安置在邺城的命令。

  刘俭来回看了看,淡淡一笑。

  随即,他拿着那份“将贾诩家人安置在馆陶”的简牍,来到屋子中的火盆边,扔入其中烧掉了。

  随后,他将那份早就准备好的“将贾诩家人送往邺城”的军令,交付给了门外的侍从,让他快速送往河北,交于田丰。

  “贾文和……还是很好的。”

  刘俭自言自语的给了贾诩五字评价。

  ……

  ……

  第二日,刘俭便召见了杨弘,对他说关于袁宠的事情,自己会做斟酌,让袁术暂且等待,回头自己定会给袁术一个满意的答复。

  虽然不是说的很肯定,但刘俭的话里话外之意,似乎已经有了答应袁术要求的意味。

  至少,在杨弘听来,刘俭是妥协了。

  他非常高兴,当即向刘俭表示感谢,随后奔赴寿春复命去了。

  杨弘走后不久,刘俭立刻派人前往青州,去见他的岳丈郑玄,将此间之事在书信中写明,请郑玄出面,让郑益收下袁宠为弟子。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