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345章

作者:臊眉耷目

  大家都想过个消停日子呀。

  但问题是,随着时局的变长,朝廷又迁入了长安,关东百多个郡的太守们发现,朝廷似乎没有掌控他们的能力了。

  朝廷都跑到长安去,关中这面,刘俭、袁绍、曹操,还有什么张邈,王匡,王芬等人纷纷起事。

  这些牧守纵然是不想自立,但董卓离他们远,而袁绍这些人离他们近。

  再傻的人,观望了几年局势之后,也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吧?

  现官还不如现管呢,朝廷那是山高皇帝远,袁绍这些人可都是猛虎在侧呀!

  于是乎,又经过了数年的整顿和收编,荆州、湘江、汉江一带,所有的郡都被袁绍的垄断了。

  江东目前正在被周瑜所攻略。

  中原方面,经过了黄巾,曹操、袁术,还有一众小强们的搅和,也是支离破碎。

  淮南之地,曹操和袁术正在争雄。

  河北那就更不用说了,刘德然那是大佬,地方郡守还看什么朝廷?

  所以说,现在的董卓,除了司州,雍州以及凉州部分郡之外,根本就没有什么地方能给他纳钱纳粮。

  偌大的一个朝廷,原先是整个大汉朝供养,现在特么变成关中养了。

  财政收入那能跟原先比吗?

  刘俭这小子这时候提起这事儿,也不知道是不是欠抽故意的。

  眼看着董卓的面色不愉,刘俭笑道:“相国不要误会,刘某绝对没有取笑朝廷之意。”

  “相国应该是了解我的,刘某一心为公,为了朝廷和天子,某是一直都在无私的奉献。”

  董卓听了这话,差点没掀桌子。

  不过好在他这些年在朝廷跟一帮浑人天天勾心斗角,涵养功夫练的很不错。

  眼下,他就不把刘俭的屁话当回事儿了。

  “好了好了,德然啊,咱们也算是相识多年了,你的一片忠心,老夫知道的很……你就有什么话赶紧说吧。”

  刘俭笑道:“我河北如今的情况,相国想来多少也知晓些。”

  “如今我河北要铁器有铁器,要煤矿有煤矿,要水利技术有水利技术,要粮食有粮食,要马匹有马匹,要海盐有海盐……”

  “另外,这些年河北商贸产业甚多,什么木制家具,新兴的铁具锄头,还有新型的犁,还有青州锦,新口味的茶叶,各种烈酒,甚至是胭脂水粉也是花样百出……嗯,纸质书方面不止经文,包括一些蒙学以及百家诸经也在刊印,另外还有古今寓言,文学巨著也是层出不穷,纺织业大盛,也使得服饰的花样百出,各种新样式的冠冕也是在青州诸郡大兴,实在是一片繁荣景象……”

  董卓眯起了眼睛,语气不善道:“刘德然,你要是故意在老夫面前炫耀,那你我之间就不用谈了。”

  刘俭摇头道:“相国误会了,莫急……我怎么可能故意在相国面前炫耀?刘某只是告诉相国,我手中现在的资源甚多,产业绩多,而且有很多都是大汉朝其他州郡所没有的,我有意大兴商贸,利用这些资源为大汉多做铺垫,未知相国意下如何?”

  董卓的语调有些发酸:“你要不要大兴商道,与老夫又有何关系?”

  刘俭笑道:“自然是有的,我们河北的诸多产业虽然甚好,但终究只是地方民间自为,非大汉朝官方授权。”

  “若是能有朝廷明文对河北诸多产业的支持,并指定其产业确实为官方朝廷所授权经营,那今后不论是在汉朝境内经营,或是经营网大汉朝周边的国家,河北的商人心里也都会托底的很了。”

  董卓眯起了眼睛:“听闻你在河北成立商会,商会直接归牧守直管,那便等同于是朝廷在管辖了,又何必多此一举呢?”

  刘俭道:“我虽然是牧守,为朝廷攒下了这些家底,但论起行为都毕竟是我个人之所为,并没有朝廷官方的授权。”

  “这多少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只是现在河北商贸协会越做越大,由牧薯主导的商业领头人虽都是与官属有着各种各样的接洽,似为直属,或者说,他们就是官署的人,但这些人在名义上,我是没有办法给予他们任命授权的,这样时间一长,对于这些人,他们对朝廷的忠心只怕也会日渐消散。”

  “依我之见,若是能有相国代表,朝廷直接授权他们明确的官方身份,这对于这些协助我整顿河北大兴诸郡的人来说,也是一种安抚。”

  “而有了朝廷官方任免的身份,回头让这些商贸协会中的产业领头人向朝廷上缴历年用度赋税,也是名正言顺的。”

  一听刘俭说起了上缴钱财,董卓的精神顿时一振。

  他现在,就缺这个东西!

  董卓摸着自己的胡须,颇有些疑惑的看着刘俭。

  “你该不会在骗老夫吧?”

  刘俭苦笑道:“相国仔细想想,我用此事,能骗来什么?”

  董卓想想,倒也是。

  “那你想要问老夫讨要什么?”

  “就是朝廷承认这些产业为官方产业的同时,也给这些产业之中的领头者授予相应的职位和权力。”

  “如此一来,这些产业就变为国家所有,而这些产业每年按照营收比例向国家上缴钱财分成,也就是理所应当之事,到时,刘某自然会督促这些人向朝廷纳钱。”

  董卓哼了一哼,说道:“刘德然,你不要把老夫当成愚鲁之徒,绕来绕去,你绕了这么大一个弯儿,不就是想给你手下这些河北商贸协会之人求官家身份吗?说什么给老夫钱财,哼,钱在何处?到时候你骗了官职又不给钱,还谋了并州,真把老夫当傻的吗?”

  刘俭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疑惑之色:“相国这是不相信我吗?”

  董卓没有回话,但是他脸上的表情很明显,就是确实不相信你。

  眼见董卓做出的态度,刘俭似乎也有点儿犯了愁。

  最终,就听他慢悠悠的道:“要不然,回头我就让人将这些产业的大概经营状况和每年的收支罗列出来,只要相国愿意,我愿意让这些人以他们今年总资产的一定比例向朝廷缴纳一年的分成,之后再由相国下令予以敕封,如何?”

  董卓听了这话,伸出了三根手指。

  “也好,不过,一年的缴纳可是不够的,一下子要这么多,又是并州又是敕封的,将商贾之人直接纳入国家体系之中,可非一件小事……你需一次缴纳三年。”

  刘俭闻言大惊:“三年?”

  “不错,需要先缴纳三年,若是不到三年,老夫就不答应。”

  此时的董卓已经看清楚了,刘俭对于并州还有河北商贸之事是极为重视的。

  听闻刘俭到了冀州之后,就组织了河北商业协会,这河北商业协会的成员很多,虽然对外名义上是由刘俭所领导的牧署指挥,但一直没有朝廷官方承认授权。

  或许是商贸协会的人私利越来越重,不好控制了,故而刘俭才想以这种方法来安抚和控制他们。

  他此番与自己讨价还价,在董卓看来,根本就是扯淡。

  刘俭根本不可能每年给他钱。

  他只不过是在欺骗自己。

  朝廷若是跟给了他商贸协会成员的身份,再将这些产业统统纳为官家所有,那刘俭的目的达到,岂会将自己的钱财割肉分给自己?

  所以董卓绝不上当,他一次要了的三年的财货,先狠狠赚他一大笔。

  若是能有这三年的大笔财货进账,回头就是给他个并州的节钺之权之权也无所谓。

  反正并州根本不在自己的手里,扔也是扔着,自己就是不给刘俭,只怕他早晚也会去抢。

  趁着刘俭现在还比较在乎名声,想要个名正言顺,那董卓就先宰他一笔再说。

  现在的董卓心中有一股难以言喻的爽感。

  说句实在话,他吃刘德然的亏,吃的实在是有点儿太多了。

  别看刘德然一直跟他的关系还凑合,但说实话,有时候这小子比袁绍更气人。

  袁绍跟董卓为敌,那都是明面儿上的。

  刘德然呢?这表面上是跟董卓关系挺好。

  但事实上,每每最关键的时候,他又都能胜过董卓一筹。

  董卓这些年吃了他多少哑巴亏了?

  但是这一次,董卓觉得自己赢了刘德然了。

  至少他让刘德然吃瘪了,而且他还识破了对方的用意。

  董卓心中真是满满的自豪感。

  望着董卓一副神采奕奕的样子,刘俭表面上似乎有点儿苦恼……

  但实际上,刘俭心中乐开了花。

  他压根志不在此,适才的一切都是障眼法。

  “相国,这钱我到时候会派使者,按商讨的数额悉数照付,钱若是不够,就以物资冲抵,只是我想请问相国,我河北商贸协会这些能人相国打算敕以何官职侍候呢?”

  这一句话,算是问到董卓的难点了。

  封?

  是啊,这怎么封?

  这些人通通都是在河北替刘俭打理各种生意的,经营着大汉朝各种各样的龙头产业,个个都是不是凡人?问题是,他们并不属于直接参与政治。

  归根结底,是一群做生意的人。

  跟这些做生意的人,你拿什么官职封他们?

  你还能给他们县令、县长的职务吗?

  那若是让刘俭征辟他们为牧署的官员呢?

  那刘俭自己不就能搞定了吗?还来找朝廷干屁?

  再说刘俭牧署内的从事,治中不缺,这些人又都需要替朝廷打理产业,根本不可能进入牧署为刘俭做事。

  如何征辟?

  董卓毕竟是凉州人,虽然有心计,但却长于军事,短于政策。

  在这种事情上,若没有李儒扶持他,他自己很难处理明白。

  于是,董卓大手一挥,道:“罢了,罢了,这许多糟烂事,老夫如何能知?就全都交给你了,你自己得了朝廷之令,任命他们些许官职就是。”

  刘俭笑道:“朝廷敕封他们,我来任命?未免儿戏?”

  “有什么儿戏的,朝廷授予你权柄,允许你任免他们,那就是朝廷的旨意,何错之有?”

  刘俭眯起了眼睛,道:“既如此,我便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法,请朝廷授予我抚远大将军之职,负责鲜卑,匈奴,以及东北诸国的征讨与降服诸事,如此我就重新来构建一个将军幕府,并虚立些许官职,安顿这些人,相国以为如何?”

  “抚远大将军?”董卓奇道:“此乃何职?”

  刘俭道:“也是我临时现编的,权当是专门替朝廷处置境外之事,因为对外事务繁杂,需要设立一个属于专门对外的幕府,自成架构,以此架构来代替中央行使对外的作用,统御北地诸外族和外国,如此就可以随意编排职位安顿那些人了,相国以为如何?”

  董卓想了想,道:“反正北境夷狄之事,现在也确实就只有你在负责,回头我当禀明天子,给你这个权职……不过,你需将牛辅等人放回来,以表诚意!”

  “喏,谨遵相国之令。”

  刘俭心中知道,这个所谓的抚远大将军在董卓看来狗屁不是,毕竟大汉原先并无此称号,就算是有个大将军也无关紧要,既然刘俭觉得这样做合适,那他真就懒得操心。

  但刘俭真正的目地,不是这个什么抚远大将军好。

  他的真正目地,是借着这次机会,有名正言顺的机会,建立一个超脱于朝廷之外,类似于幕府的政治结构框架。

  属于他自己的独立的政治体系!

第四百五十六章 抚远大将军

  其实,刘俭想设立这样一个独立于朝廷之外,属于自己的政治体系,也是因为他目前的势力发展,促使他必须走这一步。

  在历史上的东汉王朝,曹操称魏王,刘备称汉中王,孙权称至尊,其根本的目的就是他们已经在势力上成为了一个新的中枢政权。

  但是碍于名义的原因,他们不能组建朝廷,但也不能够再行使原来汉朝给予他们在地方上的官位政策。

  所以,曹操即使已经挟天子以令诸侯多年,他也必须要称王称公,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朝廷体系。

  称王的曹操拥有自己的尚书台,拥有自己的百官爵位,可以组建他自己的治国班底,独立于汉室朝廷之外。

  而当曹丕篡汉之后,这套已经被运用了多年的魏王朝廷班底体系,就直接代替了汉朝的中枢朝廷,中间的过渡期非常之短,而且也没有引起大规模的朝堂异动。

  甚至比汉朝皇帝一代接一代传位的异动还要小的多。

  曹操的魏国尚且如此,刘备的季汉那就更不用说了,他必须要成立自己的政治体系,这样在人事任免权和大义的上才不会被掌握了汉室朝廷的曹操卡脖子。

  但是与曹操的魏王朝廷相比,刘备虽然是汉室宗亲,又拿出了什么所谓的衣带诏,但是他的政权影响力相对较窄,很多事情都是他自说自话的。

  就大义名分而言,刘备当时并没有占据主流。

  后世人说,魏蜀三分天下,曹操占天时,孙权占地利,刘备占人和。

  但事实上,应该是曹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而刘备占据的只有地利……人和嘛,刘备也有,但远不及曹魏正统的人和来的多。

  刘备尚且如此,至于孙权,那就更是三不沾了。

  刘备好歹还有汉室宗亲的名望,孙权有啥?

  有个屎!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