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334章

作者:臊眉耷目

  “好,那我就直说了。”

  蒯越转过身,向着袁绍再度施礼:“司州乃是长安门户,又是天下正中,富庶之地,帝王之姿,吕布和牛辅虽败,将军难道就以为,董卓会坐视此地失陷于旁人之手?”

  袁绍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蒯良的表情变的不善:“敢问将军,若是我军与刘俭纠缠,将士用命打败了他,届时元气大伤,而董卓突然从函谷派出一军,直袭我军侧翼!试问将军,何以挡之?”

  “现在的事,尚想不周全,还谈什么今后入京?呵呵,可笑。”

  “你!”杜袭气的脸色顿变。

  这话算是正中要害。

  袁绍舔了舔嘴唇,皱起了眉头。

  “唉,猛虎在侧,子柔所言甚是,那要不,撤兵……”

  “将军!董卓在侧,此事早在我等出兵之前,将军心中就有所料,何必担忧?”

  说话的人,乃是袁绍的同郡老乡,汝南平舆人,陈逸。

  陈逸这个人的才能一般,但声名却非常大,或者说是他的“出生声名”很大,其家族背景在士林中很有威望。

  袁绍虽不用其才,但却一定要用其名,以招揽各大家族为其助力。

  只因陈逸的父亲,是陈蕃,大汉朝鼎鼎大名的三君之一!

  天下楷模李元礼,不畏强御陈仲举!

  即使过了这么多年,陈蕃依旧是大汉朝清流人物以及士族群体心中的精神偶像!

  袁绍的“天下楷模”之名,跟陈蕃一比那就是小垃圾。

  所以陈逸就是能力再普通,袁绍也一定要把陈逸当大手,在自己的麾下供着。

  “卓雅有何高见?可敌董卓之扰?”

  陈逸眨了眨眼睛,没说话。

  不是他不想说。

  唱高调他行,让他真想个办法来应付董卓,他还是不行的。

  而最早跟随袁绍的荀氏家族中的英才荀諶则是站出班来。

  “若要同时应付董卓和刘俭,无外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之法。”

  袁绍眼睛一亮:“友若此言甚是!”

  零陵人刘先则是冷笑道:“刘俭和董卓,皆非寻常之辈,谈何容易!”

  袁绍的神色顿时又黯淡了些。

  荀諶道:“只要谋划得当,未必不能……”

  刘先不服:“敢问友若,如何谋划之?”

  “好了!”

  袁绍终于出言,阻止了众人的议论。

  他感觉他脑袋此刻都要爆炸了。

  “诸公所言……皆有道理!”

  “此事,容袁某细细思之!”

第四百四十三章 绍有猛虎!

  其实袁绍这个人的能力非常强,他取舍策略的本事也是有的。

  但是袁绍的用人方式和他倾向于借助家族力量的诸侯运营模式,注定了他最终肯定会遭遇到这种困局。

  各种意见劈头盖脸目的向他砸来,有对的有不对的,林林种种,别说是袁绍,你就是换成别人,也会变得好谋无断。

  人会因为听的太多而崩溃的。

  不是袁绍自己有天生的选择困难症,实在是他所处的政治环境,注定他会有这样的弊端。

  就得需要他自己克服了。

  在众人皆被袁绍遣走了之后,袁绍便自己在帅帐中来回转着圈圈。

  他在仔细的思考,刚才诸位谋士给自己留下的那些话。

  袁绍麾下的这些人都出身于高门望族,他们所受到的教育都是大汉朝最顶尖的,见识也非常的多广。

  所以说,即使是为了家族利益,但他们向袁绍所吹出的谏言,也都是有他们各自的道理的。

  既然确实都有道理,这就让袁绍很难决断了。

  这就是身边文化人太多所造成的困扰。

  一个个说的都有理,你特么让我听谁的?

  换成刘俭和曹操在这儿,也未必能比袁绍强到哪儿去。

  就在袁绍冥思苦想,不知道应该如何是好的时候,孙坚来到袁绍的帐外求见。

  适才的会议,大部分都是高门望族在帅帐内给袁绍出意见,但是军中的豪杰猛将当时皆未在场。

  此时,孙坚突然前来,袁绍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将眼前他所面临的这场军事困境与孙坚一同商议商议,看看孙坚能不能在军事层面相助于他。

  毕竟那些世家望族的谏言,虽然听着各个都有道理,但是他们心中的小计较也实在是太多了。

  或许从孙坚这样的人物耳中所听到的话,才是真正符合当下形势的。

  “速速请文台进来!”

  少时,便见孙坚走到了帅帐内,向袁绍问安。

  “末吏孙坚,拜见将军!”

  “文台不必多礼,快请坐。”

  孙坚倒也不客气,随即按照袁绍的吩咐坐在一旁。

  “末吏针对三军调换了外营营防,各营布置已变,这是末吏重新布排的防御阵营,特交由将军验看。”

  袁绍随手接过孙坚递给他的皮图,大略的看了一下,随后就折叠起来放在了一边。

  “文台办事我很放心,没有必要事事问我,你就尽该做什么就尽管去做什么,不必过多询问。”

  袁绍这话是这么说,但孙坚可是不会当真的。

  袁绍说归这么说,孙坚只需要那么一听就是了,若是有事他真的不向袁绍汇报,那回头定然没有好果子吃。

  当老大的,一般都会说几句客套的屁话。

  “文台啊,今日军议之时,有一件大事,我与诸公正在商议,只是一时之间不能决断,还请文台助我谋划谋划。”

  孙坚道:“还请将军明言。”

  “文台,如今吕布、牛辅、张邈、曹操在司州皆遭败绩,他们每个人现在都已经没有办法与刘俭在司州继续争雄。”

  “而我军若是要独自面对刘俭,也是阻碍颇多,如今诸公对于是否要继续在司州与刘俭交战,意见很不统一,袁某对此事也有一些犹豫,故而想请你代我一决。”

  孙坚听了这话,大感惊讶。

  自己虽然是一名善战的猛将,但也最多不过是在战场上协助袁绍东征西讨。

  至于这些政治上的东西……该不该打的事儿,并不是孙坚所能决定的,孙坚也从来没寻思过。

  孙坚觉得袁绍若是让他打,他就去打就是了。

  哪管什么该不该打,这非我分内之事啊。

  “将军,这些事似乎不应该是坚应参与的吧?”

  袁绍摇了摇头,道:“有什么不能参与的?你也是我的臂膀之人,是我的心腹大将!”

  “如今前阵逢上兵家大事,诸人虽皆有意见,各有道理,但这回头跟刘俭,董卓打仗的事情,却落不到他们的身上。”

  “这冲锋陷阵、与敌周旋的事情,还是得仰仗你孙文台啊。”

  “所以,这事若是不问你,又应该问谁呢?”

  孙坚听了袁绍的话,急忙起身,向着袁绍施礼。

  “既然将军问我,那孙某就略做谏言。”

  说罢,就见孙坚走到袁绍背后的舆图前,在上面指点江山。

  “将军,依末吏之见,刘德然如今兵锋正盛,若要退兵,确实是最稳健的方式,只是将军在司州投入甚多,若是现在就撤走了……我不知道将军如何做想,但是末吏身为军士,肯定是心中不愿的。”

  袁绍点了点头,又道:“若是不甘撤走,那就只能是在这里继续与刘俭相争,只是若董卓率兵而来,我等又该如何是好?”

  孙坚言道:“如今袁术兵发淮南,欲断曹孟德之后路,将军可以答应孟德,让他回兵淮南去战袁术,如此此地就只剩下我们一军!”

  “而豫州与荆州本地的望族,如今因是否出兵之事互相争锋,将军不妨将此事散布出去,然后回兵鲁阳,末将则是率领一军,留在阳人,观刘俭和董卓动向。”

  袁绍听了这话,顿时精神一振。

  他已经明白了孙坚话中之意。

  这是一招以退为进之计啊。

  先让曹操返回淮南,表面上是折了自己的一条臂膀。

  然后再将自己阵营之中,汝颍系家族和荆楚系家族争论战与不战的消息散布出去,让董卓和刘俭都以为自己的内部出现了问题,不能顺利的作战了。

  随后,袁绍将大军撤回鲁阳,然后留孙坚在阳人城断后,这就是在己方在用行动来印证这是一个事实。

  如此一来,在刘俭和董卓的眼中,袁绍就暂时没有能力对付刘俭和董卓!

  若这般,董卓和刘俭就可以暂时将袁绍扔在一边。

  袁绍则假装返回南阳郡应对袁术对豫州的骚扰,另外还有处置自己内部的事宜。

  虽然袁绍需要在鲁阳做出一幅假相,但孙坚可以在阳人县审时度势,随时出兵,为己方争取最大的利益。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袁绍看向孙坚,赞道:“文台不愧为勇略之将!不但善于作战,且对战场的把控也如此精准,某有文台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文台可为大都督,坐镇阳人县,全权负责司州战事,荆楚,豫州各路兵马战将,由文台想用谁人,可任意调遣!”

  孙坚听了这话,遂道:“谢将军信任!坚必以死相报!”

  “听闻文台长子如今也随你在军中?”

  “是,小儿孙策,自归回到我身边之后,一直在军前听用。”

  “哦,孙郎现居何职也?”

  “回禀将军,小儿只是暂为我的亲卫,未有军职。”

  袁绍摇头道:“既是少年英雄,岂能无有军职?传吾之令,迁孙策为曲军侯,随军听用!既是文台之子,必有勇略,定可成为你在阳人的臂助!”

  “谢将军!末吏一定督促小儿,为将军建立功勋。”

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国的猫腻我都知晓

  很快,袁绍手底下的汝颍系和荆楚系,因为司州而彼此相争的事情开始在五郡之地传开。

  曹操方面,在接到了吕范与戏志才之后,其收拢兵将开始向着豫州的方向而走,返回淮南和袁术争夺基业去了。

  而现在,司州大地上,表面上看还剩下以董卓为首的朝廷势力和以刘俭为首的宗族改革势力在继续争斗着。

  但事实上,暗处还藏着一个以汝南袁氏为代表的旧体制世家阀门势力在等着坐收渔翁之利。

  袁氏撤兵鲁阳,并派孙坚往阳人城断后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刘俭那里。

  消息一落地,刘俭直接就给袁绍这次的行为下了定义。

  姓袁的孙子在这钓鱼呢!

  孙坚和袁绍自以为干的很漂亮,但这种策略他们也得看看他们想要期瞒的人是谁!

  你们的对手,可是刘俭刘德然!刘氏宗亲中的第一人!大汉朝第一名将!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