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447章

作者:臊眉耷目

  面对这位大汉朝的第一将军,徐州诸人也都颇为忐忑。

  特别是在刘氏兄弟入城之后,第一次会议上。

  这次会议,按照陈珪和糜竺等人的设想,是邀请徐州诸大豪属官共同商议,拥立刘备为徐州牧。

  但是很显然,刘俭并不想走这样的流程。

  他可不想让刘备承这么大个人情。

  “诸位所言,想汇聚徐州诸豪杰,拥立吾兄刘玄德为徐州牧,某以为此事不可。”

  陈珪等人将此事提出来之后,本以为会让刘俭大为高兴。

  没想到,对方却不咸不淡的说出了这么一句,并没有采纳,这事在场所有人心中都颇为诧异。

  糜竺冲着刘俭拱手道:“敢问大将军为何如此啊?”

  刘俭微笑着解释:“吾兄弟,天子之臣也,徐州,汉家城池也?岂能有不问朝廷,而私自立州牧之事?”

  陈珪说道:“那依照大将军的意思?”

  “吾当亲自奏疏于朝廷,细说徐州诸事,看朝廷如何评断,朝廷若以吾兄为徐州镇守,自当可也,若朝廷不予,我等却也没有办法了。”

第五百八十五章 徐州最聪明的人

  陈珪,糜竺等人都是人精,听刘俭要上奏朝廷表奏刘备为徐州牧,随即不再言语了。

  毕竟,若是能够通过刘俭的表奏,得到朝廷的正式敕封,那徐州本土望族所谓的拥立,那就是个笑话。

  人家是朝廷堂堂正正敕封下来的一州之长,来此就任乃是顺理成章之事,凭什么要承你们这些家族的人情?

  陈珪,王朗,糜竺等人都是人精,稍稍一想,就大概明白了刘俭的意图。

  只是,就算是知晓了刘俭的意图,他们又能如何呢?

  刘俭可不是陶谦,可不是他们随意使用一些计策,或是耍一些手段,就能唬弄的了的。

  ……

  ……

  走出了太守府之后,陈珪,王朗,糜竺彼此互相对望,接着便见糜竺苦笑了起来。

  “看起来,这位大将军,似乎与我们想的不太一样……看彼似颇为专断。”

  陈珪慢悠悠地道:“不,若是专断之人,断然不会成就如此大的事业,依照老夫看来,这位抚远大将军,是为了立威,同时也是为了彻底掌控徐州。”

  “彻底掌控……?”

  王朗似乎有些没太明白:“公此言何意?”

  陈珪叹道:“我们这些家族,先前与陶恭祖共分徐州政利的好时候已经过去了,依老夫看来,从今往后,徐州的军政财权、地方法条还有盐铁之利,怕是都要被官署收回了……也就是收回他们刘氏的手中。”

  这一番话说出来,别人倒是还好,糜竺的脸色首先就变了。

  “应,应该不会吧?我听说河北的抚远大将军,乃是勤政爱民之人,下辖之民皆甚是拥戴,他焉能做出与民争利之事?”

  陈珪听到这的时候,不由哈哈大笑。

  民?

  咱们是民吗?

  “糜子仲,怎么事到如今,你怕了不成?”

  糜竺皱眉:“我有什么可怕的?”

  陈珪叹道:“罢了,老夫不玩笑于你了,你需知晓,大将军在河北,虽然有爱民之美誉,能使河北荫富,但河北主要命脉产业,全部把持于官署手中,其人集权甚矣,昔日在河北有诸多望族想要反抗其政,皆被灭门,手段颇是激烈。”

  “河北如此,你觉得徐州焉能有幸免之理?”

  “难道咱们就这么认了?”

  陈珪哈哈一笑:“不认又怎么样?河北有数十望族不服气,可最终结果怎么样?满族被灭,下场一个比一起惨烈。”

  “而反观那些顺从大将军的家族,如今不论是财富还是产业,都增加了不少,但是,他们如今在河北军政以及人才任用上,却都没有什么话语权。”

  “而且,河北是履行朝廷新政履行的最彻底的地界,这当中代表了什么,你们好好想想吧。”

  说罢,却见陈珪拱了拱手,向王朗和糜竺表示告辞。

  糜竺和王朗也是魂不守舍的彼此告辞离去。

  ……

  ……

  刘俭的奏疏很快就写好了,他派人用最快的马和使者将他的奏疏送往长安,同时刘俭另外还派使者去京中找寻他所扶持的盟友荀攸以及刘表,马日磾等人,希望清流集团能够帮助自己,向天子谏言关于刘备的州牧事项。

  同时,他开始给青州的刘虞写书信,让刘虞从青州方面运调一些资源,给徐州应应急。

  毕竟,这大半年以来,曹军和徐州军一直在交战,彭城国,下邳国,广陵自不需要多说了,被曹军和孙坚军好一番祸害,而徐州北境的百姓也因为这场战争,而被征调了大量的民夫,导致徐州北境耽误了耕种与收成,生产力大幅度下降。

  所以,徐州现在的首要任务,是要恢复生产,而恢复生产需要有谷种,有农具等等,而这些物资,则需要青州方面提供支持。

  当然除了青州方面的帮助,徐州本土的望族与豪强,也需要提供他们应有的支持。

  毕竟整体大环境不好,豪强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所有的阶层齐心合力,让徐州恢复元气,走向富庶,这才是最正确的道路。

  当然,起先刘俭提出这一点的时候,大多数徐州本地的家族对于此事还是比较拥护的。

  首先响应刘俭的人就是陈珪。

  身为徐州诸家族之中,最有号召力的家族,陈家表示,将倾尽全力,支持大将军与徐州之主刘备在徐州的所有施政。

  陈家的态度让刘俭感到非常的惊讶。

  要知道,每占领一个新地方,特别是徐州这样的大州,一州之中,最难啃的骨头一般都是当地诸家族的首领。

  这些家族,大多是发展了百年以上,同时不论是财力还是人力都极为雄厚,掌管着当地很多产业的命脉,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州牧势力,只有在与这些家族领袖达成共识之后,才能在当地没有掣肘的施政,这已经成了共识。

  当然,诸侯牧守也可以完全用兵力与军事力量威慑,但是那样的话,只要日后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大规模的反叛,空耗物力和财力,当然有些时候,这也是一种必要手段。

  不过,很显然,像是陈家这种懂事的地方大族,最得诸侯牧守们喜欢的。

  不但省事,省钱,而且省心。

  更让刘俭感到惊讶的是,陈珪居然主动向刘备,上了一份谏文。

  这份谏文虽然是上给刘备的,但很显然是写给刘俭听的。

  这是真正的醉翁之意不在酒。

  谏文的具体内容,是陈珪当着徐州诸多属官当众念出来的,既是念给刘备听,也是念给徐州诸多官吏听,更是念给刘俭听的。

  陈珪这份谏书,叫做“谏行新政与屯田之政。”

  其中大意,就是让刘备照搬河北的屯田之政,在徐州仿效实施,同时在徐州广招当地人杰,充实官署,当然,取纳官吏制度要采取朝廷的新政……

  总之,陈珪说了洋洋洒洒的一大段,都是刘俭下一步想要在徐州所做的事情,而且这些事情,大部分都会或多或少损害一些徐州当地望族与豪强的利益,当然你要是往长远了看,这也是这些大族能够得到洗礼和进化的契机。

  陈珪说完之后,又当即向刘备表示,愿意主动献上自己家族目前在徐州所未曾开垦的土地,将荒地归公进行二次分配!

  这一番表态,可以说是在某种程度来说,当先背叛了徐州本土望族豪强的阵营,直接向刘俭缴械投降了。

  诚然,身为徐州诸族之首的陈家如此做,会让很多家族跟着他们一同归顺刘俭,但是同时,徐州本地很多家族也会开始不信任陈家。

  毕经徐州北部有三个郡国,军国之中又有数十个县,其中每个县中又至少有三到两个顶级家族,又有数家豪强地主。

  陈家作为这些家族的首脑,若是在与他们利益一致的时候,这些家族自然会愿意认陈家为长。

  但若是家族利益不一致的时候,他们不会跟陈珪站在一条战线上的。

  如此一来,陈家就很有可能失去他们家族在徐州北地的宗主地位。

  这徐州北方的第一家族只怕就不再会是他们陈家了。

  但即使如此,陈珪也并不害怕。

  这个老头还是相当有眼见卓识的。

  通过刘俭整治河北四州的过往经历,陈珪就知道,徐州既然已经落到了刘氏的手里,那结果必然也会如同河北四州的结局一样,不会有什么变数。

  这徐州境内没有人能够忤逆刘俭的意思。

  冀州和幽州那么难搞定的地方都被刘俭整治了,徐州又算么呢?

  既然徐州注定会被刘俭给整治,那自己还不如赶紧向刘俭投诚,抓住先机。

  徐州这么多家族,谁能够让刘俭优先高看一眼?谁又能够使刘俭比较重视呢?

  毫无疑问,就是先向刘俭表示出最大诚意的那个家族。

  而以自己的家族体量来说,自己在今日所有的家族反应过来之前打出来这张示好归顺的牌,那么从今往后,他们陈家必然会被刘俭所倚重。

  虽然短时间看,徐州中这些家族会因此轻视了陈家,但是长远来看,陈家日后一定依旧会是徐州第一家族。

  陈珪对自己的判断非常有信心。

  他更是对刘俭抱有极大的期望。

第五百八十六章 东南人杰

  不得不说,陈珪真的是徐州诸族当中最聪明的老滑头。

  他当着所有人的面儿,向刘俭念了这么一份谏言,表了他的忠,成为了徐州诸族之中第一个向刘俭主动投诚的家族。

  这使得刘俭对于安定徐州、发展徐州的信心大大增加。

  而那些在心里对于刘俭会不会对徐州有所改革,或者是刘俭若要改革徐州,他们就会有所抗拒的家族而言,陈家的举动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

  毕竟他们当中的领头羊直接反水了,剩下的人究竟该何去何从?大家一时间都没有了主心骨。

  陈珪虽然是向刘俭表示投诚,但是他的这份谏言是练给刘备听的,刘备在听完之后也非常的诧异。

  他一边捋着自己的须子,一边惊讶的看向了旁边的刘俭,眼眸中都是询问之色。

  刘俭并没有任何表示,但他只是不着痕迹的对着刘备笑了一下。

  兄弟两人也是相识多年了,刘备对刘俭的表现自然会意。

  说到这的时候,就见刘备站起来,他一脸激动的望着陈珪说道:

  “徐州能有汉瑜公这样的忠贞之士,真乃是徐州之大幸,国家之大幸也。”

  “汉瑜公果然是人如表字,汉瑜,汉瑜,真乃是大汉朝之美玉也!”

  陈珪拱手作揖:“将军谬赞了,珪不敢当也,珪只是记得自己乃是一个汉人,是徐州人,是朝廷治下之民,就理应为大汉尽忠,别说是舍去些许之利,便是舍去这条老命,只要能兴汉室,老夫也在所不惜。”

  “好,汉瑜公果然是大汉忠臣顶梁,吾辈楷模!”

  刘备当即拍案起身,大步走到了陈珪的身边,然后一伸手,将陈珪手中的绢帛拿在了手中。

  “汉瑜公如此忠义,你的谏言,备必当采纳!”

  ……

  议事之后,刘备单独将陈珪留下,要与他共同商议关乎徐州今后的发展。

  刘俭,刘备,陈珪等人谈了许久,谈话的内容不为外人得知,不过陈珪在离开了太守府之后,他的儿子陈登第二天便被征辟到了太守府,就任于刘备之下。

  很显然,刘氏跟陈家达成了协议,陈珪年纪大了,早晚不能继续支撑陈家,如今陈登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了徐州官署中枢,顺利过渡,想必日后会逐渐成为陈家的顶梁柱。

  这件事,一经传开,顿时在徐州诸多家族还有徐州一众属官之中掀起了一阵波澜。

  徐州诸族还有士族群体,骂陈珪的也有,羡慕陈珪的也有,敬佩陈珪的也有……反正不论是何种情绪都没用,但人家陈珪已经都占据了先机。

  剩下的这些徐州本地大族豪右,纵然是想要仿效陈珪,也不过是拾人牙慧,根本不可能在刘氏那里得到过多的好处了。

  不过,终归还是有人会别出心裁,通过别的方式,向刘俭投诚的。

  比如说,东海的王朗和琅琊的赵昱,就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向刘俭和刘备投诚。

  ……

  “举荐人才?”

  “正是。”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