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玄德当主公 第544章

作者:臊眉耷目

  其重要性就连张邈所在的陈留都无法与之相比,若是能够发展好东郡,那就等于稳定了半个兖州。

  所以说,东郡之地在兖州是具有代表性的,若是能够将东郡之地的匪寇之乱、地方豪强之乱,还有屯田以及安抚流民的事都做好,那么对兖州其他郡国的影响会非常的巨大。

  所以这个兖州太守一定要选一个合适的人。

  经过一番思来想去,刘俭觉得刘晔这个人最适合了,于是他决定任命刘晔为东郡太守,到兖州开发东郡,给其他各地的郡守以及官吏打一个标杆。

  这样一来,也有利于刘齿这个兖州刺史开展接下来的工作。

  刘晔在知道刘俭想要任命自己为东郡太守的时候,顿时吓了一跳。

  饶是他当年亲手将郑宝斩杀,也没有今日这样的紧张和惊吓。

  也难怪,刘俭一下子将他扶持到了这个两千石的太守。是不是有些提拔过头的?

  于是,刘晔急忙来见刘俭,向刘俭阐述这当中的利弊。

  毕竟东郡太守这个职务有点太大了,以他现在的资历来说,实在是担当不起。

  但是刘俭却对刘烨解释说,他自然有他的想法。

  刘俭的意思是,刘晔也并不是完全没有资格就任这个东郡太守,因为刘晔先前在青州刘虞麾下待过一段时间,那段时间因为刘晔离乡的特殊原因,刘虞特批让他参加了青州当年的乡试,郡试和州试。

  而刘晔也以州试第一名的成绩成为了青州当地的第一名。

  刘俭觉得刘晔既然有这样的成绩,那就自然要委以重用,毕竟现在将刘晔提拔起来了,也就是对科举制度的肯定,可以进一步的确立科举制度在大汉朝的地位,同时有效的打击那些意图恢复察举之人的信心。

  刘晔在听了刘俭的诉说之后,大概明白了刘俭的意图,不过他还是向刘俭建言,就算是青州科举的第一名,但是若是要让自己直接担任一个两千石的太守,反倒或许会适得其反,让人借着这件事打击科举制度。

  刘晔觉得自己若是能够担任一个六百石的郡丞,辅佐刘俭新任的东郡太守,将东郡治理成兖州的标杆,这样就让人找不出借口来打击科举,毕竟六百石的郡丞,他这个青州州试的第一名,还是能够配得上的。

  刘晔的想法和他诚恳的态度,让刘俭很是欣慰,看来他的这位同宗兄弟还是非常有远见的。

  刘晔很精明,他知道自己应该适合干什么,也能善于冷静的分析局势,再加上他先前在淮南杀死郑宝的那件事,足以证明他不但智谋超群,而且勇略过人。

  兖州现在的局势,乱民遍地,到处都是盗匪,非得是一个智勇双全、军政双绝的人物去了,才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于是,刘俭同意了刘晔的意见,让他成为东郡郡丞。

  至于东郡太守,则是交给了董昭,毕竟在能力方面,董昭也绝非一般人可比,有他和刘晔搭档,大事可定。

  董昭在朝堂时间够久了,这次下放东郡,也是给董昭一个机会。

  至于兖州其他的州郡以及各级官署,刘俭都相应的安插了一群英才。

  河北这些年培养了很多年轻的精英,这些年轻的精英都是从河北大学毕业的,而且都参加了各县、各乡、各州的科举考试,取得了名次和成绩,榜上有名,他们充分的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而且不止是河北大学出来的英才,包括关中、司州以及三河等地参加了科举应试并取得了功名的士子,刘俭不论他们是贵族还是寒门或者是豪强,只要他们上榜,通过成绩证明了自己确实是可造之材,刘俭就在这次的兖州大任命中给予他们官职,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才干。

  当然,并不是说考试考的好的学子就一定可以成为好官。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情,但是用科举制度提拔起来的官员,至少目前相对而言还算公平公正。

  能够通过考试的人都是通过他们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增加了知识储备,借此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人才。

  比靠着那些在乡中耍手段,做虚假声名,用各种匪夷所思的荒唐事来博取名声的人来说,科举的官员实在是好了很多,更堪大用。

  刘俭打算用兖州这次大任命来让天下人都知道科举制度是公平的存在,只要大家都奋发努力,就都有机会!

  靠着门第和关系煽风点火造势来增长声望当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兖州的官员是都安排好了,但是军事力量也一定要布置妥当。

  刘俭让张飞负责在关中继续都督各路诸将操练兵马,而赵云则是在中原兖州各地平定当地的匪患。

  对于兖州的暴民,刘俭觉得让赵云这样的人物去平定最为合适不过,毕竟赵云是一个既勇武同时又非常冷静的骁勇之将。

  他能够根据形势,有效的判断自己应该采取什么策略。

  究竟是应该剿,或者还是招抚,再或者是抚剿并用,各种情况,赵云心中都有数。

  而且中原之地暴乱了这么久,绝不仅仅是动用军事这么简单。

  赵云也是乡里义勇军出身,对于这样的乡中叛民所组成的叛军,赵云更能够捕捉到他们的心理诉求,同时也能够用更合适的方式来令他们归顺,若是拒不归顺的,赵云也绝对会为了国家毫不留情的将他们消灭。

  若是派遣颜良、文丑这样的将军去,只怕会不问青红皂白,只要是匪寇,就通通消灭,一个不留的。

  让赵云去更符合国家的利益,而且这对赵云本人的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历练。

  在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之后,刘俭就开始在长安等待兖州方面的好消息了。

  同时,他开始派人前往凉州,给凉州当地的叛军首领送书信,让他们赶紧归降朝廷。

  凉州的叛军方面,除了马腾和韩遂这两只巨大的叛军魁首之外,还有程银、侯选、李堪等十余路叛军,他们所率领的兵马都不少,大大小小多则数万,少则万余。

  而且他们跟凉州本地的羌人极为亲密,能够得到羌人的支持,所以说这些叛军还是比较难搞的。

  按照手下将领们的谏言,朝廷大军应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突然进兵凉州,这样一来,也可以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刘俭却在大军出征之前,就派人去通知这些叛军,让他们投降,是不是未免有些过于急躁了呢?

  但能够理解刘俭意图的人还是有的,比如荀彧、荀攸、贾诩等人就非常明白刘俭的战略意图。

  现在刘俭致力于稳定关中的局势,开发兖州,而且河北方面也在全力的用财货资助关中河内以及中原地区,可以说整个国家都在动用全部力量帮助黄河南岸的居民恢复生产。

  在这种时刻,刘俭还没有余力对西凉叛军动手,但是西凉叛军却有能力对朝廷搞突袭。

  若是西凉的叛军在这个节骨眼上派兵对着关中实施劫掠,会很大概率的使朝廷目前恢复民生的政策受到阻碍和延迟。

  刘俭现在最最需要的就是抢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黄河南岸的产业恢复,这对于大汉朝和他本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事情,容不得旁人干涉。

  刘俭现在给西凉方面的一众叛军首领写书信劝降,其言下之意就是摆明了朝廷马上就要对凉州用兵。

  这样一来,这些人下意识的就会觉得刘俭可能在集结军队准备西征,他们就不会向关中进兵,而是会制定各种防守策略。

  这样一来,就可以从侧面保证关中以及司州的发展不受他们影响。

  可以说,这是一种唬人的战术,但是非常的有效。

第六百八十五章 凉州战

  刘俭送到凉州的书信,很快就落到了那些叛军的手里。

  除了马腾和韩遂这两个凉州最大的叛军首领之外,其他的叛军首领心中都开始忐忑不安。

  刘俭,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是摆明了要告诉所有人,他就要对凉州用兵了,他让这些小股的叛军势力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立场,到底是要归顺朝廷,还是继续与朝廷作对?趁着这个时间段投降,还是为时不晚的。

  这封书信的内容倒是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一封普普通通的劝降书信,但是却让那些收到了这封劝降书信的人心中大为惊恐,因为他们明白,刘俭既然给他们发出了劝降书信,那也就是说,他们即将再次面对朝廷狂风暴雨般的大军了。

  他们急忙将这件事禀报给了马腾和韩遂。

  马腾和韩遂也不敢怠慢,立刻将凉州境内与他们有关系的叛军首领统统召集到南安,与他们共同磋商此次应该如何应对。

  众人皆以马腾和韩遂为尊,此番过去的时候,也将刘俭的劝降书信给他们带了过去。

  相比于马腾,韩遂加入叛军时间的更长,在当地形成武装势力的时间也更长,势力相对于最为强大。

  他在挨个看过了这些人交给自己的书信之后,不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董卓从西凉撤退,这才不过一年多的时间,朝廷换了一个丞相刚几天啊,这是摆明了又要对咱们凉州用兵啊。”

  马腾在一旁说道:“朝廷中人视我们西凉诸雄为虎狼,在他们看来,我等占据凉州,对长安都城形成了莫大的威胁,若是不将我们剿灭他们是不会干休的。”

  韩遂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刘俭给了咱们手下人这么多的劝降书,偏偏没有给你和我,他这是什么意思?”

  马腾无奈道:“你和我的势力太大了,特别是文约你投入义军的时间过早,且当年对朝廷形成的威胁巨大,朝廷怎么可能会轻易招降于你我?”

  “刘俭这是想在用兵之前,剪除你我的羽翼,然后将咱们一举击破。”

  韩遂苦恼的揉了揉额头,说道:“这事确实是不太好办,董卓当初兵进凉州与咱们交手,虽然未获全功,但也是因为他突然生了病,再加上后方出了乱子,故而没有继续打下去,双方继续交手,结果到底如何?这也说不定。”

  马腾说道:“不管如何,刘俭向凉州用兵这件事儿是肯定没错的,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文约呀,咱们可得早做些准备呀。”

  韩遂点了点头,说道:“好,既然如此,从现在开始,就让咱们的人马,还有各部义军首领,不要再轻易向关中附近劫掠,咱们将兵马尽量向凉州的西面游荡,在凉州的羌人部落附近安居,咱们的战略纵深足够大,朝廷军马来了凉州也拿咱们没奈何。”

  马腾说道:“不错,咱们凉州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域纵深广大,打不过咱们就往西面撤,朝廷的军队可不像咱们似的,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无数的钱粮。”

  “凉州这地方的补给根本不足以让他们支撑到剿灭我等。”

  “所以咱们无需过于担心,只是现在不能轻易的向关中那边发兵,万一被关中的军队剿灭,会有损我们的实力。”

  韩遂很是郑重的点了点头。

  他看向坐在一旁的一众梁军叛州首领说道:“你们都听到寿成所言了。”

  程银、杨秋、李堪等十余名凉州叛军首领纷纷拱手说道:“我等听清楚了,这段时间,我等将整备兵将,严密布置,并让三军开始向西移动,时刻严防朝廷那边向我等用兵。”

  眼见这些人都主动表态,韩遂方才松了一口气。

  “好,你们不要擅自妄动,这样一来,我就放心了,只要咱们固守在凉州之内,刘俭纵然是再是厉害,也奈何我等不得。”

  ……

  凉州叛军们的异动很快就传回长安了。

  刘俭在知道了韩遂和马腾将他们主力向西面收缩之后,非常的高兴。

  “马腾和韩遂将军队向西收缩,这就说明他们采取了防守之势,他们惧怕我挥师西进,这样一来关中就不会受到袭扰了。”

  “关中不会受到袭扰,中原、司州还有三河等地就可以安心的发展,这正是我所想要的。”

  贾诩站在刘俭的身边:“丞相此法确实是甚妙,只有一个弊端。”

  贾诩一般能说出这话,就说明这件事确实是有刘俭所疏漏的地方。

  刘俭对于贾诩的话非常重视,他随即问道:“文和所言的疏漏之处,乃是何处?”

  贾诩说道:“丞相给凉州诸叛将首领写书信,让他们归降,此举正可以让西凉叛将摸不清丞相的真实用意,故而关中之地不会受到凉州军的侵害,但是丞相想过没有,凉州的叛军全都向着西面逃窜固守,凭借凉州的战略纵深来抵御丞相。”

  “丞相是做好了关中的防御,但是却也让凉州叛军过早的做好了抵御丞相的准备,丞相来年征讨凉州诸寇,必然会受到凉州叛军充足的抵抗,或者,丞相的大军根本就找不到那些叛军之所在。”

  刘俭点了点头,道:“文和此言甚是,还请继续说。”

  贾诩道:“丞相,老夫是凉州人,对凉州最为了解,凉州的地域实在是太广大了,一个凉州的地域甚至可以比肩中原的三州之地,而且凉州的北面是漠北,西面是西域诸国,人口又少,到处都是羌人,开发的程度也很低!”

  “这样的地方,是不利于大军西进且长久逗留的,必须要速战速决,如若不能速战速决,那就等于是深陷入了泥潭之中,到时候对于朝廷的拖累,以及朝廷每年耗损的钱粮,是难以估计的!”

  “我大汉朝历代君王,每一年往凉州投入的钱财无可估量,凉州的战事几乎可以拖累一国,丞相,您一定要慎重的对待凉州啊。”

  贾诩的话,可谓是老成持重,深为刘俭赞许。

  他缓缓地站起身,对贾诩道:“文和,你此言甚是,不过你放心,应如何平定凉州,我早就有了一整套的方略,你大可不必忧心。”

  “古人先贤已经试过的法子,我是不会继续试的,凉州在大汉朝的诸多边境之中,也属于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此地与幽州和并州截然不同。”

  “对于凉州,想要一劳永逸,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毕竟先代帝王已经屡次试过,急功近利,血腥镇压,反了又叛,叛了又反,这种事情没必要再做。”

  “所以,依照我的看法,想要彻底的平定凉州,使凉州人对大汉朝有归属感,必须要满足几个条件,不然只是一味的打,是没有任何用处的。”

  贾诩问道:“不知丞相,对待凉州,想要行使什么手段?”

  “这个……回头再说,因为有些细节,我还不曾考虑清楚。”

  见刘俭并不想继续多言,贾诩也是很知趣的不再多问了。

  ……

  建安元年十一月,关中秋收的事情已经完毕,兖州和司隶的安抚建设工作也已经基本确定,整个大汉朝这一年来经过了风起云涌,如今终于开始步入正轨。

  刘俭进入朝廷的第一年属于积累状态,明年才准备要井喷式的勃发。

  虽然眼看着进入了冬日,但是尚书台和相府方面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絮的进行着,而为了能够在建安二年,让关中,司州,中原之地彻底的与河北和徐州等地看齐,刘俭又在科举考试之中提拔了大量的年轻英才,并让他们进入国立大学进行一番深造,随后再予以任命,准备来年的时候,撸胳膊大干一场。

  而也就是在整个朝廷上下,都认为刘俭明年的主要目标是要继续深耕中原地区以及关中地区国力的时候,刘俭暗中将张飞和吕布找到了自己的面前。

  “这一段时间以来,诸营的兵马,你们操练的如何了?”

  张飞拱手道:“各营兵马,每日加紧操练,演练各种战法精熟,特别是骑兵战阵和弓弩战阵,末将督促各营操练的最勤,毕竟凉州平坦之地甚多,更兼羌族和叛军皆善马战,我等自然也不能松懈。”

  刘俭听了这话,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如此甚好,如今临近年关,我命你二人做一件事。”

  张飞拱手打破:“请丞相吩咐!”

  “你们两个人,外加张郃,董璜,张济,各领五千人马,去往凉州!”

  张飞和吕布听到这,顿时精神一震。

  看起来,刘俭这是打算要向凉州用兵了。

  只是怎么比原先计划的要早一些?

  吕布拱手道:“丞相,您不是说,要在来年方才准备对凉州用兵吗?”

上一篇:箱子里的大明

下一篇:返回列表