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515章

作者:臊眉耷目

  “原来你也知道,不错,我与吕公确实是有交情,或者说,我们算是关系不错的朋友。”

  “当年我在京中任越骑校尉之时,也曾得到过吕公的关照,他对我是有恩的,所以我必须为他报仇。”

  李儒听到这的时候,心中不由顿感一阵悲凉。

  “大将军所言甚是,久闻幽州边郡之人,多侠士之风,讲究的就是一个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大长秋乃是为我亲自鸩杀。”

  “大将军今日就是要了我的性命,也是理所当然的。”

  “还请大将军赐我死罪。”

  刘俭慢慢的站起身来。

  “我当然知道你是杀死了大长秋之人,但是,杀了你,并不算是为大长秋报仇。”

  李儒惊讶的看向刘俭。

  他猛然间感觉到自己好像还能继续活着……

  “皇命难违,你也不过是受了天子之令而行使此事,当今天子无道,却并非你们这些臣下无德,天子让你去杀人,以你的立场总不能违背皇命吧?你也是为了保全自身,并不是恶意害人。”

  “就冲这一点,我不杀你。”

  “而且当年沮公接袁宠出雒阳,你也曾故意放袁宠出来,终究还是圆了我对袁士纪挚友之情。”

  “功过相抵,饶你一死。”

  李儒听到这里,心中升起了一股对刘俭无以复加的尊重。

  “大将军恩怨分明,不徇私用刑,实在是令李某敬佩。”

  刘俭道:“不过,大长秋终究还是死在你的手里,所以我对你还是要有所惩戒的,纵然不是要取你的性命,但多少也是要给你予以一些责罚。”

  李儒道:“理该如此,只是不知大将军要如何责罚李某?”

  “你要向天下人说出大长秋之死真正的死因,将天子如何吩咐你?暗杀贤良的事公诸于众。”

  李儒乃是聪慧之人。

  他自然想的到刘俭让自己将吕强之死的原因公布于众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但是他自然是会听从刘俭安排的。

  因为当今天子与他之间本来就是合作的关系。

  他李儒当初也并没有真正的想要投奔到天子麾下,只不过是因为当时董卓病重,李儒失去了依靠,故而想要暂时依附于天子。

  他与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君臣情谊,只是互相利用而已。

  如今的天子倒台了,而西凉的董卓那边虽然是有传言已经痊愈,但是以李儒的智慧,他自然清楚就算是董卓的病情有所好转,也不会维持太久的。

  现在的刘俭已经进入到了长安。

  这个王朝的最高政治权利的归属已经定下来了。

  不久之后,刘俭是会成为这个天下政治的最高执行人。

  只有跟着刘俭,李儒才可能保得住性命,而且更有可能可以做出一些出人头地的事儿,并将自己的智谋和能力发挥的更加淋漓尽致。

  “大将军对儒如此厚恩,我岂敢不遵从大将军之令?”

  “从今往后,儒愿意为大将军效犬马之劳。”

  李儒的归顺是在刘俭的意料之中的。

  毕竟这个人当年投靠董卓,也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的欣赏董卓,而是因为董卓确实能够给他一个好的发展平台。

  相比于董卓,如今的自己很显然更符合李儒的胃口。

  当然,李儒这个人虽然聪明,但行事诡诈,颇为阴狠。

  不过这一点刘俭倒是不担心,他的计谋和阴狠还算记不到自己的头上,毕竟他也是识时务之人。

  刘俭已经想好用什么人来管着李儒了。

  “李文优,从今天开始,你就在校事府,贾文和便是你的上官,以后有什么事,你就全都听从贾文和的安排调遣。”

  当年在董卓麾下的贾诩身份虽高,但是在受重用的程度上并不如李儒。

  但是如今风水轮流转,轮到李儒给贾诩打下手了。

  李儒并不以为意。

  他明白刘俭是要用贾诩看着他。

  但他也知道,贾诩这个人并不严格。

  他会看着自己,但只要自己不越界,贾诩对待自己还是会很温和的。

  李儒冲着贾诩施了一礼,说道。

  “贾公,末吏从今往后,定当谨遵贾公吩咐,为大将军效力!”

  贾诩心中自然也清楚,刘俭将李儒交给自己是一个什么目的。

  “既然如此,那今后还请文优多多帮衬老夫了。”

  ……

  兴平七年元月,王允等人的罪行被落实了之后,朝廷方面的重臣们经过商议,通过尚书台向天下公示了刘辩的十大过失。

  同时,又有李儒主动坦白了当年刘辩如何指使他暗害吕强之事。

  至此,当今皇帝刘辩,已经坐实不适合继续执掌大汉天下。

  故而,大汉皇帝刘辩亲自写下诏书,并盖上玉玺,宣布退位,将皇帝位置空出来,让于有贤能之人。

  皇帝的位置空出来了,那么自然就是要得立新君。

  于是,在百官与一众刘氏宗亲们共同的议论之下,先帝之子陈留王被推荐成了新君。

  长安方面立刻开始准备盛大的登基仪式。

  陈留王刘协在百官们的一众推举之下,接手了玉玺,成为了新皇帝。

  也就是这一年,公元197年,大汉王朝改元建安。

  先天子刘辩被贬为弘农王,暂居于长安近郊。

  而已经坐实了反叛罪状的王允、杨彪等人,则是被判斩立决。

  同时,与他们有关系的全族人也都量刑定罪。

  三公之一淳于嘉因为能够及时坦白并交代王允与杨彪等人的罪状,因而从轻发落贬为庶人。

  其余的一众文武百官则是重新拟定官职。

  在这一众文武百官之中。

  抚远大将军刘俭的官职与爵位,也被众人提上了议程,开始重新拟定。

第六百五十七章 废三公

  这段时间以来,众人纷纷商议给刘俭安排何等的官位,这件事一直成为朝中公卿以及这些刘氏宗亲的一件大难事。

  虽然这次进入长安废帝,匡扶朝政,表面上的刘氏宗亲的领导者不是刘俭,但那只是对外名义上的宣称,实际上到底怎么回事儿,大家都心里有数。

  没有刘俭,光凭这些诸侯王和刘氏宗亲,谁敢轻易进长安?

  谁敢在朝堂上指责天子的过失?

  谁又敢高声喧喊废立之事?

  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有刘俭撑腰,大家也都是按照刘俭的意思,顺水推舟的来处置这些事。

  新皇帝登基以后,所有的人都自然要回归自己的属地,按照朝廷的旨意办事,而毫无疑问,刘俭将留在朝堂之中辅助天子管理这个国家。

  而当今天子刘协很显然是一个荒淫之人。

  这个小子这次来长安处理这么大的事儿,据说还带了不少的歌女和舞姬,每天晚上自己一个人偷偷在帐中取乐,可见其根本也不是个什么明主。

  所以,刘俭的官位和爵位就很关键了。

  皇帝不管事儿,那以后管事的自然就得是刘俭。

  他的官职这,一定要衡量拿捏准确才是。

  但就是因为不好界定,不好拿捏,所以这事儿才难处理。

  一开始有人提议,不如封刘俭为大司马大将军,犹如汉朝初期的卫青一般,如此可以彰显其功绩。

  但是这个建议很快就被荀彧和荀攸叔侄给否定了。

  因为不论是什么大司马,亦或是什么大将军,再或是大司马,对于现在的刘俭来说都不适合……大将军虽然有开府之权,但名义上也不过是军事方面的最高长官。

  若是将一朝之政全部交由大将军处理,未免有些越俎代庖之嫌了。

  刘俭今后可不只是要处理一国军事,更多的还是要全面掌控一国的政务。

  所以简简单单的一个大将军之名,还不足以能够达成刘俭的志气,也并不能够使刘俭今后在朝堂中畅通无阻。

  赵王刘豫突然想出了一个办法,同时他也觉得这是一个好主意。

  刘豫众人说道:“大将军功盖寰宇,不如以诸侯王之礼待之,令朝廷给大将军封王,诸位以为如何?”

  听了这话,众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这个主意非常好。

  特别是那群诸侯王。

  “不错,在我刘氏宗亲中,如今对大汉朝贡献最大的人就是大将军了。”

  “给大将军封王,这是对大将军最高的礼遇!”

  “对呀,这也是向朝廷,向天下万民承认了大将军这十年来对我大汉朝所做的功绩,让天下人给大将军歌功颂德。”

  一众刘氏诸侯王们纷纷点头,认为此事非常好,而且他们非常想让刘俭称王。

  因为这样一来,刘俭就跟他们一样了,这些诸侯王就等于是一个团队的人了。

  一想到刘俭也会成为他们刘氏诸侯王中的一员,这些宗亲心中都是异常的高兴。

  于是,这些刘氏宗亲们也不顾荀彧和荀攸,还有一些其他朝臣的反对,纷纷开始上表,希望新天子刘协能够敕封刘俭为诸侯王,并予以其封地。

  但很可惜,这只是这些诸侯王们的一厢情愿。

  在这些诸侯王们上表,希望天子敕封刘俭为王的当天晚上,荀彧和荀攸叔侄相约刘表、马日磾一块儿来到了刘俭的暂居之所。

  他们想向刘俭建言,让他不要盲目的称王。

  特别荀攸的心中很是急切。

  因为这个时候对于刘俭来说,对于大汉天下来说,都是一个关键时刻。

  刘俭一旦哪一步做不好,对于汉室天下的未来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但是事实上,荀攸着实有点儿小瞧了刘俭。

  或者说,他还是不知道刘俭的为人。

  “末吏,见过大将军。”

  一看这四个人一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刘俭当即就猜到了他们的意图。

  “四位深夜时刻拜访于我,想来一定是因为刘氏宗亲们向朝廷上表,欲推举我为王的奏章吧?”

  “几位不必如此紧张,刘某人虽然是愚钝之徒,但也不是蠢的没边儿,这诸侯王现在到底能不能当,我自己心中还是非常清楚的。”

  众人一听刘俭这么说,众人皆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看起来刘俭并没有因为进驻长安掌握了最高权力,就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还保持着一颗冷静的心。

  荀彧对旁边的荀攸说道:“公达,你看我就说了,咱们的大将军岂是普通的庸碌之辈可以比的?他不会因为欲望而失去了理智,也不会因为胜利而骄傲自满,妄行错事,你大可不必如此担心。”

  荀攸此刻也见识到了刘俭的理智清明,他心头的一块大石头落下来了。

  “叔叔所言甚是,只不过侄儿原先虽与大将军颇有神交,但是一直不曾见过面,很多事情都是耳听过来的,故而这心中没底。”

  “今番见到大将军的风范,也让荀攸心中更加安定了。”

  “大将军真吾主也!”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