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493章

作者:臊眉耷目

  特别是荀攸,刘表、马日磾等人听了天子下令废除新政的时候,更是不敢怠慢。

  他们纷纷跪下恳求天子收回成命。

  可毫无疑问,刘辩是不可能答应他们的。

  废除新政的政令刘辩依旧是坚持着颁布了下去。任凭荀攸等为首的清流怎么反对,他也坚决不在反悔。

  ……

  ……

  尚书台这一次办事的速度极快,废除新政的诏令,刘辩只是上午说了出去,下午的时候,整个长安所有的官署以及民间大概就都知道了。

  三日之内,整个雍州之地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除非是一些特别偏僻的乡中老农对于新政之事不甚了解,其他的主要县城中人都在彼此交流传递着这一信息。

  而废除新政的诏令则迅速从尚书台传出,传往各州、各郡、各县,严格命令各地恢复旧制,将新政暂时搁浅。

  已经开始实施新政的郡县全部叫停,而没有实施新政的郡县则是保持原样,履行旧制。

  马日磾和刘表等人不甘心,他们连日进宫向天子请命,但是恳求无果,天子的态度非常坚决。

  而王允、杨彪则是借着这个势头,迅速先在雍州叫停了所有的正在实施的新政,然后将诏令以最快的速度发往大汉朝诸郡。

  同时,他们还联合在地方与他们同穿一条裤子的望都阀阅,开始利用他们这些望族氏族最为善用的舆论攻势,对刘俭以及新政进行抹黑。

  他们把司州、关中以及中原地区所发生的反叛战乱都归结到新政身上,并将彻底履行新政的董卓与刘俭打入到了朝廷的对立面。

  舆论的内容,天子乃是受到这两个人的蛊惑而实施新政,如今天下大乱,这两个人就应该负主要的责任……

  荀攸等人在劝谏天子无果之后,再看看朝廷中如今废除新政雷厉风行的手段,心中也大概明白了,这只怕是天子与公卿集团早就已经制定好的既定方律。

  荀攸在想明白这一点之后,不敢迟疑,急忙暗中写了书信,派心腹之人悄悄的潜伏出了长安,星夜前往刘俭在司州的大营,将这里的事情通报给了他。

  其实根本不需要荀攸派人通知,刘俭以校士府的能力,想要在第一时间探查到朝廷的情报,并将这里的消息传递回去给刘俭还是非常容易的。

  论及探查情报的能力,校事府可以说是天下第一。

  此时的刘俭已经来到了雒阳城,而前番李响反叛的时候,雒阳本地的新任太守早就已经在与叛军的交战中被杀死了,雒阳周边的富户也都暗中逃走或是被叛军攻杀,雒阳呈现出了一片颓废之色。

  不过,好歹这种情况并没有坚持多久,如今,刘俭来了,并剿灭了李响军,恢复了雒阳安定,雒阳周边的富户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有胆气返回他们的故居,现在的雒阳虽不及原先兴盛,但是其大城的规模还是保住了。

  刘俭暂时将雒阳城作为他的据点,屯兵在此处,并以雒阳城为政治中心,开始整顿起了司州的政务。

  但是很快,长安方面废除新政的消息就传到了刘俭的耳朵里。

  对于刘辩废除新政,刘俭、贾诩荀彧这些人,心中还是有些准备的,不过当时刘俭还是觉得刘辩并不是那种特别任性的人。

  他觉得当今天子多少还是能够有些远见的。

  虽然他目前与天子处于一种微妙的对立之势,但刘俭觉得,为了这个国家,为了大汉王朝,他与当今天子的目标至少是一致的。

  所以刘俭当时心中还抱有一丝希望,觉得刘辩不会在最后关头走这一步,用民族的命运去取悦所谓的望族和阀阅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他觉得刘辩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也应该有一点先帝刘宏那样的骨气。

  但是很可惜,刘辩让他失望了。

  在这一点上,刘辩并没有先帝刘宏那样的硬骨气,相反的,他身上有很多性格的鄙陋之处,随着他的母亲何太后。

  也正因此才导致了今天这样的局面。

  雒阳的正厅之上,刘俭高居主位,身披重甲,看着手中的简牍,眼睛微微眯了起来,双手也开始有些发抖。

  紧接着就见刘俭缓缓的站起身,将面前的简牍一下一下子的扯碎,扯成了数块,最后随手向着半空中扔去。

  便见那简牍“啪”的一声落在了地上,发出一声脆响。

  “昏君当诛!”

  刘俭的声音并不大,但是他的声音中却充满了无尽的杀意。

  他冰冷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大将军息怒!”

  “大将军息怒!”

  “大将军息怒啊!”

  在场这些人都是久随刘俭南征北战的宿将,但是刘俭今天这样的表现,他们原先是从来没有见过的。

  特别是当刘俭说出了“昏君当诛”四个字的时候,所有人的心都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主公这一次是真的发怒了!

  “主公息怒!”

  “主公息怒!”

第六百三十七章 出师有名

  “主公,还请收雷霆之怒!”

  最为冷静的荀彧急忙站了出来。

  今天的他,真的是被刘俭吓到了。

  以往的刘俭,按照荀彧对他的了解,就是再怎么生气,也不可能说出“昏君当诛”这四个字的。

  荀彧的概念里,刘俭不但是有心振兴这个民族,振兴这个王朝,而且一直以来也都是极为尊重天家的。

  但是任何人都有一个底线,而刘俭也不例外。

  刘俭发起怒来,和别人不一样,他既不摔打也不骂人,但是他浑身上下都会散发出一种冰冷的寒意,与他平日里的状态极不相同。

  少时,便见刘俭缓缓的转头看向荀彧。

  “文若觉得我口出狂言,或是我口出妄言,或是我口出不当之言?”

  荀彧说道:“大将军,且收雷霆之怒,当今天子行事却是极为不端,废除新政,更是将大汉王朝的前程即尽毁,我等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但是他如今毕竟还是坐在那个皇位上,还是天子……大将军有些话咱们现在还是不能说的。”

  刘俭缓缓的站起身。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散发出来一种霸者之气。

  平日里那个以仁义为先的刘德然完全不同现在的刘俭。

  现在的他怎么看,都是一个枭雄。

  “文若,你可知道我的志向是什么吗?”

  荀彧听到这儿,顿时面色一正。

  “大将军的志向,是兴旺汉室,兴旺天下,兴旺我神州子民,此乃大将军毕生之志也!”

  刘俭缓缓的点了点头,说道:“不错,你清楚,我要兴旺的是这个天下,是这个神州,我要兴旺的是我大汉朝内的千万百姓!我从来没有说过我要兴的是当今天子。”

  “当今天子,如果是一位明君,能够使天下兴盛,使汉室升隆,使四方百姓生活安定,那我自然克尽臣节,极力辅佐,助他将大汉朝的天下推向这世间的顶峰。”

  “但若他是一个只为一己私利,不顾万千黎庶的昏君,那就不能怪我要行伊尹,霍光之事了。”

  刘俭的话说到这里,在场的人自然都能够听得明白。

  但凡是有点儿智慧的人,就都能猜到,刘俭这是要行废立之事,他要换皇帝了。

  只见文丑大步流星的站出来,冲着刘俭重重拱手。

  “当今天子姓刘,主公也姓刘,而且主公也是汉室宗亲,位为皇叔。”

  “当今天子德行不正,则大将军取而代之,这有何不可?”

  这一番话,可是说中了在场很多人的心声。

  颜良用力的拍着手,哈哈大笑道:

  “文贤弟所言,放眼当今天下能够拯救寰宇,挽救黎民之人就是大将军!这个天下,也只有大将军当了皇帝,才能够得到长治久安。”

  “我等愿意辅佐大将军登基为帝。”

  “我等愿意辅佐大将军登基呀!”

  “……”

  刘俭手下的一种将领皆是纷纷出言。

  荀彧的脸色在一旁变了一变,他似乎有些话想要说,但是看着一众将领们在此刻群情激愤,却又不好当众直言。

  就见刘俭突然伸出手掌,挡住了众人的话头。

  随后便见他背负着双手,缓缓的走到了厅堂的正中,说道:“我虽有心拯救大汉,但是我刘某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也受先帝之厚恩。”

  “先帝留下这个孩子,让我为托孤之臣。”

  “我责任重大!”

  “当今天子虽然不修德政,但是他毕竟是先帝的孩子,我没能帮着先帝教育好这个孩子,没能辅佐当今陛下成为一名贤圣的君王,本来就有愧于先帝。”

  “我若是在这个时候夺取了这孩子的帝位,日后死后下了九泉,又有何面目见先帝?”

  荀彧听刘俭这么说,方才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心中暗道,主公果然不愧是主公,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做的事情还是非常到位的。

  就算是当今天子不修德政,但是刘俭毕竟是刘宏的股肱之臣,而且当年也受到了刘宏的托孤之重。

  就算是刘俭有资格继承帝位,但是若直接从刘辩的手中将皇帝给夺过来,这对于刘俭的声名来说,确实是有一定的影响。

  至少在一些天下人看来,刘俭直接夺取刘辩的帝位,是有负于先帝的托付的,他以叔叔的名位夺了侄儿的江山,这是某种程度上来讲,属于辜负了先帝刘宏对他的信任。

  但是荀彧心中有一个计划。

  虽然是费点周折,但是最终依旧是让刘俭能够成为大汉朝的皇帝,成为大汉朝的最高掌权人。

  那就是让刘俭先扶持刘宏的二儿子刘协上位。

  在荀彧看来,刘宏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辩如今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是个不成器的皇帝,不能接受大汉朝的江山。

  而身为皇叔的刘俭,在废掉了刘辩之后,如果将刘宏的二儿子刘协扶持上的皇位,那就可以堵住天下悠悠众口。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刘俭如此做并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大汉天下。

  而且,他也顾念到了他与刘宏的君臣之情,没有做忘恩负义的事儿。

  一个儿子继承不了家业,那就由叔叔扶持另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这天下还能有人说的出什么吗?

  而等数年之后,事实证明,刘宏的第二个儿子也不行,也没有能力来操持这份家业,那刘俭到时候以叔叔的名义替刘宏来操持这份家业,天下人又能说得出什么呢?

  毕竟刘俭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让你的两个儿子都上位试验过了,但是你两个儿子都不行,那就只能证明你家的这份根骨不行。

  是天要大汉易主,而不是人啊。

  这样做虽然麻烦一点,但是对于刘俭的声名以及他日后对大汉王朝的统治力,毫无疑问,都是最好的方式。

  虽然荀彧心中有这么一个计划,但是他却不敢保证刘俭会不会急功近利,直接就从刘辩的手中将皇位拿过来。

  若是刘俭真的这么急功近利,荀彧虽然也觉得没有问题,但感觉总是差了一点什么。

  但是如今听他对在场一众诸将做了解释,荀彧这颗悬着的心就放下了。

  看来,他的主公还是当年与他相见时的那位主公,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颜良、文丑等武将见刘俭不愿意当皇帝,不由感到很是惋惜。

  他们刚想要再行劝谏,就听荀彧说道。

  “主公行事光明磊落,顾念先帝的托孤之重,如此行事可谓仁至义尽,天下望族黎庶,无人不心存佩服,从此以后,天下何人敢质疑主公的仁德与忠义?”

  “末吏荀彧愿对主公誓死效忠。”

  说罢,就见荀彧跪倒在地,对刘俭行之以大礼。

  贾诩慢悠悠的站了起来,也说道:

  “主公仁德,虽尧舜所不及,贾诩愿对主公效死,此生心志不变。”

  眼见这两个人对刘俭说出了这番话,其他的众将虽然在有劝谏之心,但也不能张嘴了,毕竟这两个人如今可以说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心腹智囊。

  他们两个人都这么表态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发出相左的意见。

  于是便见在场的诸将纷纷向着刘俭跪下说道:

  “我等愿以主公为先,一切遵从主公的吩咐。”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